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64篇“ 道德关系“的相关文章
重建道德关系: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对“无德而富”问题的忧思
2023年
“无德而富”现象发端于属人道德关系的断裂,为践履道德教育的时代担当,整体重建道德关系无疑是道德教育的时代命题。由此出发重审道德教育实践,可以明确道德关系之于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促进人的道德共识适时变化,使德育目的具备恒常性;也能够纠正由过度制度化带来的陌生人社会这一不良现状,有利于支持适宜德育工作开展的“制度化的熟人空间”;还能够推动德育方式走出“独白”的困境。基于此,道德教育应积极重建以关心为核心内涵、以交往为实践场域、以教师为示范主体的道德关系,为道德教育的困境超越探索可能路径。
徐芷菡王凯
关键词:道德关系道德教育
现代道德关系中的差异与认同
2023年
一、伦理的“本真性”与差异的绝对化现代社会以道德尊严的普遍承认而获得的自我认同形象,使自我不再是被世界秩序规定的“可渗透的自我”,而成为可以将外在世界对象化、客观化并由此对之支配的“缓冲的自我”。这完全是霍布斯式的理性自我构建,用泰勒的术语表述就是,依凭这样一个“超然的理性自我”而建立的“社会想象”乃是与社会关系“脱嵌”的产物。
陈太明
关键词:现代道德自我构建世界秩序本真性霍布斯
麦考密克法律与道德关系思想研究
法律与道德关系即德法关系问题作为法理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兼有常论常新的理论价值和与时俱进的现实意义。麦考密克从他律和自主相互区别的角度阐述两者核心差异,以其独特的制度法理论和实在论的道德观,不仅为形式法治传统下分离命题...
向峻锋
关键词:分离命题后实证主义
在生活世界中构筑儿童与自然的道德关系——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人与自然教育被引量:14
2023年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重塑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将“人类与自然”的抽象关系转化为“儿童与其生活世界中的自然”的具体关系,期待在生活世界中建构儿童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共生关系”“改善与被改善”的关系。人与自然主题的教学应培养儿童的自然敏感性,培养儿童对自己所属自然环境的归属感以及改善环境的行动能力。
俞晓婷高德胜
实在如何承载价值——关于中国哲学中实在与道德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
2023年
与西方哲学和印度哲学相比,中国古代哲人对于世界的看法是实在论的。中国古代哲人对于道德理想的看法是建立在对外在世界之认识基础上的,并且认为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这就涉及实在与道德关系问题。中国哲学中实在论和道德论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在中国哲学诞生之初,实在论和道德论基本上是处于分离状态的。到了战国秦汉时期,儒家开始借助阴阳家思想建构宇宙-本体论系统,试图为道德论提供形上根据,但在理论上并不深入。魏晋玄学家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努力为道德论提供宇宙-本体论基础,但二者之间仍然存在无法融通的鸿沟。宋明理学家经过思想努力,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实在论与道德论相统一的思想体系。中国哲学中这一实在论与道德论相统一的思想体系,在塑造中国文化重现世、重道德等特征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给中国文化带来了很多弊端。在现代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哲学的实在论与道德论必须进行现代转化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任蜜林
关键词:中国哲学道德
现代道德关系中的差异与认同——从伦理的“本真性”到道德的“商谈性”
2023年
现代道德哲学承担了在差异语境下建立认同的基本任务。基于同样的问题意识,泰勒和哈贝马斯皆意图从道德的私人领域和政治的公共领域这两个具有内在关联的维度重思启蒙所规划的认同使命。泰勒通过将伦理的“本真性”导入法律条文对之直接确认方式进行论证,哈贝马斯则诉诸道德的“商谈性”及在商谈意义上与法律的同源互补关系为之奠基。前者将差异视为需得到例外保护的特殊的善而有悖于现代道德的认同要求,后者则通过道德的普遍化原则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寻求交往式认同的可能性。原则导向的道德虽具有知识形式,但借由法律的外在强制对知识化道德之行动软弱性的补救,兼容了差异的道德原则,因而不仅是得到论证的普遍知识,而且同时是能落实为现实的道德行动,从而使认同实现在现实的道德行动而非仅仅是知识论证中。
陈太明
关键词:自我认同本真性哈贝马斯
文学的审美与道德关系论析被引量:3
2023年
文学既具有审美属性,又具有道德功能;前者是文学的内在价值,后者是文学的外在价值。在文学活动中,二者既是彼此关联互相交织,又是相互抵触矛盾对立的。审美和道德既有亲缘性,表现为价值取向上的一致性、最高境界追求的相似性和实践效能上的交融性;又是彼此相对独立和疏离的,二者把握现实的方式和特征各异其趣。审美偏重于情感形式和个体体验,道德倾向于价值判断和集体规约。文学作为写作阅读的私人化活动,具有道德的超越性;作为产出公共精神产品的活动,具有道德的在场性。文学应当超越一时一地的善恶伦理判断,在其特殊的审美领域彰显其诗性正义,实现审美与道德的统一。
常娟
关键词:文学审美道德诗性正义
王阳明和康德的审美与道德关系论比较研究
本文试将王阳明和康德的审美与道德关系论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别比较王阳明和康德的审美和道德之间的异同,进而发现王阳明心学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蕴,呈现出审美与道德的圆融,最终走向了中国传统哲学所追求的天地境界。而康德则通...
高雷
关键词:审美道德境界
在自我与他者之间:重塑陌生人社会的道德关系被引量:5
2022年
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唤醒自我为进步,但自我主体发展为自我中心主义就会出现道德危机。他者主体矫正自我主体,面向他者,但又失去了自我。在陌生人社会,既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也不能失去自我;既不能不为他者,也不能只为他者。因此,必须寻求自我与他者间的道德平衡,在自我与他者之间建立一种新的主体间伦理关系。陌生人之间需要遵循尊重、平等、公正、宽容、允许、协商、制度信任、有限责任、契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精神等基本道德,这也是陌生人社会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冯建军
关键词:自我他者自我主体陌生人社会主体间性
从法律与道德关系视角审视法学专业课程思政的设计被引量:3
2022年
不同专业的课程思政设计必须体现专业特色。法学专业思政课程设计立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视角顺理成章,作为社会调整规范的法律与道德的外在牵连与内在融合是客观存在的,课程思政不过是对法律制度、法律原理中道德因素的强调和凸显。以民法学课程为例,在法学课程思政隐形渗入与融合的价值定位基础上,以思政理念的理性介入、教学方式的论证融入、教学话语体系的大众话语渗入来实现法学专业课程思政的目标。
翟羽艳
关键词:道德课程设计

相关作者

王晓燕
作品数:270被引量:1,274H指数:1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医患关系 乡村医生 村卫生室 医患信任 H
钱焕琦
作品数:51被引量:171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
研究主题:教师 教育伦理学 女大学生 道德关系 学校教育
邓泽球
作品数:28被引量:17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计量学院
研究主题:以人为本 大学生 道德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校
郑永廷
作品数:197被引量:3,113H指数:29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大学生 高校德育 思想政治
吕兆丰
作品数:166被引量:1,154H指数:1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医学教育 村卫生室 医患关系 乡村医生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