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10篇“ 重型乙型肝炎“的相关文章
- 肝苏片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在重型乙型肝炎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析肝苏片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在重型乙型肝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4月~2022年06月我院收治的88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接受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治疗,实验组接受肝苏片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肝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水平、炎性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ST、GGT、ALT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ST、GGT、ALT水平均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gA、IgM、IgG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gA、IgM、IgG水平均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8、IL-17以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8、IL-17以及hs-CRP水平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胃肠胀气、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治疗基础上,予以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苏片联合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反应,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
- 张秀彬刘淑霞刘宁刘宁
- 关键词:乙酰半胱氨酸重型乙型肝炎
-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炎症指标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
- 2024年
- 探讨在针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疾病的诊断中,血清降钙素原联合常见血清炎症指标能够发挥的作用。方法 抽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因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于医院寻求医疗干预的患者总共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全部观察对象展开对照研究;将患者按照其是否存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标准分为1组、2组;1组为存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乙型肝炎患者,2组为不合并自发性细菌腹膜炎的乙型肝炎患者;两组患者人数相等;对于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对于其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进行测量;此外,还需要对于患者白细胞以及红细胞沉降率水平进行测量。统计、对比1组、2组患者在上述指标水平的差异;同时结合1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对于情况好转和情况未得到好转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行对比;并且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和上述指标在诊断两组患者中表现出来的Spearman’s系数。结果 1组、2组患者在血清降钙素原、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1组患者中好转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较之未得到好转的患者明显更低,P<0.05;在Spearman’s系数的对比上,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密切,P<0.0001,Spearman’s相关系数>0.5。结论 在判断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是否存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过程中,使用血清降钙素原联合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进行诊断,能够得到相对准确的诊断结果。
- 邵碧波李益廷刘思佳
- 关键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血清降钙素原炎症指标
-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1月于湖北省荆州市中医医院诊治的80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无感染组,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分析PCT、CRP、WBC、ESR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是否合并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治疗前,感染组血清PCT、CRP、WBC水平及ESR均高于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WBC、ESR、PCT联合CRP、PCT联合WBC及PCT联合ESR灵敏度、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WBC、ESR、PCT联合CRP、PCT联合WBC及PCT联合ESR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单独诊断的灵敏度高于CRP、WBC、ESR、PCT联合ESR,PCT单独诊断的准确率高于WBC、ESR、PCT联合WBC和PCT联合ES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诊断灵敏度较高,综合诊断价值突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高松刘伟
-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细菌感染
-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及炎性反应影响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观察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炎性反应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诊治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支持治疗及恩替卡韦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支持治疗及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Alb)、细胞免疫相关指标(CD4+T淋巴细胞比例、CD8+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比值)、血清炎性相关指标(TGF-β1、IL-6、TRIM5α、SOCS-1、PD-1)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清ALT、AST及TBil均低于对照组,Alb高于对照组(t/P=10.632/<0.001,6.216/<0.001,6.090/<0.001,3.943/<0.001);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t/P=6.229/<0.001、5.567/<0.001、3.737/<0.001);血清TGF-β1、IL-6及PD-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RIM5α及SOCS-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P=7.249/<0.001、5.395/<0.001、8.658/<0.001、13.451/<0.001、7.195/<0.001)。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χ^(2)/P=4.222/0.040)。结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能显著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同时能显著抑制患者体内炎性反应,降低抗病毒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吴娜苏汝开张建秋阮建文
- 关键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炎性反应
- 血浆置换术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在重型乙型肝炎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术(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重型乙型肝炎(SHB)的近期疗效,以及SHB患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112例S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联合治疗组(采用PE联合DPMAS治疗)和对照组(采用PE治疗),每组各56例。观察PE联合DPMAS治疗SHB的疗效,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血清TBIL、ALT、肌酐(Cr)、K^(+)、Cl^(-)水平的变化情况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r、K^(+)、C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24 h后Cr、K^(+)、Cl^(-)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24 h后血清TBIL、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24 h后MELD评分中位数从27分下降至22分,对照组患者MELD评分也有所下降,但明显高于联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82.14%,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75.0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有3例出现头晕、恶心,对照组患者有2例出现头晕、恶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联合DPMAS可有效治疗SHB,同时可改善患者血清Cr、K^(+)、CL^(-)及TBIL、ALT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冬梅罗强刘海波
- 关键词:血浆置换术重型乙型肝炎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低分子肝素治疗联合心理治疗对妊娠合并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联合心理治疗对妊娠合并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招募2018年3月~2021年3月就诊本院的82例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分组依照随机数字表法(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低分子肝素+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12%)比对照组(73.17%)高,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GQOLI-74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心理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减轻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 李智伟楚粉粉刘杨郑雯
- 关键词:重型肝炎低分子肝素心理治疗负面情绪
- 替诺福韦酯联合DPMAS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 研究目的和背景我国是肝病高发的国家,每年都有数以十万计的患者因肝衰竭而失去生命,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临床发病率高、病情危重、死亡率高、预后差,单纯药物治疗临床效果差。核苷类似物可以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已成为目前慢性乙型肝炎...
- 庞永立
- 解毒化瘀颗粒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在艾滋病合并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 2021年
- 目的 分析解毒化瘀颗粒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AIDS)合并重型乙型肝炎(HB)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6月AIDS合并重型HB患者75例,其中37例给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为对照组,另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解毒化瘀颗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原时间(PT)]、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9.47%(34/38)较对照组的70.27%(26/37)高(P<0.05);治疗后两组ALT、TBiL、AST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PTA高于对照组,PT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解毒化瘀颗粒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IDS合并重型HB患者效果确切,可改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安全性高.
- 樊世纪
- 关键词:重型乙型肝炎艾滋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解毒化瘀颗粒
-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总结分析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保肝治疗的同时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结果:(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AST、ALT、ALP、TBil、r-G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治疗后的LN、IV-C、H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满意,可以更好地改善肝损伤,值得推广使用.
- 黄国珅
-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 替诺福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观察替诺福韦在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中的临床疗效,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2月收治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6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EpiInfo 2000版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34例对照组采用谷胱甘肽治疗,34例观察组采用替诺福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IL-10、HBV-DNA、ALT指标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HBeAg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诺福韦用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治疗有良好抗病毒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各项指标,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 张文昌陈琳
- 关键词:替诺福韦谷胱甘肽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
相关作者
- 甘建和

- 作品数:298被引量:1,071H指数:15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重型肝炎 肝衰竭 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 血浆置换
- 江河清

- 作品数:96被引量:219H指数:8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 抗病毒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 王宇明

- 作品数:861被引量:4,688H指数:30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 研究主题:肝衰竭 肝细胞 乙型肝炎 重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 余祖江

- 作品数:229被引量:667H指数:11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肝细胞癌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抗病毒治疗
- 张锁才

- 作品数:65被引量:133H指数:6
-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 血浆置换 疗效观察 重型乙型肝炎 重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