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8篇“ 遥相关分析“的相关文章
格尔木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及其遥相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格尔木河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的主要河流之一,为下游城市和察尔汗盐湖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分析其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趋势及特征对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格尔木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基于格尔木河1959年至2017年期间的年平均径流、降雨和温度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法、累计距平法以及滑动移除近似熵等方法进行研究,并基于小波分析开展与大尺度气候指标间的遥相分析。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格尔木河流域径流和温度具有显著的增大趋势,多年平均径流为28.5 m^(3)/s,线性拟合结果为:y=0.3 x-567.99,相系数为0.66;降雨序列总体趋势较为平稳,变化趋势不明显;温度每十年的升温幅度为0.59℃,约为全球平均升温幅度的两倍。累计距平法分析得出径流和降雨均在2005年发生变化,二者的累积距平曲线由持续下降转变为快速上升。结合MCApEn方法和滑动T检验法进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径流和温度均在1983年附近发生突变,降雨突变信息不具有显著性。径流、降雨和温度之间在1967年和2010年分别存在4年和2年的高频周期信号,且径流与降雨的相程度最大。遥相分析结果表明流域降雨与五个指数的相程度明显高于径流和温度,且PDO与降雨最相,DMI通过干扰西南暖湿气流会对径流产生影响,AO与气温显示出较强信号。
刘小宝易磊马喆卢晓航杨建文周震鑫韩凤清
关键词:地表径流突变分析遥相关分析气候指标
近60年三峡库区极端降水变化及其与环流指数遥相分析被引量:5
2023年
分析大尺度气候环流与极端降水相性,对区域洪旱灾害预警和极端天气管理意义重大。现有研究较好揭示了单一环流指数的影响,而多种环流的影响特点尚不明确。基于三峡库区1960—2019年21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数据,从降水持续性、绝对性等方面构建8个极端降水指数(CDD、CWD、R10、R20、Rx1d、Rx5d、R95p、R99p),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Spearman相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MLR)等方法,分析了库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从单因子和多因子两方面揭示了气候环流与极端降水的相性。结果表明:(1)近60年,库区R10、R20、Rx1d、Rx5d、R95p、R99p在空间上均呈西北向东南递减状态,与多年平均降水空间趋势相同;(2)CWD、CDD、R10、Rx5d总体呈下降趋势,而R20、Rx1d、R95p和R99p则表现为上升趋势,三峡库区持续降水事件的持续时间有所降低,但短期强降水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均有所增加;(3)从极端降水与环流指数的遥相分析来看,多因子回归分析对极端降水指数的解释程度优于单因子,其中EASMI和SASMI组合为最强解释因子组合。该研究成果可为三峡库区应对极端气候变化和天气灾害预报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曾慧琪滕顺林邵蒙张璐王跃峰
关键词:极端降水遥相关分析三峡库区
长江流域雨季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及遥相分析
2022年
利用1960—2020年长江流域126个气象站点的降雨数据,采用滑动t检验法确定长江流域各站点的雨季起讫时间和雨季降雨量的时空分布规律,揭示了长江流域雨季特征变化与海表温度及大气环流的相性。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的雨季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以及雨季降雨量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和空间变化特征。从空间分布上看,雨季特征具有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带状分布规律;从时间变化规律上看,雨季特征具有明显的波动性。雨季特征的变化规律与海表温度及太平洋北部的反气旋密切相,升高的海表温度会导致长江流域雨季开始时间延迟、结束时间提前以及降雨量减小,研究结果对掌握长江流域雨季特征与海表温度的遥相性具有重要意义。
曹青张汉辰陈玺张越关
关键词:长江流域海表温度
巴基斯坦水文气候趋势及相遥相分析
温度和降水是干旱地区研究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发育最键的环境因子。近几十年中,巴基斯坦印度上游地区多次遭受了极端洪水和干旱的袭击。因此,研究气候变化是否会影响巴基斯坦印度河上游喜马拉雅山高海拔地区的冰川过程和河流径流,可为...
Azfar Hussain(兹法)
关键词:温度降水气候变化
甘肃省降水集中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流指数遥相分析被引量:10
2021年
降水的年内分配对作物生长、水资源利用和全球水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降水集中指数(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Index, PCI)能很好地表征降水在一年内的集中分散程度大小,被广泛应用于相研究。基于甘肃省27个气象台站1961—2017年的逐月、逐日降水数据,采用Sen斜率来计算PCI值的变化趋势,并采用交叉小波和相干小波变换等方法来分析研究区PCI与若干气候环流指数之间的相互系。结果表明:甘肃省多年平均PCI值为20.3,最大值为26.3(1980年)、最小值为16.6(2016年),表明年降水分布处于中高集中度范围。从长期趋势来看,研究区年PCI值呈下降趋势,变化递减率为-0.54/10 a;但年内降水还是集中在某几个月份内。甘肃省年平均PCI值的空间变化趋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大,这说明东南部年降水呈现出逐渐趋于集中的趋势,而该地区西北部年降水分配却有逐渐趋于均匀的趋势。从四季来看,该区域春、夏、秋季的SPCI值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但空间差异明显,SPCI值呈现出东南部低而西北部相对较高的空间分布特征;冬季SPCI值在整个研究区域内空间变化差异最显著;说明甘肃东南部和中部地区的降水在冬季分布相对均匀,而西北部冬季降水具有高度集中性,也就是降水可能发生在某一个月内。交叉小波变换和小波相干谱分析表明:甘肃省年降水集中度与大气环流指数PDO,AO,ENSO和SS等存在共振周期,但相性在不同时域中却存在一定差异,这说明该地区年PCI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受到大气环流指数的影响。
张克新苏志华刘金林曹立国
关键词:降水集中度大气环流
辽宁省水文干旱与北半球500hPa高度场遥相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为了解辽宁省水文干旱特征,研究辽宁省水文干旱与前期气象要素场的遥相系,本文利用1956年~2015年辽宁省44个水文测站的径流量Z指数和前期1月~12月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通过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分析了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对辽宁省水文干旱的影响。结果表明辽宁省西部异常偏旱、东部异常偏涝与前期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前期气象要素场与水文干旱的耦合分析,可为辽宁省水文干旱的趋势预测初选因子提供依据。
吴立君
关键词:Z指数SVD遥相关水文干旱
长江流域月降水的EEMD多时间尺度遥相分析被引量:15
2019年
基于长江流域138个气象站1961~2016年的逐月降水观测资料,应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分别对各站点的月降水序列进行EEMD分解,然后,运用时滞相分析和逐步变量选择的方法,以识别长江流域月降水周期振荡和长期趋势的显著影响因子,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长江流域月降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近50多年来,长江流域各站点的月降水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尺度振荡特征。(2)流域内各站点月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差异性,表现为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以及鄱阳湖流域是月降水长期趋势显著增加的集中区,而岷江中游以及洞庭湖流域的南部是月降水长期趋势显著减少的集中区。(3)厄尔尼诺1+2区的平均海表温度(NINO1+2)的过去模式是影响长江流域月降水周期振荡的主要气候因子,而全球平均气温距平(GlobalT)是影响长江流域月降水长期趋势的主要气候因子。(4)基于已识别的影响因子构建的月降水量预测模型在旱季的预报性能高于雨季,并在长江上游地区的预报性能高于其中下游地区。
李佳佳李佳佳贺新光
关键词:长江流域月降水
黑河流域气象要素与全球性大气环流特征量的多尺度遥相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是我国近年来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研究热点,气候变化条件下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响应机制是其中一个重要科学问题。基于1956-2015年黑河流域气温、湿度、降水观测数据及多个大气环流特征量监测资料,采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流域气象要素与大气环流特征量的周期性及遥相。结果表明:(1)流域气温与大气环流特征量的遥相系最为明显,湿度、降水次之。(2)气温与Ni?o3.4 SSTA、SOI的显著遥相共同周期为12~16 a,与NAO、AO为9~11 a,与WP遥相周期为5~9 a,与PDO为8~15 a。(3)湿度与NAO遥相周期为4~5 a,与POL为3~6 a,与WP为9~15 a,与PNA为2~8 a。(4)降水与Ni?o3.4 SSTA遥相周期为9~15 a,与NAO为2~4 a,与AO为3~7 a,与POL为11~19 a,与WP为9~14 a。(5)上述各遥相周期的地域分布、显著时段与时滞特征各有差异。本文研究有助于加深流域气象要素对环流特征量响应机制的认识,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严峻的水-生态问题的解决及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祁晓凡李文鹏李海涛刘春华
关键词:黑河流域气象要素环流特征量遥相关
全球气候指数与天山地区气温变化遥相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依据天山地区40个气象站点的实测气温资料和同期的全球气候指数,运用线性倾向估计和相分析等方法,分析近63年来天山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初步得到以下结论:天山地区平均升温幅度为0.306℃/10a;南亚季风季风指数(SASMI)是影响天山地区气温变化的主要气候指数,春季SASMI与四季的气温均呈现正相;夏季SASMI与春季气温呈现负相,而与夏季气温呈现正、负两种相;冬季SASMI与夏、秋、冬季气温均呈现正相,说明春、冬SASMI对四季的升温均有一定影响。太平洋10年涛动(PDO)是影响天山气温变化的另一较为主要气候指数,夏季PDO与夏季气温呈现负相,与冬季气温呈现正相;秋季PDO与夏秋季气温均呈现负相。夏季北大西洋涛动NAO与春季气温呈现负相,与夏季气温呈现正负两种相;夏冬季太平洋北美涛动(PNAO)与冬季气温呈现正相,秋季印度洋偶极子(IOD)与春季气温呈现正相。此外,上述气候指数对气温变化的影响,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刘友存侯兰功焦克勤韩添丁李元寿叶柏生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
浙江茶树春霜冻发生规律及其与太平洋海温的遥相分析被引量:26
2014年
利用浙江省68个气象站1971-2013年的最低气温观测资料,定义茶树早春可能受冻害的气象指标,应用Kriging空间分析法和气候统计方法对43a来霜冻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并结合同期太平洋海温资料,采用相分析和奇异值分析方法(SVD),研究茶树春霜冻发生与太平洋海温的遥相系。结果表明,浙江省茶树春霜冻日南少北多,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霜冻总天数和强度影响最严重的区域均出现在浙北,尤以浙西北山区严重,而浙南地区和金衢盆地较轻;43a来霜冻总发生日数基本呈震荡变化,但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霜冻日数普遍较多,90年代后期开始霜冻发生天数较少,但近年又呈现增加的趋势;浙江省茶树春霜冻与前一年南太平洋键区(130°-170°W,18°-28°S)的8-9月海温呈显著负相系,即前一年8-9月该区海温异常偏高(低),则当年霜冻偏少(多),因此,该键区海温场的异常变化是预测霜冻异常的一个重要前兆信号,研究结果可为浙江省茶树春霜冻的预报提供参考。
吴杨金志凤叶建刚杨再强胡波李仁忠
关键词:冻害指标

相关作者

李德萍
作品数:9被引量:4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西风漂流 奇异值分解 大爆发 海洋灾害 浒苔
王式功
作品数:565被引量:6,805H指数:44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空气污染 沙尘暴 气象条件 降水 呼吸系统疾病
刘芸芸
作品数:60被引量:875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研究主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水汽输送 全球变暖 降水 印度夏季风
马艳
作品数:38被引量:389H指数:10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海洋生态系统 暴雨 台风 区域气候
丁一汇
作品数:432被引量:12,678H指数:68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降水 季风 气候模式 区域气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