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102篇“ 金融改革“的相关文章
中国式现代化下金融现代化的目标范式、理论内核与实现路径——兼论深化金融改革的方向与重点选择
2025年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金融现代化的基石,决定其目标和路径选择。金融现代化需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结合金融发展规律,实现最佳融合与双向推进,力求目标最大化。金融现代化应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支持经济全面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金融系统包容与稳定,增强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丰富的金融现代化目标范式。核心在于服务实体经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发展金融科技与创新,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平衡。在路径选择上,通过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在政策引导、技术驱动、人才培养、国际合作、风险管理与普惠金融方面寻求新突破,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陆岷峰
关键词:金融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内核
金融改革政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基于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
2025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新时代城市建设工作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指出要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立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经济韧性是经济体维护经济安全进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在建设“韧性城市”、维护城市经济安全等环节中起到关键作用。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抓手,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有利于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在提升经济韧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建设“韧性城市”以及中国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视作准自然实验,尝试将金融改革政策与城市经济韧性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基于2011—2020年中国277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金融改革政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讨论金融改革政策对不同规模、不同地理区位城市的政策效果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改革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这一结论在考虑智慧城市建设政策、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以及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等的叠加影响后依然成立;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内生性处理、更换被解释变量以及变更样本时间区间等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结论的可靠性;机制检验表明,金融改革政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政策效果主要通过增强信贷可得性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来实现;从异质性角度来看,相比于规模较大城市与南方城市,金融改革政策对规模较小城市和北方城市的政策效果更强。因此,文章建议建设更多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金融改革试验区,进一步扩大金融改革试验区辐射范围,带动试点城市及周边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建立增强信贷可得性、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的长效机制,借助行政手段和财政手段,充分发挥信贷可得性以
李晓龙袁帅强
关键词:信贷可得性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第八届西南农村金融论坛”会议综述
2025年
2024年11月“第八届西南农村金融论坛暨应用经济学一流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隆重举行,研讨会包括主旨报告与平行分论坛报告两部分。主旨报告涵盖七位学者的核心观点,他们从多维度深入剖析了金融在农业发展中的多元效能等关键问题。三个平行分论坛分别围绕“农村金融与城乡融合发展”“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科技金融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题展开。文章旨在概述论坛的核心观点和研究成果,以期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马俊龙李世伟申云
关键词:农村金融
乡村数字金融的共性规律、发展逻辑与障碍突破——基于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多案例研究被引量:1
2025年
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数字金融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新的考验和更高要求。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4个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的乡村数字金融典型模式,系统剖析乡村数字金融发展模式的逻辑规律。通过对比分析4个地区乡村数字金融改革成效,本文提出“协同服务模式”“多元化服务模式”“一站式服务模式”“智慧服务模式”4种乡村数字金融典型模式,并凝练出每个模式的特征属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厘清了乡村数字金融的发展逻辑,为乡村数字金融发展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但乡村数字金融发展仍面临亟待突破的现实障碍,据此,本文提出乡村数字金融要从技术层面、数据层面、平台层面、产品层面、村站层面和风控层面实现突破,使其更有效地服务于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本文研究为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同时为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温涛刘渊博
关键词:数字金融发展逻辑
“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政策能否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2025年
“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是推进绿色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绿色引擎。采用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准自然实验检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机制检验显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能够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并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效率,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此外还发现信息不对称程度起着负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低竞争行业、成立时间较长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政策效应较强。上述结论为进一步推进绿色金融政策以加快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经验证据。
田岚赵雨菲李骥骁
关键词:绿色金融融资约束信息不对称
绿色金融发展对绿色创新非均衡的影响研究——来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证据
2025年
非均衡发展是绿色创新推进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论文以绿色金融发展为切入点,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这一准自然实验,从理论机制和实证检验双重维度考察绿色金融发展如何影响绿色创新非均衡。研究发现:(1)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所表征的绿色金融发展有助于抑制绿色创新非均衡发展,稳健性检验同样支持该结论;(2)绿色金融发展对于绿色创新非均衡的影响存在典型的异质性特征,其对于绿色创新非均衡的抑制作用在弱环境规制地区和经济非均衡程度高的地区更加突出;(3)机制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发展影响绿色创新的边际递减效应是加速绿色创新“追赶”的直接机制,同时绿色金融发展亦能够通过提升绿色创新落后地区的环境规制强度和降低融资约束来促进绿色创新“追赶”。研究结论对于绿色创新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吉平
关键词:绿色金融双重差分
绿色金融改革的碳减排效应及其影响机制
2025年
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讨论了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可能选择的不同政策投入,对试验区碳减排的直接效应和对非试验区的溢出效应,并研究其所带来的差异化效果。结果显示,绿色金融改革能有效降低试验区的碳排放,并且具有减碳的溢出效应。在改革投入的不同碳减排政策中,支持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金融政策减碳效果最明显,并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缓解劳动力市场资源错配的金融政策投入会对周边地区产生减碳溢出效应。限制对高污染企业金融供给的政策投入对本地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即初期有效,长期、大规模采用反而可能产生副作用。
厉启晗
关键词:绿色金融碳排放强度资源错配
金融改革发展建言录——两会经济金融界部分代表委员谈经济金融
2025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吴富林多措并举进一步稳定对外贸易发展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24年,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呈现总量、增量、质量“三量”齐升的特征。在总量方面,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在增量方面,外贸增长规模达到2.1万亿元;在质量方面。
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中国进出口银行对外贸易发展进出口总值
绿色金融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基于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2025年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以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12—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深入考察绿色金融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能有效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并通过了稳健性检验;绿色金融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进而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绿色金融对成长期、非国有、非重污染、信息透明度低的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效果更明显。
彭诗盈王凯
关键词:绿色金融融资约束
劳动力供求视角下绿色金融改革的就业效应研究
2025年
绿色金融改革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践行“两山论”的重要举措,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有望成为提升就业水平、实现“稳就业”目标的新动力。从劳动力供求视角剖析绿色金融改革对就业的影响机理,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政策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显著提升了劳动力就业水平,具有“稳就业”效应,尤其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劳动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表现更为突出。机制分析进一步表明,该效应得益于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融资约束的缓解以及企业社会声誉的提高。据此提出,绿色金融改革应针对绿色技术扶持、融资生态优化以及企业声誉提升方面精准发力,为助力劳动力市场提供有效指引,实现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推动更好发展。
黄明张璇
关键词:劳动力供求就业效应

相关作者

巴曙松
作品数:1,679被引量:10,137H指数:4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中国经济 金融 金融市场 金融体系 金融危机
易宪容
作品数:1,132被引量:2,454H指数:25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房地产市场 房价 楼市 房地产 货币政策
夏斌
作品数:409被引量:725H指数:13
供职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中国经济 金融改革 货币政策 国际货币体系 金融危机
陈道富
作品数:324被引量:586H指数:10
供职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金融 金融改革 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 实体经济
黄益平
作品数:354被引量:4,629H指数:2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中国经济 金融改革 金融危机 数字金融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