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1篇“ 雄激素性秃发“的相关文章
- 雄激素性秃发患者毛发镜特征初步探究
- 2025年
- 目的:揭示中国雄激素性秃发(AGA)患者不同分型下的毛发受累特征,从而为临床诊疗及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招募的AGA患者和健康人群为受试者,采集其多部位标准化毛发镜图像,使用计算机软件定量测量受试者毛发数量、毛发直径及直径分布、毛囊单位情况,获得受试者相应部位毛发密度、毛发直径、毛囊单位密度等量化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AGA患者64例、健康人群29名,其中男性型秃发(MPHL)37例,女性型秃发(FPHL)27例。其中,MPHL型AGA患者额角、顶部、颞部、枕部各部位毛发密度分别为(127.61±19.03)、(134.43±25.88)、(92.01±15.70)、(122.82±16.56)根/cm 2,毛发直径分别为(53.56±8.45)、(53.10±11.37)、(64.34±6.39)、(64.83±7.21)μm,单毛发毛囊单位比例分别为32.57%±11.30%、29.78%±14.56%、21.25%±13.10%、15.69%±9.30%;FPHL型患者相应部位的毛发密度则分别为(112.47±14.37)、(123.25±19.50)、(94.19±26.19)、(114.73±20.98)根/cm 2,毛发直径分别为(54.87±7.00)、(54.74±8.91)、(58.69±10.25)、(62.40±11.34)μm,单毛发毛囊单位比例分别为42.11%±13.84%、32.52%±15.17%、27.35%±14.42%、20.18%±11.03%。MPHL型患者各部位的毛发密度与健康人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额角、顶部毛发直径显著低于健康人群(P<0.05),顶部的单毛发毛囊单位比例显著低于健康人群(P<0.05)。FPHL型患者顶、枕部毛发密度均显著低于健康人群(P<0.05),额角、顶、颞部毛发直径均显著低于健康人群(P<0.05),且终毛及毳毛比例与健康人群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部位单毛发毛囊单位比例亦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0.05)。在各部位中,MPHL患者毛发受累以额角、顶部为主,FPHL型患者以顶部为主,但各部位均有不同程度受累。MPHL及FPHL的主要受累部位毛发直径均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伴单毛发�
- 陈曦陈曦李翔倩张建中张建中
- 关键词:雄激素性秃发脱发
- 女性雄激素性秃发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 2025年
- 女性雄激素性秃发是女性常见的脱发类型,以渐进性毛囊微小化为临床特征。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雄激素性秃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临床实践时缺乏规范及循证医学证据。本共识在参照国内外相关指南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及专家会议相结合的方式制定完成,为临床合理应用中西医手段防治女性雄激素性秃发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本共识属于阶段性的专家综合意见,随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出现,将会不断完善与更新。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毛发质控项目专家委员会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毛发专病医联体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医美容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毛发学组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毛发学组王磊杨顶权
- 关键词:雄激素性秃发女性中西医结合诊疗
- 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2023)
- 2024年
- 雄激素性秃发(AGA)是一种发生于青壮年的常见进行性脱发性疾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本文在2014版诊疗指南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进展对AGA的诊疗指南进行了修订,内容包括AGA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严重性评估、鉴别诊断、治疗与管理,对每种治疗及推荐等级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描述,强调早期治疗、规范治疗与长期治疗。
-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毛发学组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毛发疾病康复学组周城范卫新方红杨勤萍张建中章星琪
- 关键词:秃发雄激素性诊疗指南
- 雄激素性秃发的中医治疗进展
- 2024年
- 雄激素性秃发是脱发问题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征在于头发从额头至头顶逐渐稀疏,直至形成明显的秃顶现象。在治疗此类脱发问题中,中药以其独特的优势备受青睐。雄激素性脱发主要表现为头发在发际线和头顶区域逐渐变细,以男性患者为主,但女性亦有可能受到此病症的困扰。近几年来,随着不断深入地研究,对该病的治疗和认识也在不断地更新。本文从中医辨证论治、经验方剂和中医特色外治法三个方面,对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赵旭廉凤霞高如宏王海新
- 关键词:雄激素性秃发中医治疗
- 男性雄激素性秃发中西医诊疗专家共识被引量:4
- 2024年
- 雄激素性秃发(AGA)是临床最常见的脱发性疾病,男性AGA发病率更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认为该病与遗传易感性和脱发部位毛囊细胞对雄激素的高反应性密切相关。诊断主要依据病史、脱发模式和皮肤镜检查。中医药治疗是我国AGA防治的优势和特色,为了推广男性AGA的规范化中西医诊治理念,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诊治水平,特组织编写了该专家共识。
- 国家皮肤和性传播疾病专业质控中心毛发专家委员会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毛发专病医联体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医美容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毛发学组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毛发学组李锘杨顶权
- 关键词:雄激素性秃发中西医诊疗
- 穴位埋线治疗雄激素性秃发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雄激素性秃发(AGA)是皮肤科的常见难治性损容性疾病,好发于青春期和青春期后,影响自身形象和生活质量并诱导精神疾病的发生,临床多使用药物、低能量激光、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毛发移植等进行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存在停药后复发、局部刺激、手术创伤等不良反应。穴位埋线作为一种新型针灸疗法,近年来在AGA的治疗中得到逐步应用,弥补上述疗法的不足。因此,本文对近10年穴位埋线治疗AGA的中医理论基础、机制探讨、临床研究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AGA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 许泳龙刘青武王磊崔韵然谢颖杜美皎杨顶权
- 关键词:穴位埋线雄激素性秃发中医理论
- 雄激素性秃发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脱发问题往往具有多种病因,其中雄激素性秃发属于其中较为典型的类型。雄激素途径在该病的进程里扮演着关键角色,新的研究也揭示了若干非雄激素机制同样参与其中,包括Wnt信号传导路径、前列腺素D2通路、氧化应激反应以及微量炎症等。这些新发现的路径为雄激素性秃发的治疗开辟了潜在的新策略,并已有一些基于该机制开发的药物应用于临床。本文对雄激素性秃发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进行了综述。
- 张可懿
- 关键词:雄激素性秃发发病机制
- 雄激素性秃发的分型和分级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4年
- 雄激素性秃发是临床最常见的非瘢痕性秃发,多于青春期后发病,秃发常进行性加重,对患者的容貌和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该病的主要病理学改变为毛囊微小化、毳毛和中间发比例增加。其秃发的部位、形态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模式性,通常可以分为男性型秃发和女性型秃发,但此两种分型方法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较多局限型。为了更好的判断秃发的严重程度及疗效,近年来又有多种分型和分级方法被提出和应用。该文回顾了临床常用的雄激素性秃发的分型和分级方法及研究进展,希望能为毛发临床诊疗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孙一杰周城
- 关键词:雄激素性秃发男性型秃发
- 低能量激光治疗雄激素性秃发中国专家共识
- 2024年
- 低能量激光治疗雄激素性秃发已在临床使用10余年,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国内已有多种低能量激光设备获批上市,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暂无统一使用规范。本共识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指南及临床研究,为在临床实践中正确选择和使用低能量激光治疗雄激素性秃发提供参考。
-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毛发医学分会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皮肤专业委员会毛发医学与头皮健康管理专业组上海毛发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吴文育吴文育张菊芳林尽染程含皛
- 关键词:低能量激光雄激素性秃发脱发
- 联合微针治疗雄激素性秃发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微针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微创、经济的治疗技术,适应证广泛.国内外研究表明其在治疗雄激素性秃发方面有一定的作用.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方法,联合微针治疗疗效更好,治疗周期更短,安全性更好.作者检索近年国内外文献,归纳总结微针在雄激素性秃发中的疗效、作用机制和安全性,并展望微针在雄激素性秃发领域的应用前景.
- 王雨婷姚曼雪周乃慧
- 关键词:秃发针刺毛囊微针雄激素性秃发
相关作者
- 范卫新

- 作品数:239被引量:1,220H指数:18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毛囊 雄激素性秃发 毛发 脱发 秃发
- 杨顶权

- 作品数:247被引量:788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 研究主题:斑秃 银屑病 雄激素性秃发 瘢痕疙瘩 脱发
- 张建中

- 作品数:1,035被引量:3,704H指数:2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银屑病 皮肤 特应性皮炎 流行病学调查 白癜风
- 孙蔚凌

- 作品数:60被引量:321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雄激素性秃发 米诺地尔 雄激素性 患者血清 秃发患者
- 周城

- 作品数:130被引量:633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调查 雄激素性秃发 突变研究 患病率 银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