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3篇“ 铜鱼“的相关文章
- 铜鱼被引量:3
- 1978年
- 名称 铜鱼 Coreius heterodon(Bleeker),属鲤形目、鲤科、鮈亚科、铜鱼属。地方名:尖头、尖头棒、尖头水鼻子。
- 丁瑞华
- 关键词:铜鱼鲤科鲤形目亚科鼻子
- 金沙江中游圆口铜鱼种群现状及保护建议
- 2025年
- 为了解金沙江中游圆口铜鱼资源现状,于2022年4、7月和2023年4、6月对金沙江中游的梨园库尾、阿海库尾、金安桥库尾、水洛河江段圆口铜鱼的种群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在2023年6~7月对相应江段进行了连续30 d早期资源监测,分析了金沙江中游圆口铜鱼种群结构、产卵场分布和产卵规模。结果表明:①2022~2023年4次渔获物调查共采集到鱼类990尾30种,其中圆口铜鱼112尾,阿海库尾共采集到圆口铜鱼96尾,占采集到的圆口铜鱼总尾数的85.71%,是金沙江中游研究江段最主要的分布区域。②阿海库尾渔获物中圆口铜鱼体重范围108.8~511.5 g,体长范围230~308 mm,年龄分布2+~6+龄,性腺时期Ⅰ~Ⅵ,表明该江段圆口铜鱼种群世代完整,其中体重主要分布在200~300 g和300~400 g,年龄主要为2+~3+龄和4+~5+龄,性腺发育以Ⅲ期为主;2023年梨园库尾、阿海库尾、金安桥库尾圆口铜鱼产卵规模分别为1.99×106,5.46×106粒和1.06×106粒,水洛河未调查到圆口铜鱼卵苗。③阿海库尾和金安桥库尾圆口铜鱼产卵规模占对应江段总繁殖规模的53.69%和79.10%,阿海库尾采集到的圆口铜鱼受精卵及鱼苗径流量最丰富,推测可能是目前唯一种群规模较大并能够自然繁殖的圆口铜鱼栖息地。④针对近年来圆口铜鱼资源量整体呈现出的显著下降趋势,为了保护阿海库尾圆口铜鱼种群资源,提出了加强阿海库尾圆口铜鱼的基础调查和研究工作,开展梨园和阿海梯级水库针对圆口铜鱼繁殖水文过程的生态调度,暂停水洛河捷可水电站建设,加强龙盘水电站建设影响论证等保护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开展圆口铜鱼种群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支撑。
- 陈锋方艳红袁婷熊满堂黄耿
- 关键词:圆口铜鱼种群现状阿海水电站金沙江中游
- 温度对铜鱼幼鱼呼吸代谢及窒息点的影响
- 2025年
- 为探讨温度对铜鱼(Coreius heterodon)幼鱼呼吸代谢及窒息点的影响,采用封闭流水式和封闭静水式两种实验方法测定了体质量为(23.37±4.34)g的铜鱼幼鱼在5个不同温度组(14、18、22、26和30℃)下耗氧率、排氨率及窒息点的变化。结果显示:14~26℃温度区间内,铜鱼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26℃达最高为0.3820 mg/(g·h)和12.2896μg/(g·h);在30℃耗氧率与排氨率呈下降趋势。呼吸频率与窒息点随温度升高呈上升趋势,14℃时最低,对应值分别为(99.00±2.00)次/min和(0.63±0.12)mg/L,30℃时达到最高,对应值分别为(123.00±7.64)次/min和(1.25±0.22)mg/L。在不同水温下,铜鱼幼鱼的昼夜耗氧率变化规律明显,均为夜间大于白天。结果表明,温度对铜鱼幼鱼的耗氧率、排氨率及窒息点有显著影响。
- 廖木兰朱永久李学梅李晓莉朱挺兵魏念吴兴兵柴毅
- 关键词:温度耗氧率排氨率窒息点
- 一种提高圆口铜鱼卵巢发育的功能性饲料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圆口铜鱼卵巢发育的功能性饲料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水产养殖饲料技术领域,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蛋白质饲料84%,能量饲料8.2%,诱食剂1.8%,矿物质预混料1.5%,维生素预混料1.5%,微晶纤维...
- 宋玉峰奉广莉朱健罗智
- 一种圆口铜鱼亲鱼的培育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口铜鱼亲鱼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当年7月,挑选身体健壮、体表无伤、5龄及以上的雌性圆口铜鱼和雄性圆口铜鱼进行培育;2、将圆口铜鱼亲鱼进行消毒,接着放入具有控温功能的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养殖桶中进...
- 吴兴兵吴兴华杨德国朱永久李学梅朱挺兵孟子豪李晓莉
- 圆口铜鱼呼吸代谢的温度响应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探讨圆口铜鱼呼吸代谢的温度响应特征,研究了不同水温(10、15、20、25、30℃)下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耗氧率、排氨率、氧氮比以及不同水温范围温度系数(Q_(10)),测定了不同水温下血红蛋白、血糖、乳酸、皮质醇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结果显示:圆口铜鱼耗氧率、排氨率和血红蛋白含量均随水温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耗氧率、排氨率的Q_(10)值均在25~30℃水温范围时显著下降;10℃组氧氮比值显著低于其他组,除10℃组外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血糖随水温升高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除25℃组外,10℃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乳酸含量随水温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皮质醇含量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此外,水温对圆口铜鱼耗氧率昼夜变化具显著影响。15~25℃范围内,圆口铜鱼耗氧率昼夜变化类型为夜间大于白天类型,而10、30℃组属于昼夜差异不明显类型。15~25℃组耗氧率整体均高于10、30℃组。综上所述,水温15~25℃时,圆口铜鱼呼吸代谢水平较稳定。
- 胡晓娜吴兴兵朱永久朱挺兵李学梅杨德国
- 关键词:水温呼吸代谢血液指标
- 基于转录组测序对圆口铜鱼脂肪肝表型的分析
- 2024年
- 为研究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幼鱼脂肪肝的形成原因,本试验对无明显异常肝脏和脂肪肝进行比较转录组分析。转录组共获得50665条Unigene,大小主要分布在300~1000 bp,占比达到65.42%。与Nr、GO、KEGG、Pfam、COG和Swiss-Prot数据库进行功能注释,筛选得到有243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1195个,下调1243个。KEGG代谢通路分析发现,脂代谢相关的PPAR信号通路、甘油酯代谢、脂肪酸生物合成和类固醇生物合成通路与脂肪肝的形成密切相关。对脂代谢相关的差异基因进行分析,发现脂合成相关基因GPAT3、LPIN1、PLPP1、FASN、ACC1和ACPM显著上调,而脂解相关基因PNPLA2、MGLL、LPL、DGKB和ACSL显著下调;并且脂肪肝组ACC和FASN酶活水平显著上升,而脂解相关酶活HSL和CPT1显著下调。因此,肝脏脂合成的增加、脂解的降低导致肝脏脂肪蓄积和脂代谢的紊乱可能是圆口铜鱼幼鱼脂肪肝形成的主要原因,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圆口铜鱼幼鱼脂肪肝形成的原因,也为后续研究其代谢调控及肝脏疾病预防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 陈沛杨菁赵煜曲焕韬
- 关键词:圆口铜鱼脂肪肝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
- 一种鉴别铜鱼与圆口铜鱼及其杂交后代的引物组合和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鉴别铜鱼和圆口铜鱼以及其杂交后代的引物组合和方法。本发明提供了用于鉴别铜鱼和圆口铜鱼以及其杂交后代的引物组合,包括用于铜鱼和圆口铜鱼以及其杂交后代鉴别的线粒体引物对和核基因引物对,线粒体引物对和核基因引物对...
- 汪鄂洲付林廖小林周于琳董微微朱滨阙延福田华邵科李伟涛徐念杨波
- 基于Vortex模型分析金沙江水电开发对圆口铜鱼种群生存力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研究金沙江梯级水电开发背景下圆口铜鱼种群生存力变化对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Vortex模型在传统种群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种群年龄结构、繁殖体制、性比等因素,并考虑了环境、灾害、遗传等随机性对种群的影响,可模拟种群数量和生存力变化特征,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种群生存力分析模型。基于1981—2021年金沙江圆口铜鱼资源调查数据,采用Vortex模型构建了金沙江中下游干流大规模水电开发前、后两个时期圆口铜鱼种群生存力分析模型,考虑了水电开发下,水温、流速等环境变化对圆口铜鱼种群的影响,对比了两个时期圆口铜鱼种群数量、结构及生存力等。结果表明:水电开发前,严重过度捕捞对圆口铜鱼种群产生了显著威胁,10年内种群数量下降了12.5%,百年内种群内禀增长率为0.085,种群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较稳定,灭绝概率为1%;水电开发后,10年内种群数量下降了42%,百年内种群内禀增长率降至-0.087,灭绝概率增大至36.1%,种群平均灭绝时间为83.7年,圆口铜鱼抵抗环境干扰的种群恢复能力降低,种群生存力受到影响。
- 杨红义韩瑞
- 关键词:金沙江水电开发圆口铜鱼种群生存力
- 投喂策略对圆口铜鱼幼鱼生长、消化酶及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 2024年
- 为探究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ienoti)苗种培育的适宜投喂策略,实验采用5×2双因子设计,通过8周的养殖投喂,研究投喂水平(1%、2%、3%、4%和5%)和投喂频率(2和3次/d)对圆口铜鱼幼鱼[初体重(4.91±0.11)g]生长、体成分组成、消化酶活性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投喂水平的增加,圆口铜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饲料效率随着投喂水平的增加而递增,但在投喂水平达到3%后趋于平稳。鱼体肥满度和脏体比随投喂频率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当投喂水平不超过3%时,3次/d投喂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2次/d组。全鱼的粗脂肪含量随投喂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全鱼的水分则显著下降。投喂水平对肝脏胰蛋白酶和脂肪酶具有显著影响,当投喂水平超过3%时,投喂水平升高显著降低了肝脏胰蛋白酶的活性,而在3次/d投喂组,肝脂肪酶随投喂水平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投喂水平、投喂频率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圆口铜鱼前肠消化酶均无显著影响。随着投喂水平的增加,圆口铜鱼肝脏脂肪蓄积逐渐增多,并诱发脂肪肝,且在同一投喂水平下,3次/d组的脂肪肝症状较2次/d组的症状轻。综上所述,在本研究条件下,以3%的日投喂量每日投喂3次,最有利于圆口铜鱼的生长、消化及肝脏健康。研究结果可为圆口铜鱼苗种的养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 赵煜曲焕韬陈沛鲁雪报郭柏福文志豪
- 关键词:圆口铜鱼投喂频率消化酶
相关作者
- 吴兴兵

- 作品数:95被引量:376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圆口铜鱼 微卫星 亲子鉴定 大鳍鳠 亲鱼培育
- 朱永久

- 作品数:131被引量:802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中华鲟 圆口铜鱼 微卫星 幼鱼 人工繁殖
- 杨德国

- 作品数:221被引量:1,477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中华鲟 圆口铜鱼 群落结构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 董纯

- 作品数:44被引量:145H指数:9
- 供职机构: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圆口铜鱼 三峡水库 鱼类 驯养 三峡库区
- 朱挺兵

- 作品数:89被引量:324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鱼类 圆口铜鱼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浮游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