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16篇“ 阻滞镇痛“的相关文章
开胸术后持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评价开胸手术中壁层胸膜外置入硬膜外管行肋间神经阻滞持续镇痛效果。方法纳入行下端食管及贲门癌开胸手术治疗患者6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持续胸膜外肋间神经阻滞组(A组,n=30)和单纯肋间神经阻滞组(B组,n=30)。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以及使用补救镇痛药物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术后2 d、3 d、4 d和5 d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术后1 d、3 d和5 d的QoR-15评分均高于B组。与B组相比,A组患者术后首次使用补救镇痛的时间明显延迟,补救镇痛药物使用频率和剂量明显减少。结论开胸手术中壁层胸膜外置入硬膜外管持续肋间神经阻滞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补救镇痛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孙毅李长清朱海媛赵亚奇
关键词:肋间神经阻滞开胸手术镇痛
右侧膈神经阻滞镇痛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2025年
探究右侧膈神经阻滞镇痛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收取的5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设置两组各26例,对照组正常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作额外处理,观察组进行全麻诱导前先应用0.375%罗哌卡因6ml行右侧膈神经阻滞。两组患者在实施胆囊切除后均进行静脉注射羟考酮0.1mg/kg,在实施缝合之前采取0.375%罗哌卡因15ml对切口浸润。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肩部疼痛的评分情况,当疼痛程度≥4分对患者采取静脉注射曲马朵5mg进行补救镇痛效果。对比两组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情况、术后肩部疼痛≥4分的发生例数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出现表现。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肩部疼痛≥4分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段的静息以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联合右侧膈神经阻滞镇痛多模式镇痛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及肩部疼痛情况,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改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采纳。
孟斐王飞
关键词:阻滞镇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镇痛效果
2025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镇痛效果。方法 严格执行纳排标准后前瞻性选取我院2021.02至2022.08期间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纳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TAPB组45例采用经腹横肌平面阻滞,QLB-LSAL组46例采用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情况及术后恢复指标、疼痛及镇静程度、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QLB-LSAL组阻滞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离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TAPB组(P<0.05);QLB-LSAL组术后2h、8h、12h、24h VAS评分均低于TAPB组,术后2h TAPB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QLB-LSAL组(P<0.05),术后8h、12h、24h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LSAL组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总次数均少于TAPB组,首次按压时间长于TAPB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超声引导下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应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不仅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镇痛效果,而且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进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黄亚飞陈桂丽周伟亚
关键词: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镇痛效果
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后不同入路腰方肌阻滞镇痛对患者疼痛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后不同入路腰方肌阻滞(QLB)镇痛对患者疼痛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QLB入路方式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外侧入路组、后侧入路组和前侧入路组,每组28例。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术后2、6、12、24 h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情况、术后恢复指标、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和心输出量(CO)]水平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6 h,三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后侧入路组和前侧入路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外侧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侧入路组的补救镇痛率低于外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侧入路组和前侧入路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早于或短于外侧入路组,且前侧入路组早于或短于后侧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麻醉前、术后24 h的HR、DBP、SBP、C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侧入路组患者术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外侧入路组和后侧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LB前侧入路可显著减轻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且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同红伟冯卓李佳
关键词:结直肠癌根治术
胸腔镜手术患者区域神经阻滞镇痛方式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
2024年
虽然胸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切口小、低应激反应等特点,但胸腔镜手术后的术后疼痛并不低于开胸手术后的疼痛。此外,术后疼痛管理不良有可能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和慢性术后疼痛的发生率。目前,区域神经阻滞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综述不同区域神经阻滞镇痛方式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庞靖桦闾夏轶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区域神经阻滞镇痛
右美托咪定在小儿麻醉及神经阻滞镇痛的应用进展
2024年
无论是成人还是新生儿,均需通过疼痛处理来预防可能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小儿的疼痛器官在孕25周即开始发育,因而在小儿手术环节,需要麻醉和镇痛处理来保障手术顺利完成。右美托咪定主要用于多种外科手术及重病监护患儿机械通气时短期镇静的麻醉辅助药和手术后镇痛,本药在围术期的应用和术后镇痛、镇静的应用,对减轻术后疼痛、保障镇痛效果等奠定了条件。同时,该药物在神经阻滞镇痛中的应用,对提高镇痛效果,减少补救性药物的用量及不增加不良反应中亦有明确作用。关于右美托咪定在小儿麻醉及神经阻滞镇痛的应用,已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议题之一,并在近年的研究中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探究其应用情况,可为更好地指导小儿麻醉和镇痛用药提供有效依据。
莫培伟黎遗波雷茂良梁洁
关键词:小儿麻醉神经阻滞镇痛
全身麻醉复合股神经阻滞镇痛在膝关节镜前叉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2024年
目的围绕行膝关节镜前叉手术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复合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镇痛,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4—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实施膝关节镜前叉手术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单纯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13例基于此复合FNB,对比两组各时段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与心率]、不同时间段(术前及术后1、2、3、出院前)的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观察组T_(2)~T_(5)时的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7、2.382、2.703、2.145,P均<0.05),心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6、2.027、2.323、2.054,P均<0.05)。观察组术后1、2、3 d的VAS评分(2.12±0.60)分、(1.85±0.41)分、(1.15±0.30)分均较对照组(2.69±0.85)分、(2.25±0.65)分、(1.98±0.45)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0、2.037、6.053,P均<0.05)。结论在膝关节镜前叉手术中,通过实施全身麻醉复合FNB,能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并减轻其术后疼痛。
陈小龙韦松里
关键词:全身麻醉股神经阻滞镇痛
布比卡因脂质体在竖脊肌平面神经阻滞镇痛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布比卡因脂质体在竖脊肌平面神经阻滞镇痛中的应用,涉及布比卡因脂质体在镇痛中应用领域。该基于布比卡因脂质体在竖脊肌平面神经阻滞镇痛中的应用,包括,脂质体、布比卡因,所述脂质体由磷脂、胆固醇和布比卡因按一定比例组成...
单希胜嵇富海彭科刘华跃张扬陈庆才孟晓文李琳雷艺珊杨宇帆
连续臂丛阻滞镇痛的抗交感效应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评价连续臂丛阻滞(continuous brachial plexus blocks, CBPB)的抗交感、扩血管效应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作用。方法 2023年1月~2023年12月行断指再植术的病人60例,采用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0例,40指,静脉自控镇痛)和研究组(30例,44指,连续臂丛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断指再植术后即刻、24小时及48小时再植手指皮温及患肢肱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血管危象的发病率。结果 研究组术后24小时及48小时皮温分别为(31.29±2.14)℃和(32.16±2.3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93±1.98)℃和(30.03±2.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肱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研究组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的收缩期峰速度分别为(91.45±.32.13)cm/s、(90.34±.30.86)cm/s,舒张末期速度分别为(20.87±9.95)cm/s、(21.35±9.74)cm/s,平均速度分别为(38.63±12.53)cm/s、(40.53±13.30)cm/s,血流量分别为(8.95±2.57)ml/s、(8.10±2.18)ml/s,动脉面积分别为(0.23±0.08)cm^(2)、(0.21±0.06)cm^(2),阻力指数分别为0.73±0.23、0.75±0.34,对照组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的收缩期峰速度分别为(53.50±.19.24)cm/s、(52.64±.17.89)cm/s,舒张末期速度分别为(13.62±3.16)cm/s、(15.38±4.33)cm/s,平均速度分别为(20.26±8.64)cm/s、(21.36±8.36)cm/s,血流量分别为(3.95±1.49)ml/s、(4.23±1.35)ml/s,动脉面积分别为(0.18±0.05)cm^(2)、(0.17±0.05)cm^(2),阻力指数分别为0.89±0.21、0.90±0.2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48小时内血管危象的发病率为4.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PB的抗交感效应可增加再植手指血流灌注,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病率。
徐杨江伟董蕙莹
关键词:连续臂丛阻滞断指再植皮温血管危象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合并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神经阻滞镇痛术后康复护理的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合并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神经阻滞镇痛术后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5月—12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92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合并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资料,按术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两组均护理。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肢体运动功能、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合并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在神经阻滞镇痛术后采用康复护理,可以获得更好的疼痛缓解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及肢体运动功能,患者对该方法的护理满意度较高。
于明华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护理

相关作者

王晶
作品数:30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高龄 髋关节置换术 骨科 护理干预
彭建光
作品数:16被引量:42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踇外翻 阻滞镇痛 跖骨 术后康复训练 全膝关节置换
彭昊
作品数:408被引量:2,112H指数:19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坏死 脊髓损伤
田雪
作品数:12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术后镇痛 老年患者 半数有效浓度
张笃文
作品数:30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星状神经节阻滞 星状神经节 心肺转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