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075篇“ 随机扩增多态DNA“的相关文章
- 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在鼠类种属来源判定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如何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判定鼠类种属及来源。方法取鼠尾组织制备DNA基因组,并进行RAPD扩增,以强带差异来区分鼠类遗传多态性。结果建立了褐家鼠DNA快速制备方法,并获得基因图谱。根据120条引物各自表现出的不同多态性,合成一组褐家鼠的通用引物,定名为P1(5′-TCG GCG GTT C-3′)、P2(5′-GAGAGC CGT C-3′)、P3(5′-ATG GCA TCT C-3′)和P4(5′-CTT GGC ACG A-3′),结果显示,该组引物对褐家鼠在目的片段(925 bp)处均有良好的扩增。结论分析个体DNA序列同源程度判断遗传距离大小,可鉴别鼠的来源是否为输入性鼠类,对追溯某种鼠类扩散途径和历史以及预警鼠传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 杨志俊胡云
- 关键词:随机扩增多态DNA种属鉴定
- 皖北猪的随机扩增多态DNA研究
- 2013年
- 为保护和开发地方品种猪的遗传资源,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法分析皖北猪个体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试验方案采用L(35)正交法,优化RAPD反应条件;筛选7条特异引物对皖北猪进行RAPD分析,计算带谱相似率、平均杂合度和遗传相似度,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皖北猪RAPD反应体系为Mg2+浓度3 mmol/L,Taq酶1.50 U,dNTPs浓度0.40 mmol/L,引物浓度0.50μmol/L,模板浓度1 mg/L。皖北猪群处于亲缘关系不清的遗传非均衡状态。
- 王少兵张俊宝姚勇谢京君钱明明车传燕李光缪士龙阮跃庞训胜
- 关键词:RAPD聚类分析
- 肾移植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随机扩增多态DNA分型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医院肾移植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以确定病房内是否存在MRSA流行。方法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检测MRSA,用双重PCR方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emA、mecA基因,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RAPD),对肾移植病房一段时间内临床患者感染部位及环境和医务人员分离的MRSA作同源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有5例感染MRSA;从57份医护人员鼻腔、手部、环境分离出1株MRSA;5株患者MRSA的RAPD分型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医护人员分离的MRSA与患者分型结果无同源性。结论我们医院肾移植病房存在严重的MRSA局部流行,应及时检测MRSA,防止医院感染菌株的播散。
- 雷金娥刘军辉田普训答嵘沈燕芳辜依海曾晓艳李宝珍
-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随机扩增多态DNA分子流行病学
- 基于随机扩增多态DNA的序列特异性扩增标记法对乌苏里貉食毛症的分析
- 2012年
- 貉(Nyctereutes)在动物分类上属食肉目(Carnivora),犬科(Canidae),貉属(Nyctereutes genus),别名貉子,是珍贵的毛皮动物。其皮是制做皮大衣、皮领、皮帽的高级原料。食毛症是笼养貉的常见病,该病导致貉被毛粗乱,轻者造成针毛、底绒参差不齐,尾根裸露;严重者皮肤外露,甚至出血、
- 魏来付晶杨春山白秀娟
- 关键词:乌苏里貉随机扩增多态DNA食毛症标记法动物分类毛皮动物
- 太原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型及流行病学研究
- 2011年
-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MRSA检出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已引起全世界重视。MRSA不仅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还常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等抗菌药物耐药。由于其多重耐药性,易造成医院感染的爆发流行,
- 崔巧珍戎建荣梁红萍李连青张燕军张建敏郭慧芳
-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随机扩增多态DNA分型流行病学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
- 藏獒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 2010年
-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不同品种的20只藏獒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8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27条引物,共扩增出369条条带,其中339条表现出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1.87%。根据20只藏獒个体之间的遗传距离,用UPGMA法构建了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河曲藏獒和青海藏獒同类群个体之间亲缘关系较近,在聚类图上形成了河曲藏獒类群和青海藏獒类群各自独立的分支,这一结果有力地支持了按地域对藏獒进行类群划分的说法。
- 兰小平黄晶杨俊年唐韦华谢元平康景红鄢珣
- 关键词:藏獒随机扩增多态DNA亲缘关系
- 布氏田鼠封闭群遗传结构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使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标记建立标准化的布氏田鼠封闭群遗传质量控制分子标记库。方法使用高盐沉淀法从鼠尾中提取布氏田鼠基因组DNA。采用40条PRAD引物对布氏田鼠封闭群进行PCR扩增,琼脂糖电泳分离条带,参考标准分子量标记计算条带大小,并使用多态位点数、单态位点数以及多态位点比率评价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筛选出8个能获得清晰稳定扩增条带的RAPD标记。这8个RAPD标记检测到的多态位点数存在明显差异。8个引物得到的遗传多态位点的数据之和能揭示种群的遗传结构。结论本实验建立了检测布氏田鼠封闭群遗传结构的RAPD标记。
- 施海霞潘思丹梁虹宋铭晶
- 关键词:布氏田鼠实验动物化随机扩增多态DNA封闭群
- 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在天麻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0年
- 以乌天麻、黄天麻和绿天麻3种变型为研究对象,通过RAPD分析研究天麻遗传多样性,从而为天麻种源的筛选与鉴定及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天麻样品DNA,筛选出重复性好的10条随机引物,对130个样品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建立RAPD分析图谱。扩增结果:54条表现为特异性带,多态性变异率高达65.1%,说明天麻变异程度较大。聚类分析表明:栽培群体乌天麻是1个高度混杂的群体,虽然个体的表现型基本相同,但从遗传物质的组成来看,基因型不一致。研究表明天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乌天麻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变异复杂。为鉴定优质天麻品种、天麻种质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和进行遗传育种,提供了可借鉴的科学依据。
- 王德信
- 关键词:天麻RAPD分析
- 长江下游铜鱼遗传多样性的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长江下游铜鱼(Coreius heterodon)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9个对每个铜鱼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19个引物共检测到95条清晰且重复性好的条带,分子量在100~1500bp之间,其中多态位点为30个,占31.58%;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值为0.1940;个体间最大遗传距离为0.0976,最小遗传距离为0.0003。通过与其他鱼类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比较可初步判断,长江下游铜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由于没有以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资料,因此不能评判过度捕捞和自然环境的破坏等因素对铜鱼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程度。
- 张敏莹刘凯段金荣徐东坡施炜纲
- 关键词:随机扩增多态DNA
- MRSA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型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行基因分型研究,以确定医院内是否存在MRSA流行。方法:收集我院临床分离的40株MRSA,采用RAPD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40株MRSA经电泳可得到1~11条片段,分为6个基因型。结论:RAPD分型技术简便、快速,在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 吴晓宁覃锦耀周元圆韦惠如
- 关键词:MRSARAPD基因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