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55篇“ 进洞技术“的相关文章
零开挖进洞技术在高速公路隧道洞口软弱围岩地段的施工工艺研究
2025年
零开挖进洞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隧道施工方法,在高速公路隧道建设中对软弱围岩地段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采用特殊施工工艺,避免传统开挖作业对围岩的破坏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环境影响。研究分析了零开挖进洞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探讨了其在软弱围岩地段中的应用效果。针对软弱围岩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工艺流程,重点分析了围岩加固、支护结构设计、施工设备选型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要点。研究结果表明,零开挖进洞技术既在软弱围岩的隧道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又为未来相关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保丽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软弱围岩
冲沟浅埋淤泥地质条件下隧道进洞技术研究
2024年
为解决浅埋冲沟淤泥地质条件下隧道进洞施工技术难题,减少洞口施工对两侧边坡扰动,基于重庆渝武高速某隧道工程实例,通过方案比选、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护拱暗挖施工方案的可行性。采用动态跟踪监测手段,通过数据分析得到护拱暗挖施工期间周边地表的沉降变化规律以及隧道变形规律。结果表明:(1)相比传统的超前支护方案及放坡明挖方案,护拱暗挖方案更适用于浅埋冲沟淤泥地质条件下隧道进洞施工;(2)采用护拱暗挖方案进洞施工对两侧冲沟边坡变形、隧道变形等周围环境影响小,且均满足技术要求;(3)隧道施工应坚持动态施工理念,根据现场情况调整方案,保证技术安全,减少生态破坏。
王涛赵强
关键词:进洞施工
富水崩坡积堆积体综合治理与进洞技术探讨
2024年
为了给富水崩坡积堆积体的综合治理与进洞提供参考,本文利用案例分析法,介绍了富水崩坡积堆积体的综合治理与进洞背景,根据结构分析结果,论述了富水崩坡积堆积体的综合治理与进洞技术方案,并对富水崩坡积堆积体的综合治理与进洞要点、实施效果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 :富水崩坡积堆积体须综合应用防排水、隧道底部加固、变形体防护等技术,有效控制堆积体变形。
汤泽民
关键词:堆积体进洞技术
褶皱挤压区泥砂岩互层地质隧道稳定性影响因素与进洞技术研究
2024年
褶皱挤压区泥砂岩互层是地质隧道工程作业中经常遇到的地质构造,位于隧道浅埋段位置,爆破施工受爆破振动的影响较大,褶皱挤压区岩体易发生破碎,影响围岩结构稳定性,破坏支护结构,从而造成隧道冒顶、坍塌、超挖等工程事故。因此,需研究褶皱挤压区泥砂岩互层地质隧道稳定性影响因素,改进与完善泥砂岩互层地质隧道进洞技术,为褶皱挤压区泥砂岩互层地质隧道施工安全和经济效益提供保障。以巫溪至云阳至开州高速公路为依托,总结分析了褶皱挤压区泥砂岩互层地质隧道稳定性影响因素,以此改进与提高了泥砂岩互层地质隧道进洞技术。研究表明,围岩性质、天然应力状态、节理构造、地下水、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对泥砂岩互层隧道进洞的施工有重大影响。基于此,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提高围岩稳定性、节约工程造价、保障支护结构质量,提出了褶皱挤压区泥砂岩互层地质隧道进洞施工控制技术的改进完善方案。
张立爽
关键词:隧道工程进洞技术
土夹石沟谷富水区山岭隧道进洞技术被引量:1
2023年
山岭隧道洞口一般存在浅埋、偏压、岩体破碎、稳定性差、易坍塌等问题,而进洞技术一直是山岭隧道设计与施工的难点。隧道沟谷地区土体含水丰富,土夹石地质更加大了进洞施工难度。削壁岭隧道洞口位于沟谷富水区,雨季山谷汇水急剧增加,且土体渗透性较强,水极易下渗,受水软化作用影响,地基承载力不足,隧道稳定性极差;除此之外,土体中含有多块滚石,属典型土夹石地质,隧道成拱效应差,管棚容易塌孔、偏位,隧道进洞存在极大困难。为顺利进洞,在施工中根据现场地形改进套拱形式,超前支护采用跟管管棚、小导管注浆止水及地基加固法,洞内开挖采用侧壁式导坑法,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均进行加强,通过以上措施最终顺利进洞,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经验。
韩剑方梁正
关键词:隧道进洞
拱盖法暗挖地铁车站风道接主体进洞技术方案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在施工过程中,当风道等附属结构转入车站主体施工时,两者连接处的受力复杂,施工难度较大,因此需对地铁车站风道接主体进洞技术方案进行研究,选择一个合理的接口形式,以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方法:以青岛地铁某拱盖法施工车站工程为例,采用MIDAS GTS软件建立风道接口有限元模型;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比分析风道挑高半断面进洞方案、风道挑高全断面进洞方案、风道压低半断面进洞方案和风道压低全断面进洞方案的地面位移与支护结构应力。结果及结论:风道压低与风道挑高方案相比,风道压低方案的最大竖向位移为8.40 mm,风道挑高方案的最大竖向位移为21.70 mm,其是风道压低方案的2.6倍;施工结束后,风道压低方案的最终竖向位移为1.34 mm,风道挑高方案的最终竖向位移为10.50 mm;风道压低方案中,全断面进洞方案的最终竖向位移为1.42 mm,半断面进洞方案的最终竖向位移为1.26 mm。综合考虑4种方案的支护结构应力分析结果,风道压低全断面接口方案的支护结构应力偏小且满足强度要求,因此风道压低全断面接口方案为最优方案。
马全武雷刚刘明明董亚男杨沚蕙
关键词:地铁车站风道进洞方案
全风化花岗岩偏压隧道进洞技术及支护力学特性研究
隧道进洞施工既是整个工程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薄弱环节,隧道洞口段时常存在浅埋、偏压、围岩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全风化花岗岩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岩土,有结构松散、自身稳定性较差、遇水易软化崩解的特点,给隧道修建带来了很多风险。因此...
严健雄
关键词:偏压隧道全风化花岗岩进洞技术
西渝高铁隧道零开挖进洞技术研究
2023年
零开挖进洞不仅可以避免产生大挖大刷问题,而且与绿色工程目标相契合,符合环保要求。为探索高铁隧道零开挖进洞技术,以西渝高铁七星坪隧道1#斜井和高升一号隧道出口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以锚杆框架梁为仰坡防护措施、超前小导管为主要预支护措施、以临时防护明洞为主要手段的零开挖进洞技术。施工实践结果表明上述措施可以有效保证围岩稳定、控制地表沉降。
许志刚
关键词:隧道工程零开挖进洞超前小导管地表沉降
富水粉细砂地层小半径曲线盾构始发安全进洞技术被引量:2
2022年
始发端盾构机进洞是盾构法施工的重点,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后续施工的安全与效率。本文针对太原地铁2-1号线联络线隧道由于曲线半径小及穿越稳定性极差的富水粉细砂地层导致盾构进洞安全问题突出的特点,提出了确定盾构合理始发方向的方法,通过端头井地层加固及洞门变径密封装置等技术措施,保证了盾构安全始发。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盾构始发过程中引起地表沉降特征,并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盾构进洞方案的有效性,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指导和借鉴经验。
张建中
关键词:盾构进洞小半径曲线地层加固
坡积体中浅埋隧道安全进洞技术研究
随着隧道建设规模的日益增长,势必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例如隧道所处地质条件差,这一问题在坡积体洞口浅埋段显得尤为突出,由此将带来施工难度大、风险高、工期长等问题。本文基于柳南高速吾排隧道工程,对坡积体中浅埋隧道安全进洞技术...
欧阳慕
关键词:浅埋隧道进洞技术风险评估预加固开挖方法监控量测

相关作者

杨玉银
作品数:86被引量:14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
研究主题:隧洞开挖 光面爆破 隧洞 斜井 装药结构
杨宝生
作品数:2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
研究主题:斜井 进洞施工 进洞技术 万家寨引黄工程 土洞
喻渝
作品数:316被引量:958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主题:隧道 高速铁路 黄土隧道 铁路隧道 隧道衬砌
张洋洋
作品数:8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凝灰岩 横通道 大变形 川藏公路 公路隧道
宁萌
作品数:1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进洞技术 盾构 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