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25篇“ 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文章
治疗性浅低温在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研究
2024年
分析治疗性浅低温在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疾病中的效果。选择2019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提供治疗性浅低温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的血清指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4 h,两组患儿相关血清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72 h和96 h,试验组患儿的相关血清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神经系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为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提供治疗性浅低温治疗,可以改善患儿的心率、血压、呼吸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程海燕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系统
足月新生儿早期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MR诊断及鉴别诊断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足月新生儿早期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颅脑磁共振表现,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7名足月儿早期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及MR资料。结果7名足月儿早期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DWI序列除脑室周围或皮层及皮层下区受累以外,均可见胼胝体受累;T1WI显示5例内囊后肢高信号减弱或消失,其中4例合并基底节区、脑干T1WI信号明显升高或T_(2)WI明显减低情况;2例出现广泛硬膜下血肿形成;SWI显示1例幕上皮层及皮层下多灶性出血。7例中有2例分别于23天、25天进行了短期复查,1例出现右侧顶叶大面积软化,1例出现幕上全脑白质软化。结论足月儿早期缺氧缺血性脑病,有其特征性表现,当出现胼胝体损伤时,要考虑到重度脑病的可能,另外中央脑质区如基底节及脑干T1WI升高或T_(2)WI减低信号,对于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罗震温浦钲刘志博刘晶哲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功能成像
治疗性浅低温在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3年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围产期窒息所引起的脑损伤,严重者可致死亡和永久性的神经功能损害。治疗性浅低温可减少患有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足月和近足月婴儿的死亡或残疾。最新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一步完善了低温疗法的关键参数,包括启动低温疗法的时机、降温深度、持续时间,随后的复温速率以及预防分娩和复苏过程中的发热。改善神经发育结局的关键是出生后早期诊断和启动低温疗法。本文将对治疗性浅低温在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介绍常用的低温诱导方法、临床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李曼君张静余树春邓伟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保护作用
干预性护理措施对有创通气下行全身亚低温治疗的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效果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探讨对有创通气下行全身亚低温治疗的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实施干预性护理措施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度HIE患儿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2组均在有创通气下行全身亚低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干预性护理措施。观察和比较2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期间尿潴留、压疮、硬肿症、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79%,对照组上述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93%,观察组上述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天数分别为(15.83±2.96)d和(22.92±2.87)d,住院费用分别为(16 295.31±175.67)元和(28 975.33±195.83)元,观察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 干预性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有创通气下行全身亚低温治疗重度HIE患儿的临床效果,减少治疗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缩短住院时间和节省住院费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何春陈礼娟黄凤枚侯彰华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有创通气全身亚低温治疗
亚急性期^(1)H-MRS及DTI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评估的价值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和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亚急性期^(1)H-MRS代谢物比值和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足月新生儿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搜集37例亚急性期中重度足月HIE患儿,分别选用TE 135 ms和TE 35 ms行头颅^(1)H-MRS三维多体素扫描及DTI检查,根据其12~18个月Gesell量表发育商(DQ)分为预后良好组(n=21)和预后不良组(n=16),比较两组间豆状核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酐(Cr)、胆碱(Cho)/Cr、NAA/Cho、乳酸(Lac)/Cr、Lac/NAA、Lac/Cho比值及各深部白质FA值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预测HIE预后的价值,并与DQ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及大脑脚FA值在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内囊后肢FA值预测HIE预后的效能最高;TE 135 ms NAA/Cho和TE 35 ms Lac/NAA在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预测效能均低于内囊后肢及胼胝体压部FA值。部分能区DQ与内囊后肢FA值呈正相关,而与TE 35 ms Lac/NAA呈负相关,但两者相关度不高。结论亚急性期DTI及^(1)H-MRS能有效预测中重度足月HIE患儿1岁时神经发育结局,内囊后肢FA值在预后评估的价值较高。
席艳丽王瑞珠盛会雪高峰李荣
关键词:新生儿扩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
心肌酶谱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亚低温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评估对亚低温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疗效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重症救治中心收治的100例行亚低温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医院产科出生的52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收集2组研究对象股静脉血3 ml,采用日本东芝2000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心肌酶谱,分析心肌酶谱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亚低温治疗后的评估价值。结果2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胎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碱剩余、pH值、1 min Apga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乳酸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患儿CK、CK-MB、LDH、HBD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CK、CK-MB、LDH、HBDH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心肌酶谱表达水平升高,心肌酶谱可作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实施亚低温治疗预后的评估指标。
陈少军周凤霞查志刚陈全景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肌酶谱亚低温治疗
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亚低温治疗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被引量:17
2021年
目的探讨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在实施全身亚低温治疗诱导低温阶段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4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进行全身亚低温治疗的HIE患儿21例,采用亚低温治疗仪将新生儿直肠温度在1~2 h诱导降至34℃并维持在该水平72 h。期间采用阻抗法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分别比较诱导低温开始及达到目标直肠温度(34℃)时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和总外周阻力(TPR)的变化情况;同步记录血乳酸水平和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I)。结果21例HIE患儿平均胎龄(39.6±1.1)周,平均出生体重(3439±517)g,5 min Apgar评分(6.8±2.0)分。与亚低温前比较,达到目标直肠温度34℃时患儿的HR、CO和CI均明显下降(P<0.05);SV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R明显升高(P<0.05);血乳酸水平明显下降(P<0.05);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亚低温治疗对中重度HIE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可产生显著影响,治疗期间需要进行持续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李建波吴文燊杜邦徐凤丹李宁列锦艮何晓光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血流动力学新生儿
宫内感染新生儿与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不良指标的关系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宫内感染新生儿与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不良指标的关系。方法从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以本院收治的25例宫内感染新生儿与25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新生儿的蛋白S-100、神经烯醇化酶(NSE水平),并对比两组新生儿母亲基本情况。结果宫内感染组新生儿母亲妊娠期感染史、不良孕产史、出生低体重发生率均高于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组间数据对比:P<0.05。宫内感染组新生儿的蛋白S-100、NSE水平均明显低于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数据对比:P<0.05。结论宫内感染与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均表现出神经功能异常,但是两种疾病预后情况不同,可以结合蛋白S-100、NSE水平能够进一步鉴别,值得推广。
石延玲
关键词:宫内感染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
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有创通气下全身亚低温治疗干预性护理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观察并分析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有创通气下全身亚低温治疗的干预性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足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使用全身亚低温伴有创通气治疗的重度HIE患儿。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取干预性护理措施预防常见并发症的患儿为观察组,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未采取干预性护理措施的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不同阶段患儿亚低温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4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发生低血压14例、低血糖12例、尿潴留12例、渗液10例、压疮9例、气道阻塞9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9例、硬肿症8例、皮下瘀斑2例;通过干预性护理措施,观察组仅发生尿潴留、低血压、气道阻塞各1例,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有创通气下全身亚低温治疗患儿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何柳柯艳张珊祥赵立静张艳平
关键词:亚低温干预护理
维生素E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一年期内疗效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接受维生素E联合外源性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l Ganglioside,GM)治疗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一年神经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中重度新生儿HIE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所有新生儿均采取低温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GM治疗,观察组接受维生素E联合GM治疗。比较两组短期临床疗效和长期神经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优比例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Bailey量表总分的评估值,观察组正常儿童的比例为41.2%(14/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2%(6/33)(P<0.05)。观察组新生儿治疗早期的意识、肌肉张力、原始反射和颅内压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14、28 d的NBN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随时间变化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7、14、28 d后的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3、6、12个月MDI、PDI、DQ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生素E联合GM治疗中重度HIE患儿,对改善短期临床疗效和长期神经症状提供了额外的益处。
雷宝玉苏洪波甘进锦梁创
关键词:维生素E神经节苷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症状

相关作者

彭小明
作品数:109被引量:312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 婴儿 先天性 缺氧缺血性脑病 高危因素分析
栾佐
作品数:266被引量:705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儿童 脐血 人神经干细胞
梁创
作品数:27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茂名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 治疗新生儿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硫酸镁治疗 硫酸镁
刘芳
作品数:85被引量:28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 早产儿 高胆红素血症 胼胝体 振幅整合脑电图
王琨
作品数:5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活性因子 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 鞘内注射 治疗新生儿 干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