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8篇“ 道德结构“的相关文章
成年初期男同性恋性道德结构构想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男同性恋作为性少数群体,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其性道德发展及结构可能存在自身独特的特点。研究采用深度访谈对30名18~30岁成年初期男同性恋者进行研究,对访谈资料进行文本分析得出:成年初期男同性恋道德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单一异性恋道德准则阶段、多元道德准则阶段、整合对立信息阶段、初步稳定性道德阶段;性道德结构可以分为性道德认知、性道德行为发展、性道德情感发展三个主要部分;主要问题为:受到同性恋同伴、早期性教育和网络发展的影响,男同性恋在将异性恋道德规范迁移到同性恋性生活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在拒绝和接受的尺度拉扯之下,对不道德性行为的接受程度更高,这也间接导致男同性恋群体成为艾滋病的高发群体。
唐一凯何苗苗郑超郑超熊文浩
关键词:性道德男同性恋
父之名·道德结构·历史位置:《我和我的父辈》评析
2022年
《我和我的父辈》(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2021)以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为历史坐标,通过四个精心营构的段落,在单元式结构中再次用电影的方式讲述时代变革与社会进步,作为对民族和国家的“献礼”在2021年国庆档上映。这部影片以个人记忆中的父辈形象贯穿起中国革命与建设、发展的历史,重新聆听了几代中国人努力拼搏的时代回声。
马江伟
关键词:章子怡个人记忆历史坐标道德结构国庆档
构建课堂的“道德结构”--基于对儿童哲学探究团体的思考被引量:1
2021年
罗伯特·费舍尔指出,儿童哲学的探究团体包含理性与道德的二重结构,这表现为相互尊重与分享的活动促进学生们更为理性地思考问题,而理性判断与选择的标准则体现在学生们的道德考量之中。基于我国当前对教育活动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我们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借鉴儿童哲学的相关理念与经验,通过变一般性学习团体为探究团体的方式,建立起课堂上的“道德结构”,将求真与求善的活动统一起来。
郑敏希
关键词:儿童哲学道德结构
中国人的道德结构:道德差序圈被引量:11
2018年
道德差序圈是指个体对自己与其他实体进行道德考量的心理结构。它具有两个维度,即范围与差序。前者指的是究竟有多少道德实体让个体感到应对其负道德义务,并进入个体的道德考量中;而后者指的是究竟不同的道德圈层之间个体对其道德义务感与道德考量程度上有多大区别。道德差序圈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并结合西方科学范式产生的概念,对于西方道德圈研究而言,这种结合能够巧妙地弥补其对差序维度的研究缺陷,使其在差序维度得以蓬勃生长的文化土壤中得到更为充分的阐明;而对于我国差序格局研究而言,道德圈概念的融入不仅能够为其注入实证科学的新鲜血液,也为其被西方学者所理解打开了大门。因此,道德差序圈是一座能够联结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两种最能触及中西文化本质的道德概念之融合,我们期望能够在解释中国人的道德判断与行为时做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尝试。
喻丰许丽颖
关键词:道德中西比较
论王阳明心学的道德结构体系被引量:1
2018年
王阳明心学是一个完整的道德结构体系。"良知"是心学道德结构体系的起点,"复其心体之同然"的人性论是心学道德结构体系的理论基础,"致良知"是心学道德结构体系的展开,"知行合一"是心学道德结构体系的实践,"满街人是圣人"是心学道德结构体系的归宿与目的。他的心学道德结构体系是中国儒家道德结构体系的高峰之一,影响深远。
欧阳辉纯
关键词:心学道德价值
现代道德结构的变化
2017年
杜红艳在《求是学刊〉2016年第6期撰文指出,因为“人的境况”是道德理论的本体论背景,道德规范是随着“人的境况”的转变而发生变化的。赫勒以“人的境况”当作背景阐释了现代社会的道德状况。在赫勒看来。人的境况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人的境况是用以替代本能规范的社会规范。
关键词:道德结构道德理论道德状况社会规范境况
道德结构理论视角下档案职业伦理的缺失与建构被引量:9
2017年
基于伦理学的道德结构理论,文章对档案职业伦理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档案职业在职业伦理规范、职业伦理意识和职业伦理实践三个结构层面都存在缺失。为弥补上述缺失,可从伦理制度建设、伦理教育发展和个人内在自律三方面进行建构。
杨光
关键词:档案职业职业伦理道德结构结构主义
春秋时代的伦理道德结构被引量:2
2017年
整个春秋时代的伦理道德结构可从三个方面理解:其一,从天下体系看,尊礼重信是此时诸侯交往的基本伦理规范。其二,从家国结构看,孝、忠、义是此时家国公私的核心伦理道德,具体言之:孝是宗法制的核心伦理,忠是封建制的核心伦理,义则是两者之外的必要补充,体现了更多的开放性和公共性。其三,从个体美德看,智、仁、勇等是此时贵族最为推崇的道德品质,它们体现了道德主体的优秀和卓越。
陈乔见
关键词:春秋时代
自然权利论的困境及反思——中西传统道德结构差异的视角被引量:2
2016年
人与自然是生态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一对概念,而解答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检验环境伦理思想内在自洽性、合理性的试金石。西方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的自然权利论正是在处理这种关系时陷入自身的理论困境,它在论证自然权利的过程中,试图运用"价值平等"以及"整体主义"的范式克服西方人与自然相分离的传统,但都出现了理论的内在矛盾性。中西道德传统结构差异的比较研究,不仅为解读自然权利论困境的症结提供了新视角,还为修正西方人与自然的疏离关系提供"生生"的维度。
孔成思
关键词:自然权利个人本位伦理本位
道德结构、层次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5年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中国不断走向文明富强,中国正迎来历史上的空前盛世;另一方面又面临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很多带有"主义"和"思潮"噱头的思想严重影响着社会成员的精神。而大学生就成长在这复杂又充满矛盾与冲突的多元文化环境下,他们产生了思想道德上的精神迷茫甚至迷失。文章围绕这一现象,借鉴伦理学核心知识,从道德结构、层次理论出发,探究二者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能更有效地运用关于二者的理论知识指导日常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使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升华,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王亚丽
关键词:道德结构道德层次

相关作者

陈泽环
作品数:141被引量:247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施韦泽 道德生活 伦理学 经济伦理学 伦理
张彦彦
作品数:19被引量:89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
研究主题:中介作用 道德 本土化 中介效应 社会学习理论
李恒瑞
作品数:72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研究主题:邓小平 社会主义 社会改革 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
邓曦泽
作品数:44被引量:117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研究主题:函数 道德 反腐 中国哲学 历史材料
刘云林
作品数:51被引量:353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道德 思想政治教育 应然 教育善 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