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6篇“ 非平衡吸附“的相关文章
- 非平衡吸附条件下双分子反应性溶质运移规律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针对溶质非平衡吸附特征,建立了非平衡吸附条件下双分子反应性溶质一维运移模型,考虑了在对流、弥散、吸附(平衡和非平衡)、反应(氧化反应和自然需氧量反应)耦合作用下的溶质运移过程,选用COMSOL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研究结果表明:①非平衡吸附条件下污染物去除的第一阶段为氧化反应主导的快速修复,第二阶段为非平衡吸附主导的慢速修复;②考虑非平衡吸附可以更加精准刻画污染物拖尾效应;③化学反应速率影响数k、平衡吸附比例影响数f以及非平衡吸附速率影响数a均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产生显著影响,且a的影响程度与平衡吸附占总吸附比例f相关,佩克莱数Pe影响较小;④在k,a,f较小且Pe较大的情况下,拖尾效应较为严重,必须考虑非平衡吸附。
- 王浩越陈宏信冯世进王文韬
- 关键词:非平衡吸附溶质运移
- 氯化锶非平衡吸附动力学模型及其在制冷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为了研究氯化锶混合吸附剂-氨气工质对的非平衡吸附动力学模型,对混合比例为4:1(氯化锶:膨胀硫化石墨)的氯化锶-膨胀硫化石墨混合吸附剂的吸附与解吸性能进行了测试与研究。发现其非平衡吸附过程是双变量控制过程而不是单变量控制过程。通过对其等压吸附/解吸过程及解吸滞后现象进行进一步分析,建立了氯化锶混合吸附剂的动力学模型。分别用理论、实验及模型数据拟合吸附制冷过程的COP和制冷量,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非平衡动力学模型的拟合结果和实际结果吻合得很好。例如在蒸发温度为0℃、环境温度为25℃、热源温度为90.5℃以上时,拟合COP所带来的最大误差只有1.0%,而理论的平衡吸附性能计算所带来的最大误差为25.8%;理论得到的制冷量比实际值偏高188.1%,而拟合值只比实际值偏高2.1%。
- 安国亮王丽伟周志松江龙王如竹
- 关键词:吸附剂动力学模型
- 多盐复合吸附剂的非平衡吸附/解吸特性被引量:8
- 2016年
- 以膨胀硫化石墨为基质,制备了新型氯化铵/氯化钙/氯化锰/膨胀硫化石墨复合吸附剂,并测试了其在非平衡条件下的吸附/解吸特性。在与3种单盐各自的Clapeyron反应平衡曲线的比较中发现,该多盐复合吸附剂同时具备这3种单盐的特性,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非平衡条件下的吸附/解吸特性曲线测试过程中发现,该多盐复合吸附剂具备这3种金属氯化物各自的一些性质,却不存在金属氯化物-氨络合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吸附滞后现象。在实验的基础上计算和比较了使用不同吸附剂的单级间歇式吸附制冷循环的COP和SCP。结果证明多盐复合吸附剂的性能优于单盐吸附剂。
- 高娇王丽伟周志松王如竹
- 关键词:复合吸附剂化学吸附制冷
- 氯化钙/膨胀硫化石墨复合吸附剂非平衡吸附性能被引量:6
- 2013年
- 研究中采用膨胀硫化石墨作为基质,研制了一种新型氯化钙复合吸附剂,研究中测试了氯化钙复合吸附剂的非平衡吸附性能。研究表明:当冷凝温度由25℃变化到35℃,蒸发温度由-10℃变化到15℃时,密度为400kg/m3、质量分数为80%的氯化钙复合吸附剂样品的吸附量变化范围是0.4015kg/kg^0.4585kg/kg,与采用膨胀石墨为基质的复合吸附剂相比,吸附量变化不大。实验中氯化钙/膨胀硫化石墨的吸附/解吸时间约为3300s,与采用普通膨胀石墨相比,循环时间缩短了33%。在冷凝温度为30℃条件下,密度为400kg/m3、质量分数为80%氯化钙复合吸附剂最大SCP(单位质量吸附剂制冷功率)为65.75 W/kg,与采用普通膨胀石墨相比,SCP提高了48%。
- 宋分平江龙王丽伟王如竹高鹏
- 关键词:吸附式制冷复合吸附剂吸附量SCP
- 一种离心机非平衡吸附海水脱钙的处理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心机非平衡吸附海水脱钙的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⑴将离子交换材料与水混合,调成浆体;⑵将浆体倒入离心机滤布袋中旋转形成均匀的滤饼;⑶将海水由泵控制进料速度为0.6~1 m<Sup>3</Sup>/h进入离...
- 罗坚于雪琴陈明玉蒋凯亮
- 文献传递
- 一种板框压滤机非平衡吸附海水脱钙的处理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框压滤机非平衡吸附海水脱钙的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⑴将粉末状离子交换材料加入适量水调制成浆液状;⑵向压滤机中注入离子交换材料泥浆,至充满压滤机容量的50-70%;⑶将海水缓慢流过压滤机,所得滤液即为脱钙...
- 罗坚于雪琴陈明玉蒋凯亮张仂
- 文献传递
- 储层多孔介质中烃类液体非平衡吸附实验研究
- 2010年
- 油气体系在地层多孔介质中储集和渗流,与储层多孔介质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由于储层岩石孔隙小、比表面大,部分流体将吸附于孔隙表面,形成吸附相,进而影响流体相态和渗流规律,尤其在低渗透多孔介质中,吸附现象更为严重.在分析研究多孔介质中液烃吸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真实岩心中三元烃类液体混合物的吸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低渗透储层,吸附的影响不能忽略.
- 李明军杜建芬杨志兴樊建明
- 关键词:多孔介质低渗透
- 沸石分子筛/泡沫铝复合吸附材料-水非平衡吸附制冷特性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基于线性驱动力(LDF)非平衡吸附模型,计算了不同吸附层厚度、不同循环周期沸石分子筛/泡沫铝复合吸附剂-水的基本循环吸附制冷性能。结果表明非平衡吸附对于循环性能有很大影响。同时通过和沸石分子筛-水系统比较,由于复合吸附材料的强化传热作用,在循环周期较短时,具有更高的COP、单位吸附剂质量制冷功率以及单位吸附床质量制冷功率。
- 胡芃姚娟娟陈则韶
- 关键词:吸附式制冷非平衡吸附
- 非平衡吸附特征的吸附床传热传质特性被引量:2
- 2008年
- 建立椰壳活性炭-甲醇吸附式制冷系统吸附床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进行具有非平衡吸附特性的吸附床传热传质研究,利用数值方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讨论了吸附床在冷却过程中吸附剂温度、吸附速率、吸附量、制冷系数以及单位质量吸附剂制冷功率与时间的关系,吸附床在加热过程中吸附剂温度、脱附速率及脱附量与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床在整个吸附过程中的吸附速率存在一个峰值0.0012 kg/s,吸附床在整个脱附过程中的脱附速率存在一个峰值0.0017kg/s,吸附剂温度变化率在换热阶段趋于平缓,制冷系数值在吸附阶段近似呈线性增长,而单位质量吸附剂制冷功率在吸附阶段存在一个峰值35 kW/kW。
- 杨培志陈焕新
- 关键词:制冷传热传质
- 孔隙介质中油相非平衡吸附的数学模型
- 2008年
- 针对目前理论上描述储层孔隙介质时对流体吸附的研究很少的问题,把油相(凝析油、原油)看作为一个多组分液态烃的高分子溶液,以吸附过剩量为基础,用基团贡献法(UNIFAC法)确定溶液中各组分的活度系数,引入相平衡数据热力学一致性的检验方程(Gibbs-Duhem),并结合达到吸附平衡时吸附相和体相的逸度相等、以及其他关联式得到平衡态吸附数学模型的一般表达式;同时考虑到相间存在质量传递,相平衡过程不可能在瞬间完成,从而引入与时间相关的组分模型,得到非平衡吸附的数学模型。
- 樊建明郭平陈建文孙良田
- 关键词:油相孔隙介质数学模型
相关作者
- 王如竹

- 作品数:1,476被引量:4,249H指数:3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太阳能 吸附式制冷 吸附制冷 吸附床 制冷
- 王文

- 作品数:252被引量:685H指数:12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传热 制冷循环 热管 分离型热管
- 胡芃

- 作品数:178被引量:500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研究主题:太阳能 有效能 制冷工质 平板 气液相平衡
- 王金生

- 作品数:406被引量:3,369H指数:28
- 供职机构:教育部
- 研究主题:地下水 改性凹凸棒石 土壤 包气带 数值模拟
- 姚娟娟

- 作品数:6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 研究主题:非平衡吸附 吸附式制冷 特性分析 制冷 动态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