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377篇“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相关文章
- 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基座、第一立柱和横梁,所述基座包括有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层叠间隔设置有钢板和橡胶片,所述底板外侧设有钢筋边框,所述顶板外侧设有连接钢筋,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
- 林强寇卫卫张峰
- 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包括结构完成面,结构完成面的顶端固定有连接机构,预制柱的外部设置有第二水泥浇筑口,通过设置连接外套筒、连接内套筒、第一通孔等结构的配合,能够通过将预制...
- 石齐陈皓胡泊戴良薛盛龙曾亮何子杨万振东王青发
-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加固技术的应用
- 2025年
-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于其卓越的经济性和适应性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长期自然环境影响及人为因素,使得结构的强度、刚度等产生不同程度的退化,需要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以确保结构的安全运行。本文通过对现有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技术进行研究,从加固材料、加固方法、实施流程和效果评价等方面全面梳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混凝土增强、提高混凝土强度、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加固技术在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效果显著;预应力、干混砂浆手塗和防拗、防震等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作为一种新型的加固材料,具有强度高,质量轻、抗腐蚀性能优异等特点,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若结合适当的工程例子,能够更好地掌握各类加固案例,并能更准确地评估其实施效果。此研究对于推广新型高性能加固技术,提升框架结构的工程质量与抗震性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杨铖常乐贺小玲
-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技术混凝土增强抗震性能
- 一种基于Revit-OpenSEES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分析方法
- 一种基于Revit‑OpenSEES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技术方案:从Revit的BIM模型向OpenSEES进行有限元模型转换,进行抗震分析设置和输出设置;对OpenSEES输出的分析...
- 王丰陈强
- 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顺逆作结合施工土方暗挖及运输方法
- 本发明涉及土方暗挖及运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顺逆作结合施工土方暗挖及运输方法,包括:场地整平,施工硬地坪,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随后进行灌注桩成孔,并安放支撑柱,施工围护桩、止水帷幕及临时立柱,随后浇筑桩...
- 于凯何凯旋姚志恒彭方瑜李艳峰朱亚冲杨赫王子珂
- 基于抗震性能化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配筋量的对比分析
- 2025年
- 为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为结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中震性能化设计与小震常规设计下的配筋量进行对比分析。以3种不同结构高度的单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依据相关规范确定设计参数及抗震性能目标,并进行了相应的结构设计计算。结果表明,在中震性能化设计条件下,各组模型框架梁和框架柱的配筋量普遍高于小震设计。具体而言,框架梁的首层纵筋增加幅度约为6%,框架柱的首层纵筋增加幅度约为12%;在箍筋用量方面,虽然中震性能化设计导致框架梁的箍筋总用钢量有所上升,但3组模型中框架梁箍筋总用量的变化率均未超过1.0%;框架柱的实际箍筋配置面积的增长幅度也相对较小。
- 方荣
-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配筋量
- 承载力分担法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纠倾加固中的应用
- 2025年
- 为应对黄土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的建筑结构安全隐患,基于某人民医院灾后重建项目中医技门诊住院综合楼纠倾加固工程案例,详细阐述了承载力分担法的创新应用,并验证了静压桩加固对黄土湿陷性特征的适应性。计算结果显示,加固体系中原基础承担总荷载的35%,新增静压桩承担65%,有效实现了荷载重分布与差异沉降控制。该成果可为黄土地基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病害治理提供依据与参考。
- 董超汪过兵杨婷婷赵宝萍温浩雷帅帅
-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纠倾加固黄土地基静压桩
-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设计探析
- 2025年
- 现阶段,我国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高层建筑工程的整体重量及高度较大,对工程结构稳定性要求较高,为了促进建筑领域的稳定发展,需提升高层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积极开展建筑工程结构加固设计,以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基于此,文章先阐述了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方法,并就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设计的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建筑领域稳定发展提供助力。
- 宿专青
-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
- 屈曲约束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韧性评价方法与震后修复策略研究
- 2025年
- 震损结构的修复策略对震后建筑功能的快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给结构震后修复策略的优选提供定量评价标准,引入结构恢复水平和修复轨迹形心两个评价指标,建立可综合考虑结构性能恢复程度和修复效率的抗震韧性评价模型。基于有限元单元生死技术提出了考虑实际工况的震损结构修复模拟方法,构建结构抗震韧性评估的框架体系。以楼层作为操作单元确定震后修复策略,通过对屈曲约束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展开抗震韧性评估,分析结构修复过程中的内力重分布,对比不同修复策略下结构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提出的抗震韧性评价模型可有效量化结构在不同修复策略下的性能恢复水平和修复效率;采用构件逐步修复、拆除构件时设临时支撑的策略,能有效减少结构内力的扰动,降低因构件修复引起的内力重分布导致结构出现新损伤的风险;所采用的修复策略基本能使结构抗震性能恢复到原有水平,其中从底层到顶层修复策略的效率最高。
- 陈辉明白久林
-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屈曲约束支撑
- 六层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 2025年
- 为研究多层自复位框架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进行一个1/4缩尺比六层自复位框架结构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该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其在7度多遇至7度极罕遇4个水准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和破坏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多遇以及设计基本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无可见裂缝和损伤;随着输入地震动峰值的增加,结构损伤增加,但损伤主要集中在梁、柱端的表面混凝土,构件自身几乎没有损伤,表明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良好;在7度罕遇地震作用下,主体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62,自复位框架的节点开始张开;在7度极罕遇地震作用下,模型节点张开更加明显,角钢进入屈服阶段,而主体结构的最大残余位移角仅为1/2533,证明结构具有很强的自复位能力。
- 李扬赵斌强国平熊学玉吕西林
- 关键词:振动台试验抗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