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3篇“ 重构逆转“的相关文章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新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心脏重构逆转的影响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 分析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新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影响因素及CLBBB对术后心脏重构逆转的影响。方法 收集55例接受TAVR治疗的AS患者,其中16例术后新发CLBBB并持续至少1个月(CLBBB组),31例术后未出现新发CLBBB、8例术后1天内出现新发CLBBB但于1个月内CLBBB消失(NO-CLBBB组);对比2组术前与术后1天血红蛋白(Hb)、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酐(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cTn),以及术前与术后1个月超声心动图相关参数及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 2组术后1天血清cTn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LBBB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主动脉瓣峰值跨瓣压差(PPG)、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MPG)均大于NO-CLBBB组(P均<0.05)。术后1个月,NO-CLBBB组左心室质量(LVM)、IVS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肺动脉收缩压(PASP)、PPG、MPG均较术前降低,主动脉瓣口面积(AVA)较术前增大(P均<0.01);CLBBB组IVSD、PPG、MPG均较术前降低,AVA较术前增大(P均<0.01)。其余各指标组间及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PG、MPG及IVSD是TAVR治疗AS后患者新发CLBBB的影响因素;新发CLBBB影响心脏重构逆转。
- 李锦艳冯杰莉唐熠达邓湘宁汪宇鹏郑清徐昕晔何立云陈少敏
- 关键词:心房重构束支传导阻滞
- 冬眠心肌占心肌总灌注受损范围的比例预测HFrEF患者CABG术后心室重构逆转的价值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采用心肌灌注显像联合门控心肌代谢显像探讨冬眠心肌(HM)占心肌总灌注受损范围(TPD)的比例(HM/TPD)预测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逆转心室重构(RR)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诊断为HFrEF的住院患者,手术前、后行锝-99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心肌灌注显像联合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门控心肌代谢显像,术后3~12个月复查心肌灌注和代谢显像。Δ表示变化值(术后-术前)。根据术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减少10%及以上认为发生RR,将患者分成逆转组(RR+)和未逆转组(RR-)。采用回归分析预测RR的影响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计算曲线下面积预测术后RR的界值。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诊断为HFrEF并在术前行心肌灌注和代谢显像的住院患者作为验证组,术前和术后3~12个月均行超声心动图。在验证组中,验证ROC曲线获得界值的可靠性。结果前瞻性队列纳入28例HFrEF患者,年龄为(56.9±8.7)岁,其中男性26例。RR+组(n=16)术前HM/TPD明显高于RR-组(n=12)[(51.8%±17.9%)比(35.7%±13.9%),P=0.016)]。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前HM/TPD是预测CABG术后RR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OR)=1.073,95%CI:1.005~1.145,P=0.035]。ROC曲线示,预测术后RR指标的HM/TPD界值为38.3%,AUC为0.786(P=0.011),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为75%。回顾性纳入100例HFrEF患者作为验证组,年龄为(59.7±9.6)岁,其中男性90例。在验证组中,HM/TPD预测HFrEF患者CABG术后RR的灵敏度为82%,特异度为60%,准确性为73%。与HM/TPD<38.3%的患者(n=36)比较,HM/TPD≥38.3%的患者(n=64)术后RR及心功能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术前HM/TPD是预�
- 鲁瑶曹剑朱恩军高铭鑫牟甜甜张颖解小芬田毅贠明凯孟晶晶杨秀滨来永强董然张晓丽
- 关键词:冬眠心肌
- 二叶式对比三叶式主动脉瓣对TAVR术后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室重构逆转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比较二叶式主动脉瓣(BAV)和三叶式主动脉瓣(TAV)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室重构逆转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入选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接受TAVR的患者。根据术前主动脉增强CT将患者分为BAV组和TAV组。收集患者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1、6个月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具体指标包括平均主动脉瓣跨瓣压差(MPG)、主动脉瓣口面积(AV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及左心室质量(LVM)等。结果共入选41例患者,年龄(75.0±8.6)岁,男性22例(53.7%)。其中BAV组19例,TAV组22例。所有患者均使用Venus-A自膨式主动脉瓣膜。BAV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1、6个月的MPG分别为(54.16±21.22)、(21.11±9.04)、(18.84±7.37)和(17.68±6.04)mmHg(1 mmHg=0.133 kPa),LVEF分别为(50.42±13.30)%、(53.84±10.59)%、(55.68±8.71)%和(57.42±7.78)%,MPG及LVEF从术后24 h起较术前均改善(P均<0.05);LVMi值分别为(164.13±49.53)、(156.37±39.11)、(146.65±38.84)和(134.13±39.83)g/m2,在术后1、6个月随访时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TAV组患者的MPG从术后24 h起均低于术前(P均<0.05),LVEF于术后1、6个月随访时均高于术前(P均<0.05),LVMi从术后24 h起较术前均改善(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NT-proBNP水平较术前均有改善(P均<0.05)。TAV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的MPG较BAV组均更低[术后24 h:(11.68±5.09)mmHg比(21.11±9.04)mmHg,P<0.001;术后1个月:(10.82±3.71)mmHg比(18.84±7.37)mmHg,P<0.001;术后6个月:(12.36±4.42)mmHg比(17.68±6.04)mmHg,P=0.003]。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LVEF、LVMi及NT-proBN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BAV与TAV狭窄患者在接受TAVR术后均有血流动力学的改善,发生明显的左心室重构逆转,二者在TAVR术后短期内改善情况相近。
- 张佳琪池程伟赵维龙孟庆涛王丽丹刘吉义孙凤志张树龙刘继红
-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左心室重构
- 二叶式主动脉瓣、三叶式主动脉瓣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室重构逆转的影响
- 目的:比较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合并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和三叶式主动脉瓣(tricuspid aortic valve,TAV)患者行经...
- 张佳琪
- 关键词:左心室重构
-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评估慢性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左心室功能及AVR术后左心室重构逆转
- 第一部分2D-STE评价慢性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左室分层应变及其与左室构型的相关性分析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评估慢性重度主动脉瓣反流(AR)患者左室分层应变特点及分析其与左室构型的相关性。方法:...
- 龚敏
- 关键词:主动脉瓣反流重构逆转
- 实时三维超声评价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左室重构逆转对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评价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左室重构逆转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术前30例作为对照组,术后30例作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左室重构及心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在左室心功能及重构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实时三维超声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重构的定量评价中,效果显著;针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使用PCI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将实时三维超声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左室重构逆转对心功能影响的评价中,具有准确性高、简单方便的优势,因此,可于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 李静
- 关键词:三维超声心动图PCI术左室重构
- 实时三维超声评价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左室重构逆转对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左室重构逆转对心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择40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PCI术前为对照组,PCI术后为病例组。所有患者分别于PCI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对采集的超声图通过脱机分析处理计算出LVEDV、LVESV、LVEDVI、LVESVI、LVEF、LVMI及LVRI,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差异变化。计量资料在正态分布下且方差齐时采用方差分析,偏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3个月后,PCI术后组LVEDV、LVESV、LVEDVI、LVESVI、LVMI较治疗前降低(P<0.05),LVRI、LVEF提高。治疗6个月后,PCI术后组上述指标显著改善。结论 (1)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2)PCI术能有效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提高心功能,改善患者预后。(3)实时三维超声能够准确、方便的评价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左室重构逆转对左心功能的影响。
- 刘乐娜日苏
- 关键词:PCI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左室重构逆转
- 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房重构逆转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不同心律、不同类型二尖瓣病变患者手术前、后左心房几何形态的改变,并进一步研究影响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左心房重构逆转的重要因素。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同一医疗组施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215例,其中男52例、女163例,年龄(40.58±10.54)岁,所用瓣膜均为St.Jude Medical机械瓣膜。按照术前二尖瓣病变类型及心律情况进行分组:二尖瓣狭窄伴窦性心律组54例,其中男13例、女41例,年龄(39.31±9.46)岁;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组56例,其中男14例、女42例,年龄(41.12±10.72)岁;二尖瓣反流伴窦性心律组52例,其中男12例、女40例,年龄(39.71±10.09)岁;二尖瓣反流伴心房颤动组53例,其中男13例、女40例,年龄(40.19±11.87)岁。所有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前及术后2年均行左心房几何构型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房面积(LAA)、左心房容积(LAV)、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评价左心房重构及重构的逆转情况。结果全组无住院死亡,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肺部感染6例,均经相应的治疗治愈出院。二尖瓣狭窄患者LAVi小于二尖瓣反流患者(P<0.05),伴窦性心律的二尖瓣病变患者其LAVi则低于伴心房颤动的二尖瓣病变患者(P<0.05);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2年,二尖瓣反流患者左心房重构的逆转程度高于二尖瓣狭窄患者(P<0.05),窦性心律患者左心房重构的逆转程度高于心房颤动患者(P<0.05)。结论年龄、心房颤动、术前左心房容积、二尖瓣反流、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是影响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术后左心房重构逆转的重要因素。
- 蒙俊杨堃钱永军肖锡俊
- 关键词:二尖瓣病变心房颤动
- 实时三维超声评价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左室重构逆转对心功能的影响
- 目的: 本研究将应用实时三维超声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左室重构逆转对心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择40例我院临床诊断为首次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PCI术前为对照组,PCI术后为病例组。所有患...
- 刘乐
- 关键词:实时三维超声左室重构
- 文献传递
- 左心辅助过程中心肌重构逆转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4年
- 慢性晚期心衰患者使用心室辅助装置(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VAD)后,心肌异常结构可恢复接近正常[1].判断患者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辅助效果有助于指导后续治疗.我们就LVAD辅助前后心肌在组织学、分子学和基因学等方面的变化综述如下.
- 卞璐瑜于坤龙村
- 关键词:重构逆转左心辅助左心室辅助装置心衰患者LVAD
相关作者
- 陈红武

- 作品数:144被引量:431H指数:10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室性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患者 导管消融术
- 陈明龙

- 作品数:381被引量:2,085H指数:18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射频消融 室性心动过速 心血管病学
- 曹克将

- 作品数:773被引量:5,031H指数:27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
- 王岚

- 作品数:26被引量:124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重构逆转 心房颤动 疾病诊断 内部审计 脉搏波传导速度
- 杨兵

- 作品数:268被引量:798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室性心动过速 心血管病学 射频导管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