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3篇“ 闭囊壳“的相关文章
imeB和ppgA基因在冠突曲霉(Aspergillus cristatus)闭囊壳形成中的功能研究
冠突曲霉(Aspergillus cristatus)是茯砖茶发花过程中的优势菌,其产生的闭囊壳俗称“金花”,“金花”的数量在茯砖茶的品质判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验前期研究发现,在高渗透压下,冠突曲霉相较于其他丝状真菌而...
桂小霞
关键词:闭囊壳
文献传递
四川小麦白粉菌闭囊壳在病害循环中的作用
小麦白粉病是由禾布氏白粉菌小麦专化型(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小麦病害。为了进一步弄清四川省小麦白粉病的病害循环规律,本研究通过在实验室内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与相对湿...
杨振坤
关键词:小麦白粉菌闭囊壳病害循环侵染能力
小麦白粉菌有性时期闭囊壳在侵染循环中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通过对陕西省和河南省小麦白粉病越夏期间场院麦秸垛中闭囊壳发育、存活情况及场院附近自生麦苗发病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闭囊壳保湿培养7~8d后,子囊孢子形成达到高峰;自生麦苗发病率与闭囊壳存活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且闭囊壳存活率与海拔高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采自海拔500-900m的闭囊壳有较高的存活率,海拔超过1000m的存活率较低或为零。此结果说明小麦白粉菌有性时期闭囊壳可能是通过侵染自生麦苗在侵染循环中起作用。
曹学仁周益林段霞瑜宋玉立何文兰王保通李强
关键词:小麦白粉菌闭囊壳侵染循环越夏
小麦白粉病菌闭囊壳在初侵染中的作用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文章对湖北小麦白粉病菌有性时期对自生麦苗侵染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侵染自生麦苗的主要菌源是病残体上的闭囊壳释放的子囊孢子,且闭囊壳量大、阴湿条件下自生麦苗发病重,而闭囊壳量少、阴湿条件下则自生麦苗发病轻,干燥、阳光直射条件不利于闭囊壳向自生麦苗传病。田间病残体上的闭囊壳无法与秋苗形成菌源衔接,即不能直接为秋苗提供菌源,只是侵染自生麦苗的重要菌源,在小麦白粉病侵染循环中起着间接越夏的重要作用。导致麦苗发病的闭囊壳必须在土表以上,埋于土壤中的闭囊壳一般不会导致麦苗发病,土表以上病残体或闭囊壳量愈大,发病的可能性也更大。
马威王利兵
关键词:小麦白粉菌闭囊壳
葡萄白粉菌有性世代闭囊壳的显微结构观测被引量:2
2007年
对成熟的葡萄白粉菌闭囊壳进行了显微形态观察和测量统计,对闭囊壳的形态作出了描述。葡萄白粉菌的闭囊壳散生至近聚生,黑褐色,扁球形,直径为76.8~145μm,壁细胞为不规则多角形;附属丝为7~26根,长约224.9~628.5μm,上下近等粗,宽约4.45~9.6μm,有隔层,基部为暗褐色,上部无色且透明,顶端钩状卷曲;子囊3~6个,卵形、近卵形到近球形,无色,一般有短柄而少数没有柄,大小为(36.8~71.8)μm×(19.6~54.9)μm,内有3~7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呈椭圆形,扁圆形,无色。
李华赖侃宁陶永胜王华
关键词:欧亚种葡萄闭囊壳
葡萄白粉菌有性态-闭囊壳在中国发现被引量:6
2005年
报道了在中国首次发现葡萄白粉菌的有性态-闭囊壳,并且对其形态进行了观察描述。
李华杨永锋马青侍朋宝
关键词:闭囊壳有性态白粉菌葡萄
小麦白粉病菌闭囊壳萌发及其对三唑酮敏感基线的建立被引量:15
2001年
在没有甾醇脱甲基抑制剂 (DMI)类药剂用药历史的湖北利川山区麦田采集小麦白粉病菌闭囊壳 ,带回室内萌发 ,从每样本单孢子堆中分离得到 6 1个野生菌株。采用叶段法测得每个菌株的EC50 ,建立起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的相对敏感基线EC50 =(0 10 90± 0 0 0 48) μg/ml。
袁善奎马严明周明国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菌三唑酮敏感基线闭囊壳萌发
小麦白粉病菌闭囊壳萌发技术及对三唑酮的敏感基线研究
在没有DMI类药剂用药历史的湖北利川山区麦田采集小麦白粉病菌闭囊壳,带回室内萌发,单孢子堆/样本分离得到61个野生菌株.采用叶段法测得每个菌株的EC50,建立起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的相对敏感基线EC50=0.1090士0...
袁善奎马严明周明国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菌三唑酮敏感基线
文献传递
小麦白粉病菌闭囊壳发育情况研究初报
1984年
据现有国内外资料报道,小麦白粉病菌的闭囊壳于小麦收获后形成子囊孢子在自生麦苗或冬麦秋苗上引起初浸染;也有资料报道闭囊壳越冬后形成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本文结果与上述有不同之处,简报如下。1.材料和方法:从生长期间的小麦植株上白粉菌产生闭囊壳开始,每5天一次镜检发育情况。麦收后,采集带有闭囊壳的病残体,分别置于室内、干燥地表。
刘逸卿汤其豹
关键词:闭囊壳子囊白粉病菌病残体小麦麦类作物
北京地区小麦白粉菌闭囊壳越夏的研究被引量:4
1994年
由于世界各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的不同,小麦白粉菌闭囊壳的越夏情况差异很大。在夏季干燥无雨炎热的地区,闭囊壳能顺利越夏,成为小麦白粉病在秋苗上的初侵染源;在夏季多雨潮湿的地区,闭囊壳则不能越夏,关键在于是否导致自生麦苗发病,北京地区小麦白粉菌闭囊壳的越夏行为尚未见报道,作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1.闭囊壳“成熟至产孢”(ripe-to-spore)现象的研究 试验于1991年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北京试验地进行。结果表明:小麦白粉菌闭囊壳在小麦植株近地面第一至第三叶位上开始形成之后的8天时间内不具备形成子囊孢子的能力。
杨定斌刘孝坤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

相关作者

袁善奎
作品数:99被引量:734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研究主题:生物农药 农药 登记 杀菌剂 微生物农药
邱树毅
作品数:549被引量:2,664H指数:25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
研究主题:酱香型 酵母 发酵 酱香型白酒 单宁酶
杨永锋
作品数:6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
研究主题:闭囊壳 白粉菌 葡萄 感官质量 干红葡萄酒
刘艳薇
作品数:4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
研究主题:闭囊壳 壳多糖 考马斯亮蓝染色 考马斯亮蓝 棕褐色
陈琳琳
作品数:15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
研究主题:冠突散囊菌 茶酒 麦芽汁 裂殖酵母 茶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