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8篇“ 陇东旱塬区“的相关文章
陇东旱塬禾‖豆间作的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研究
2025年
旨在筛选陇东禾‖豆间作系统的最佳间作模式。本试验以‘京科青贮932’和‘京九青贮16’玉米品种为主,青贮玉米种植密度(41994株·hm^(-2),50000株·hm^(-2),61994株·hm^(-2))为副,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对陇东旱塬青贮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的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就2个青贮玉米品种而言,‘京九青贮16’在不同密度下的平均叶片数(12.8)、果穗质量(395.56 g)、鲜草产量(46.32 t·hm^(-2))以及CP含量(8.93%)和EE含量(7.43%)均显著高于‘京科青贮932’。(2)从种植密度看,61994株·hm^(-2)密度下2个青贮玉米品种的平均鲜草产量(48.36 t·hm^(-2))显著高于其他2个密度,但此密度下大豆的鲜草产量最低(6.53 t·hm^(-2))。(3)从青贮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的交互作用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京九青贮16’以50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与大豆进行9‖6模式间作时,间作系统的总鲜草产量达到52.25 t·hm^(-2),青贮玉米和大豆的CP含量分别为7.01%和18.11%,RFV分别为90.34和100.75,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均较好,适宜在陇东旱塬种植,实现一年两熟技术。
祝嘉慧宋谦杜文华
关键词:玉米品种种植密度青贮玉米间作营养品质
陇东旱塬复种马铃薯栽培模式筛选
2024年
为研究陇东旱塬冬油菜收获后复种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对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组设计,以陇薯7号原种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共设计8种栽培模式。通过对不同模式下马铃薯农艺性状、商品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比较,筛选出最佳的冬油菜茬复种马铃薯栽培模式。结果表明,秸秆带状覆盖、平作起垄、垄沟种植3个栽培模式表现较好,667 m^(2)产量分别为2292.81、1917.63、1655.46 kg,比对照露地平作分别增产41.27%、18.15%和2.00%。
王芳芳吕和平高彦萍高彦萍吴雁斌杨昕宇吴雁斌张武
关键词:马铃薯陇东旱塬区复种栽培模式
陇东旱塬青贮玉米‖大豆的生产性能及品质研究
祝嘉慧
陇东旱塬春油菜新品种引进比较试验初报
2024年
陇东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是甘肃省粮食和油料的主产。春油菜生育期短,收获后可探索复种生育期短的作物,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为筛选适宜陇东旱塬种植的春油菜新品种,引进13个春油菜新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3个参试品种全生育期适中,最多相差4 d,均不影响复种作物播种;实测产量高于平均实测产量的有陇油杂1号、陇油杂2号、甘杂225、甘杂223及甘杂310五个品种。综合田间生长势、一致性、产量等因素,表现较好的品种有甘杂310和陇油杂1号,可在陇东旱塬优先推广种植;甘杂225和陇油杂2号可作为示范品种搭配种植。
张发李峰席芳芳张新锋
关键词:陇东旱塬春油菜全生育期
陇东旱塬秋播小黑麦与黑麦立体种植模式探究
2024年
研究5个饲用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品种(‘甘农2号’,‘甘农3号’,‘甘农4号’,‘甘农7号’,‘藏饲1号’)分别与‘甘农1号’黑麦(Secale cereale‘Gannong No.1’)以不同混播比例(100∶0, 90∶10, 80∶20, 70∶30, 60∶40, 50∶50, 0∶100)进行立体种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研究,为陇东旱塬秋播小黑麦和黑麦立体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陇东旱塬B1(‘甘农2号’小黑麦与‘甘农1号’黑麦混播)和B2组合(‘甘农3号’与‘甘农1号’黑麦混播)以不同比例混播的平均干草产量显著高于B5(‘藏饲1号’小黑麦与‘甘农1号’黑麦)组合,分别提高21.68%和18.80%;不同小黑麦品种与‘甘农1号’黑麦以A6(50∶50)的比例混播时,平均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小黑麦单播,且高于黑麦单播,增幅分别为22.94%和3.05%;基于干草产量、营养价值和倒伏率的综合评价表明,‘甘农3号’小黑麦与‘甘农1号’黑麦以70∶30的比例混播进行立体种植时效果最好,适宜在陇东旱塬及其他气候相似推广种植。
齐文嘉宋谦田新会杜文华
关键词:小黑麦黑麦混播综合评价陇东旱塬区
陇东旱塬宜机收玉米品种的性状指标综合评价被引量:2
2024年
目前玉米生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玉米籽粒机收将是大势所趋,因此人们对玉米品种的选择也趋向于耐密植、抗倒伏和籽粒脱水快等优良性状。为了筛选出陇东旱塬适宜的籽粒机收玉米品种,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引进的17个玉米品种表型性状和籽粒机收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和恒5266产量高,但是机收表现不理想;迪卡159、先丰9号、先玉1483、五谷737和新农育6003等5个品种综合表现良好,可以作为陇东旱塬籽粒机收玉米品种贮备品种加以推广,尤其是五谷737产量高、抗性好、机收表现好,宜大力推广种植。
张铠鹏赵海燕续创业王腾飞赵刚党翼李尚中周刚王磊张建军樊廷录
关键词:玉米农艺性状
陇东旱塬5个饲用甜高粱品种生产适宜性评价被引量:1
2024年
为筛选适宜在陇东旱塬种植的丰产优质饲用甜高粱品种,本研究通过2021-2022年田间定位试验对5个饲用甜高粱品种的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分配、饲用品质以及水氮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表明,品种对饲用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饲用品质以及水氮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收获期株高和茎粗最大的品种均为绿巨人,两年平均分别达到344.9 cm、24.2 mm;叶面积指数最大的品种是海牛,两年平均为3.6;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最大的品种是绿巨人,两年平均分别达到78.4、22.1 t·hm^(-2);全株粗蛋白含量最高的品种是大卡,两年平均为7.6%;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以海狮最低,两年平均分别为54.9%和27.6%;相对饲喂价值、相对饲草品质以海狮为最高,两年平均分别达到了115.5、158.1;干物质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以绿巨人为最高,两年平均分别为45.7 kg·hm^(-2)·mm^(-1)、122.7 kg·kg^(-1)。灰色关联度方法综合评价得出,绿巨人较其他品种更适宜在陇东旱塬种植与推广。
李中利蒋丛泽马仁诗高玮受娜沈禹颖杨宪龙
关键词:陇东旱塬区饲用甜高粱饲用品质灰色关联分析
多功能环境材料对陇东旱塬玉米生长和土壤改良的影响分析
2024年
针对平凉市灵台县塬地生产实际情况和塬地土壤特点,为探索不同的土壤改良措施和多功能环境材料对塬地土壤物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玉米为供试作物,采用大田试验的方式进行,在传统与新型的土壤改良剂中选取微生物菌剂、保水剂、黑矾和腐殖酸4种材料,采用随机组试验、单施和配施方式,通过观测记录玉米生长期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变化,为当地土壤改良材料的筛选和复配提供参考。
豆巧莉杨洁李娜安俊文王安民王可壮汝海丽宫亚玲
关键词:土壤改良环境材料土壤理化性质作物生长
陇东旱塬饲用小黑麦品系形态特征和草产量对干旱的响应被引量:1
2024年
为筛选出适宜在陇东种植的秋播小黑麦品系。以‘中饲1048’小黑麦品种与‘石大1号’小黑麦品种为对照,在陇东旱塬对22个小黑麦品系的株高、枝条数、茎粗、穗长、穗粗、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进行了2个年度(2020-2021年度,2021-2022年度)的研究,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2020-2021年度各指标值均显著高于2021-2022年度。2个年度小黑麦材料的平均株高为125.00~185.90 cm,平均枝条数为515.83×104~663.33×104 hm^(-2),平均茎粗为3.33~3.89 mm,平均穗长为10.06~12.01 cm,平均穗粗为6.00~8.57 mm,平均鲜、干草产量分别为33.71~43.44 t/hm^(2)、11.22~15.78 t/hm^(2)。2020-2021年度TP17-20、TP17-45、TP17-39、TP17-51、TP17-1、TP17-27与TP17-34的干草产量较高,丰产性较好;2021-2022年度TP17-34、TP17-15、TP17-51、TP17-20与TP17-48的干草产量较高,抗旱性强。综合评价表明,品系TP17-20、TP17-56、TP17-34、TP17-60、TP17-48、TP17-15、TP17-45、TP17-38、TP17-51的加权关联度值较高,并高于2个对照品种;品系TP17-34、TP17-51、TP17-20既高产又稳产,且抗旱性强,适宜于陇东旱塬种植。
王敏宋谦杜文华
关键词:小黑麦陇东旱塬区
覆膜类型和施氮模式对陇东旱塬青贮玉米生产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蒋丛泽

相关作者

杜文华
作品数:200被引量:995H指数:21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小黑麦 草产量 高寒牧区 营养品质 种子产量
党翼
作品数:135被引量:1,041H指数:19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水分利用效率 冬小麦 玉米 黄土旱塬 春玉米
张建军
作品数:148被引量:1,157H指数:20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水分利用效率 冬小麦 黄土旱塬 玉米 春玉米
沈禹颖
作品数:219被引量:2,319H指数:2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河西走廊 冬小麦 草地 草业科学
史聚宝
作品数:12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泾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研究主题:陇东旱塬区 冬小麦 玉米 良种推广 专业技术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