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79篇“ 陆架盆地“的相关文章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河湖交互沉积特征被引量:1
2025年
根据钻井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等资料,通过沉积演化序列重建及沉积体系空间展布刻画等方法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中南部黄岩地区花港组浅水湖盆河湖交互沉积特征与控砂机制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黄岩地区花港组自北向南主要发育三大沉积体系:河流-泛滥平原沉积体系、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可识别出河流相、浅水三角洲相与湖泊相3种沉积相类型。②黄岩地区花港组河湖交互沉积体系可划分为河控主体区、河湖交互区与湖控主体区3个沉积单元,河控主体区发育厚层含砾砂岩,地震相表现为低频弱振幅特征;河湖交互区发育厚层砂岩,泥质夹层增多,地震相表现为中低频、中弱振幅,以隐性前积、叠瓦状前积为主;湖控主体区泥岩较发育,地震相表现为中高频、中强振幅。③研究区花港组沉积期受微地貌与水位幕式升降控制,三级层序等时格架内有3种浅水湖盆控砂模式:洪水期湖泊主体区范围最大,三角洲主体没入水下,孤立砂坝发育;平水期湖平面下降,河湖交互区扩张,砂体在横向上呈席状连片发育,在垂向上砂体被分隔;枯水期主要发育河控主体区,河道萎缩形成网状,河道细砂岩较为发育。④黄岩地区发育多个反转背斜,其翼部具有发育大规模构造—岩性圈闭的潜力,洪水期的优质砂体富集于朵叶侧向叠置部位,枯水期的优质砂体富集于废弃河道处,枯水期的优质砂体富集于河道内部。
秦兰芝李宁徐东浩孙中恒王维
关键词:浅水三角洲古地貌河道渐新统西湖凹陷东海陆架盆地
东海陆架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储盖组合优选及评估
2025年
东海陆架盆地是中国最大的近海沉积盆地,具有封存潜力大、近碳源、勘探程度高等特点,是CO_(2)地质封存的极佳场所。本文对东海陆架盆地构造、沉积等基础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结合钻井、地震资料建立储、盖层的评价标准,优选储盖组合,圈定有利区。结果表明,瓯江凹陷古新统、西湖凹陷渐新统和中新统具备CO_(2)封存的有利地质条件;有利储盖组合具备“纵向分层系、平面分区带”的特征:纵向上,东、西部储盖组合分布存在差异,东部集中在渐新统和中新统,西部集中在古新统和始新统;平面上,东部有利储盖分布区集中在西湖凹陷,西部有利区集中在瓯江凹陷,盆地南部有利区分布在各构造单元的西侧斜坡。本文首次对东海陆架盆地CO_(2)储、盖层展开针对性评价,圈定有利储盖组合发育区,可以为华东地区CO_(2)离岸封存提供地质依据和应用参考。
吴凯伦杨鹏程朱睿哲王修平杨佳毅
关键词:东海陆架盆地地质封存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宁波构造带反转背斜分段差异变形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2025年
西湖凹陷宁波构造带Y背斜是近些年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评价的热点区域,但该构造油气差异富集主控因素及有利勘探方向仍不十分明确。通过对宁波构造带Y背斜进行精细构造解析,研究了背斜分段差异变形特征及其主控因素,探讨了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构造形态差异,可将Y背斜划分为南、中、北3段,各段次级背斜受控于不同的反转断裂,中段挤压抬升幅度最大。控制Y背斜南、北分段差异变形的主要因素为区域挤压应力作用、先存控洼断裂差异以及刚性基底导致的局部应力集中等。相对于Y背斜南、北段,中段的强烈挤压收缩过程引发整体抬升,将原本独立发育的南、北段次级背斜卷入变形,进而形成南、北差异的大型复式背斜。南北差异变形及不同期次叠加变形导致Y背斜不同部位油气差异富集。据此提出了花港组和龙井组多个有利勘探领域,为该地区的天然气勘探提供了重要方向。
唐贤君朱虹浩李宁余一欣钟荣全余浪
关键词:分段性西湖凹陷东海陆架盆地
东海陆架盆地钓北凹陷断裂特征及演化
2025年
东海陆架盆地钓北凹陷断裂系统复杂,断裂组合样式多样,但针对整个凹陷断裂系统及其演化方面的研究较少。基于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系统研究该区域断裂的展布和演化特征,探讨钓北凹陷的断裂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以渐新统花港组底界和上新统三潭组底界为界,可以在垂向上将断裂系统分为下部张性、中部压性和上部张剪性3套断裂系统;下部张性断裂主要有单断式、同向断阶、垒状复合断阶等断裂组合样式,主要形成于钓北凹陷的断陷期和断拗期,断裂控制了沉积地层的发育;中部压性断裂主要有正“Y”形、反“Y”形、负花状等断裂组合样式,主要形成于凹陷的断拗期和拗陷反转期,地层具有明显的上拱形态特征;上部张剪性断裂主要为层间断裂,平面上呈带状或雁列状展布,形成于区域沉降期,对地层的控制作用较微弱。依据钓北凹陷断裂样式和特征,将钓北凹陷分为西部斜坡带、中央深凹带和东部断阶带。从断裂演化期次来看,断裂系统可划分为断陷-断拗期断裂系统、断拗-拗陷反转期断裂系统和区域沉降期断裂系统。研究对钓北凹陷的石油勘探开发及地质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刘晓晖朱虹浩王宁李键漆滨汶许怀智
东海陆架盆地丽水-椒江凹陷灵峰组海相烃源岩发育主控因素及分布特征
2025年
东海陆架盆地丽水-椒江凹陷古新统烃源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月桂峰组湖相烃源岩,而对于灵峰组海相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尚不明确。综合利用地质、地球化学和古生物等资料,在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丽水-椒江凹陷灵峰组海相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并对烃源岩的形成模式和分布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丽水-椒江凹陷灵峰组发育中等—好级别的陆源海相烃源岩,内部不同洼陷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烃源岩的发育受古生产力、陆源输入和水体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平面上,丽水-椒江凹陷灵峰组海相烃源岩的规模和质量与该区三角洲-滨浅海的沉积环境密切相关。三角洲前缘和近三角洲的浅海相带陆源有机质输入量大,在弱氧化—弱还原环境下发育高丰度烃源岩,是灵峰组好烃源岩发育的有利相带。
李林致李婧婧廖计华郭刚王欣李峰
关键词:海相烃源岩主控因素
东海陆架盆地长江凹陷构造变形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
2024年
长江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北部,其构造发育特征记录了晚白垩世以来盆地形成演化和板块汇聚过程的关键信息,但是目前对其构造变形和动力学机制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通过多道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分析了长江凹陷构造变形特征及时空差异,据此探讨了其构造演化及变形过程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长江凹陷具有“三凹两凸”的地质结构特征,发育中生界与新生界两大构造层,以新生界为主,缺失渐新统;凹陷整体受到NE向、近EW向和NW向3组断裂体系的控制,局部沿断裂发育岩浆岩侵入体。长江凹陷为典型双断结构,地层受边界控凹断层控制呈现东厚西薄特征。新生代以来,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多期俯冲汇聚及弧后拉张等过程影响,长江凹陷构造体制发生多次转变,同时发育伸展构造和反转构造,空间叠置关系复杂,并且后者具有自西向东迁移的特征。中新世以来,由于盆地内中央凸起带的缓冲作用,凹陷内地层变形程度减弱。基于构造变形特征,可将长江凹陷构造演化可分为5个阶段:晚白垩—早古新世伸展断陷、晚古新—早始新世挤压反转、始新世坳陷发育、渐新世构造抬升和中新世以来的整体拗陷稳定沉降。本研究能够为盆地构造变形及区域构造演化研究提供参考。
宋俊兰庞玉茂杨传胜尚鲁宁杨艳秋孙晶
关键词:动力学机制东海陆架盆地
东海陆架盆地中部隆起带北西向大断层识别及成因机制
2024年
东海陆架盆地不同地区均揭示有局部北西走向断层的存在,但由于对断层缺乏盆地整体研究,导致断层运动学和动力学认识存在争议。以中部隆起带为重点研究区,通过对区域重磁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开展了盆地尺度北西向大断层识别和分布规律研究,探讨了区域北西向大断层构造演化过程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①中部隆起带发育有10条北西向大断层,该类断层具有分布范围广,断层规模“南大北小”和断面相对低角度的特点,并控制了区域内中生界及古新—中下始新统厚度的南北差异;②北西向大断层形成时间早于北东、北北东向断层,主要经历中生代燕山期正断层发育、中生代末期至早中始新世伸展-转换断层发育、中晚始新世到渐新世断层整体消亡和中—上新世至今断层局部活化四个演化阶段;③北西向大断层的形成与中国东部印支—燕山期先挤压逆冲、后伸展回滑作用有关,反映印支期华南与华北板块南北碰撞向东南方向深入影响至东海陆架盆地区域,形成大量北西走向低角度逆冲断层,燕山期在北西—南东向区域挤压及地壳增厚背景下,存在广泛的北北东—南南西向伸展逃逸,最终控制了北西向低角度正断层的形成。上述研究为区域内深层及基底潜山领域的油气勘探研究提供了支撑。
李宁唐贤君钟荣全陈春峰陈永军何新建
关键词:东海陆架盆地基底断层
东海陆架盆地丽水-椒江凹陷构造演化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2024年
东海陆架盆地丽水-椒江凹陷经历了复杂的构造运动过程,目前已发现多个含油气构造,但仍未取得大规模商业油气发现,油气勘探未能突破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其构造演化特征认识不清。基于最新采集的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通过断裂特征的精细刻画、平衡剖面恢复、已钻井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等方法,对丽水-椒江凹陷的构造演化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丽水-椒江凹陷主要发育3套断裂系统,包括深部断裂系统、浅部断裂系统和贯穿断裂系统,控制了凹陷整体东断西超,内部南北分区东西分带的构造格局;凹陷演化共经历4个阶段,包括晚白垩世—古新世断陷期、始新世初期坳陷期、始新世末期—渐新世抬升剥蚀期以及新近纪—第四纪沉降期,不同断裂系统形成于不同演化阶段,并对凹陷结构具有差异控制作用;断陷期发育的灵峰组厚层泥岩阻挡了油气的垂向运移,且深部断裂与浅部断裂在纵向上各自独立,互不连通,油气垂向运移不畅,限制了油气在烃源岩及邻近层位成藏,确定了丽水-椒江凹陷“近源下洼”的油气勘探方向。研究成果可为丽水-椒江凹陷的油气勘探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郭刚吴斌张晓庆廖计华
关键词:油气成藏东海陆架盆地
东海陆架盆地椒江凹陷月桂峰组湖相烃源岩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
2024年
20世纪90年代在椒江凹陷钻探发现了油气显示,揭示了油气勘探前景,但此后该凹陷研究较少,尤其是烃源岩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勘探进程。为了厘清椒江凹陷月桂峰组烃源岩特征及发育模式,为该凹陷下步勘探部署提供依据,本文从梳理月桂峰组构造-沉积背景出发,利用有机岩石学、生物标志化合物、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资料分析了烃源岩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古生产力、保存条件、沉降速率三方面讨论了月桂峰组有机质富集的控制因素,建立了烃源岩发育模式。研究表明:月桂峰组烃源岩为陆相箕状断陷湖泊背景下发育的暗色泥岩,有机质类型Ⅱ1-Ⅱ2型,有机质丰度按行业标准达到好—很好,纵向上湖扩期烃源岩厚度最大、分布最广、品质最好;优质烃源岩发育受水生生物发育、半封闭的稳定水体-微咸水环境和适中的构造沉降速率共同控制;箕状断陷背景下缓坡带和洼槽带均发育烃源岩,但二者类型和丰度不同,洼槽带发育水生生物贡献为主、偏还原环境下形成的中深湖相优质烃源岩,缓坡带发育陆源高等植物贡献为主、偏氧化环境下形成的滨浅湖相中等烃源岩。
张彦振覃军王雷常文琪徐靖琦
关键词:湖相烃源岩主控因素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武云亭构造带平湖组优质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
剖析西湖凹陷武云亭构造带平湖组溶蚀作用对储层质量的影响,探讨次生孔隙发育特征和成因,明确优质储层的控制因素。基于沉积学与储层地质学基础理论,运用储层相关测试资料以及测井资料开展研究工作。研究储层储集空间特征,观察分析次生...
白洁
关键词:成岩作用主控因素平湖组西湖凹陷

相关作者

杨长清
作品数:66被引量:430H指数:15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东海陆架盆地 中生界 中生代 盆地 物理模拟
杨传胜
作品数:62被引量:260H指数:12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东海陆架盆地 中生界 中生代 动力学机制 天然气水合物
李刚
作品数:93被引量:610H指数:20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东海陆架盆地 中生界 南黄海盆地 天然气水合物 中生代
杨艳秋
作品数:55被引量:316H指数:14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东海陆架盆地 中生界 南黄海 中生代 古生界
王建强
作品数:230被引量:1,914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南黄海盆地 东海陆架盆地 盆地 地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