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8篇“ 集合管癌“的相关文章
马蹄肾合并肾集合1例
2024年
融合肾是指一侧肾脏跨过中线移位到对侧,而输尿开口正常的先天畸形。马蹄肾(horseshoe kidney),又称蹄铁形肾,是最常见的融合肾类型^([1])。马蹄肾合并肾不常见,通常为透明细胞,其余类型较少报道。肾集合(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CDC)是特殊的肾类型。本科2023年7月收治一例马蹄肾合并肾集合、原发性肝,行肾根治切除术,报道如下。
莫国恺黄韵翰杨倩郭柏鸿吕海迪冯彬张发张晓峰周逢海
关键词:肾集合管癌马蹄肾输尿管开口透明细胞癌融合肾肾癌
集合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探讨肾集合(CDC)的影像学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1例CDC并文献复习。结果:给予腹腔镜下左肾切除+左侧输尿全长切除+膀胱袖状切除术,术后辅以吉西他滨+顺铂化疗,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结论:肾集合非常少见,早确诊及早手术仍是延长患者生命最有效的方法。
武留威郭润江张禹李松张建华侯俊清
关键词:肾集合管癌影像学
集合10例临床及病理特征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讨肾集合(CDC)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0例CD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进行随访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10例CDC患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以血尿及腰部疼痛为主,部分伴尿频尿急、夜尿增多;肿瘤位于左、右侧肾各5例;10例均行肾脏根治性切除术。组织学上,肿瘤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呈状、乳头状、巢团状或实性片状排列,或肉瘤样排列,腔内部分肿瘤细胞呈靴钉样凸向腺腔;肿瘤细胞具有高级别核,细胞异型明显,核大,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明显伴较多炎细胞浸润;多数病例中见肿瘤坏死。免疫组化结果CK、CK7、CK19、Pax-8阳性,Vimentin、EMA、34βE12、CarbonicAⅨ不同程度阳性,RCC、CD10、CD117、TFE3、TFEB、P504S、CK20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20%~70%。7例获得随访,3例失访;截至随访日期,仅1例存活,6例均于2年内死亡。结论 CDC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肾上皮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快,预后差。
乔娟王美玲王弦秦蓉冯振中吴继锋
关键词:集合管癌组织学免疫组化
转移性肾集合的治疗现状及未来展望
2024年
集合是一种罕见且高度恶性的肿瘤亚型,大多数患者在初诊时已处于晚期。尽个案报道或小规模病例系列研究提供了对其的初步认知,但目前治疗效果不理想。由于发病率低很难开展临床试验,目前指南尚缺少统一治疗规范。文章主要就肾集合的手术治疗、放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唐朝朋李平(综述)周凯(审校)
关键词:集合管癌远处转移
多模态影像技术联合对肾集合诊断价值的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MRI、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对肾集合(CDC)诊断的价值,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DC患者15例,术前均行多期增强CT扫描,其中3例行MRI增强扫描,3例行^(18)F-FDG PET/CT扫描。通过影像与病理对照,并复习文献,总结多模态影像检查对CDC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灶位于左肾8例,右肾6例,1例左肾CDC并发右肾透明细胞,其中12例呈实性,3例囊实性。CT表现:5例主要累及肾髓质区域,肾脏轮廓改变不明显,4例向肾包膜外隆起或侵犯肾筋膜囊,4例侵犯肾盂,2例肾盂、实质及肾筋膜囊广泛受累。9例可见肾门和/或后腹膜淋巴结肿大,4例可见肾静脉栓。增强CT显示病灶均呈轻-中度渐进性强化,5例增强图像出现“犬牙交错”征象。MRI表现:3例病灶T_(1)WI为等或稍高信号,T_(2)WI为稍低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明显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平均为0.975×10^(-3)mm^(2)/s。PET/CT表现:肿瘤实质^(18)F-FDG高摄取,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平均为7.41。病理检查显示瘤体细胞乳头状、腺腔样排列,间质中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CT对病变部位、大小形态显示良好,动态增强扫描可反映血供特征;MRI对肿瘤纤维成分及囊变坏死的显示清晰,^(18)F-FDG PET/CT对淋巴结及全身转移显示更佳,三者联合应用更有助于全面反映CDC的病理基础及生物学特征。
陈怡徐开蔚齐银萍沈雯琪倪佳婧吴若语徐榴左长京俞文英汪建华
关键词:肾集合管癌PET/CT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集合治疗新进展
2023年
肾细胞(RCC)是泌尿外科较为常见的肿瘤,治疗较为成熟,但肾集合(CDC)因发病率较低,恶性程度较高,临床治疗较为棘手,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对CDC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特点及病理表现及诊治的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朱武安黄光毅
关键词:肾细胞癌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
集合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肾集合(CD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D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肉眼血尿,发热,厌食乏力;大体检查肿瘤主要位于肾髓质,单发,最大径为3.8~6.3 cm,切面灰白色、质硬;镜下肿瘤细胞呈状、状乳头状、微乳头、实性及条索状排列,可见肉瘤样区域,间质促纤维组织增生,伴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细胞异型性明显,呈多边形或鞋钉状,核仁显著,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结果阳性表达情况为CK19(8/8)、CK7(8/8)、34βE12(7/8)、E-cadherin(7/8)和Vimentin(7/8),FH和SMARCB1(INI-1)均未缺失;随访3~57个月,4例于术后12个月内死亡,1例于术后36个月内死于肺纤维化,2例存活,1例失访。结论CDC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肾细胞,预后极差。需要结合大体表现、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与浸润性尿路上皮、SMARCB1缺陷型肾髓质、FH缺陷型肾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等鉴别。
吴敏张彦宁郑媛媛张淑红柳玮华陈光勇
关键词:肾集合管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
集合的预后影响因素识别、预后模型构建及转录组特征分析
目的集合(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CDC)是一种罕见且预后极差的肾肿瘤亚型,由于其发病率低,对其的认知主要来源于个案报道或小规模病例系列研究,临床缺乏有效的预后评估模型,以及对其分子机制了...
唐朝朋
关键词:集合管癌预后因素列线图转录组
移植肾集合2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移植肾发生集合(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 CD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例移植肾CDC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AX-8、FH、CK19、INI-1、SDHB、CK7、CKH、vimentin、CAIX、CK20、p63、S-100P、GATA-3、TFE3、OCT3/4、CD117、ALK、Ki-67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8~57岁,平均52.5岁;病变位于左、右侧肾各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腰痛、发热、肾功能异常、腹部肿块等;2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病理检查:肿物位于肾髓质,最大径4~7 cm,边界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切面灰白、灰褐色,质脆;镜下见细胞排列呈腺状或条索状结构,局灶见乳头状结构,间质促纤维组织增生反应明显,并伴炎细胞浸润。细胞异型显著,呈立方状或鞋钉样,胞质嗜酸,胞核深染,多形性明显,易见核仁及核分裂象。免疫表型:PAX-8、FH、CK19、INI-1、SDHB均阳性,CK7、CKH、vimentin和CAIX不同程度阳性,CK20、p63、S-100P、GATA-3、TFE3、OCT3/4、CD117、ALK均阴性。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14天和10个月,1例患者因术后全身衰竭死亡,1例患者死于肿瘤转移。结论 移植肾CDC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亚型,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对肾移植受者应加强肿瘤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邱颍贺慧颖刘丽丽谭晓齐晓杰陈达张乃春
关键词:移植肾集合管癌临床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集合患者的临床诊疗特征和全外显子测序研究
目的 目前对肾集合(CDC)症状体征、病理、治疗方案和预后特征仍有较大争议。CDC中国患者基因组学图谱缺乏。本研究旨在总结探讨CDC临床诊疗特征;初步构建CDC中国患者单核苷酸变异(SNV)、拷贝数变异(CNV)和胚...
张化儒
关键词:肾集合管癌临床病理特征CDKN2A

相关作者

于国华
作品数:73被引量:175H指数:7
供职机构:烟台毓璜顶医院
研究主题:纤维化 成纤维细胞 肾间质 磺酸钠 体外增殖
曲桂梅
作品数:51被引量:107H指数:5
供职机构:烟台毓璜顶医院
研究主题:中医药疗法 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肿瘤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炎合剂
杨为民
作品数:584被引量:3,034H指数:2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膀胱肿瘤 膀胱癌 膀胱移行细胞癌 勃起功能障碍 文献复习
周瑞锦
作品数:74被引量:145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文献复习 尿道下裂 腹腔镜 外科皮瓣 外科手术
黄文斌
作品数:445被引量:1,964H指数:19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胃癌组织 免疫组化 胃肿瘤 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