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3篇“ 连作晚稻“的相关文章
- 浙西地区连作晚稻品种比较试验
- 2024年
- 为丰富浙西地区连作晚稻品种,提高连作晚稻品种多样性,筛选适宜浙西地区种植的高产品种,保障浙西地区连作晚稻产量稳定,以甬优1540品种为对照品种,对16个品种开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对照品种甬优1540的全生育期为138 d,实际产量为9808.5 kg/hm^(2)。春优165、春优167和春优801这3个品种的实际产量虽低于对照甬优1540,但相差不大,其中,春优801和春优165全生育期分别为131 d和137 d,短于对照甬优1540;春优167品种全生育期139 d,长于对照甬优1540。浙优22的实际产量高于对照甬优1540,全生育期与对照甬优1540相同。综合比较可知,春优801、春优165、春优167和浙优22这4个品种作为连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和产量总体表现较好。
- 易建群王玉猛季卫东游志胜
- 关键词:连作晚稻生育期
- 连作晚稻品种生长特性及产量比较
- 2024年
- 针对连作晚稻季节紧、产量低的问题,比较6个高产杂交稻品种的生长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甬优59、华中优9326、嘉丰优2号和甬优31每667 m^(2)产量分别较对照品种甬优1540提高12.0%、14.0%、15.4%和16.4%。嘉丰优2号和华中优9326产量较对照品种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甬优31和甬优59产量较甬优1540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提高。供试品种的生育期较对照品种延长1~6 d。生产上可根据早晚稻品种的生育期进行搭配,选用生长期适宜的杂交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机插种植。
- 王丽丹包碎云朱德峰
- 关键词:连作晚稻杂交稻籼粳杂交稻机插
- 浙南连作晚稻上二化螟的药剂防治效果被引量:3
- 2024年
- 二化螟对浙南水稻的为害逐年加重,为提高当地施药防治效果,选择不同类型的杀虫剂进行配施或单施,调查并比较不同处理对重发区连作晚稻二化螟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分蘖初期施用2次25%喹硫磷乳油200 mL+80%杀虫单可溶粉剂100 g的效果较优,第2次药后30 d保苗效果在70%以上,为各处理中最高,对于高龄二化螟的虫口防效为82.76%,也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但调查中也发现,各药剂处理对低龄二化螟的控制作用不强,酰胺类、阿维菌素类杀虫剂对当地二化螟难达理想防效。
- 陈红沈宣才方辉潘伟叶徐豪
- 关键词:二化螟杀虫剂保苗效果
- 衢州优质连作晚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 2024年
- “早稻+连作晚稻”种植模式是衢州市地区主要栽培模式之一,为确保晚稻生产稳定,避免因品种退化等原因对晚稻生产造成风险,积极开展连作晚稻新品种比较试验,以探索适宜衢州地区种植的连作晚稻新品种,从而丰富连晚品种结构,保障晚稻生产稳定。本试验对12个连作晚稻品种开展比较试验,对生育期、产量和田间抗逆性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方面,甬优4918与对照相同,甬优7860、春优801、甬优59长于对照,其他品种短于对照。禾香优1号、华浙优261、甬优58和甬优1540田间抗性表现突出。禾香优1号、甬优59、甬优7860、甬优7850、华浙优261产量较高,为8.30~8.69 t/hm^(2),甬优58、春优801、嘉诚优1253、甬优1540产量高,达到9.14~10.08 t/hm^(2)。综合比较下,春优801、华浙优261、甬优58和甬优7850综合表现好,适宜在衢州作优质连作晚稻推广种植。
- 赵俊妍李诚永李韵易建群季卫东王宏航
- 关键词:连作晚稻品比试验生育期抗逆性
- 甬优1540作连作晚稻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途径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为探明甬优1540作连作晚稻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途径,汇总整理了2016—2021年浙江省各地共69组甬优1540作连作晚稻种植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数据,比较了甬优1540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结果表明,甬优1540作连作晚稻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途径为注重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的提高,争取穗、粒兼顾,协调穗、粒结构,提高结实率,在此基础上发挥千粒重的增产作用,从而构建起整体协调的产量结构,促进高产。
- 刘也楠林飞荣何贤彪刘伟明
- 关键词:杂交水稻连作晚稻高产栽培
- 不同育秧基质对机栽连作晚稻秧苗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 2024年
- 水稻是全球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现代农业生产高度集约化,育秧基质选择对水稻秧苗生长发育和最终产量影响重大。传统基质存在营养供给能力差、无法调控生长、抗性能低等诸多缺陷,迫切需要开发新型高效基质来满足高产稳产的需求。因此,以机栽连作晚稻品种“甬优1540”为试验对象,在浙江省建德和龙游两个不同地区进行田间试验,全面评价“锦海”牌水稻育秧基质(以下简称“锦海”基质)对秧苗质量和产量的影响,并探讨地域差异对基质效能的影响。
- 郎学渊赵玲玲欧阳慧陈正中邵美红
- 关键词:育秧基质晚稻秧苗质量
- 连作晚稻改良基质稀播大苗育秧技术
- 2023年
- 为推进水稻机插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2007年以来浙江金华市武义县开始了水稻工厂化育秧,节本增效明显。总结了武义县育秧基地一套以“改良基质”、“稀播”、“温室叠盘”、“大苗机插”为主要特点的连作晚稻集中育秧技术。
- 孙雄彪周建霞虞涛王孔俭陈丽平
- 关键词:连作晚稻稀播
- 甬优1540在金华地区作机插连作晚稻高产栽培技术
- 2023年
- 为了做好晚稻新品种的高产配套栽培工作,充分发挥品种的高产潜力,文中对甬优1540作机插连作晚稻的高产示范表现情况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双季稻区规模种粮农户实现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 赵永良施佳炜金丽徐晶晶李珊
- 关键词:连作晚稻高产栽培技术
- 连作晚稻不同播期下钵苗摆栽及毯苗机插效果对比被引量:1
- 2023年
- 为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及连作晚稻单产,开展连作晚稻不同播栽期下钵苗摆栽及毯苗机插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同期播种下钵苗秧苗素质要好于毯苗;相同播栽期下,与毯苗机插相比,钵苗摆栽的播齐历期缩短,齐穗期提前,但全生育期基本一致,钵苗摆栽的产量明显高于毯苗机插,平均增产150 kg/667 m^(2)左右;同一育插秧方式下,随着播栽期的推迟,结实率降低,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均以B2处理(7月2日播种、7月30移栽)的产量最高,且钵苗摆栽要比毯苗机插耐迟播迟栽。结合温岭当地的生产实际,连作晚稻要高产,应在立秋前完成移栽。
- 江立斌王志刚王琴霞张仙平朱伟君秦叶波王宏辉
- 关键词:连作晚稻钵苗摆栽秧苗素质
- 不同育秧方式对连作晚稻‘甬优1540’产量及特征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为解决连作晚稻高产稳产的难题,特以‘甬优1540’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武义大田客土育秧(处理T1)和金华硬地微喷灌全基质旱育秧(处理T2)两种育秧方式对连作晚稻‘甬优1540’秧苗素质、生育期、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处理T1比处理T2用种量减少27.2%时,处理T1的水稻产量比处理T2增加0.39%,但差异不显著;处理T1的抽穗期、成熟期较早,全生育期较处理T2短2 d;处理T1的叶龄、苗高、茎基宽、百株干质量、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均显著高于处理T2,但基本苗数、高峰苗数、有效穗数均显著低于处理T2。
- 周建霞虞涛孙雄彪陈丽平邓飞周伟民
- 关键词:育秧方式秧苗素质生育期
相关作者
- 朱德峰

- 作品数:560被引量:4,081H指数:3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
- 研究主题:水稻 秧苗 育秧盘 育秧 杂交稻
- 陈惠哲

- 作品数:348被引量:2,755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水稻研究所
- 研究主题:水稻 机插 育秧 育秧盘 秧苗
- 张玉屏

- 作品数:309被引量:2,555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水稻研究所
- 研究主题:水稻 杂交稻 机插 超级稻 育秧盘
- 张小明

- 作品数:229被引量:1,041H指数:17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水稻 晚粳稻 粳稻 基因定位 突变体
- 王斌

- 作品数:47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宁波市鄞州区农业技术服务站
- 研究主题:水稻土 蔺草茬晚稻 连作晚稻 早稻 密度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