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8篇“ 返回平原“的相关文章
- 长居高海拔地区患者返回平原后行非心胸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调查
- 2023年
- 目的探索高原脱习服患者行非心胸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情况,评估高原环境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1月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拟行非心胸手术治疗的患者233例,返回平原后行非心胸手术的高原暴露患者113例为观察组(L组),选择无高原旅居史的平原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C组)。两组术中均采用国际公认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记录两组入手术室时(T1)、气管插管后5 min(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手术结束前5 min(T4)、出恢复室时(T5)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和动脉血气分析值。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SpO 2、动脉血氧分压(Pa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及术后7 d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L组在T1、T5时间点的SpO 2(94.3%±3.9%、88.8%±2.5%)明显低于C组(97.2%±2.7%、94.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L组在T1、T5时的PaO 2分别为(73.5±3.1)、(64.3±9.6)mmHg,明显低于C组[(100.0±2.5)、(132.9±21.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术后7 d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分别是13.3%、(14.6±10.9)d、(43272.0±25550.6)元,明显高于C组[3.3%、(9.3±5.1)d、(34590.7±14177.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5年高原脱习服期人群行非心胸手术,术后7 d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明显增加。
- 朱婵完玛龙主虞夏尚凯茜吴江
- 关键词:肺部并发症肺保护性通气
- 使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探究高原暴露后返回平原环境的早期“醉氧”状态的机理研究
- 研究目的:高原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环境最恶劣的地带之一。随着高原地区的战略和经济价值逐渐被认识,高海拔地区的人类活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频繁往返于高原环境。平原地区人群经过高原环境暴露后,机体会产生不同的生理变化,...
- 包大鹏张亮郑天昊晏冰
- 关键词:低氧暴露氧饱和度近红外光谱
- 高原移居与返回平原青年人群血液生化及细胞因子指标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高原移居青年人群与脱离高原返回平原和居住平原青年人群之间全血细胞、血清生化指标及炎症指标的差异。方法分别抽样纳入移居高原6个月至1年的青年人554例,以及同期脱离高原返回平原2个月左右的青年人536例和居住平原的青年人56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高原组、返回平原组和平原组;采集各组一般资料、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检测其血常规、血糖、血脂、尿酸、肝肾功能指标,采用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多项细胞因子。结果与平原组、返回平原组相比,高原组舒张压、心率较高,血氧饱和度较低,外周血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较高,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水平较高,血糖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组、返回平原组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较平原组低(P<0.05);与平原组相比,高原组血清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较高(P<0.05);而返回平原组血清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较高原组高(P<0.05)。与平原组、返回平原组相比,高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IL-17A水平较高(P<0.05);返回平原组IL-6、IL-8水平仍较平原组高(P<0.05)。结论高原移居6个月至1年的青年人群多项血液指标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发生改变,脱离高原返回平原2个月左右的青年人群仍有部分指标未能恢复至居住平原的青年人群水平,表明高原缺氧可较长时间地影响机体代谢功能和诱导炎症反应。
- 马筱洁马聪聪刘鸿春陈玲史清海
- 关键词:高原缺氧高原习服
- 高原驻训返回平原地区胆囊切除术后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
- 2020年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顽固的低氧血症为特征,可由肺内及肺外多种因素所引起,术后ARDS是围术期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该文报告了高原驻训返回平原地区人员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ARDS 1例。患者为某部青年官兵,曾于高原工作生活1年,近期重返平原地区,尚未适应;此次因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入院,择期行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当晚突发呼吸困难并迅速加重,予严密监护、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对症支持治疗。病情暂稳定后行CT检查,示双肺弥漫阴影,治疗后患者成功脱机拔管,31天后病愈出院,无遗留功能障碍。该病例提示,对于高原脱适应症患者,正压通气与手术应激可能加重肺部损伤并导致ARDS的发生。因此,充分了解病史,有针对性的使用保护性通气策略可能对此类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 李轶聪何鑫安晓玲付松林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并发症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慢性重复低氧暴露人群返回平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分析某高原边防部队干部健康体检资料,了解慢性重复低氧暴露人群返回平原后健康状况。方法收集分析某高原边防部队(驻地海拔≥5000 m)108例干部返回平原1年后的健康体检资料,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内科、外科、心电图、腹部超声、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检测等项目。结果 108例体检资料中,出现≥1项异常者102例,占94.4%;心电图异常检出23例(21.3%),腹部超声异常检出31例(28.7%),血常规异常检出68例(63.0%,其中血红蛋白异常64例,占59.3%),血生化异常检出80例(74.1%,其中肌酐38例,占35.2%)。结论海拔≥5000 m移居人群返回平原1年后,机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 李年华高亮李彬阳盛洪
- 关键词:低氧体检
- 高原移居者返回平原后行无痛胃镜检查术后异常反应观察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高原移居者返回平原后脱习服期行无痛胃镜检查术后异常反应情况,探讨防治对策。方法收集居住在拉萨(海拔3680 m)>1年的高原移居者返回平原后脱习服期在医院门诊行无痛胃镜检查术后发生异常反应者的病例资料,共8例,均为汉族,年龄20~22岁,男性6例,女性2例。总结分析其术后苏醒监护期间的异常反应情况,并提出防治对策。结果本组8例中,复苏后心率增快5例,心率增快合并血压升高3例,心率增快合并血压升高同时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0%者1例,患者自述心慌、胸闷5例,心慌、胸闷伴呼吸困难者1例。经吸氧、指导患者呼吸、心理干预,采取头高右倾体位,并延长监护时间至30 min等处理后,患者心慌、胸闷、呼吸困难明显缓解,血压、心率和脉氧饱和度恢复正常,未发生严重后果。结论高原移居者返回平原后脱习服期行无痛胃镜检查术后,应延长其麻醉苏醒观察时间,至少30 min。发现异常反应者,应立即给予吸氧、心理干预指导、头高并身体右倾体位等综合治疗,维持生命体征稳。如无急需,高原移居者返回平原后应在脱习服期结束后(>1个月)再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可防止或减少术后异常反应的发生。
- 汪海洋辜敏
- 关键词:无痛胃镜术后
- 高原驻训人员返回平原脱适应效果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研究高原驻训人员与高原驻训返回平原后的脱适应效果。方法对海拔4300 m高原驻训120 d后阶梯下降返回平原的100名士兵,在返回3、10、20 d进行主观问卷调查,并对脱适应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返回平原10 d较3 d时,疲劳、头昏、精力不集中、失眠、胸闷、眩晕等6个症状加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d时,症状缓解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昏、纳差、便秘且手足麻木和腹泻,组间改变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特殊环境对短期驻训官兵身心造成的双重影响,在采取阶梯式下降返回驻地的同时要求快速脱习服,为此应制定早期群体综合干预、科学组织脱习服期间的训练,并对症状较重的官兵进行针对性治疗。
- 韩麒智周晨林徐莉刘蕾鱼敏
- 关键词:高原驻训脱适应
- 超声仪器对急性高原病患者返回平原前后心血管功能变化评价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超声仪器对急性高原暴露发生急性高原反应患者返回平原后短期内左心结构和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选择发生急性轻型高原病并按时返回者33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受试者上高原前、后以及返回平原的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左心房容积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峰)以及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A峰)等指标。结果:与上高原前比较,上高原1 d后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CO、A峰、LAVI增加(P均<0.05),SV、E峰、E/A、LVEDV减小(P均<0.05);1月后HR、SBP、DBP、CO、A峰、E峰、E/A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与初上高原比较,P均<0.05),但是尚未恢复到上高原前水平(与上高原前比较,P均<0.05),LVEDV、LAVI、SV恢复到上高原前水平(P均>0.05);返回平原1周后,LVEDV、SV、SBP、LAVI、E峰均恢复到高原前水平(P均>0.05),CO、HR、DBP、A峰仍高于高原前水平(P均<0.05),E/A低于上高原前水平(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对急性高原病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进行准确评价,尤其对于急性轻型高原病患者习服期以及返回平原前后的心血管结构和功能进行动态评价,为临床干预措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 王银孙艳丹邹晓娟
- 关键词:急性高原反应心血管功能习服
- 移居高原返回平原初期汉族人群红细胞、血流变学指标及肺动脉收缩压改变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平原移居高原人群出现红细胞(RBC)、血液流变学以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变化。方法:选取进入西藏高原环境工作一年的汉族男性40例,分别于进入高原前和返回平原后3天内采血,检测血常规和血液流变学以及心脏彩超。结果:研究对象移居高原返回平原初RBC、PASP、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全血黏度低切变率、全血黏度高切变率数值均较进藏前升高,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血浆黏度切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高原低氧条件下平原人群机体血液、呼吸、循环系统会发生一系列改变适应环境,甚至导致病理性改变。
- 王宇鹤王萍杨伟申越李莉徐世林赵锋仓
- 关键词:移居高原红细胞血流变肺动脉收缩压
- 不同海拔高原官兵返回平原生理功能调节的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官兵返回平原生理功能的调节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7月从不同海拔区域返回平原2~3d的守防官兵60名,按照不同海拔分4组:第1组为3000-4000m,第2组为4000~4500m,第3组为4500-5000m,第4组为5000m以上,入院后进行健康检测评估。结果肺活量、反应时、综合体能检测均为1、2组与3、4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肺活量3组(海拔4500-5000m)出现显著减低,反应时在2组(海拔4000-4500m)出现显著增加,4组(海拔5000m以上)随海拔增高出现体能总分明显减低。结论不同海拔的高原官兵刚下高原机体的生理功能有很多差异,且海拔4000m以上生理反应有明显受损,因此,对于4000m高海拔官兵下高原要阶梯式,要加强官兵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维护,以进一步增强部队连续作战能力。
- 郑多辉徐莉张晨彬郭广会杨磊叶海莉刘欢穆力
- 关键词:海拔高原官兵生理功能
相关作者
- 周其全

- 作品数:288被引量:1,094H指数:18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急性高原病 返回平原 高原病 失血性休克 急性高原反应
- 张西洲

- 作品数:353被引量:1,244H指数:17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
- 研究主题:海拔 高原肺水肿 一氧化氮 乙酰唑胺 进驻
- 王关嵩

- 作品数:207被引量:945H指数:14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 研究主题: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平滑肌细胞 低氧 肺动脉 一氧化碳
- 马勇

- 作品数:219被引量:727H指数:13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8医院
- 研究主题:海拔 乙酰唑胺 低氧 一氧化氮 富氧室
- 袁振才

- 作品数:18被引量:11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返回平原 海拔 卫生调查 习服 高原移居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