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8篇“ 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相关文章
- 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Miller-Fisher综合征1例报告被引量:1
- 2019年
- 1.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主因“视物成双,行走不稳4 d”于2019年3月18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8 d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未予以特殊治疗。入院前4 d出现视物成双、行走不稳、双手麻木,无明显肢体活动障碍。1 d后患者症状加重,出现双脚麻木、言语不清、吞咽费力。于当地医院行头部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颅内未见明显责任病灶。
- 陈从艳屈洪党
- 关键词:迟发性面神经麻痹MILLER-FISHER综合征
- 针刺预处理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观察面肌痉挛患者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后行针刺预处理对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率、发病持续时间、面部神经损伤情况的影响。方法:将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356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激素、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药物综合治疗。针药防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处理,持续4周。随访时间6~12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迟发性面神经麻痹发生率、面神经损伤功能分级。结果:对照组出现迟发性面神经麻痹22例,发病率12.36%,其中Ⅱ级5例,Ⅲ级10例,Ⅳ级7例,术后发病持续时间(61.82±12.99) d。针药防治组出现迟发性面神经麻痹9例,发病率5.06%,其中Ⅱ级6例,Ⅲ级2例,Ⅳ级1例,术后发病持续时间(45.67±11.98) d。两组患者发病率、面神经损伤功能分级、迟发性面神经麻痹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预处理可以减少面肌痉挛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率,并可将病程缩短、有效减轻面部神经损伤情况。
- 许骏李乃博孙忠人郭玉怀杨燕李超然屈媛媛于国强王庆勇杨添淞
- 关键词:迟发性面神经麻痹显微血管减压术
- 针刺预处理对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影响
- 目的:探讨针刺预处理对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发生率、面神经损伤状况、术后发病持续时间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行微血管减压术的336例面肌痉挛患者.随...
- 郭玉怀杨添淞许骏孙忠人
- 关键词: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针刺预处理迟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损伤
- 文献传递
- 针刺预处理对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影响
- 目的:探讨针刺预处理对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发生率、面神经损伤状况、术后发病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行微血管减压术的336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 郭玉怀; 杨添淞; 许骏; 孙忠人;
- 关键词:针刺预处理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迟发性面神经麻痹
- 文献传递
- 颞骨乳突骨折伴迟发性面神经麻痹1例并文献复习
- 2013年
- 外伤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于中耳乳突手术[1],其次是颞骨骨折[2],口腔临床并不多见。颞骨乳突骨折可导致乳突段面神经迟发性损伤,引起迟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外伤初期无任何面神经症状,但数日后出现患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消失、口角下垂、鼓腮时口角漏气,示齿时口角向健侧歪斜,不能作撅嘴动作等面神经麻痹症状,在口腔科临床诊疗工作中应引起重视,早期积极采用预防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迟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3]。
- 程喆江银华苏士文
- 关键词:迟发性面神经麻痹中耳乳突手术颞骨骨折文献复习眼睑闭合不全临床诊疗工作
- 乳突根治术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乳突根治术是治疗中耳乳突病变的常规手术,面神经鼓室段及乳突段总长约27 mm,恰位于术区内,手术可能导致面神经的损害.近年来由于耳神经外科的发展及面神经监测仪的应用,术中即发性面神经麻痹大大减少,但术后迟发性面瘫却时常有报道,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自1997年至2011年共发生乳突根治术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6例.
- 曹现宝付雅娜张冰薛希均
-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中耳炎胆脂瘤并发症
- 颅脑外伤致迟发性面神经麻痹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致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颅脑外伤致迟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理疗及针刺等综合治疗。结果 16例患者在3周~3个月内逐渐恢复,痊愈13例,好转3例。结论颅脑外伤致迟发性面神经麻痹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时综合治疗,预后较好。
- 顾奇芳许建洪张晓东李玲
- 关键词:颅脑外伤迟发性面神经麻痹发病机制
- 中耳炎术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相关因素探讨
- 目的 探讨中耳炎手术后面神经麻痹的发病原因,治疗及转归.方法 对16例中耳、乳突术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观察,所有患者均采用激素,营养神经和扩血管药物及理疗等综合治疗.结果 9例在手术后1月内完全恢复,...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中耳炎术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相关因素探讨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中耳炎手术后面神经麻痹的发病原因、治疗及转归。方法对16例中耳、乳突术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观察,所有患者均采用激素、营养神经和扩血管药物及理疗等综合治疗。结果 9例在手术后1月内完全恢复,5例在手术后2月内完全恢复,2例好转,治愈率87.5%。结论迟发性面神经麻痹多在术后36h~8d发病,一般为不完全性麻痹,大部分可完全恢复。其病因与手术损伤、牵拉鼓索神经、面神经解剖变异、填塞物过紧、血肿压迫、手术不够熟练和不良刺激等有关。重在积极预防。
- 刘磊刘月霞李冰渠倩徐鹏陈燕王绪增李立峰林均武
- 关键词:中耳炎外科手术面神经麻痹
- 瞬目反射对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VD)前后瞬目反射的变化,探讨术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DFP)的发生机制。方法对60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前1d、术后第1、3、5天行瞬目反射检查,并观察DFP的发生。结果56例术后未出现DFP,但瞬目反射检查仍表现为短暂的R1、R2潜伏期延长,且R1潜伏期于术后第5天,R2潜伏期于术后第3天恢复至术前水平。4例分别于术后第6—15天出现DFP症状,术后瞬目反射记录表现为R1潜伏期逐渐延长,甚至波形消失。结论MVD对面神经功能存在影响,对于大部分患者(93%),面神经功能术后5d内可自行恢复,而R1潜伏期逐渐延长甚至波形消失则表现为DFP。瞬目反射检查中R1波的监测对MVD术后DFP的发生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 梁维邦庄敏杰倪红斌韦永祥徐立
- 关键词: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瞬目反射迟发性面神经麻痹
相关作者
- 郭玉怀

- 作品数:29被引量:233H指数:11
-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针刺 针灸 压疮 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 韩东一

- 作品数:747被引量:4,516H指数:3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耳聋 人工耳蜗植入 突变 耳蜗 GJB2
- 许骏

- 作品数:106被引量:263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 研究主题:显微血管减压术 糖尿病性 周围神经病 面肌痉挛 痉挛性斜颈
- 杨添淞

- 作品数:129被引量:631H指数:13
-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疲劳综合征 电针 针刺 针灸 针灸治疗
- 瞿炬

- 作品数:36被引量:79H指数:6
- 供职机构: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早期液体复苏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急救意识 培训需求调查 活动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