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12篇“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相关文章
-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协同权衡的时空异质性被引量:2
- 2024年
- 借助In VEST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000~2020年生境质量(HQ)、碳储存(CS)、产水服务(WY)3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进行刻画,并采用差异比较法进一步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最后利用地理加权二元逻辑回归分析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协同关系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生境质量与碳储存均呈现下降的趋势,生境质量下降幅度为3.85%,碳储存下降幅度为0.51%;产水服务在2000~2020年间变化较大,总体增加87.56%.(2)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3对生态系统服务均存在较强的时空异质性.产水服务-生境质量及产水服务-碳储存以权衡关系为主,生境质量-碳储存整体呈现协同状态.(3)建设用地面积和年平均温度变化相比于其他因子而言,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的空间非平稳响应更加强烈.总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3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协同与权衡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且影响因素的正负性及强度也具有时空异质性.
- 李春莹李桂娥李杰焦洋阳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异质性
-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尺度空间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24年
-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探究碳排放的分布规律、了解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对因地制宜制定减排政策、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碳排放问题。以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量为研究对象,以县域为研究尺度,应用莫兰指数、冷热点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挖掘该区域碳排放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基于MGWR模型分析该区域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尺度空间关系。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H-H(高-高)型集聚和L-L(低-低)型集聚;②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的冷点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宣城市和安庆市,热点主要分布在上海市及苏南地区;③GPP、道路密度、GDP、产业占比等在全局范围内对碳排放产生不同影响,NDVI、人口密度、用电量在局部范围内对碳排放产生不同影响。道路密度、GDP、用电量越大对碳排放的正向影响越大,第三产业占比越小对碳排放的负面影响越大。提出通过优化交通路线、鼓励绿色出行、加强道路监管等减少高密度交通网带来的碳排放,通过优化城镇产业布局、升级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升级等减少因产业结构带来的影响,通过引导劳动力合理转移、扩大城市绿化面积、提升区域固态能力等减少碳排放。
- 朱一姝吴涵宇马明徐瑶瑶马灿璇
-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碳排放空间异质性影响因素
-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极端小时降水时空演变及其与城市化关系
- 戚佳晨
-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筑部门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基于2008—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7个地级市建筑部门碳排放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模型和GTWR-STIRPAT模型分析城市群建筑部门碳排放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①时间上,2008—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筑部门碳排放持续增大;空间上,城市群建筑部门碳排放大体呈现“中间低、南北高”的分布格局。②城市群建筑部门碳排放空间聚集效果明显,主要呈现“低低”、“高高”的空间聚集特征。③各影响因素在不同城市存在较强的时空异质性,能源消耗强度、人口总量、建筑产业结构和人均GDP对城市群各市建筑碳排放具有正向影响,而城镇化水平和建筑减排政策数量对城市群大部分城市具有负向影响。最后提出了城市间联防联控措施和差异化减排建议。
- 石振武毕爱琦
- 关键词:时空异质性
-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和耕地保护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基于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和IBIS(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模型模拟农田、林地、草地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碳汇通量,进而评估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和新增耕地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林地、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均承担碳汇功能,总碳汇平均值为4439.56±3257.83 kg C hm^(-2)·a^(-1),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②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新增建设用地13702.09 km^(2),引起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损失8.21 Tg C,若不考虑碳汇的空间异质性,则碳汇损失7.87 Tg C;③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新增耕地1236.58 km^(2)(27.42%和25.85%转入源分别为林地和草地),导致碳汇增加0.28 Tg C;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农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且其碳汇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耕地保护政策降低了建设用地扩张引起的碳汇损失。
- 王迎英张刘臻甄延临张从果董佳琦卢学鹤张秀英
- 关键词:建设用地扩张耕地保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3
- 2023年
- 为研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利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35个气象站点1951~2017年的逐日降水资料,从极端降水总量、频次、强度方面来定义极端降水指数,对极端降雨指标值进行线性趋势分析、M-K趋势检验、小波周期分析和反距离权重插值。结果表明,极端降水指标值除CDD以-0.11 d/a下降外,其他指标值均有小幅度增加;各指标值在40~50年的特征时间尺度下,平均变化周期为15~25年;RX1day、RX5day、CWD、R95P、R20均值的空间分布高值区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东南区;CDD则与前者分布相反;SDII均值高值区则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西区;RX1day、RX5day、R95P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高值区均在南京市、常州市和上海市一带;SDII和PRCPTOT变化趋势空间分布高值区在南京市、无锡市和苏州市一带;CWD、CDD、R20变化趋势的高值区在杭州市、绍兴市及温州市。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暴雨内涝灾害预防提供参考。
- 向宇豪宋晓猛胡兆永
-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极端降水
- 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均衡发展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近二十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与长江三角洲两大城市群的空间差异从扩大转向收敛的进展明显。适宜的城市规模结构导向与差异化的产业结构政策相对应,促进了空间均衡发展。城市群的发展增强了城市间的分工协作,缩小了经济发展差异。市场机制推动了核心大城市产业外溢扩散,加快了中小城市工业化进程。未来政府应当重视城市群规划引领、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均衡化等政策措施。
- 唐杰戴欣崔文岳江涛
- 关键词:城市群
- 1978—2012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极端小时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全球气候变暖和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频发,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城市群或都市圈面临更大挑战。为准确评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极端降水演变规律,【方法】利用135个气象站点1978—2012年小时降水资料,选取最大1小时降水量(Rx1hr)、超过95%和99%阈值小时降水量(R95pw1hr和R99pw1hr)、超过10 mm和20 mm小时降水频次(R1hr10 mm和R1hr20 mm)五个极端小时降水指标,采用滑动平均法、EOF分解法分析极端小时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除R1hr10 mm外,极端小时降水指标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2)空间上主要表现为东南多,西北少,且显著增加站点主要在江苏南部;(3)极端小时降水峰值主要集中在12—18时,占比68.1%~79.3%;(4)极端小时降水主要表现为区域一致型、正负反向型和中心型,其中第一模态以区域一致型为主,且表现出明显增长趋势。【结论】结果证实1978—2012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极端小时降水呈现明显增加趋势,其空间格局受地形特征、城市化发展影响明显,且城市化对极端小时降水有一定促进作用。该研究有助于科学认识城市群极端降水演变,为城市群防灾减灾与合理规划提供参考。
- 戚佳晨宋晓猛
-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验正交分解城市化降水
-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 2023年
- 选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995—2015年的城镇用地监测数据,采用城镇扩展强度指数、分形维度以及城镇化率3个指标分析其城镇用地时空演变特征,并基于GWR对其演变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强度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再缓慢上升的趋势,其中高速扩展型的城镇占总数的7.7%,中速扩展型城镇占总数的20.2%,低速扩展型城镇占总数的72.1%。1995—2015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各省市的分形维数都有所增加,安徽省分形维数较低,变化幅度较大,江苏省较为平稳,上海市呈平稳上升趋势,且江苏省和上海市高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平均水平。1995—2015年,经济、医疗卫生、教育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南部城市的主要驱动力,第一产业、交通运输和人口则是北部城市的主要驱动力。从空间维度视角来看,1995年经济和医疗卫生是浙江省和上海市的主要驱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是城市群北部的主要驱动力,医疗卫生是城市群南部的主要驱动力。
- 张雪婷卢宾宾卢宾宾郑江华
- 关键词:驱动力地理加权回归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生态环境与城市化耦合协调量化研究
-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自然景观上建筑面积的显著增加,引起各种规模上的生态系统扰动,对全球碳循环造成相当大影响,致使世界生态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城市作为城镇化主体,其生态环境质量将受到人类活动最直接的胁迫。事实上,良好...
- 彭佩臻
- 关键词:城市化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主成分分析
相关作者
- 敖翔宇

- 作品数:18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市气象局
- 研究主题: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城市化 WRF模式 夏季降水 辐射通量
- 汤剑平

- 作品数:105被引量:911H指数:19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数值模拟 区域气候模式 区域气候 降水
- 任雪娟

- 作品数:106被引量:612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 研究主题:大气环流 北太平洋 北太平洋风暴轴 风暴轴 持续性强降水
- 陈昭锋

- 作品数:162被引量:563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
- 研究主题:科技投入 政府 社会化 高新技术产业 长江三角洲
- 杨修群

- 作品数:240被引量:2,698H指数:26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 研究主题:ENSO 大气环流 年代际变化 北太平洋 模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