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494篇“ 静脉滴注“的相关文章
- 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α-硫辛酸静脉滴注给药基础上联用依帕司他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入院后均实施甲钴胺静脉注射治疗,根据硬币抛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α-硫辛酸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电生理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7.08%,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62.02±6.29)、(49.03±5.34)、(48.06±6.25)、(52.48±5.75)m/s,均高于对照组的(52.54±5.31)、(41.72±4.59)、(42.26±5.38)、(46.13±5.04)m/s,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42%低于对照组的37.5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α-硫辛酸静脉滴注给药基础上联用依帕司他所取得的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斌
- 关键词:依帕司他Α-硫辛酸静脉滴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
- 2025年
- 目的 分析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50例)和对照组(采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50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后咳嗽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8.00%(4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0%(43/50)(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炎症因子TNF-α、hs-CRP以及PCT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炎症因子TNF-α(80.23±16.56)ng/L、hs-CRP(2.56±0.51)mg/L、PCT(0.89±0.26)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11±15.81)ng/L、(4.65±1.01)mg/L、(1.56±0.35)μg/L(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日间及夜间咳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日间及夜间咳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的日间咳嗽评分(1.32±0.51)分及夜间咳嗽评分(1.30±0.0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5±0.50)、(1.50±0.08)分(P<0.05)。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气促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2.98±0.65)、(7.56±1.53)、(4.56±0.65)、(5.32±1.23)d均短于对照组的(3.26±0.54)、(9.65±1.81)、(6.15±0.88)、(7.56±1.63)d(P<0.05)。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4.00%(2/50);对照组出现恶心2例、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00%(3/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效果显著,症状改善迅速,可明显缓解患儿机体炎症状态,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 陈燕红
-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布地奈德小儿支气管肺炎静脉滴注雾化吸入
- 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致腰痛伴背部肌肉痉挛1例
- 2025年
- 文章报道1例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导致腰痛伴背部肌肉痉挛药物不良反应的案例。患者女,65岁,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冠心病等疾病。治疗首日,静脉滴注完丹红注射液后,给予间隔液,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约2 min后出现腰痛伴背部肌肉痉挛,暂停醒脑静注射液,约5 min后症状好转,30 min后不适消失。经查阅药物说明书及相关文献,结合诺氏评估量表,考虑患者腰痛伴背部肌肉痉挛为醒脑静注射液引起的罕见药物不良反应。
- 马康朱宏伟刘华
-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腔隙性脑梗死腰痛
- 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观察分析
- 2025年
-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其心功能的差异化影响。方法 纳入对象为我院心内科近三年就诊的冠心病病例,病例数量为80例,借助数字表法完成临床分组,设定组别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病例数量一致,分别给予通心络胶囊与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两种临床药物治疗,均在执行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予以单一与联合用药,统计两组临床药效、症状改善情况、不同时间段的临床症状积分、心绞痛发作情况、心功能指标。结果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治疗后,其临床疗效较常规组更为显著(P<0.05),同时各项计量数据结果均较常规组显著优化(P<0.001)。结论 将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疗法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其心绞痛发作频率,改善其病情,从而获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 王明浩
-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心绞痛
- 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 2025年
- 急性脑梗死中用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的干预优势和干预积极性。方法 纳入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021.01-2023.05),均分2组(45例/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引入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对比两者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更高(P<0.05),但两组的副作用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NIHSS更低,其BI更高,其CRP、IL-6指标均更低(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可对病情转归有较大的积极作用,一是可以有效降低体内炎症指标,二是其对神经缺损情况的改善程度相对较大,三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四是疗效高,且在副作用上无差异,其疗效、安全性相对较高。
- 张海英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副作用安全性
- 探讨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2025年
- 目的观察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给予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47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以电脑随机形式分成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免疫球蛋白、肺功能。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的(61.86±15.13)pg/ml、(16.05±1.73)ng/ml、(17.65±2.32)mg/L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52.40±17.21)pg/ml、白细胞介素-8(11.22±1.07)ng/ml、C反应蛋白(9.50±1.83)mg/L显著更低(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用力呼气量、最大呼气流速、最大呼气中段流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用力呼气量、最大呼气流速、最大呼气中段流量显著更高(P<0.05)。与对照组(79.45%)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89%)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可提高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及肺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 孟康
- 关键词: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小儿支原体肺炎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静脉滴注氨溴索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 2025年
- 分析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静脉滴注氨溴索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效果。方法 于2023年5月-2024年5月进行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小儿支气管肺炎80例,随机划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治疗组再增加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方案,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组各炎症指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低(P>0.05)。结论 通过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治疗研究,以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同时再配合静脉滴注氨溴索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进普及。
- 黄晓霞
- 关键词:雾化吸入布地奈德静脉滴注氨溴索小儿支气管肺炎
- 小剂量甘露醇缓慢静脉滴注对心肺转流术心脏术后cTnT、CRP、TNF-α、IL-6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甘露醇缓慢静脉滴注对心肺转流术(CPB)心脏术后心肌肌钙蛋白T(cTn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以评估该治疗策略对减轻术后不良反应的有效性。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71例接受CPB心脏手术患者纳入研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小剂量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cTnT、CRP、TNF-α、IL-6水平。结果:2组患者cTnT、CRP、TNF-α和IL-6在术后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为术后36 h、术后2 d、术后6 h和术后12 h,组间比较、时间效应和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指标的峰值水平更低,且下降速度更快。结论:小剂量甘露醇缓慢静脉滴注能有效降低CPB心脏术后cTnT、CRP、TNF-α、IL-6水平,减轻术后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张辉田艳丽师启众郭浩
- 关键词:心肺转流术小剂量甘露醇心脏保护
- 静脉滴注泼尼松辅助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治疗方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效果比较
- 2025年
- 目的比较静脉滴注泼尼松辅助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方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NP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63例NP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泼尼松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满意度、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观察2组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90%(77/82)]高于对照组[82.72%(6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泼尼松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NPM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 宋倩李兰亚朱莉
- 关键词:非哺乳期乳腺炎微创旋切术泼尼松红细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
- 巴曲酶联合利多卡因静脉滴注对伴耳鸣的平坦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究巴曲酶与利多卡因联合应用于伴耳鸣的平坦型突发性耳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90例伴耳鸣平坦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甲泼尼龙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B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巴曲酶治疗,A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巴曲酶联合利多卡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听力提高值,比较治疗前后耳鸣严重程度[耳鸣残疾评估表(THI)]和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3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相较对照组患者在低、中、高频段的听力提高值上更高(P<0.05),且A组听力提高值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HI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治疗后相较治疗前的THI评分上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A、B组THI评分更低,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相较治疗前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P<0.05),A、B组相较对照组在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上更低,且A组上述指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利多卡因滴注治疗伴耳鸣的平坦型突发性耳聋患者者可减轻患者耳鸣症状,有效提高患者听力,降低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此联合疗法疗效尚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泓磊陈曦汪永宽杨飞
- 关键词:巴曲酶利多卡因
相关作者
- 孔飞飞

- 作品数:166被引量:520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药物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静脉滴注 严重过敏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
- 王睿

- 作品数:1,120被引量:5,622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抗菌药物 药代动力学 抗生素后效应 加替沙星 铜绿假单胞菌
- 郭良君

- 作品数:134被引量:469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药物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严重过敏反应 静脉滴注 药品不良反应
- 沈洁

- 作品数:41被引量:8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静脉滴注 药物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致过敏反应 提取物
- 孙铭晓

- 作品数:35被引量:79H指数:4
- 供职机构: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静脉滴注 血尿 痰热清注射液 小儿 热毒宁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