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2篇“ 采桑女“的相关文章
- 早期文学作品中采桑女形象的空洞化历程
- 2022年
- 早期文学作品中采桑女形象经历了一个逐渐丧失自我,走向空洞苍白化的历程。先秦时期采桑女形象生动多元,充满生活气息。到了汉代,受到礼教的影响,采桑女的形象在突出美与善的基础上,从多元化的形象逐渐演变为符合社会期待的贞女形象。汉末三国时期,采桑女形象经历了群体期待向个体自我化的转变过程。到了晋代,采桑女形象虽仍然保留了审美属性,但缺乏特点且重德抑色,男尊女卑,采桑女或沦为男性作家的自我抒写媒介,或成为文人虚构的理想化精致闺阁女。文学作品中的采桑女形象逐步被说教化、功利化和虚拟化,成为一种空洞的能指符号。
- 冯娟娟吴从祥
- 关键词:女性形象采桑女《诗经》汉代魏晋时期
- 论齐梁陈乐府诗中采桑女形象的演变
- 2021年
- 采桑女最早作为诗歌艺术形象出现在《诗经》中,汉代,采桑女呈现为美德兼备的贞烈形象。至齐梁陈,采桑女形象则呈现出外表柔弱艳丽、有闺中思妇缠绵哀怨的情怀以及风流而多情的特点,这和此时期社会背景和创作观念相关。就文学史意义而言,齐梁陈的采桑女丰富了采桑女图谱,对后世采桑女形象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 沈云霞
- 关键词:乐府诗
- 汉代采桑女服饰的图像学研究
- 2019年
- 从先秦到两汉,不论文学作品还是民间传说,采桑活动与女性形象便时常相伴出现,"采桑女"成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文化符号。罗敷作为《陌上桑》中广为人知的采桑女,既是文学表达的具体意象,又是反观汉代女性服饰文化内涵的生动个案。服饰文化是社会生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将采桑女置于汉代特定的时空语境下,在全面梳理现有图像资料的基础上,解读汉代女性服饰显性层面的特征及隐形层面所表征的服饰文化、社会文化及价值观念。
- 米华
- 关键词:采桑女汉代服饰图像学
- 女教传统视阈中的古代采桑女形象源流探析
- 2019年
- 脱胎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采桑女”形象,以汉代为界,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思想旨趣和艺术风貌。作为这一形象的艺术原点,上古“采桑”主题的文图叙事记录了先民生产、繁衍的集体无意识行为,是生殖崇拜和神巫祭祀等原始思维的产物。自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意识形态主流话语起,通过“寓教于事”和“女师规训”两大示教方式,封建女教在不同时空的兴替变迁,尤其是这一传统自上而下的延伸渗透,深刻影响着采桑女形象的艺术变革进程。反之,从刘向标榜“女德楷模”秋胡妻开始,无论秦罗敷这类由汉代官方文化着意塑造的贵族“好女”,还是河西魏晋墓葬中具有写实功能的“采桑”题材画像砖,及至唐代变文讲唱、晚近戏曲表演等公共化形象艺术对“秋胡戏妻”故事的层累演绎等,封建时代诉诸文本、图像甚至舞台等艺术载体的采桑女叙事,其实无不以主张和传播“德言容功”“贞节大义”等女教知识为首要主题。
- 瞿萍郑骥
- 关键词:采桑女女教文本秋胡戏妻
- 汉魏六朝乐府诗中采桑女形象研究
- 采桑女是汉魏六朝乐府的一类重要形象,可细分为秋胡妻、秦罗敷和无名氏三个系列。秋胡妻出自西汉刘向《列女传》,以贞烈著称。该形象进入乐府时,被傅玄等添入美貌、痴情的新质,内涵变得更加丰富。秦罗敷出自汉乐府《陌上桑》。其本事与...
- 冯火凤
- 关键词:采桑女人格
- 文献传递
- 采桑女形象变迁微探
- 2017年
- 桑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一笔,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制度使得桑蚕劳作与女性有着必然的联系,从而导致文学中采桑女形象的形成。然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历史环境与思想价值观念的不同,采桑女的形象也就具有不同的意义:先秦时期的采桑主题以艳情为主,吟咏男女之间的爱情。魏晋时期的文人多借桑女的美德表达自己的情感,采桑诗文走向鼎盛。唐代采桑诗既继承前代余绪,表达桑女的闺怨与相思,又逐渐消退艳情色彩,回归普通的现实生活。宋代的桑女则完全消褪了艳情色彩。元代借用桑女更多宣扬封建礼教。而到了明清,采桑主题在于揭露现实的黑暗。
- 赵婷
- 关键词:采桑女
- 认知语法视野下《诗经》“桑意象”及“采桑女形象”的英译——许渊冲、汪榕培、理雅各三种译本对比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基于认知语法中焦点与背景、详略度、视角、认知参照点四个识解维度,以《诗经》桑园诗歌为蓝本探究典籍翻译的微观层面,由此阐释剖析译者如何通过不同识解表征传达"桑意象"的象征含义、构建"采桑女形象"。分析结果表明:语言并非情景的直接反映,而是人们对情景所做识解的概念化表征,语言表达的意义实际上是人们对情景的识解,语言形式反映人们对情景的识解方式;不同民族总体上存在认知共性,然而,面对相同情景时对识解方式的理解和选择仍然有所差别,这与译者的体验认知和经验认知存在诸多关联。
- 唐婧
- 关键词:认知语法《诗经》英译对比
- 论采桑女形象在宋诗中的新变被引量:1
- 2012年
- 采桑女作为诗歌艺术形象最早以体美容冶、自由奔放的姿态出现在《诗经》当中,到了汉代趋于成熟,汉乐府《陌上桑》中美德兼备的罗敷成为采桑女形象的典范。宋代诗人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民间风貌、思想观念以及自身的审美追求出发,一方面继续在汉以来的采桑女形象上进一步发掘,凸显采桑女坚贞不屈的妇德;另一方面拓宽了原有的采桑题材,把桑间与男子邂逅、幽会的采桑女带入真实艰辛的劳作之中,从而促使了采桑女形象的重大转变。
- 闫续瑞杨茂文
- 关键词:宋诗
- 传统诗歌中采桑女与采莲女文学形象比较
- 2012年
- 采莲和采桑这两项日常劳作,在早期南方和北方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地位显著。文人们对之关注的切入点给予了从事这些劳作的女性们,由此而形成了中国传统诗歌中具有特色的采桑女和采莲女形象。她们成为文人描摹想象美好的载体,在文学世界中进行着各自身份的演绎和演变。两种女性形象在传统诗歌里有诸多交集,但随着文学的发展,两者的文学命运却发生了不同转移。
- 解亚珠孙姝
- 关键词:采桑女文学形象
- 论晚唐采桑女形象的质变被引量:2
- 2010年
- 从先秦时期,采桑女就活跃于文学作品中,她们浪漫多情,美丽动人。在桑林母体的影响下,被有意识的淡化了劳动意味,赋予了浓郁的艳情色彩。本文认为,晚唐时期,采桑女的形象发生了质的变化,她们消除了艳情色彩,重新回归现实生活,成为普通的劳动妇女形象。
- 桑绍龙
- 关键词:晚唐采桑女
相关作者
- 付春江

- 作品数:9被引量: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北电力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受辱 采桑女 《陌上桑》 《列女传》 秋胡戏妻
- 桑绍龙

- 作品数:8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工商学院法学院
- 研究主题:考辨 采桑女 情感 财政档案 爱情诗
- 刘怀荣

- 作品数:75被引量:173H指数:7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考论 文学思想 歌诗 《诗经》 崂山道教
- 陈丽平

- 作品数:17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鞍山师范学院文学院
- 研究主题:女性 教化 《列女传》 先秦两汉 《穆天子传》
- 刘亭

- 作品数:8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浣纱记》 名利观 梁辰鱼 西施 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