搜索到187篇“ 运动性猝死“的相关文章
运动性猝死”如何避免
2024年
2024年6月30日,在印度尼西亚举办的2024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中,17岁的中国羽毛球运动员张志杰突然晕倒,送医后抢救无效去世。据路透社7月2日援引印尼媒体的消息报道,印度尼西亚羽毛球协会称,张志杰因心脏骤停去世,符合运动性猝死的表现。
付宇洪江
关键词: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性猝死心脏骤停路透社
运动性猝死机制研究进展
2023年
猝死是指非预判有健康问题或病情稳定者,在疾病发作、恶化、功能障碍过程中发生的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对猝死的定义是,平时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1]。公元前492年,古希腊军人菲力比斯为了传递战争胜利的消息,从马拉松跑向雅典,宣布获胜的消息后,突然摔倒身亡,这是人类世界上第一个有书面记录的运动性猝死的事件[2]。近代,运动性猝死首先在体育界、医学界、公共卫生及社会领域受到重视。
谷向民何霭何忠杰刘庆阳高海东张维涛张维涛黄立锋
关键词:运动性猝死疾病发作公共卫生马拉松跑世界卫生组织
大学生运动性猝死事件协同治理研究——以Z大学为例
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事关社会安定、民族发展、国家兴旺。大学生校内运动性猝死作为具有巨大破坏和影响力的公共突发事件,是校园安全的重难点工作内容。本文以协同治理、危机管理等理论为指导,对近年来我国部分大学生运动性猝死案例进行分...
蔡赵冠宇
关键词:校园安全危机管理协同治理
运动性猝死风险防控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1年
运动性猝死是职业体育比赛和大众体育运动中出现的后果最为严重的意外事件。本文对运动性猝死的发生原因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从完善运动员赛前心血管疾病筛查程序、增加赛中运动员救助资源配给、全面建立运动性猝死筛查及预警机制三个方面提出可行建议,以期为我国运动性猝死风险防控的科学研究及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李颖慧吕媛媛吴迎石丽君
关键词:运动员心血管疾病运动性猝死
运动健身中运动性猝死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研究
2021年
通过对运动健身及其运动健身风险的论述,着重分析了运动性猝死风险的流行病学的状况、发生的病理病因机制以及风险防范措施,以为运动性猝死风险的预防制定有效措施,为全民健身提供参考。
王凯段海云
关键词:健身运动性猝死
运动性猝死与肾上腺功能不全的关系及防治研究进展
2021年
运动性猝死(exercise sudden death)又称运动猝死(athletic sudden death),特指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结束后即刻出现症状,短时间内发生的非创伤死亡,归属于猝死的一种特殊情况,符合自发过程、突然发生和进展迅速等特点^([1])。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于运动性猝死的时间范围没有准确的定义,限制在运动结束后30 s~24 h。运动性猝死的发生率较低,年轻运动员死亡率为每年(0.2~2.3)/10万^([1])。
李茜茜郭建军郭伟赵志刚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肾上腺危象猝死
牢记八要点,可远离运动性猝死
2020年
热点2019年11月27日凌晨,青年演员高以翔在录制真人秀节目《追我吧》时突然昏迷倒地,经抢救无效后死亡的,医生诊断其死因为心源猝死。据媒体介绍,在这档节目里需要做很多高难度的运动,且运动强度很大,如梅花桩、飞檐走壁、徒手爬高楼等;同时,节目在夜间通宵录制。
吴春风王娟
关键词:心源性猝死运动性猝死真人秀节目梅花桩徒手
浅谈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预防及对策
2020年
近年来,有关运动性猝死的报道频频见诸于国内、外的媒体。运动性猝死 (athleticsuddendeath) 与其他运动性疾病如骨折、肌肉、韧带损伤等相比,运动性猝死发生率并不高,但死者大多是些年轻而又身体健康的人,故给人们的印象较深,震动较大。发病人群主要有运动员、大学生和体育教师等。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我校体育的教学、锻炼或比赛过程中发生运动性猝死会给我校的体育工作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影响我校体育的发展,甚至是我校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所以研究、了解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尤为重要。研究表明 , 除了少量病例外 , 运动性猝死都是有因可查的 , 运动诱发猝死前有些人有先兆症状或者经过体检能够发现 , 所以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加以预防。因此,只要掌握运动性猝死的规律,就有可能减轻它的危害,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龚勇
用于检测运动性猝死相关基因的探针、基因芯片及试剂盒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检测运动性猝死相关基因的探针、基因芯片及试剂盒。所述探针包括探针I736I探针、I736T探针、P731P探针、P731S探针、R723R探针、R723G探针、R663R探针、R66...
王丽玲谢红光肖杰杭建宋家武
文献传递
社会生态学框架视角下预防中学生运动性猝死的路径研究
2020年
社会生态学理论认为影响中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因素是综合、多层面的。它把相关因素归类为个体、人际关系、组织、环境和公共政策五个相互嵌套的层面,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干预。从社会生态学理论的框架分析入手,整理出属于各个层面具体、实际的主要影响因素,指向地找到各个层面可实施的运动性猝死干预策略。
伍琳张秀华
关键词:社会生态学中学生运动性猝死

相关作者

程杰
作品数:63被引量:607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
研究主题:高校 高校体育教学 体育课 普通高校 青少年
钱钰
作品数:19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体育学院
研究主题:亚高原 运动性猝死 有氧运动 中长跑运动员 心肺功能
陈楚杰
作品数:88被引量:418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
研究主题:中医药 社区卫生服务 大学生 登革热 八段锦
马忠东
作品数:4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莆田学院体育系
研究主题:运动性猝死 高校大学生 学校体育 原因及预防 大学生
陈伟民
作品数:23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基因多态性 相关基因 AS-PCR 多态性检测 降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