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81篇“ 陆生植物“的相关文章
中国陆生植物群落多样性影响因素
2025年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为揭示影响中国陆生植物多样性形成的生态学过程,本研究基于441篇有关中国陆生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的文献数据,结合气候、土壤和地形等因子,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探究影响中国内陆不同气候区中不同生长型植物多样性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在中国内陆地区,热带湿润区和高原气候区植物多样性最丰富,随后依次为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而温带干旱半干旱区的植物多样性最低。除温带干旱半干旱区和热带湿润区以外,地形和土壤因素对其余气候区乔木植物多样性的总体影响最大;除温带干旱半干旱区的草本植物以外,其余气候区的灌木植物、草本植物多样性以及温带干旱半干旱区的灌木植物多样性均由地形和土壤因素主导。影响不同气候区不同生长型植物多样性的机制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受到气候、土壤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且在较大区域尺度上,土壤和地形因素对植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证实了大区域尺度上生境异质性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付珊伊李琳琳胡海娟闫琰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影响因素气候地形
一种陆生植物的驯化装置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植物引种驯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陆生植物的驯化装置及系统。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陆生植物的驯化装置,包括驯化箱,所述驯化箱的中心处设置有可拆卸的隔离筒,所述隔离筒与驯化箱之间的空腔内放置待调制土壤,所述驯化箱的...
邓亨宁 徐波 张君议 程跃红 杨攀艳 施小刚
陆生植物对淡水中藻类化感抑制和机理评述被引量:1
2024年
藻类的水华所带来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如何控制藻类的过度生长引起的污染问题,是广大水处理工作者的一大挑战。采用植物的化感作用控藻,有望为控制有害水华或赤潮爆发提供新的途径,但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迫切解决。目前,陆生植物在抑藻方面的应用相对较少,仍能挖掘其他高效化感控藻物种。化感控藻的机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在宏观、物理、化学、生物、直至微观方面机理的探索做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很大成功。文章对陆生植物在藻污染控制方面的应用、化感物质的提取鉴定和抑藻机理方面进行了概况,并对其实际应用进行展望。
黄凯文汪小雄高静思谢炜平
关键词:陆生植物化感作用藻类水华控制
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物促进陆生植物水培驯化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物促进陆生植物水培驯化的方法,在促根剂及营养液中添加微生物代谢物,缩短陆生植物陆转水的过程。通过在促根剂及特质的营养液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微生物代谢物,该微生物代谢物具体指的是木霉菌的次生代谢产物...
唐志东曹林奎周敏杰唐卫东
红树科陆生植物竹节树的转录组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为了探究竹节树(Carallia brachiata)适应环境的基因表达机制,分析了竹节树8个组织(根、茎、叶、花、胚珠、果实、种子、胚)的转录组数据。结果显示繁殖器官(果实、种子、胚)和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基因表达呈现相反趋势,即在营养器官中高表达的基因在繁殖器官中低表达,同时大部分基因在繁殖器官中呈现低表达。8个组织的特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35个通路中。与营养器官相比,繁殖器官的特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一些与物质合成相关的通路中,如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类等物质。各组织间比较所得的特异基因主要富集在53条通路中,其中糖酵解/糖异生是一条中心通路,该通路的几个关键基因在繁殖器官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营养器官。结果表明,竹节树的基因表达谱与其陆生环境以及种子繁殖方式基本一致。
乔红梅
关键词:转录组繁殖器官营养器官红树科
引汉济渭二期工程陆生植物现状调查与研究
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西省内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建成后将极大缓解关中地区的缺水现状并改变陕西省内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同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但不可忽视的是,工程在建设期间对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会造成一些不可逆的负面影响。陆生植...
邱靖茹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区系分析适生区预测
藻类和陆生植物中光合产物的运输对光合作用的调控机制被引量:1
2024年
光合生物通过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NADPH和ATP),通过暗反应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化,生成有机碳水化合物。光合产物(包括能量与有机碳)从叶绿体向胞质的运输是细胞内物质能量代谢的关键环节,使叶绿体和其他细胞区室间建立起关联关系,并对光合效率以及物质能量分配具有调控作用。本文从叶绿体光合产物的分子运输机制的角度,介绍光合电子传递速率、中心碳代谢以及胞内氧化还原态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同时深入探讨了藻类和陆生植物通过调控光合产物运输适应多变自然环境的机制。然而,在光合细胞中,叶绿体被膜转运体的转运特性以及不同转运体是如何相互协作调控光合效率以及胞内代谢平衡仍有待深入研究。这些研究为定向编程叶绿体和胞质代谢流、提升光合效率提供了基础和元件。
黄伟超毕永红
关键词:光合效率
氮添加增加中国陆生植物生物量并降低其氮利用效率被引量:1
2024年
研究植物整体和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氮利用效率(NUE)对氮添加的响应,有助于了解全球氮沉降背景下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碳、氮循环的变化。然而氮添加对植物生物量和NUE的影响是否一致,影响这种响应的主要因素仍不清楚。该研究收集整理了94篇已发表论文中有关中国氮添加实验的相关数据,使用meta分析定量评估了氮添加对植物生物量分配和NUE的影响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氮添加在显著增加植物整体、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不同部分的NUE,但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增加幅度(34.0%)高于地下生物量(5.3%),而地下部分NUE(29.9%)的下降幅度高于地上部分NUE(15.4%);(2)植物整体和不同部分生物量及其NUE对氮添加的响应在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氮肥形式、施氮水平、持续时间和水分条件下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草地和荒漠生态系统对氮添加的响应明显高于其他生态系统类型;(3)影响植物整体、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效应值的最主要因素均为土壤总氮含量,植物整体和地上部分NUE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均为施氮量,而影响地下部分NUE效应值的最主要因素为氮肥形式。总之,植物生物量和NUE在氮添加条件下的变化趋势相反,两者分别主要受土壤总氮含量和施氮水平的影响。
耿雪琪唐亚坤王丽娜邓旭张泽凌周莹
关键词:META分析生物量分配氮利用效率
Prevalence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phylosymbiosis in land plants
2024年
Phylosymbiosis,the congruence of microbiome composition with host phylogeny,is a valuable framework for investigating plant-microbe associations and their evolutionary ecology.This review assesses the prevalence of phylosymbiosis across the plant kingdom,elucidates the fundamental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processes contributing to its occurrence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 and explores commonly use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phylosymbiosis.We fnd that the presence of phylosymbiosis may be infuenced by both phylogenetic distance and the taxonomic level at which host plants are examined,with the strength of associations potentially decreasing as the taxonomic scale becomes fner.Notably,the endophytic microbiome exhibits a stronger phylosymbiosis signal compared with the epiphytic or rhizosphere-associated microbiomes.Microorganisms such as fungi and bacteria can yield highly variable evidence for phylosymbiosis due to differences in colonization,transmission or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We also outline how the four community assembly processes(dispersal,selection,diversifcation and drift)contribute 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host-microbe phylosymbiosis.Furthermore,we highlight the diversity of methods employed to detect phylosymbiosis,which involves three key processes:constructing host phylogenies,assessing microbial data and statistically evaluat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ost phylogeny and microbial composition.Remarkably different methodologies across studies make comparisons between fndings challenging.To advance our understanding,future research is expected to explore phylosymbiosis at lower taxonomic levels and investigate different microbial communities coexisting synergistically within the same host.Understanding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community assembly processes in driving phylosymbiosis will be critical for gaining deeper insights into the ecology and evolution of host-microbe interactions.
Li-Qun LinLuke R.TembrockLi Wang
利用环境DNA技术评估局域陆生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被引量:1
2024年
环境DNA(eDNA)已成为许多学科和地区评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工具,然而,在热带地区利用空气eDNA进行陆生植物多样性监测方面的研究却鲜有报道。为验证热带地区利用空气eDNA检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可行性,在海南大学(海甸校区)校园布设了空气eDNA收集器,风速在0~3.5 m·s^(-1)之间,分为7个时间收集eDNA,采用改良的DNA提取方式,选用Rbcl作为扩增引物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自制的空气eDNA装置以及改良DNA提取方法,可以捕获符合测序质量要求的eDNA;通过对收集到的eDNA进行测序分析,共检测2262个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注释到44科543属841种植物,远高于已有的校园植物记录;eDNA技术对孢子类植物和风媒花植物检测率约为55.5%,并未明显高于其他类别植物;7个处理共有的OTUs为171个,第10天获取的OTUs数量、生物多样性指数等都最高。本研究表明,在热带地区使用空气eDNA技术来研究和监测陆地植物种类具有可行性。
李应王诗怡黎洁许晓兰崔德桥许慧娴李晨荣王健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

相关作者

郭沛涌
作品数:91被引量:681H指数:12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
研究主题:富营养化 蛋白核小球藻 氮 沉积物 陆生植物
徐洪河
作品数:64被引量:13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泥盆纪 新疆北部 中泥盆世 陆生植物 晚泥盆世
邹国燕
作品数:117被引量:651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生态浮床 污染物 沉水植物 浮游植物 陆生植物
宋祥甫
作品数:118被引量:1,597H指数:21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生态浮床 水稻 沉水植物 浮床 富营养化
杨泽峰
作品数:67被引量:231H指数:10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玉米 水稻 小麦 GGE双标图 基因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