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93篇“ 陡坡带“的相关文章
- 一种识别断陷盆地凸起陡坡带隐蔽逆断层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识别断陷盆地凸起陡坡带隐蔽逆断层的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在断陷盆地凸起陡坡带空间旋转地震剖面,断面扫描识别断点和断面波,确定断层位置;第二步骤,确定凸起陡坡带断层上盘与下盘的速度差,...
- 周锦明
- 砂砾岩储层超压成因及超压对储层的影响——以车镇凹陷陡坡带沙三段砂砾岩为例
- 2025年
- 【目的】明确车镇凹陷沙三段砂砾岩储层成因,探究储层超压强度及发育时间对优质储层发育的影响。【方法】在应用流体包裹体PVTx法恢复车镇凹陷陡坡带沙三段砂砾岩储层古地层压力的基础上,采用测井曲线组合法、声波速度—密度交会图法分析泥岩超压成因,结合储层超压发育时间、含油气性等特征,分析储层超压成因,对比经历不同压力演化史的储层储集空间及成岩作用差异。【结果】车镇凹陷陡坡带沙三段泥岩普遍发育中强超压,主要为生烃增压成因;砂砾岩储层超压为沙三段烃源岩超压的压力传递,经历两期增压旋回,第一期与黄色荧光油充注相匹配,第二期与蓝色荧光油充注相匹配,但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大王北洼陷陡坡带沙三段砂砾岩储层经历两期增压旋回,第一期介于28.3~27.8 Ma,古地层压力系数介于1.34~1.35;第二期介于11.6~9.0 Ma,古地层压力系数为1.56;现今地层压力系数为0.8~1.2。车西洼陷陡坡带沙三段砂砾岩储层经历一期增压旋回,时间为6 Ma~至今,古地层压力系数介于1.2~1.4,现今地层压力系数介于1.0~1.3。套尔河洼陷陡坡带沙三段砂砾岩储层经历两期增压旋回,第一期介于35.7~27.2 Ma,古地层压力系数介于1.54~2.08;第二期为12.9 Ma~至今,古地层压力系数介于1.57~2.1,现今地层压力系数介于1.2~2.1。现今地层压力为常压—弱超压的大王北洼陷陡坡带砂砾岩储层比现今地层压力为常压—中超压的车西洼陷陡坡带砂砾岩储层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更弱,原生孔隙更发育,物性更好,主要原因可能是大王北洼陷发育两期古超压且强度更大,车西洼陷仅发育晚期古超压且强度相对低。【结论】中深层碎屑岩优质储层的发育不仅受控于现今地层超压强度,与古超压发育时间和强度密切相关,超压发育越早、强度越大,对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的抑制越明显,储层物性越好。
- 李雪哲王艳忠孟涛操应长王淑萍周磊弭连山
- 关键词:车镇凹陷
-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断层差异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 2024年
-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中重要含油气聚集带,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基于边界断层活动性及演化特征分析,发现研究区西部、中部及东部区域在不同沉积期存在明显的断层活动差异,沙四-沙三沉积期总体上呈现出近东西向断层活动性最强,北东向断层活动次之,北西向断层活动性最弱的断层活动差异特征。边界断层差异活动形成的次级古冲沟,可作为扇体沉积的物源供给通道,进而控制区域沉积类型及模式。进一步研究表明,受断裂活动背景下短期基准面旋回控制,在基准面旋回下降期(A/S<1),物源供给充足,多物源方向扇体混杂堆积,扇体相互连通;基准面旋回上升期(A/S>1),可容纳空间显著增大,物源供给量相对减少,各扇体孤立发育,且泥岩隔层较为发育,从而可形成有效的构造-岩性圈闭。研究将极大地拓展东营凹陷中浅层砂砾岩的勘探空间,实现陡坡带砂砾岩油藏的持续规模增储。
- 马国权
- 关键词:陡坡带东营凹陷
- 断陷湖盆陡坡带早期斜向扇三角洲形成机制、发育规律及勘探启示:以东营凹陷北带为例
- 2024年
- 断陷湖盆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类型之一,在盆地早期的充填演化过程中,其陡坡带往往能够形成厚达上千米的砂砾岩沉积建造,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目前对这些巨厚层砂砾岩的沉积成因认识仍存在较多的争议。本次研究以济阳坳陷典型的断陷湖盆——东营凹陷陡坡带盐家地区为例,基于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数据体、岩心、录井、测井等地质资料,综合运用地震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和流变学分析方法,对前期在断陷湖盆陡坡带早期发现的斜向扇三角洲的发育特征及其形成演化机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斜向扇三角洲沉积物中砾石含量相对较高,由牵引流和重力流共同形成,石英含量平均40%~55%,发育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亚相,其地震响应特征在顺物源方向表现为(斜交、叠瓦和帚状)前积相,在垂直物源方向表现为充填相;(2)斜向扇三角洲主要发育于断陷早期,并于断陷中期大量消亡,扇体与边界断层以低角度斜交,角度通常不会超过45°,扇体的发育规模受到其根部所处位置的影响,扇体的消亡呈非等时性;(3)断陷湖盆陡坡带早期大型斜向扇三角洲的形成演化主要受控于4个因素:边界断层分段特征形成的转换构造为斜向扇三角洲的发育提供输送通道,断陷早期边界断层控制下的古凹槽为斜向扇三角洲的发育提供可容纳空间,断块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破碎带为斜向扇三角洲的发育提供物质来源以及边界断层的硬连接导致斜向扇三角洲的消亡并向近岸水下扇转换;(4)已发现断陷湖盆陡坡带深层砂砾岩油气藏多属于斜向扇三角洲。本次研究指出陡坡带各级别转换带可作为勘探的重点靶区,布井方向应沿斜交边界断层。本研究不仅丰富了断陷湖盆陡坡带沉积理论,同时能够为中国陆相断陷盆地深层勘探提供新的思路和�
- 李晋刘震张忠民刘建平孙笑凡刘惠民杨光朱茂林王文彬肖洪
- 关键词:断陷湖盆陡坡带展布特征深层油气东营凹陷
- 断陷盆地陡坡带新近系目标圈闭优势运移路径与汇聚能力分析:以渤海海域庙西北凸起东侧陡坡带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断陷盆地新近系的成藏规模与深层油气汇聚及立体输导体系息息相关,断陷盆地新近系源外目标圈闭油气充注的差异性是新近系目标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以渤海海域庙西北凸起东侧陡坡带为例,分析了陡坡带油气汇聚体系组成要素,通过断层输导能力评价划分了优势充注段,进而在断层充注段控制下开展了油气运移模拟。研究表明:(1)陡坡带汇聚体系由深层聚烃砂体、边界大断层、浅层晚期断层3个部分组成。(2)汇聚体系中3个部分的各自优势汇烃要素相互作用组成主要运移路径,最终体现在与目标圈闭搭接的断层充注段上;庙西北凸起东侧主干运移断层中段为强充注区,北段为中等充注区;次级运移断层中4,6,8号断层发育强充注段,1,2,11号断层发育中等充注段。(3)构造层运移模拟发现庙西北凸起东侧陡坡带中段发育油气聚集区,东侧发育2条主要运移路线,同时南侧发育1条主要运移路线;3号典型砂体发育4个汇聚区,其中汇聚区C为汇聚能力最强区域。研究成果可为目标区井位部署提供参考,技术方法可为油气汇聚成藏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 张捷于海波彭靖淞肖锦泉岳军培
- 关键词:陡坡带断陷盆地
- 石臼坨凸起南部陡坡带扇三角洲沉积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近年通过钻探在渤海中部海域石臼坨凸起南部陡坡带东三段发现了大型扇三角洲沉积,其具有储层厚度大、岩性复杂、横纵向非均值性强等特征。充分利用录井、测井、壁心和薄片等分析化验资料,对扇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储层特征、沉积微相特征以及储层展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石臼坨凸起南部C构造东三段为湖盆陡坡带的吉尔伯特型扇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的近岸水道、远岸水道和水下分流河道间沉积微相。其中近岸水道粒度较粗,以含砾砂岩、砂砾岩为主,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物性较差,为低孔低渗型储层;远岸水道粒度较细,以含碳酸盐中细砂岩为主,次生溶蚀孔隙发育,物性较好,多为中孔中渗型储层。同时根据地震层序和时频分析技术可将其砂体纵向划分为四期扇体,结合沉积模拟和地震属性,识别了四期扇体的展布范围。研究成果可为扇三角洲储层的油气田勘探开发提供借鉴指导。
- 吕世聪王少鹏张汶柳佳期王西杰
- 关键词:陡坡带扇三角洲地震属性
- 大湾区块陡坡带沙三中亚段砂砾岩体沉积特征及成因探讨
- 2024年
-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大湾区块陡坡带沙三中亚段沉积时期发育了一套砂砾岩体,由于该区勘探程度较低,前人尚未对该区砂砾岩体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其成因及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的勘探进程。利用岩心观察、岩石薄片、粒度分析、重矿物组合特征以及古地貌恢复等技术手段,对研究区砂砾岩体沉积特征、物源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湾区块陡坡带沙三中亚段砂砾岩体为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物源来自于东部茨榆坨潜山凸起,同时大湾区块位于茨榆坨潜山凸起倾没端,是主物源的优势倾泻方向,有利于形成规模扇体。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大湾区块陡坡带沙三中亚段砂砾岩体展布特征,从而为大湾区块陡坡带岩性油气藏勘探寻找有利目标提供了指导。
- 陈启南程俊生冯国良杨德强刘畅
- 关键词:砂砾岩体陡坡带近岸水下扇东部凹陷
- 基于地震方差体属性改善断面成像的技术应用——以西江主洼西次洼北部陡坡带为例
- 2024年
- 断面成像质量提升是解决断裂系统复杂、地质异常体发育、信噪比较低、断裂成像不清晰、断面交切关系难以识别等地质问题的关键。西江主洼西次洼北部陡坡带具备源-断-脊优势油气运移模式,储层内幕以复杂断裂构造为主,部分地区受火山岩影响,为解决断裂体系成像模糊、断裂交切关系不明、地震信息多解性强等问题,开展了基于地震方差体属性改善断面成像的技术研究及应用。其基本思路为利用方差体属性分析方法对断裂系统相干追踪的优势,将方差体属性中的相干性对成像体进行相干加权处理,从而提升断面成像效果。应用结果表明,基于叠后成像数据品质的改善,既保持了层位的连续性又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断点成像的特征,且使洼陷内部地震资料成果品质得以提升,断面成像及基底形态与断裂成像更加清晰,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 史运华杨建锋张晓钊徐云霞张治忠陈海军
- 断陷湖盆陡坡带扇三角洲—滑塌扇复合扇体的沉积演化及油气地质意义——以中非地区Melut盆地A凹陷白垩系为例
- 2024年
- 【目的】扇三角洲—深水滑塌扇组成的复合扇体作为断陷盆地陡坡带重要的粗粒沉积体系和油气储层,其展布范围、演化期次、成藏模式等一直是湖盆沉积和成藏研究的热点。【方法】以中非地区Melut盆地A凹陷高精度三维地震和钻测井资料为基础,采用岩心观察、层序划分、地震反射特征与地震属性分析等方法,对扇三角洲—滑塌扇复合扇体的沉积特征与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与结论】发现研究区复合扇体的沉积相类型包括扇三角洲和重力流成因的滑塌扇,滑塌扇具有两类形貌特征,第一类为受坡折控制的线状供源滑塌扇,第二类为受较陡地形坡度控制的单点供源多级滑塌扇。白垩系研究层段刻画出五期扇体,单期复合扇体内部具有退积特征,多期复合扇体具有“先进积、后退积”的垂向演化特征,其中下白垩统Renk组沉积末期复合扇体规模最大,达到148 km^(2)。复合扇体演化主要受幕式构造活动、古地貌和物源供给,以及相对湖平面变化的影响,构造活动强烈、物源供给充足、短轴构造隆升幅度大的时期,复合扇体规模更大,相对湖平面下降初期和上升初期滑塌扇最为发育。提出A凹陷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发生沉积格局转换的新认识,明确了断陷期陡坡带扇三角洲-滑塌扇复合扇体的勘探潜力,指导了勘探部署。
- 陈彬滔马轮洪亮史忠生庞文珠薛罗王磊代寒松赵艳军
- 关键词:白垩系扇三角洲成藏模式
- 陡坡带深层砂砾岩体母岩类型差异机理及其对成岩演化的控制作用
- 2024年
- 勘探实践证实断陷盆地陡坡带深层砂砾岩母岩类型分布往往具有差异性。为探寻造成母岩类型差异分布的机理及其对砂砾岩成岩演化的控制作用,以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沙三下亚段为例,基于岩心、测井、地震及大量分析化验资料,研究砂砾岩母岩类型、母岩分布、母岩成因及成岩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车镇凹陷沙三下亚段砂砾岩自西向东依次发育碳酸盐岩、混合型及长英质3种母岩类型,母岩类型的有序变化主要受控于剥蚀区埕子口凸起自西向东依次裸露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太古界变质岩的特点,根本上受剥蚀区西强东弱的构造抬升幅度影响;不同母岩类型砂砾岩岩屑成分的差异性不但决定着自身抗压实能力强弱差异,还影响着酸性溶蚀强度的差异;碳酸盐岩母岩抗压实能力弱但可溶于酸性流体的矿物多,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3200 m以浅;长英质母岩抗压实能力强但可溶于酸性流体的矿物少,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3800 m以浅;混合型母岩兼具较强抗压实能力与较多可溶于酸性流体矿物优势,有利储层底界深度可达4400 m。
- 田国庆刘志凯吴百勇罗吉力欣邓宝康
- 关键词:砂砾岩体成岩演化有利储层车镇凹陷
相关作者
- 刘惠民

- 作品数:188被引量:2,322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东营凹陷 页岩油 渤海湾盆地 沙四上亚段 古近系
- 胡受权

- 作品数:83被引量:564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 研究主题:泌阳断陷 陆相层序 下第三系 断陷湖盆 陆相
- 昝灵

- 作品数:29被引量:254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
- 研究主题:苏北盆地 溱潼凹陷 阜宁组 页岩油 北部陡坡带
- 范振峰

- 作品数:12被引量:10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陡坡带 砂砾岩体 车镇凹陷 成藏 湖底扇
- 姜在兴

- 作品数:565被引量:4,916H指数:3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东营凹陷 古近系 层序地层 沙四上亚段 滩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