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51篇“ 重写文学史“的相关文章
- 重写文学史被引量:4
- 2000年
- “重写文学史”是陈思和、王晓明在主持《上海文论》“重写文学史”这一专栏时所提出的学术主张,这一专栏从1988年《上海文论》第4期推出至1989年第6期结束,共发表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重要现象和作家作品的探讨文章40余篇。两位主持人在专栏推出时是这样申明讨论宗旨的:他们希望能通过“重新研究、评估中国新文学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现象”,“刺激文学批评气氛的活跃,冲击那些似乎已成定论的文学史结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激起人们重新思考昨天的兴趣和热情”。专栏所探讨的问题恰恰是多年来困惑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症结所在,因此一经推出就引起强烈反响,一时间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 周立民
- 关键词:文论20世纪中国文学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国新文学文学思潮
- 全文增补中
- 从重写文明史到重写文学史
- 2024年
- 在当今国际格局下,如何建立中国话语与自主知识体系是学界面临的一大难题。长久以来,文明话语中都存在西方中心主义的倾向,文明观输出的话语权长期掌握在西方学者手中,文明史对中国的叙述常常存在歪曲、偏离史实的问题。西方话语霸权具体体现在各学科内部,使许多人文社会学科都面临“失语”的窘境。针对这一现象,提出“重写文明史”与“重写文学史”的号召。从文明交流与互鉴的史实出发,尊重文明多元化与异质性,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重写文明史,重塑文明观,进而重写学科史,重写文学史。通过反思学科话语问题,发掘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话语言说方式,重新建构学科话语。用中国话语发出中国声音,共同建设文明新话语是重写文明史、重写学科史的要旨所在。
- 曹顺庆郭霄旸
- 关键词:文明史学科史文学史话语霸权中国话语
- 文明互鉴的文化基因视角——重写文学史的前提
- 2024年
- 五千年来,地球上发生的每个文明,都是一个拥有特殊灵魂的生命体。文明互鉴的要义是首先有效辨识出每个文明的独有灵魂特质。从文化自觉的时代要求出发,清理如今残存在我们教育中的殖民性遗留,需要有超越单一学科本位视角的宏大胸怀和通识的知识观,让文化总体的思想发生史研究和文化理论建构,作为文科学术范式创新引擎。在此前提条件满足的基础上,再去设想学科内部的重写文学史、文论史和美学史的创意思路。总体性思想发生史研究,需要全新的文化基因视角,而文化基因辨析和筛选条件有二:一是五千岁以上;二是和文明核心价值密切相关。本文提出:依据全世界三万年来依次形成的三大神话信仰形态(万物有灵-萨满信仰、多神信仰、一神信仰),重新思考人类文学总体观问题。
- 叶舒宪
- 关键词:文化理论文学史美学史招魂
- “重写文学史”浪潮的先声——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的创新与局限
- 2024年
- 自“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中国新文学史的分期问题始终是学界探讨研究的重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的出现打破了以往按照政治与历史视角分割文学史的旧格局,它以文学现代化为内核,关注文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整体性,极具启蒙主义的光辉。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存在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主题概括不恰当、对现代化的认知不准确等问题,应当以辩证的眼光进行看待与修正。
- 陆欣宇黄德志
- 关键词: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文学史文学现代化
- 重写文学史,何以可能?——80年代四川文学史的一个人、一本刊物与一个协会
- 2024年
- 1988年当青年学者陈思和与王晓明在《上海文论》开设“重写文学史”专栏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会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标志性事件。“重写文学史”领风气之先,它打破了革命史观的绝对宰制,或为在边缘之处发现新的文学作品、或为以新的眼光洞见文学社团、或为另辟蹊径寻踪文学思潮,或为对文学人物重新评价。“重写文学史”以新方法、新史料挖掘出中国现当代文学新面貌,引领并形塑着中国当代文艺思潮,成了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化。公允地讲,“重写文学史”不仅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还间接影响到了电影史、美术史等相关艺术门类历史的书写,进而与今天“重写文明史”(1)形成了强烈呼应。
- 李立向宝云
-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文学社团文学思潮重写文学史
- 如何以抒情现代性重写文学史——论《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抒情传统面向
- 2024年
-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独异的抒情传统面向集中体现了王德威的文学史观及其对抒情现代性的实践,这与他的抒情传统研究一脉相承。抒情为文学史的书写打开了一个可能的向度与空间,此文学史中的抒情传统面向从启蒙抒情、革命抒情、国族主义与身份认同等不同方面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纂传统进行突破。王德威在此文学史中体现出的抒情意识意在将抒情视为后革命、后启蒙时代里思辨现代性的方法,建立起抒情现代性与文学史的联系。中国现代文学史也能够从历史“感”而非历史进程出发被不断认识、探索与重组。
- 金露
- 关键词:抒情文学史
- 重读“中国故事”与“重写文学史”——以《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为中心被引量:1
- 2023年
- 许子东的著作《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可以被视为20世纪80年代“重写文学史”活动的余声,其“中国故事”的叙述视角及对百年中国小说中“官员”“官场”形象的挖掘是一大创见。由音频节目到纸质书籍,从“有声”到“无声”,该书体现了移动阅读时代听众、读者的阅读习惯与趣味。可以说,此书的写作方式及写作意图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移动阅读时代文学史写作的新路向,将之与之前的文学史并置比较便于照见当下文学史写作与教学的“困境”,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思考在当前这个时代重读“中国故事”与“重写文学史”的意义。
- 陈浩
- 关键词:文学史
- “重写文学史”的崭新学术资源——评六卷本《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蒋承勇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最终成果《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六卷本,以下简称《思潮研究》)以反思为基点,对19世纪西方文学史上具有承先启后意义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颓废主义等六大文学思潮做了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不仅对正确认识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以及西方现代文学演进等诸多方面有着正本清源的重大作用,更是在综合性层面上填补了本土学界西方文学思潮研究的薄弱环节。该书为外国文学史的“重写”提供了崭新的资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澄清偏见,拨乱反正;二、直面时弊,返璞归真;三、系统把握,修复“断裂”。
- 汪若然
- 关键词:文学思潮重写文学史西方文学
- 重写文学史与知识形构的深层互动——评梅杰《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纲要)》
- 2023年
- 对于一个独立的学科而言,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既是其获取合法性的动因,也是结果。近年来,围绕儿童文学是否是一个学科、能否独立写史引发了学界长时段的讨论。究其实,学科化与文学史书写都是知识构型的手段,如何理顺两者的关系并推进其知识体系建构是摆在学界面前的突出问题。中国儿童文学是新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新文学的整体结构中确定其身份、性质和位置是知识学科化的内在诉求.
- 吴翔宇
- 关键词:中国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史文学史书写学科化内在诉求重写文学史
- 他在重写文学史——读《严家炎全集》被引量:6
- 2022年
- 严家炎先生作为现代文学学科的领军人物,他始终站在"重写文学史"的立场上,他把自己巨大的创新能力,投放在不断冲破人为设置的条条框框,不断开拓学科的边界上。他研究姚雪垠和金庸的创作,独辟蹊径,公正评价历史小说和武侠小说在文学史的应有地位,对传统的新文学史观念作出了革命性的突破。严家炎先生强调的"现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双向交流,把新文学放在与"世界"的关系上进行考察,如果我们把"世界性"看作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主要特征,以此梳理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和新的理解,在更高层面上再一次"重写文学史"。
- 陈思和
- 关键词:20世纪中国文学史
相关作者
- 陈思和

- 作品数:276被引量:2,014H指数:23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 研究主题:文学 知识分子 比较文学 小说 现代知识分子
- 杨庆祥

- 作品数:198被引量:668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80后 批评家 写作 诗歌 重写文学史
- 刘忠

- 作品数:125被引量:18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 研究主题:知识分子 重写文学史 延安时期 中国文学 寻根文学
- 郑润良

- 作品数:53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 研究主题:新左派文学史观 重写文学史 长篇小说 戏剧性 新作
- 韩琛

- 作品数:84被引量:230H指数:9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电影 后现代主义 重写文学史 第六代电影 民族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