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58篇“ 雾化吸入疗法“的相关文章
-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24版)被引量:4
- 2024年
- 雾化吸入疗法是一种以呼吸道和肺为靶器官的直接给药方法,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中国呼吸道疾病高发,基层医疗机构雾化及居家雾化治疗普及率显著提高,雾化吸入疗法规范应用和合理用药面临的有关问题亟待解决。为此,由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牵头,与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临床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编写了《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24版)》。该共识详细介绍了雾化吸入疗法的给药特点、安全性和有效性、用药指征、应用流程、药学监护,以及常用小容量雾化装置的选择、新上市的雾化吸入药物、常见呼吸系统疾病雾化吸入疗法推荐给药方案等,旨在为各级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规范开展雾化吸入治疗和合理用药提供专业参考。
-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临床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刘东张文婷赵杰张玉陈蓉陈泳伍董占军胡利华黄景彬黄品芳黄萍孔旭东庞宁乔逸魏理谢珊珊严郁叶晓芬张宏朱立勤邹东娜左笑丛
- 关键词: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药学监护
- 雾化吸入疗法用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
- 2024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雾化吸入疗法在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了本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伴有咳嗽咳痰喘息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雾化吸入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口服止咳化痰解痉平喘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耐受情况。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4%,对照组为82%,P值<0.05,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各类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 值<0.05)。结论 采用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刘晓燕
- 关键词:雾化吸入疗法儿科呼吸系统疾病
- 急性肺炎中雾化吸入疗法的临床效果分析
- 2024年
- 探讨雾化吸入疗法在我院治疗小儿急性肺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小儿急性肺炎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雾化吸入治疗组。评估治疗效果、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和呼吸力学指标,并观察治疗安全性。结果 雾化吸入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95.65%vs.78.26%,P<0.05)。炎症因子TNF-α和IL-10水平较低,IFN-γ水平较高(P<0.05)。免疫功能和呼吸力学指标显著改善(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雾化吸入疗法能显著提高小儿急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改善炎症和呼吸功能,安全性较高。
- 王浩
- 关键词:急性肺炎雾化吸入免疫功能
- 探讨雾化吸入疗法用于支气管扩张的护理效果观察
- 2024年
- 探讨雾化吸入疗法用于支气管扩张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90例雾化吸入疗法的支气管扩张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传统护理及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的通气量、呼吸频率、症状改善评分、汉密尔顿焦(HAMA)评分、汉密尔抑郁(HAMD)评分的变化情况、体温及咳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排痰量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试验组的各项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接受雾化吸入疗法的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 赵云霞
- 关键词:雾化吸入疗法支气管扩张综合护理
- 氧驱动雾化吸入疗法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氧驱动雾化吸入疗法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济南市莱芜区张家洼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98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指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及呼气流量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疗法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杨继春
- 关键词:小儿哮喘氧驱动雾化吸入肺功能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雾化吸入疗法的定量分析
- 2024年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是将肺表面活性物质(PS)通过有创或无创方式作用到肺部。本文基于药物动力学原理和给药方式,建立了对新生儿无创伤的雾化吸入PS治疗NRDS的数学模型,定量分析雾化吸入PS后血氧分压(PaO_(2))的变化。针对新生儿雾化吸入PS用药方案,以PaO_(2)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为约束,数值模拟了PaO_(2)变化规律,发现雾化吸入与气管插管疗效相近,但无创是其优势。模型还可模拟出NRDS个性PS用药后PaO_(2)变化趋势,因而为临床应用雾化吸入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 刘伟华解谦周雅玲
-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
- 探讨雾化吸入疗法用于支气管扩张的护理效果观察
- 2024年
- 总结支气管扩张采取雾化吸入治疗以及在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时间段2020.3-2023.3,研究对象是支气管扩张患者,样本量为70例,按照随机双盲分组原则将患者完成均分,组别分别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常规护理+雾化吸入护理,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在护理指标、疗效、用药不良反应、护理满意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支气管扩张患者在治疗期间加强雾化吸入疗法护理,可提升疗效与护理效果,加快患者病情恢复,保证用药安全,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祖兴晔
-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雾化吸入疗法临床护理症状改善安全性
- 雾化吸入疗法在支气管扩张中的护理效果研究
- 2024年
- 探讨在支气管扩张中实施雾化吸入疗法的优势。方法 选择8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均于2023.01-2023.12期间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原则分组,一组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n=40),一组实施雾化吸入疗法(实验组,n=40),观察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呼吸状态及患者心理状态。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呼吸状态评分(PFSDQ)对比未见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于疲劳程度、呼吸困难及日常活动变化上评分均较低,P<0.05。治疗前,两组心理状态(HAMA、HAMD)评分对比大致相同,P>0.05。治疗后,实验组较低,P<0.05。结论 在支气管扩张的治疗中,雾化吸入疗法相较于传统治疗更为有效,可改善患者呼吸状态,减轻其心理压力,干预意义显著值得推广。
- 黄瑾真奉海云
-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雾化肺功能焦虑抑郁
- 评价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疗法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
- 2024年
- 分析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疗法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辅以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评比指标更优。结论 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盐酸氨溴索对加快病情康复具有积极影响,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肺部氧气供应能力,促进其呼吸道和肺功能的恢复。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对体内炎症的控制能力,加快咳嗽、发热等不适症状的缓解。
- 冯开明
- 关键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疗效
- 长期卧床治疗老年患者应用雾化吸入疗法对其并发症肺炎的治疗效果分析
- 2024年
- 分析长期卧床治疗老年患者应用雾化吸入疗法对其并发症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03月-2024年03月纳入的94例长期卧床治疗老年患者展开本次研究,将其分为两组,各47例,其中对参照组实行常规疗法,对观察组实行雾化吸入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与参照组相对比,观察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更为明显;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各项指标均呈现出降低趋势,并且低于参照组;参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1.28%)高于观察组(6.38%),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于长期卧床患者,给予其雾化吸入治疗,可以降低肺炎发生率,减少并发症,不仅可以实现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同时还可以稳定炎症银子水平,之后后不良反应、副作用少,安全性较高。
- 宇文媛媛
- 关键词: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雾化吸入疗法
相关作者
- 洪建国

- 作品数:219被引量:4,029H指数:3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哮喘 儿童哮喘 儿童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
- 陈志敏

- 作品数:385被引量:4,384H指数:36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肺炎支原体 纤维支气管镜 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
- 刘恩梅

- 作品数:430被引量:5,063H指数:32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哮喘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呼吸道感染
- 刘瀚旻

- 作品数:208被引量:2,149H指数:21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肺动脉高压 血管重构 血管平滑肌细胞 室间隔缺损
- 赵德育

- 作品数:304被引量:3,799H指数:32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哮喘 肺炎支原体 呼吸道合胞病毒 纤维支气管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