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4篇“ 适宜病症“的相关文章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耳尖放血病谱与适宜病症研究被引量:4
2024年
目的探讨耳尖放血疗法病谱与适宜病症,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PubMed等数据库中耳尖放血的相关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疾病名称与不良反应,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25日。结果共纳入581篇文献,耳尖放血疗法涉及11个临床分科,病谱纳入66种病症,主要集中在五官科、神经内科及皮肤科;共发现20种适宜病症,一级适宜病症8种,为高血压、睑腺炎、痤疮、发热、结膜炎、头痛、失眠与扁桃体炎,耳尖放血降压与泻热抗炎功用是当前研究热点。结论耳尖放血疗法已取得长足进展,但临床需开展耳尖放血疗法的诊疗培训,加强推广宣教及资金投入,进一步拓宽耳穴放血临床应用。
宋庆雨王喆刘振宇朱世壮刘长玥王萌萌杨佃会
关键词:耳尖放血疾病谱适宜病症文献计量学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皮内针疗法适宜病症与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皮内针疗法的临床文献,探讨皮内针疗法的适宜病症与临床应用进展。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与皮内针疗法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皮内针疗法发文量、病谱和适宜病症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涉及论文共2220篇,近10年发文量显著增长。皮内针疗法临床涉及病症208种。一级适宜病症为手术后疼痛、失眠症、偏瘫、面神经麻痹;二级适宜病症为肩痛、颈椎病、癌痛、膝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移位、便秘、头痛;三级适宜病症为带状疱疹、遗尿、放化疗后不良反应、变应性鼻炎、呃逆、面肌痉挛;四级适宜病症包括痛经、高血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痹证、吞咽障碍、腰扭伤、肥胖症。结论皮内针疗法是近年来的临床研究热点,其治疗疾病以痛症居多,其次为各类慢性病。不同针具中,揿针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
谢晨黄琴峰杨光刘婕吴凌翔马晓芃
关键词:皮内针疗法疾病谱中医药学文献适宜病症腕踝针
针灸治疗适宜病症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以中风病为例
2024年
笔者团队以针灸适宜病症之一——中风病为例,开发了中风的针灸治疗虚拟仿真训练系统。该虚拟仿真系统的设计以针灸临床诊疗思维为核心,以针灸诊室和治疗室为虚拟仿真场景,建立起针灸临床诊疗流程的虚拟仿真平台。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模拟临床中风的诊断,选出证型,制订针灸治疗方案并操作,模拟中风病临床规范诊疗全过程。通过人机互动,学生能够真实体验并主导诊疗过程,训练临床诊断能力、针灸操作规范及诊疗思维,并在针灸操作过程当中体现人文关怀,加强医者仁心的培养。
陈采益王张颖何玲玲林莺张学君
关键词:针灸中风实训
基于数据挖掘针灸治疗眼病的疾病谱与适宜病症的研究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总结近5年针灸治疗眼病的疾病谱,探讨分析针灸治疗眼病的适宜病症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检索2017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正式发表的有关针灸治疗眼病的文献,通过整理、筛选、归纳,总结近5年的针灸眼病谱;同时与既往已经发表的2篇针灸眼病谱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比较,总结探究针灸治疗眼病的适宜病症及其发展变化。结果(1)针灸治疗眼病的文献结果:近5年针灸治疗眼病的文献共有588篇,包含38种病症,以干眼的文献最多(24.8%),其次为近视(12.1%)、视神经萎缩(10.0%),治疗最多的疾病类别为视网膜疾病与视神经疾病;(2)近5年适宜病症分级:(1)一级适宜病症,为干眼、近视、视神经萎缩、眼肌麻痹、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弱视、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2)二、三级适宜病证无;(3)四级适宜病证,为Graves眼病、黄斑变性、眼底出血、视疲劳。(3)与既往研究比较:适宜病症中,视神经萎缩、弱视、干眼、青光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近年来临床应用有上升趋势,近视、眼肌麻痹略有下降趋势。不同时期适宜病症涵盖的疾病类别均以视网膜病与视神经疾病为最多。结论近5年眼病针灸病谱和适宜病症不断更新变化,从外眼病、炎症性眼病、常见眼病向眼底病、非炎症性眼病、难治性眼病转变,但仍以干眼、近视、视神经萎缩研究最多,视网膜病与视神经病研究病种最为丰富。
陈静徐红金美张仁
关键词:针灸疗法眼病疾病谱适宜病症数据挖掘
醒脾胶囊临床适宜病症的横断面调查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总结临床实践中醒脾胶囊治疗的病症、使用方法和安全性等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上市后再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围绕临床医师用药关注的重点问题设计问卷,包含醒脾胶囊治疗病症、服用剂量、服用时间、联合用药和服药后不良反应等内容,在醒脾胶囊临床应用的8个省及直辖市,抽取62家医院,每家医院调查2名医师,共计调查124名医师。通过问卷星收集问卷,并辅以质量控制人员进行数据质量核查和跟踪。结果发放问卷124份,回收有效问卷111份。100名医师(90.1%)根据医师临床使用经验认为患者服用醒脾胶囊有效,76.6%的医师应用醒脾胶囊治疗慢性肠炎,此外还用于治疗慢性胃炎(64.0%)、肠易激综合征(56.8%)、失眠(40.5%)、胃溃疡(39.6%)。中医与西医医师使用醒脾胶囊治疗病症基本相似,但中医师与西医师认为醒脾胶囊能明显改善的症状不完全相同,相比西医师,中医师更倾向于认为醒脾胶囊对头晕(P=0.028)和心慌(P=0.028)有改善作用。受调查医师在治疗慢性肠炎(P=0.032)、肠易激综合征(P=0.006)、溃疡性结肠炎(P=0.042)时倾向于单独使用醒脾胶囊,仅在用于治疗慢性肠炎时服药次数推荐更倾向每日2次(P=0.014)。中医师推荐治疗不同病症的服药次数和服药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2.8%医师表示未发现患者服药后不适,7.2%医师表示患者服用醒脾胶囊后有胃肠道反应、皮肤瘙痒和药疹。结论医师应用醒脾胶囊主要治疗慢性肠炎、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失眠、胃溃疡等病症,中医师与西医师使用醒脾胶囊治疗病症基本相同。
李洪皎李凌香王渊葛志闪艾艳珂赵天易吕晓颖何丽云
近10年灸法病谱与适宜病症的文献计量研究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分析近10年单独应用灸法治疗病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探讨灸法病谱及适宜病症。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 2011年10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收录的单独应用灸法治疗病症的临床研究论文,建立信息数据库,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总结,得到灸法病谱及适宜病症。结果:共纳入论文1822篇。近10年灸法的临床应用涉及骨科、消化科、妇产科、免疫科等19个临床类别,共包含197种病症。骨科论文数量和病症种类最多,其次是消化科、妇产科。经筛选获得灸法适宜病症28种,其中一级适宜病症9种。共有1804篇论文明确使用了艾灸的灸治方法,18篇论文使用了非艾灸的灸治方法。其中艾条灸使用频率最高。结论:近10年单独应用灸法治疗的病症有197种,骨科病症种类最多,以骨科和免疫科的一级适宜病症种类居多;施灸方法以艾条灸应用最多。后续应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技术与方法,深入开展灸材、灸温、灸量的标准化研究,规范灸法的临床应用。
郭潇聪杨延婷黄琴峰卢云琼李晓莹王雪君曹姚佳妮马晓芃吴焕淦
关键词:灸法疾病谱适宜病症文献计量研究
基于文献计量的针灸病谱与适宜病症研究被引量:64
2021年
目的:分析近5年针灸治疗疾病的文献,探讨针灸病谱和适宜病症。方法:检索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的针灸治疗疾病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总结针灸病谱。同时对2015-2019年(A组)与1978-2005年(B组)、1949-2005年(C组)文献进行比较,总结针灸疗法的适宜病症。结果:近5年针灸治疗疾病的文献共32011篇,包含377种病症,以神经内科(9384篇)、骨伤科(7765篇)、消化内科(3529篇)、妇产科(2283篇)病症为多,消化内科(52种)、神经内科(47种)、五官科(47种)和妇产科(42种)的疾病种类较多。近5年针灸疗法的一级适宜病症为偏瘫、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膝骨关节炎、失眠症、便秘、脑血管病;二级适宜病症为面神经炎、肩痛、头痛;三级适宜病症为吞咽障碍、痛经、抑郁症;四级适宜病症为哮喘、尿潴留、脑性瘫痪、高血压、痴呆、放化疗不良反应、不孕、变应性鼻炎、眩晕、肩手综合征、糖尿病神经病变、带状疱疹、疼痛、呃逆、腹泻、腰扭伤、坐骨神经痛。结论:近5年针灸病谱和适宜病症虽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仍以神经内科、骨伤科为多,针灸治疗疾病文献的观察对象由以症状为主转化为以疾病为主。
黄琴峰谢晨吴焕淦杨光刘婕郭潇聪马晓芃
关键词:针灸疗法疾病谱适宜病症
针灸治疗消化系统适宜病症的现代文献研究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回顾消化系统适宜病症针灸治疗方案的现有证据并整合最佳证据,对临床穴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慢性胃炎、胃下垂、肠梗阻、便秘的临床文献,运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方法对文献进行分析,统计整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特征,初步研究针灸治疗适宜病症的取穴规律。结果:针灸上述病症的治疗中存在诸多问题,在经脉主治方面无明显规律可循,上述病症中有88%的高频穴位都与疾病所在系统处于相同或相近的神经节段区,而少数处于较远神经节段区的穴位仅占12%。结论:腧穴的主治范围主要由相关神经节段的支配空间决定,针刺的节段性效应及整体性效应可作为针灸取穴理论的有力补充。
郭珊珊傅心昊张鑫陈少宗
关键词:针灸取穴规律神经生物学神经节段
统编教材中针灸适宜病症的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针灸学》及《针灸治疗学》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学的统编教材,起着规范与指导针灸教学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科的发展现状。通过对第1至第7版《针灸学》及第1至第3版《针灸治疗学》统编教材所载病症进行研究,基本能反映目前针灸适宜病症的概况。研究结果发现各版教材所载病症兼顾传承与创新,1/3病症在半数以上教材中重复,1/3病症在各版教材中仅出现1次;病症分类方法采用内、外、妇、儿、皮、骨伤等分科方式,与现代西医以消化系病、呼吸系病等按照系统分类方法不一致;病症名称基本以中医病名为主(病名使用比较混乱),涉及少量西医病症名,与期刊文献报道基本以西医病名为主不一致。这种病症分类方法的不一致及中西医病症名称使用的不一致是当今针灸学科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阻碍针灸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后将开展相关比较研究。
岗卫娟武晓冬王芳王昕
关键词:针灸适宜病症
关于《素问》针灸适宜病症的探析被引量:2
2017年
据考证,针刺疗法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灸法起源于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制度时期。针灸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数千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战国时期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的成书标志着针灸理论体系的形成,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和防病治病原则,奠定了针灸学基础理论,对一些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以及针灸取穴、针刺手法做了详细阐述。在此对《素问》中针灸适宜病症进行条分缕晰,以供临床学者参考和学习。
冀雨芳张京瑜郭继龙冀来喜
关键词:针灸适应证黄帝内经素问

相关作者

杜元灏
作品数:349被引量:2,870H指数:26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针灸 针灸治疗 针刺 针灸疗法 针刺疗法
黎波
作品数:80被引量:604H指数:14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针灸 针灸治疗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 针刺
郭义
作品数:973被引量:5,269H指数:34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针灸 针刺 腧穴 穴位 经络
黄琴峰
作品数:90被引量:705H指数:15
供职机构: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研究主题: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 文献计量学 灸法 针灸
王玲玲
作品数:345被引量:3,620H指数:31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抑郁症 艾灸 针灸 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