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07篇“ 陆面参数“的相关文章
戈壁光伏电站下垫参数特征被引量:4
2022年
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行改变了原本自然下垫的表特征,这可能会引起地表反照率、地表粗糙度等过程因子的变化,影响下垫物质交换与能量分配特征。为了研究戈壁光伏电站的建设对下垫参数的影响,完善过程模式,本文利用新疆五家渠戈壁光伏电站与参考站点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光伏电站下垫参数特征,结果显示:利用2020年7-10月观测数据,得到光伏电站内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平均值为0.12 m,远大于自然戈壁下垫的粗糙度。光伏电站内白天摩擦速度和动量通量大于参考站点,在日变化中的最大值分别增大18.8%和38.5%。光伏电站内垂直湍流混合作用得到增强,相比参考站点增加22.2%,而横向和纵向的湍流强度分别减弱11.8%和2.9%;利用2020年10月土壤数据,得到光伏电站内5~20 cm深度的平均土壤热传导率为0.33 W·(m·K)^(-1)。
赵延岩应江李振朝高晓清杨佳希罗勇
关键词:光伏电站戈壁陆面参数
基于不同参数化方案的降温过程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19年
2018年1月6日~10日乌海市出现了大范围的降温过程。利用WRF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运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GFS预报场资料,对此次降温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评估了不同参数化方案对这次降温过程的模拟能力。结果显示不同参数化方案都能较好地模拟此次降温过程的温度变化特征,模式对高低温的起止时间把握较好。通过对乌海市机场、巴镇和乌兰镇3个站点作比较,发现5-layer thermal diffusion 和RUC参数化方案均能较真实地模拟出温度变化特征,且5-layer thermal diffusion 和RUC参数化方案较其他方案预报准确率更高。
马伟
关键词:WRF气温数值模拟
全极化GNSS-R参数延迟多普勒图模型被引量:1
2018年
目前,针对GNSS-R的研究多从观测角度出发,对其散射机理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针对GNSS-R(GNSS-reflectometry)反射信号参数的延迟多普勒图理论模型展开研究,对于参数(裸土、植被)的双站散射特性的计算采用修改后的随机粗糙散射模型和零阶/一阶辐射传输方程模型。通过该模型模拟分析了裸土、植被参数变化时,相应的延迟多普勒图的变化。同时为利用极化信息进行相应地物参数地后向反演,模型中增加全极化计算功能。全极化GNSS+R参数延迟多普勒图理论模型的研究有助于星载数据的解释、地表试验设计、数据仿真和后向反演算法的开发。
吴学睿金双根
关键词:GNSS-R植被极化
边界层垂直混合和参数化对登飓风数值模拟的影响研究
热带气旋(飓风或台风)是重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常伴随大风和强降水,对沿岸及内地区造成严重危害。一般来讲,热带气旋登后会迅速减弱并消亡;但是,少数热带气旋向中高纬地区移动时,在有利条件下会维持较长的时间甚至再度发展...
张飞民
关键词:边界层参数化
文献传递
关键参数的估算和优化及其在区域模拟中的应用
地气之间的能量、水分和物质交换是实现地表-大气相互作用的主要途径。用以描述上述过程的过程模式中包含一系列涉及到地表生物、物理过程和土壤水热交换过程的众多参数。由于观测试验条件和科学认识水平的局限,现行过程模式中的...
刘野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陆面参数拟合法降水模拟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参数化方案对比分析及数值模拟试验
气相互作用不仅受气象条件的影响,而且下垫的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和土壤理化特征都会影响气间的交换过程。在过程模式中,不同下垫的地表反照率α、动力学粗糙度ZOm、附加阻尼kB-1和土壤热传导率λs等特征参数均...
王晓霞
关键词: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参数化方案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两次暴雨过程模拟对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选取发生在江西和福建境内的两次暴雨个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在对暴雨发生前、后的环境场和物理量场进行诊断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中尺度模式WRF V3.3,通过数值模拟探讨了过程对两次暴雨过程的可能影响及其相关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2012年5月12日江西大暴雨主要受大尺度环流和中尺度天气系统影响,具有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属于大尺度降水为主的暴雨;而2011年8月23日福建暴雨发生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午后,局地下垫强烈的感热和潜热通量使低层大气不稳定性增强,触发了此次对流性降水为主的暴雨。通过资料诊断分析,可以判断过程对福建暴雨个例的影响程度明显强于江西暴雨个例。通过关闭地表通量试验发现,过程对暴雨模拟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该个例中对流性降水的发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试验发现,两次暴雨过程对参数化方案均较为敏感。江西暴雨对过程的敏感性主要体现在对流降水的模拟上,而福建暴雨则体现在大尺度降水的模拟方,即福建暴雨对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强于江西暴雨。敏感性产生机制与降水类型关系紧密,大尺度降水对过程的敏感性主要来源于不同参数化模拟的中高空对流系统的差异,而对流降水的敏感性则与不同参数化模拟的地表通量的差异有关。通过参数的扰动试验进一步发现,相比于地表粗糙度和最小叶孔阻抗,土壤孔隙度和地表反照率则是影响对流降水对过程敏感的关键因子,这在本质上与地表通量是否受到扰动有关。地表通量较风场而言,受扰动引起变化的空间范围广、时间响应快,变化具有明显规律性。所得结果可为深入理解过程影响暴雨等天气过程和改进数值模式对暴雨的模拟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陈海山倪悦苏源
关键词:陆面过程暴雨陆面参数
甘肃省极端气温近30年气候特征及其对WRF模式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分析
根据甘肃省81个地气象站1982-2011年逐日极端气温资料,分析了甘肃省日极端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突变状况,同时初步探讨了极端气温产生突变的原因。另外,选取甘肃省东南部、西北部两个地区,分别分析在这两个地区WRF模式...
薛志磊
关键词:极端气温EOF分析陆面方案
文献传递
WRF模式参数扰动对一次西北暴雨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8
2012年
利用NCEP每6h一次的1°×1°再分析资料和中尺度模式WRF V3.1,以2005年7月1~2日发生在甘肃东南部的一次暴雨天气为例,根据NOAH方案中土壤最大容积水含量(MAXSMC)初始扰动对此次暴雨进行了敏感性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对参数MAXSMC扰动比较敏感,MAXSMC初值减少20%,模拟的降水与实况更接近,而增大MAXSMC则对降水的影响不大;浅层土壤湿度、低层气象要素以及地表通量均对MAXSMC扰动有一定的敏感性,但是由于不同的下垫类型,其敏感性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地表通量的直接输送和由低层不稳定所导致的间接水汽输送的变化,对降水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在不同的区域,由于下垫性质的差异导致二者所占的比例存在差异,故模拟的降水会出现完全不同的走势。
李安泰何宏让张云
关键词:陆面参数暴雨数值模拟
基于不同参数化方案的高温天气数值模拟被引量:22
2011年
基于3种不同的过程方案(SLAB、NOAH和RUC方案)利用WRF模式对2009年7月发生在江苏沿江及苏南地区包括沪宁高速公路在内的一次高温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①WRF模式中耦合参数化方案后的试验结果更接近实况,且模拟的高温天气过程对不同方案的选择较为敏感;②SLAB、NOAH、RUC 3种方案均较为真实地模拟出了梅村站气温变化趋势,但耦合NOAH方案对气温的预报准确率最高;③不同方案的模拟结果共同反映出,沪宁高速公路沿线感热通量大而潜热通量小这一特征,NOAH方案对感热和潜热通量的模拟效果更理想;④垂直运动对方案的敏感性较强,基于NOAH方案模拟的垂直运动效果最好;⑤SLAB、NOAH和RUC方案模拟的相对湿度存在差异,SLAB方案较其他2个方案的模拟效果更好些;⑥3种方案模拟的地水平风速都较小,这有利于地高温出现。地风速模拟对方案的选择较为敏感,NOAH方案对其模拟效果最佳。
王秋云严明良包云轩袁成松
关键词:高温高速公路陆面过程感热通量潜热通量

相关作者

曾新民
作品数:60被引量:225H指数:10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WRF模式 陆面方案 区域气候模式 数值模拟 敏感性
张强
作品数:1,002被引量:13,591H指数:63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干旱 黄土高原 陆面 降水
熊仕焱
作品数:5被引量:36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研究主题:陆面参数 WRF模式 陆面方案 暴雨 数值模拟
郭维栋
作品数:92被引量:823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地震 地热涡 降水 气候变化 陆面过程模式
刘野
作品数:4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半干旱区 陆面参数 土地利用 蒸散量 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