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1 篇“ 限制性输血 “的相关文章
限制性 输血 治疗对消化道出血患者APTT、Hb水平及TEG参数的影响2025年 目的探究限制性 输血 治疗对消化道出血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红蛋白(Hb)水平及血栓弹力图(TEG)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 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予以开放性 输血 治疗,n=60例)与观察组(予以限制性 输血 治疗,n=62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APTT、Hb水平、TEG参数[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T)、凝固角(α)、最大振辐(MA)、血凝块强度(G)]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4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 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PTT、Hb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α、MA、G参数上升,KT参数下降,且观察组R、α、MA、G参数高于对照组,KT参数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22%)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开放性 输血 ,限制性 输血 可明显改善消化道出血患者APTT、Hb水平、TEG参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治疗疗效更佳。 李毅 陈雪梅 杨芳 欧莉 赵云关键词:消化道出血 APTT HB 限制性 输血 疗法对急性 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效果的影响2025年 探究限制性 输血 疗法对急性 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近一年收治的急性 消化道出血患者98例(对照组49例实施开放性 输血 ,观察组49例实施限制性 输血 疗法),比较两组的止血效果、凝血功能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止血效果更好(P<0.05),观察组的凝血功能水平更优(P<0.05),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更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对急性 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限制性 输血 疗法,可以为患者提供宝贵的适应期,使机体有机会补充必要的能量,并促进血液系统启动自我修复机制,而且还可以有效减轻输血 过程中凝血因子的稀释程度,控制出血点的持续出血,有助于加速止血过程,并显著降低患者的再出血风险,为患者康复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陶利珍 柳赟昊关键词:急性消化道出血 止血效果 重度烧伤患者限制性 输血 与开放性 输血 的对比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讨限制性 输血 与开放性 输血 两种方式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非休克期所用输血 策略,将其分为观察组(限制性 输血 ,n=42)与对照组(开放性 输血 ,n=42)。比较两组输血 情况、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不良事件发生率。另对两组输血 有效性 进行比较,两组患者输血 前后均完成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血细胞比容(Haematocrit,Hct)水平检测,计算每单位红细胞输注对应变化量△RBC、△Hb、△Hct。结果 观察组红细胞用量为(11.67±4.23)U,低于对照组的(20.85±5.38)U;观察组血浆用量为(40.62±11.35)U,低于对照组的(68.05±13.27)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93,10.180,P均<0.05)。观察组△RBC、△H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观察组PT、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度烧伤患者输血 期间,限制性 输血 的总有效性 较高,可降低红细胞、血浆用量,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且安全性 较好。 王淑雅 张盼 林子曦关键词:重度烧伤 输血治疗 限制性输血 输血量 限制性 输血 在急性 上消化道大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研究2024年 研究限制性 输血 在急性 上消化道大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 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开放性 积极输血 ,观察组进行限制性 输血 ,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性 上消化道大出血治疗中应用限制性 输血 可以改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出血量。 杨丽莉 陈兰关键词:限制性输血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限制性 输血 与开放性 输血 对急性 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2024年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限制性 输血 与开放性 输血 策略对急性 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有关急性 心肌梗死患者接受输血 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2年12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2名评价员独立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比较限制性 输血 与开放性 输血 策略对急性 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全因病亡率,总死亡率,随访再梗塞、非计划血管重建、心力衰竭及卒中发生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差异。结果最终纳入6项研究共331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限制性 输血 与开放性 输血 策略在院内死亡风险相对危险度(RR)RR=0.68,95%CI为0.31~1.48,P=0.33、总体死亡率(RR=0.83,95%CI为0.47~1.49,P=0.54)、随访再梗塞(RR=1.59,95%CI为0.38~6.75,P=0.53)、非计划血管重建(RR=0.83,95%CI为0.39~1.73,P=0.61)、心力衰竭(RR=0.74,95%CI为0.16~3.46,P=0.70)、卒中发生(RR=0.69,95%CI为0.14~3.48,P=0.65)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限制性 输血 与开放性 输血 比较,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全因病亡率,总死亡率,随访再梗塞、非计划血管重建、心力衰竭及卒中发生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由于纳入研究异质性 较高,需更多RCT进一步证实,临床应谨慎对待本研究的结论。 宋伟 王慧 卢静 肖华 吴耀华 郝泉水关键词:输血 心肌梗死 病死率 META分析 限制性 输血 治疗急性 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预后的影响2024年 目的探讨限制性 输血 治疗急性 上消化道出血(AUGIB)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5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208例AUGIB患者分成对照组(104例)和试验组(104例)。对照组行开放性 输血 治疗,试验组行限制性 输血 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同时间点止血率、人均输血 量、凝血功能和预后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2 h后,试验组的人均输血 量、严重贫血纠正时间、血乳酸、BE值、血红蛋白(Hb)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收缩压、心率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2h后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低于同组治疗前,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住院时间、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限制性 输血 在AUGIB治疗中疗效显著,能有效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及机体代偿平衡,减少输液量,改善凝血功能,降低再出血率,缩短住院时间。 杨洪军 李勇 丁梅关键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限制性输血 凝血功能 预后 限制性 输血 与开放性 输血 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预后分析2024年 探讨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采用限制性 输血 与开放性 输血 的预后效果。方法 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5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将一组患者(175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方法 为随机数字表法,其中对照组在常规干预的同时行开放性 输血 ,观察组在常规干预时行限制性 输血 。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疗效、预后评分(GBS)。结果 观察组的输血 量、止血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5.14%,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其有效率高达97.71%,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仅为86.29%(P<0.05)。同时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BS评分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观察组的GB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时,采用限制性 输血 策略显示出明显的效果,不仅提升患者的临床恢复,能较快达成止血目的,从而降低总的输血 需求,预后好,而且较安全,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邓瑜颖关键词:限制性输血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预后 限制性 输血 治疗对急性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凝血功能及Blatchford评分的影响2024年 目的探究限制性 输血 治疗对急性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凝血功能及Blatchford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在2022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急性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8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开放性 输血 治疗,n=58)与观察组(限制性 输血 治疗,n=60)。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Blatchford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88.33%)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2.41%)(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Blatchfor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IB水平升高,APTT、TT及PT水平下降,且观察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APTT、TT及P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3/6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7%(7/5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 输血 治疗可提高急性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Blatchford评分,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 李晓蕾 王永照 邱翠关键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疗效 凝血功能 限制性 输血 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2024年 分析肝硬化(HC)上消化道出血(UGBC)治疗中限制性 输血 的作用。方法 选取HC UGBC患者(本院收治,n=144;采集年限2020.1.1-2023.12.31),采取随机数字表分组,A组(n=72)开放性 输血 、B组(n=72)限制性 输血 ;比较:疗效、临床指标、凝血指标、炎症因子、预后、再出血率、不良反应。结果 B组疗效97.22%,较A组86.11%高(P<0.05)。B组输血 量较A组少,止血、住院时间较A组短(P<0.05)。B组输血 后凝血指标(FIB、PT、APTT)均较A组改善更佳(P<0.05)。B组输血 后炎症因子(IL-6、PCT)均较A组低(P<0.05)。B组输血 后预后评分(GBS)较A组低(P<0.05)。B组不良反应2.78%,较A组13.89%少(P<0.05);2组再出血率无差异(P>0.05)。结论 HC UGBC行限制性 输血 效果显著,用血少,预后好,不良反应少,可推广。 刘芳关键词:限制性输血 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 凝血指标 再出血率 限制性 输血 治疗在创伤后大出血病人非休克期中的应用效果研究2024年 探究限制性 输血 治疗在创伤后大出血病人非休克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创伤后大出血病人68例,按照输血 方式的差异进行分组,研究组34例,接受限制性 输血 ,对照组34例,接受开放性 输血 。结果 研究组病人在红细胞、血浆及总血量方面均更低,P<0.05;研究组在Δ红细胞与Δ血红蛋白这两个输血 有效性 相关指标上更优,P<0.05,而两组关于Δ红细胞积压无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创伤后大出血病人无差异,P>0.05,输血 后,病人钠离子和钙离子均出现降低,钾离子出现升高,但接受开放性 输血 的病人,改善程度更大,P<0.05。结论 在创伤后大出血病人的非休克期输血 时,采用限制性 输血 和开放式输血 都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但是,前者可以减少输注次数,降低输注的危险性 ,这对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性 和科学性 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徐丽萍
相关作者
刘进 作品数:661 被引量:2,905 H指数:2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麻醉 乳化异氟醚 吸入麻醉药 体外循环 异氟醚 涂源泉 作品数:33 被引量:51 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昆明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无偿献血者 限制性输血 基因多态性 献血者 输血 齐玲 作品数:22 被引量:144 H指数:6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高压氧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TKA THA 高压氧预处理 张尔永 作品数:228 被引量:1,103 H指数:1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体外循环 外科手术 感染性心内膜炎 细菌粘附 乐爱平 作品数:147 被引量:620 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大蛋白 临床用血 临床输血 输血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