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00篇“ 长吻鮠“的相关文章
高密度养殖技术
2025年
(Leiocassis longirostris),为底层鱼类,常在水流较缓、水深且石块多的河湾水域里生活。白天多潜伏于水底或石缝内,夜间外出寻食,觅食时也在水体的中、下层活动,冬季多在干流深水处多砾石的夹缝中越冬。主要以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甲壳类、小型软体动物和小型鱼类为食。分布于中国东部的辽河、淮河、江、闽江至珠江等水系及朝鲜西部。
杨思悦林福森
关键词:水生昆虫高密度养殖底层鱼类长吻鮠小型鱼类甲壳类
一种快速鉴别性别的雄性缺失片段Indel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鉴别性别的雄性缺失片段Indel标记及扩增引物,可以简便、快速、稳定地用于不同发育阶段的遗传性别鉴定。该方法不需要高浓度琼脂糖凝胶电泳即可轻松判定雌雄个体,且鉴定范围广,可以对来自...
叶华罗辉李雨
一种预测种群数量的方法、装置及储存介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测种群数量的方法、装置及储存介质,方法包括获取鱼群数量、探测鱼宽、扫描面积、探测距离和探测深度;根据探测鱼宽输入至预先配置的标准频率估计模型中,得到出现频率估计值;根据出现频率估计值和等效面积...
方婷赵秀侠卢文轩崔凯高娜李静梁阳阳
一种基于混合组织转录组的多态性EST-SSRs的快速鉴定方法以及EST-SSRs的验证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组织转录组的多态性EST‑SSRs的快速鉴定方法以及EST‑SSRs的验证方法,涉及生物育种领域,具体包括获取转录组数据,从转录组数据中筛选若干转录组EST‑SSR序列,即为ES...
于爱清施永海徐嘉波刘永士杨明蒋飞邓平平袁新程
一种防治鱼苗小瓜虫病的养殖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防治鱼苗小瓜虫病的养殖方法。本技术方案采用第一体系和第二体系依次循环处理、最后采用第三体系处理的方式,实现了对小瓜虫病的防治。三体系均进行了升温处理,且第一体系中含有氯...
牟成艳柯红雨冯杨李强周剑李钊喻燚黄志鹏赵瀚杜军张露段元亮赵仲孟刘超
人工繁殖技术
2024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者对水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的外观、口感,环境以及食用安全方面越来越重视。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推动上海地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团队一直致力于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其中苗种繁育工作是重要环节。团队利用优质的亲本,繁育出高品质的苗种,以期为上海地区养殖户提供鱼种繁育技术参考。
韩翔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长吻鮠苗种繁育人工繁殖技术食用安全养殖户
池塘大棚越冬养殖试验
2024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温室大棚条件下的越冬养殖技术,并分析其生性能。分别于2021—2022年和2022—2023年度开展当年鱼种和1+龄鱼种的越冬养殖试验。当年鱼种放养规格为14.78 cm、40.83 g,放养密度为83340尾/hm^(2)(3402.60 kg/hm^(2));1+龄鱼种放养规格为21.99 cm、156.86 g,放养密度为42525尾/hm^(2)(6670.20 kg/hm^(2)),试验研究了越冬养殖模式下的摄食与生情况。结果显示:2个越冬季池塘搭建了保温大棚,水温分别保持在11℃和10℃以上;在越冬养殖前中期(12月至次年2月底),鱼种摄食相对稳定,3月份后,随着水温上升,日投饲量快速上升,越冬期间的累计投饲量分别为4009.00、4715.00 kg/hm^(2);经过150~152 d的越冬养殖,当年鱼种和1+龄鱼种的增率分别为23.7%和10.2%、增重率为131.8%和51.7%、体特定生率为0.140%/d和0.065%/d、体质量特定生率为0.553%/d和0.278%/d、日均增率为0.023 cm/d和0.015 cm/d、日均增重率为0.354 g/d和0.541 g/d;收获时当年鱼种和1+龄鱼种的肥满度分别为1.52和1.62,养殖成活率为92.8%和99.7%,单位面积产量为7317.00 kg/hm^(2)和10093.65 kg/hm^(2),饲料系数为1.02和1.38。结果表明,搭建保温大棚可使越冬池塘水温保持在10℃以上,可保持连续摄食,实现了越冬生和育肥的目的,获得较理想的越冬养殖效果。本研究为三角地区的设施养殖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刘永士徐嘉波施永海刘建忠贾垂攀王建军
关键词:长吻鮠越冬养殖特定生长率
绿色无污染养殖方法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绿色无污染养殖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绿色养殖过程中养殖水净化效果单一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养殖场,根据养殖规模建造好合适的养殖池,养殖池的底面和...
陈俊峰朱若林袁小琛张云龙许然
雌雄性腺转录组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Leiocassislongirostris)是淡水特色经济鱼类,其雄性生速度快于雌性,培育全雄苗种可显著提高养殖效益。为加快全雄苗种培育进程,需深入了解性别分化及性腺发育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卵巢和精巢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0872个雌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9375个,下调基因1497个。通过功能注释,筛选出71个与性别相关的重要候选基因,包括50个精巢高表达基因(dmrt1、cyp17a1、samd7、wnt6、wt1等)和21个卵巢高表达基因(foxl2、gdf9、zp3、zp1、figla、bmp15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16条与性别决定与分化及性腺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包括Wnt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卵巢类固醇通路、GnRH信号通路等。本研究筛选出与性别决定和分化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揭示参与其雌雄个体性腺发育的信号通路,为今后性别决定和分化机制的研究积累重要数据,从而为其全雄苗种的培育提供理论支撑。
樊佳慧叶欢宋信华岳华梅黄玲阮瑞郜卫华李创举
关键词:长吻鮠转录组性腺发育差异表达基因
应用DNA分子标记鉴定瓦氏黄颡鱼、及其杂交种
2024年
瓦氏黄颡鱼与的杂交后代与其父母本形态学特征相似,在生产中容易产生混淆,而DNA分子标记可以快速准确地区分物种,常被用于物种鉴定。基于目前已有的瓦氏黄颡鱼、的基因组数据,实验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瓦氏黄颡鱼与在演化关系上较为接近,估算出二者分化时间为370万年前。同时,通过染色体序列共线性分析,发现二者均具有26对染色体,且染色体一一对应,并未发现染色体间的融合重组现象,仅存在染色体内部的重排。基于以上结果,实验发现2种鱼在patj基因序列上存在一段391 bp的INDEL。根据该差异片段,设计出了引物PVLL。该引物在瓦氏黄颡鱼中仅扩增出339 bp的条带,在中仅扩增出730 bp的条带,而在其杂交种中可以同时扩增出339与730 bp这2种大小的条带。根据扩增条带的差别可以准确区分三者,此研究结果不受性别影响,并且在不同群体中也验证了引物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比较基因组学可用于准确鉴别瓦氏黄颡鱼、及其杂交种,从而提高杂交育种生产的效率。
巩高瑞廖倩孙瑞东王忠卫姜俊梅洁
关键词:瓦氏黄颡鱼长吻鮠杂交育种比较基因组学物种鉴定

相关作者

张耀光
作品数:233被引量:1,571H指数:23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研究主题:南方鲇 组织学 中华倒刺鲃 鱼类 血细胞
吴江
作品数:98被引量:218H指数:10
供职机构:通威(集团)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长吻WEI 水产养殖 大口鲇 养殖 大口鲶
张泽芸
作品数:50被引量:70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长吻WEI 长吻鮠 水产养殖 大口鲶 养殖技术讲座
解绶启
作品数:258被引量:1,087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异育银鲫 饲料 饲料利用 鱼类 黄颡鱼
朱晓鸣
作品数:216被引量:1,014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异育银鲫 饲料 饲料利用 黄颡鱼 银鲫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