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篇“ 道德虚无主义“的相关文章
- 康德与道德虚无主义
- 2024年
- 道德虚无主义否认道德的真实性,其典型主张是道德本身就是子虚乌有之事。虽然康德尚未明确认识到道德虚无主义之概念,但他在反驳道德怀疑主义时,曾附带地提及并回应了道德虚无主义的观念。在其主要著作中,康德以“隐性”的方式坚定地拒斥了道德虚无主义。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通过道德法则的效力阐明了纯粹理性本身就是实践的,为道德奠定理性之根基,从而展现了道德虚无主义之不实。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除了正面揭示人作为理性存在者始终秉有道德兴趣,还通过道德兴趣缺失者的思想实验,展现了人只要懂得利害计算,结合上帝和来世的可能信念,就可以产生出道德的“类似物”,这也以特殊方式彰显了人类的道德本性。在《纯然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中,康德通过对人性善恶的阐述,特别是对人性中“善的种子”的深入刻画,表明不存在对道德无感的人,由此最终拒绝了道德虚无主义。康德有力地确证了人的道德本性,其最大教益或许是,在一个道德虚无主义甚至各种类型的虚无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人依然可以相信理性,选择崇高。
- 杨云飞
- 关键词:道德虚无主义人性
- 康德如何拒斥道德虚无主义
- 2024年
- 康德认为,任何人,只要他有理性,就具有道德确信。这涉及两个层次的事:一是我们具有行理性应然之事的能力(或纯粹实践理性能力);二是我们有兴趣这样做,即便在假想的道德意向缺失的情形下也不至于无所不为。这是我们作为理性存在者的两重特质。
- 杨云飞
- 关键词:道德虚无主义拒斥
- 阿格妮丝·赫勒超越道德虚无主义的尝试
- 2024年
- 作为当今众多试图超越道德虚无主义的思想家之一的阿格妮丝·赫勒,从追问“好人存在,但好人何以存在”的视角进行了超越道德虚无主义的尝试。在其道德理论中,好人直面并坦然接受现代人双重偶然性存在以及种种悖论,将其生存危机化为转机;好人依据普遍性范畴进行存在的选择,形成统一的道德自我;好人在周围散落的道德规范、规则和价值中,共同确立现代人可以遵循的道德原则、规范和规则等,重新拾起传统的诸多美德。正是基于这一系列行动,好人才存在着。赫勒对此问题的追问与对其答案的探寻,为双重偶然性存在的现代人超越现代道德虚无主义困境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 王秀敏刘晓雷
- 关键词:道德虚无主义美德
-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视域下的道德虚无主义批判
- 现代世界的剧烈变动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在赋予人类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前所未有的自由选择的同时,也引发了心理和精神层面的诸多困扰。现代物质文明以利益和竞争为纽带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导致社会人文精神的逐渐衰落和个人中心盛行...
- 方荣荣
- 关键词:道德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道德观道德批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道德虚无主义:基本样态、现实危害与纠治进路
- 2023年
- 道德虚无主义是虚无主义在道德场域的现实表现,是近年来一股较为活跃、渗透性强、不容小觑的错误社会思潮。道德虚无主义多以否定道德存在、反叛道德标准、忽视道德功效、割裂道德联系等面相出场,意图消解主流意识形态、阻碍文化繁荣发展、破坏社会协调运转、腐蚀主体精神世界。对此,须从强化价值引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提高主体素养、增强抵御防范能力,借鉴道德资源、自觉汲取有益养分,健全体制机制、实现全面有效治理四重向度探寻道德虚无主义的纠治之道。
- 刘苗苗史春林
- 关键词:道德虚无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 《杨朱篇》的道德虚无主义
- 2021年
- 《列子·杨朱篇》在反名教倡自然的魏晋玄学思潮中系统地提出了一种道德虚无主义。《杨朱篇》在名义上所反对或否定的是儒家的纲常名教,但其实质可以看作是对一般人类道德的普遍否定。《杨朱篇》提出实名贫而伪名富,即追求实利为真正有价值的追求,而追求名教道德则有损人生享乐。《杨朱篇》认为道德与人性的追求,在历史面前区分善恶没有意义,死亡抹去了人生的一切价值区别,也抹去了道德的区别。《杨朱篇》的论证,没有意识到道德并非因为时过境迁或因为人的死亡而没有价值,道德的价值在于维持人类的生活秩序和使人过着美善的生活。并且,人类的道德并非因为个体的暂在性而没有意义和价值,人类的道德文化不断地通过个体而传递下去,因而人类的道德文化在任何个体那里同样具有历史意义和价值。
- 邢雁欣
- 关键词:名教享乐道德虚无主义纵欲主义
- 道德虚无主义的理论形态及其批判
- 2021年
- 道德虚无主义一词在今天的语境下实际上包含三种反道德的主张,除了价值的缺失即狭义的虚无主义之外,还有非道德主义和道德相对主义。三者分别是对道德的来源、作用和标准的否定。三种虚无主义思潮自在启蒙运动之后的欧洲出现以来始终困扰着哲学界。而在当今世界,随着现代化、全球化的推进,这些问题日益严峻。三种虚无主义归根结底都是形而上学的道德观在实践中遭到挫败而形成的对道德不同方面的反思。解决虚无主义的根本之道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观,只有这样才能在快速变化的现代世界中守住道德底线,应对全球挑战,形成属于这个时代的道德观。
- 汤迪
- 关键词:道德虚无主义道德相对主义非道德主义
- 道德虚无主义的学理批判——兼论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被引量:9
- 2020年
-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既通过批判杜林的永恒真理观阐述了道德的历史继承性,又通过批判杜林的抽象人性论阐述了道德的现实社会性,从而为批判道德虚无主义奠定了理论前提。作为一种否认道德的客观实在性、消解一切道德文化传统、否定道德之于生活的意义、反对任何道德规范并将道德信仰“祛魅”的思潮,道德虚无主义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相悖之处在于:一是将道德的现实意义置换为自我价值,与道德的客观现实性相悖;二是割裂了道德传统与道德发展,与道德的历史继承性相悖;三是忽视了道德的意识形态性,与道德的阶级性和人民性相悖。为此,在新时代道德建设中,我们应回归道德的本真意义,创新传统道德资源转化的“五德”体系,并推动道德利他超越道德利己,纠偏道德信仰,实现道德建设意识形态性与适度超越性的有机统一。
- 卢黎歌武星星
- 关键词:道德虚无主义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被引量:1
- 2019年
- 《海狼》中的狼·拉森是杰克·伦敦笔下最著名的小说人物,伦敦通过拉森探讨人类是否需要道德的哲学命题。伦敦试图在《海狼》的文内文外宣扬道德的必需,结果却展示了对道德虚无主义的崇拜。伦敦让拉森众叛亲离、事败身亡,试图表明拉森的堕落和失败,进而表达对资本主义物质主义道德伦理的批评。然而伦敦却不自觉地表达了对拉森的认同与赞美。这既体现了伦敦本人的伦理困惑,又折射了资本主义商业时代的伦理迷茫。
- 陈广兴
- 关键词:《海狼》拉森道德虚无主义
- 短视频中道德虚无主义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
- 现代性困境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道德虚无主义的流行。这个现象在良莠不齐的短视频中表现尤为明显。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单一文字的表达,而更倾向于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体验,加上人们习惯碎片化阅读。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语...
- 林依蓉
- 关键词:道德虚无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作者
- 杨云飞

- 作品数:36被引量:96H指数:6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 研究主题:道德 法权 自律 上帝 康德哲学
- 刘云

- 作品数:3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 研究主题:路翎 小说创作 小说 生命意识 生命
- 杨金华

- 作品数:48被引量:126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虚无主义 毛泽东 意识形态 苏联剧变 视域
- 于永成

- 作品数:8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 研究主题:黑格尔 家庭 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理论 基本结构
- 李建华

- 作品数:454被引量:2,668H指数:22
-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道德 伦理 WEB服务 道德情感 政治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