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89篇“ 门诊就诊“的相关文章
- 信息化管理在优化门诊就诊流程中的作用
- 2024年
- 探究信息化管理在优化门诊就诊流程中的作用。方法 基于现有的门诊管理机制,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融合,提高门诊管理信息化水平,优化就诊流程,提高门诊服务质量。结果 观察组初次候诊时间、复诊候诊时间短于对照组,门诊服务流程评分、就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门诊信息化水平,优化就诊流程,患者排队时间明显减少,门诊管理质量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也得到提高,丰富了服务内容,患者更加满意。
- 陶玉婷古丽巴哈尔·麦麦提明
- 关键词:信息化门诊管理就诊流程
- 广州地区性病门诊就诊者生殖支原体感染状况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性病门诊就诊者生殖支原体(MG)感染状况,以期为临床诊疗和实验室筛查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对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性病门诊2722例就诊者的2749份临床标本进行了MG DNA检测,同时对其中的2382例就诊者进行了沙眼衣原体(CT)和淋病奈瑟菌(NG)DNA的检测,收集并分析患者尿道炎和宫颈炎等临床症状与MG感染的相关性。结果2722例性病门诊就诊者,共检测生殖支原体阳性感染者120例,总体阳性率为4.4%,其中男性生殖支原体阳性率为4.9%(87/1790),女性为3.5%(33/932)。随着年龄的增大,阳性率降低。女性18~25岁组阳性率最高,为6.4%(18/281);男性≥46岁组阳性率最低,为1.5%(5/342),各年龄组生殖支原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尿道炎症状的男性就诊者MG检出率为7.3%(42/574),显著高于无尿道炎症状就诊者(3.7%,45/1216)。79例男性MG阳性患者中,MG单一感染占89.9%(71/79)。26例女性MG阳性患者中,MG单一感染占61.5%(16/26)。女性MG与CT合并感染率为1.2%,男性为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地区性病门诊就诊者MG阳性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年轻人群,同时存在常见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应加强性病门诊患者MG早期筛查和监测的力度,以减少高危性活跃人群中MG感染的传播。
- 徐磊蓝银苑吴茜黄进梅何政强方铭恒欧江丽吴兴中薛耀华杨斌
- 关键词:生殖支原体性传播疾病
- 门诊就诊患者应用优化门诊分诊导诊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目的探讨门诊就诊患者应用优化门诊分诊导诊模式对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5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127例,按照门诊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61,常规门诊分诊导诊流程护理)和观察组(n=66,优化门诊分诊导诊流程干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就诊等待时长及满意度。结果结果观察组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且风险事故发生率及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就诊等待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论优化门诊分诊导诊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就诊等待时长,提高门诊就诊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黄颖媚赖雪琼王月梅
- 关键词:门诊就诊
- 优质门诊就诊护理服务对提高综合性医院门诊护患沟通效果的分析
- 2024年
- 探究关于综合性医院门诊护理沟通效果中优化门诊就诊环节与护理服务相关影响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2022年7月-12月期间医院门诊接待的45例受试者作为本次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的参照组;另选择医院门诊2013年1月-6月期间接待的45例受试者作为本次采用优质门诊就诊护理服务管理模式研究的观察组,然后通过两组各项数据量表指标展开优化前后门诊护理效果的对比研究。结果 对门诊护理工作之中展开门诊优质门诊就诊护理服务之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护患沟通能力、门诊投诉率、门诊等候时间及辅助检查等候时间、护理服务满意率、护理工作完成度均体现更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进一步优化门诊就诊环节与护理服务对于提升门诊各项工作质量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体现出重要价值,不仅能够改善患者护理质量与护患之间的沟通能力,对患者投诉的发生率也得到降低,同时使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均明显得到提升,还提升了门诊及辅助相关等候的时间,且具有较为突出的影响意义。
- 杨舒涵
- 关键词:综合性医院门诊护患沟通
- 北京市朝阳区2014—2023年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北京市朝阳区2014—2023年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了解该人群艾滋病流行状况,分析艾滋病流行趋势,为艾滋病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23年艾滋病哨点监测期内,4家医疗机构性病门诊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样进行HIV抗体及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2014—2023年朝阳区性病门诊就诊者共监测16308人,平均年龄33~35岁;以男性、在婚为主;外省户籍为主,本地居住时间以1年以上为主;文化程度以大专或以上为主。2014—2023年知晓率均在90%以上。2014—2023年朝阳区性病门诊就诊者共监测16308人,发现HIV抗体阳性者364例,阳性率为2.23%。2019—2022年HIV抗体阳性率出现下降,为1.82%;2023年阳性率为2.52%。梅毒ELISA和RPR/TRUST均阳性者1240例,阳性率为7.60%,梅毒阳性率在新冠疫情期间未出现过明显变化。就诊者中男性HIV抗体阳性率和梅毒阳性率均高于女性,男性就诊者中发生过同性肛交性行为的HIV抗体阳性率和梅毒阳性率均高于未发生过的。开展艾滋病哨点监测的4所医疗机构,有1所为北京市艾滋病定点治疗医院,该医院性病门诊就诊者HIV抗体阳性率和梅毒阳性率均高于其他3所非定点治疗医院。结论要加强医疗机构尤其是艾滋病定点治疗医院性病门诊宣传力度,对男男性行为者开展针对性行为指导,使其建立安全意识,从根本上预防高危行为的发生,降低艾滋病阳性率,有效控制艾滋病经高危人群传播到普通人群。
- 李欣格袁胜男宋亮丁海峰
- 关键词:性病门诊艾滋病哨点监测
- 人性化护理对外科门诊就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 2024年
- 研究个性化护理在提高外科门诊就诊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过程中选取我院外科门诊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时间从2020年2月份到2023年7月份,共200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病人分成2组各100人。在对照组中,患者接受了标准的门诊护理,而在观察组中,除了常规门诊护理外,还融入了更为人性化的护理方法。将分别从就诊效率,负性情绪水平,医嘱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门诊投诉事件发生率对两组进行细致比较分析。通过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外科门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门诊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观察组在就医效率上的表现更为突出,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负性情绪评分显着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依从性明显更高,观察组达到97.00%,而对照组为86.00%,这种差异在统计上是有意义的(P<0.05)。在观察组中,门诊投诉事件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仅为1.00%,而在对照组中,这一比例为15.00%,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8.00%,而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2.00%,这两组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P<0.05)。结论 将人性化护理引入外科门诊求诊病人,有利于促进病人求诊满意度、优化求诊效率和依从性、减轻病人不良情绪、减少投诉事件。
- 白彦蕊
- 关键词:外科门诊人性化护理满意度
- 优化门诊就诊服务流程对减少护理隐性投诉的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研究优化门诊就诊服务流程对减少护理隐性投诉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3月—2023年1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8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就诊流程,研究组(44例)采用优化就诊服务流程,比较两组门诊就诊各环节时间、护患纠纷情况、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候诊、就诊、取药时间较对照组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患纠纷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境状态量表(POM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门诊就诊服务流程能够有效缩短门诊就诊各环节时间,改善患者就诊心理状态,减少护理隐性投诉与护患纠纷。
- 刘爽智慧
- 关键词:门诊
- 季节趋势模型在犬伤门诊就诊人次数预测中的探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季节趋势模型在犬伤门诊人次数预测中的应用,为制定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SPSS 20.0和Excel 2007对建德市2017—2022年各月份的犬伤门诊人次数建立预测模型(X_(t)=Y_(c)×S_(t)),以月份序号与犬伤门诊人次数建立直线回归方程求出趋势值Y_(c),根据2017—2022年各月份的季节指数S,计算1~12月的平均调整季节指数S_(t),将2017—2022年各月份的犬伤门诊人次数拟合值与实际值进行拟合评价,并对2023年犬伤门诊人次数进行预测。结果建德市每月均有狂犬病暴露患者就诊,总体就诊高峰为5~8月,低谷在11月至次年3月,存在季节波动。直线回归方程Y_(c)=569.41-1.86t,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方程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07,P<0.05)。季节趋势模型拟合的平均相对误差为7.55%,模型拟合较好,预测2023年犬伤门诊人次数为5080人,月预测值分别为317、362、374、446、505、509、524、505、437、432、359、310。结论季节趋势模型可用于犬伤门诊人次数的短期预测,该方法对狂犬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其原理简单,方法简便易于掌握,适合基层应用。
- 蒋莹徐哲程庆林黄仁杰娄静周卫群
- 关键词:犬伤门诊狂犬病门诊人次
- 分时段现场预约配合走动式管理在提高门诊就诊服务质量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研究分时段现场预约配合走动式管理在提高门诊就诊服务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就诊的1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22年1~5月采用门诊常规管理模式,共56例,设为常规组,2022年6~10月采用分时段现场预约配合走动式管理,共80例,设为管理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挂号情况(挂号时间、退号率、挂错号率)、就诊情况(就诊等待时间、分诊时间)、患者满意度(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门诊护理质量(门诊部护理工作质量评分表)。结果管理组相较于常规组,其挂号时间、退号率、挂错号率、就诊等待时间、分诊时间均更低(均P<0.05),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门诊部护理工作质量评分表得分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分时段现场预约配合走动式管理可促进门诊高效开展挂号及接诊工作,改善门诊患者就诊体验,对提高服务质量及医院声誉有积极意义。
- 刘彩云孙立翠刘欢
- 关键词:走动式管理
- 2014—2021年北京市儿童过敏性疾病门诊就诊构成比及变化趋势分析
- 2024年
- 背景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在全球人群中急剧增长,已经影响着10%~40%的世界人口。该类疾病常在儿童期始发,但我国尚缺乏10年内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趋势分析数据,本研究拟通过对单中心电子病历数据进行挖掘,从而为国内过敏性疾病预防和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流行病学支持。目的分析2014—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0~18岁儿童过敏性疾病门诊就诊年度构成比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4—2021年医院信息系统门诊电子病历数据,对过敏性疾病就诊年度构成比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计算不同性别、年龄过敏性疾病包括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咳嗽、过敏性结膜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症、严重过敏反应等疾病的就诊年度构成比。进一步分析年度构成比排名稳定在前10位的过敏性疾病构成比变化趋势。结果2014—2021年门诊过敏性疾病就诊儿童累计1231890例次,去除缺失数据后共纳入1231863例次,其中男童727082例次(59.0%),女童504781例次(41.0%);过敏性疾病就诊患儿年龄以3岁以下为主(46.9%)。删除过敏性紫癜、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等非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纳入疾病谱分析病例1208265例次。2016—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过敏性疾病门诊就诊例次在全院门诊就诊例次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2014—2017年儿童过敏性疾病门诊就诊构成比前5位分别是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咳嗽;2018—2021年儿童过敏性疾病门诊就诊构成比前5位分别是过敏性鼻炎、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结膜炎、支气管哮喘。年度构成比变化趋势分析显示,2014—2021年,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及食物过敏占全部过敏性疾病的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构成比峰值分别达45.4%�
- 侯晓玲皇惠杰姜楠楠李昂孔勤魏勉向莉
- 关键词:过敏反应过敏性疾病儿童门诊医疗构成比
相关作者
- 钟铭英

- 作品数:91被引量:464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 研究主题:沙眼衣原体 梅毒 聚合酶链反应 性病 病征处理
- 杨凭

- 作品数:59被引量:29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性病 艾滋病 病征处理 生殖道感染 梅毒
- 魏镜

- 作品数:166被引量:1,577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 研究主题:抑郁症 躯体症状 阿尔茨海默病 抑郁 痴呆
- 王千秋

- 作品数:253被引量:1,615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 研究主题:沙眼衣原体 梅毒 性病 淋球菌 性传播疾病
- 鞠梅

- 作品数:80被引量:413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 研究主题:尖锐湿疣 紫外线 自噬 角蛋白细胞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