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9篇“ 降水回波“的相关文章
一种非降水回波的初始场反演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降水回波的初始场反演方法和系统,该方法中逐高度层地利用影响半径内的水汽含量分析值的均值进行水凝物反演,从而可以抑制当前时刻的虚假对流。本发明方法逐高度层地利用影响半径内的风场分析值的均值进行风场反演,同...
何志新邱学兴郑淋淋陶玮钱磊周晓晔李慧敏刘俏
铜鼓短时强降水回波特征分析
2024年
为了做好铜鼓大暴雨和短时强降水监测预警工作,使用2013-2023年铜鼓大暴雨降水资料、天气形势、雷达回波等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天气图中尺度分析和雷达回波分析等方法,对2013-2023年铜鼓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3-2023年铜鼓国家站大暴雨出现11次、高桥区域站4次、港口区域站4次,部分年份无大暴雨出现,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03:00-09:00和11:00-17:00;铜鼓大暴雨天气形势上主要表现为200 hPa在赣西北为辐散分流区,500 hPa有低槽东移,850 hPa赣西北有切变线,低层为显著湿区,925 hPa和地面有辐合线;铜鼓大暴雨的回波形态是强回波短带,强回波短带强度比较强,一般为45~55 dBZ,有时能达到60 dBZ,回波长度比较短,但回波短带的降水效率较高,尤其是回波强度≥50 dBZ时,往往带来短时强降水;在预报服务中要特别注意回波短带的发展与演变。希望研究结果能为铜鼓大暴雨和短时强降水预报预警工作提供参考。
辛珂钰廖满庭张王鹏李正陈刘娟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回波特征
铜鼓及上游地区短时强降水回波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为了开展铜鼓县大暴雨过程中短时强降水的预报预警工作,文章利用铜鼓县、平江县和浏阳市雨量资料、流域地形资料、天气图、雷达回波等资料,对2013—2022年铜鼓、平江、浏阳在大暴雨事件中的短时强降水个例进行回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13—2022年,铜鼓共出现大暴雨日10次,平江出现7次,浏阳出现4次;21次大暴雨中降水量≥30 mm/h的短时强降水有14次,几乎每次大暴雨都会出现降水量≥20 mm/h的短时强降水;500 hPa低槽、200 hPa出流区、850 hPa西南急流和地面辐合线有利于形成铜鼓及上游地区的大暴雨天气;铜鼓及上游地区短时强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主要有絮状回波带(团)和絮状回波带中的短带回波两种;短时强降水回波的垂直结构主要特征为45 dBZ回波顶高为5 km~7 km,回波呈“直上直下”结构。研究结果为铜鼓短时强降水预报预警提供了分析依据。
张王鹏程成廖满庭李正陈陈凫刘娟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回波特征
一次大暴雨中尺度短时强降水回波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为了做好江西宜丰大暴雨天气的预警预报服务,使用常规天气图、宜丰自动站雨量、江西雷达拼图等资料,采用天气学、雷达气象学等原理,对2022年6月3日江西宜丰地区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6月3日宜丰大暴雨年月日统计特征进行分析,1981—2022年宜丰每年大暴雨出现频次在0~2次,主要集中出现在6月份。宜丰此次大暴雨过程前期雨势不大,但由于云系发展和地形、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在6月3日08时小时雨强达到了65 mm,到了09时小时雨强达到最大的70 mm,造成了局地的超短时强降水。受低槽及低层切变东移影响,边界层及地面增温明显,动力抬升加强。850 hPa低涡东侧的切变线一直延伸至赣北北部,切变线南侧西南急流达到14 m/s,宜丰处在西南急流的左前方,同时地面辐合线稳定在宜丰附近并与低层切变耦合,导致辐合扰动加强,有利于强风暴在辐合线附近发生。回波形态为絮状回波带结构,絮状回波带包含着多个较强单体回波,影响宜丰的组合反射率CR回波最强达到50 dBZ,≥45 dBZ回波稳定在宜丰南部,为短时强降水的生成形成了非常有利的条件,随着回波顶高的升高,加强了该单体回波降水效率,08时出现了小时雨强65 mm/h的超强降水
洪丽霞马中元洪俊辛珂钰范小军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2024-04-02景德镇市强降水回波与雷电分析
2024年
为了分析大暴雨天气中短时强降水与雷电分布和雷暴聚类的关系,文章使用雨量资料、天气形势、雷达拼图和“天衍”系统中雷电分布和雷暴聚类等资料,对2024-04-02大暴雨过程中短时强降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中心合并使得强降水范围扩大,对短时强降水有增强作用,高空低槽、低层切变线、辐合线、西南急流、西南倒槽等天气系统促使短时强降水发生;东西走向的混合型回波带,其南侧存有≥50 dBZ的近似南北走向的对流降水回波短带;雷电分布密集区,雷暴聚类区域与短时强降水关系密切,雷暴聚类区的形成对判别雷暴的移动十分有利。研究结果为大暴雨天气中短时强降水的预警预报提供了分析依据。
吴磊盛梦婷
关键词:大暴雨短时强降水回波特征雷电
“2023-03-22”乐平大暴雨强降水回波特征与应用
2024年
为了更好地预报乐平大暴雨和短时强降水天气,文章使用MICAPS天气图、乐平自动气象站雨量、雷达回波等资料,采用天气学、雷达气象学等原理和图像识别技术,对2023-03-22乐平大暴雨过程和短时强降水回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雨的对流性特征明显,伴有强降水、强雷电等强对流天气;探空图上具有典型的“喇叭口”结构,低槽东移,冷空气与西南气流交汇,高层辐散,地面辐合,导致强降水发生;强降水伴有显著强雷电,降水强度最大的乐平雷电密度也最大,在强降水开始时,强雷电一般超前于强降水出现,而在强降水过程之中或即将结束时,强雷电落后于强降水;TBB强中心以南等值线密集地方对流最旺盛,最易诱发强降水;在测站上游出现大范围45 dBZ以上强回波且向测站移来时,强回波面积≥300 km^(2),会导致≥30 mm/h强降水,应提前发布预警信息。研究结果对乐平大暴雨和短时强降水的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发挥指导作用。
郑卡妮计苇
关键词:大暴雨强降水回波特征
降水回波同化在台风“山竹”数值预报中的应用
2024年
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多的国家之一,台风强度和登陆前后精细降水预报一直是业务难题,因此数值模式就成为重要的预报工具,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高分辨率模式容易出现虚假对流,从而引起降水的空报情况。本文针对台风雷达资料同化中未充分同化大范围低反射率区域非降水回波问题,利用多普勒岸基天气雷达对精细风场和水凝物分布有高时空观测的特点,基于广州和阳江两部S波段多普勒雷达的径向风速和反射率因子资料,通过WRF及其3DVAR系统,进行非降水回波同化试验,研究该同化方法在台风天气过程中的预报效果。对2018年强台风“山竹”进行资料同化和数值模式模拟,结果表明,非降水回波同化降低了气旋性风场增量和水汽增量,减小了台风北部螺旋雨带和海南地区的组合反射率,抑制了模式的虚假对流,使台风的强度、结构与雷达观测更接近。同时非降水回波同化还增大了台风中心的最小海平面气压,显著改进了台风最小海平面气压12 h的模拟效果,降低了广东北部和海南岛北部的过量降水模拟,改进了6 h降水模拟的TS评分和FAR评分,有效减少了常规反射率同化试验的降水空报情况。
周凡皓闵锦忠
关键词:资料同化雷达反射率台风三维变分同化系统
信江流域大暴雨中的短时强降水回波特征分析
2024年
本文利用MICAPS常规天气资料、自动站气象资料和雷达回波等资料,对江西信江流域大暴雨过程中发生短时强降水(≥30 mm/h)的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信江流域短时强降水有5种回波形态,分别是回波短带、絮状回波团、飑线回波带、回波带上超级单体和孤立单体。(2)飑线回波带和回波带上超级单体均表现出典型的强对流回波特征,回波强度可达65 dBZ,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Vertically Integrated Liquid Water,VIL)在55~60 kg/m^(2),有时伴有冰雹、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回波短带、絮状回波团和孤立单体的回波强度在45~55 dBZ,VIL在5~20 kg/m^(2),均属于低质心降水回波。(3)当回波强度≥45 dBZ且强回波面积为200~399 km^(2)时,易产生≥5 mm/10 min雨强;当回波强度≥50 dBZ且强回波面积≥500 km2时,易产生≥10 mm/10 min雨强。(4)信江流域短时强降水发生时,3 km高度存在风向和风速的显著辐合,促使对流单体形成和发展。
刘懿枢陈鲍发余剑浩袁冬美刘强
关键词:大暴雨短时强降水回波特征
安徽地区暖季降水回波日变化及环境场特征研究
2024年
安徽地处华东,地势复杂且受夏季风影响,通常于暖季(5-8月)发生频繁且复杂的降水过程。为加深安徽地区降水特征及降水环境场特征的理解,利用安徽7部S-Band新一代天气雷达和ERA5再分析数据,对安徽及周边地区2016-2019年暖季降水回波时空变化及相关环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安徽地区暖季降水回波发生频率的日变化呈双峰结构,降水多发时段为06时和16时前后。(2)凌晨降水峰值主要出现在6月,午后降水峰值主要出现在7、8月。(3)6月降水主要分布在皖南地区,由大面积浅对流及层状云构成。7、8月降水空间分布零散,无明显地域特征,多为局地深对流导致。(4)利用ERA5数据分析暖季降水峰值时刻的环境特征发现,有利于对流发生的热力条件主要出现在7、8月的午后,而5、6月的凌晨具有更有利的动力和水汽条件。各月降水峰值时刻的回波特征与环境场的特征存在很好的一致性。
郑佳玥唐晓文刘高平张福贵
关键词:降水回波降水日变化环境场
基于深度学习和时空要素的雷达非降水回波质控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深度学习和时空要素的雷达非降水回波质控方法,包括:S1:收集用于训练样本的雷达基数据;S2:将收集的雷达基数据进行极坐标系列到笛卡尔坐标系的转换,制成RGB雷达图像;S3:对RGB雷达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进...
孙伟姚文冯建伟王力朱焱沈沛丰韦芬芬周正明朱锦尧吴玥陈慧敏陆家豪陈旭

相关作者

汤达章
作品数:100被引量:732H指数:18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多普勒雷达 多普勒天气雷达 多普勒 多普勒速度 回波
孙鸿娉
作品数:87被引量:194H指数:9
供职机构:山西省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
研究主题:人工增雨 多普勒天气雷达 多普勒雷达 新一代天气雷达 强降水过程
张乐坚
作品数:48被引量:28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
研究主题:天气雷达 雷达数据 雷达 雷达回波 降水回波
梁海河
作品数:101被引量:813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
研究主题:天气雷达 气象数据 图形用户界面 运行监控 雷达
杨洪平
作品数:62被引量:515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
研究主题:雷达 天气雷达 多普勒天气雷达 新一代天气雷达 区域降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