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01篇“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相关文章
- 阿伐曲泊帕联合环孢素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阿伐曲泊帕联合环孢素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4例SA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7例。观察组接受阿伐曲泊帕联合环孢素治疗(阿伐曲泊帕初始给药剂量设定为40 mg/d,单次服用),对照组接受单一环孢素治疗(环孢素起始剂量为3~5 mg/kg,维持其血药谷浓度在150~250μg/L),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免疫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变化,以及安全性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2、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血清CRP、IL-2、TNF-α水平分别为(24.63±3.56)mg/L、(4.59±0.65)pg/mL、(15.22±2.12)pg/mL,均低于对照组[(35.77±4.13)mg/L、(7.57±1.05)pg/mL、(19.59±2.53)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CD4^(+)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CD4^(+)水平为(42.33±4.17)%,高于对照组[(39.12±4.49)%],CD8^(+)水平为(21.11±2.18)%,低于对照组[(23.42±2.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患者发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AML转化,对照组有1例患者发生MDS。观察组存活患者生存时间为(12.52±2.25)个月,高于对照组[(8.58±2.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伐曲泊帕联合环孢素治疗SAA可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炎症反应,促进免疫细胞激活,无重大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好。
- 宋丽丽杜彩妨赵胜男潘迎英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环孢素疗效安全性
- 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ATG治疗后 继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护理
- 2025年
- 该文总结了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治疗后继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制订整体护理评估方案,加强感染护理和管理、用药的护理,强化基础干预和营养支持,并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对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疗效的提升,对患者疾病转归具有改善效果。
- 杨洁刘瑞芳雷淑媛刘胜利杨宏超孙明菲何宇杰
-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护理
-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联合环孢素A治疗输血依赖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
- 2025年
- 目的评价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s)联合环孢素A(CsA)治疗输血依赖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TD-NSA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4年1月登记在中国东部贫血协作组(CECGA)数据库的62例TD-NSAA患者,接受海曲泊帕(23例)、艾曲泊帕(22例)或阿伐曲泊帕(17例),联合CsA治疗,对照历史CsA单药治疗队列(71例),评估TPO-RAs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TPO-RAs+CsA队列和CsA单药队列治疗3、6和12个月的总体反应率(ORR)为51.6%比18.3%、76.7%比28.6%和82.7%比52.3%(均P<0.001),完全缓解率(CRR)为3.2%比1.4%(P=0.598)、7.4%比1.4%(P=0.052)和20.1%比7.0%(P=0.017),2年累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进展率分别为5.7%和36.4%(P=0.009),2年累积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52.1%和40.4%(P=0.006)。高网织红细胞绝对值(ARC)和TPO-RAs治疗与SAA进展负相关(P=0.041,P=0.008)。3种TPO-RAs治疗后3、6和12个月ORR和C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曲泊帕组和艾曲泊帕组各有2例复发。海曲泊帕组和阿伐曲泊帕组各有1例死于严重感染。结论以TPO-RAs(海曲泊帕、艾曲泊帕或阿伐曲泊帕)联合CsA治疗TD-NSAA患者耐受良好,疗效优于单用CsA,能改善TD-NSAA预后,各TPO-RAs之间疗效未见明显差异。
- 陈小玉杨慧张婷宫跃敏张雅文贾晋松孙京男何广胜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术后植入功能不良预测模型的建立
- 2025年
- 目的:建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后术后植入功能不良(PGF)的预测模型,旨在深入探讨影响PGF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初步筛选2020年1月至2024年5月期间,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allo-HSCT治疗的SA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258例符合条件的SA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移植后植入功能评估结果,将258例SAA患者分为植入功能不良组(PGF组,n=28)和植入功能良好组(GGF组,n=230)。比较PGF组、GGF组间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将有差异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AA患者allo-HSCT治疗后发生PGF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中rms程序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及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模型的实用性。结果:二元回归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移植方式为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提供者为非亲属、移植前铁蛋白上升、输注CD34+细胞数目下降及有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SAA患者allo-HSCT治疗后发生PGF的危险因素(P<0.05)。依据列线图模型,移植方式为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提供者为非亲属、移植前铁蛋白上升、输注CD34+细胞数目下降及有CMV感染,列线图模型对应的评分也随之上升,PGF发生率增加,C-index为0.793(95%CI:0.757-0.884)。绘制ROC曲线对SAA患者allo-HSCT治疗后PGF发生的列线图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估,结果显示,AUC为0.883(95%CI:0.785-0.902),特异度为83.00%,敏感度为92.20%(Z=10.536,P<0.0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9.020、P=0.401,提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SAA患者allo-HSCT治疗后PGF发生的区分度与一致性良好。结论:基于移植方式为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提供者为非亲属、移植前铁蛋白上升、输注CD34+细胞数目下降及有CMV感染构建的列线图,对SAA患者allo-HSCT治疗后PGF发生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可为SAA患者的�
- 马馨巩娇娇王娴静
-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再生障碍性贫血
-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4年
-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是一种急性且致命性的骨髓衰竭症,其发展速度快且病死率较高,预期结果较差。使用抗淋巴/胸腺细胞球蛋白联合环孢素作为标准疗法来控制再生障碍性贫血(AA)已经成为普遍做法,近年来雄激素、艾曲泊帕等药物的应用使得SAA患者的生存率显著升高。对于那些无法耐受或者再次出现病情恶化的病人来说,可以选择做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以获得更好的疗效。HSCT前预处理方法的改进及移植后各种药物的应用,使得移植的成功率升高,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降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门。本研究总结SAA近年来的移植和非移植治疗,分析其疗效及相关优缺点。
- 傅晨李平
-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雄激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儿童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候分布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索儿童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确诊的NSAA患儿,制定证素调查问卷并进行临床信息采集,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探索NSAA患儿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共纳入NSAA患儿368例,收集频率>15%的中医证候共54个。因子分析获得公因子16个,NSAA患儿主要病位证素分布在脾、肾、肝,主要病性证素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湿。对16个公因子进一步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归纳为5个中医证型,分别为脾气亏虚证、气血两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肾阴阳两虚证。结论儿童NSAA病位主要在脾、肾、肝,中医主要证型为脾气亏虚证、气血两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
- 黄莉荣薛征陈静尤焱南崔雯王雅娟
- 关键词:证素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是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 SAA)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随着近年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实践的规范化和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进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迎来了新时代。基于国内和国际的前沿发展,探讨当前医疗背景下SAA患者allo-HSCT的适应症、供者选择、预处理方案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措施等移植程序对于SAA患者移植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将围绕以上SAA相关移植程序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彭文王倩王兰罗小华
-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 环孢素联合海曲泊帕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究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经环孢素联合海曲泊帕治疗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3年11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采取环孢素治疗,观察组采取环孢素联合海曲泊帕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炎症因子、外周血常规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计数(PLT)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素联合海曲泊帕可显著改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炎症因子及外周血象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 李金凤
- 关键词:环孢素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 环孢素A联合艾曲泊帕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分析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应用环孢素A联合艾曲泊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3月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重型AA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2例)。对照组应用环孢素A治疗,观察组应用环孢素A联合艾曲泊帕治疗,两组共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象指标、免疫功能、炎性因子指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54%)高于对照组(6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多于治疗前,血红蛋白浓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多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D8^(+)、CD4^(+)、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CD4^(+)/CD8^(+)均高于治疗前,CD8^(+)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CRP、IL-6、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IL-6、P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清CRP、IL-6、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素A联合艾曲泊帕有助于优化重型AA患者血象指标,改善其炎症反应,增强其免疫功能,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 薛德奎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环孢素A血象指标免疫功能
- 优质护理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目的分析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7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
- 许馨
- 关键词:优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