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1篇“ 非生物型“的相关文章
非生物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列线图预后模的构建
2025年
目的基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行非生物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的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后模,以指导临床决策。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收治的275例行非生物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的临床资料,依据病人3个月的病情随访结局分为生存组(177例)和不良结局组(98例),对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基于特征变量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并评价模。利用X-tile 3.6.1软件将列线图风险得分进行分组进一步探讨其临床价值。结果生存组的年龄、血清总胆红素[(364.98±151.22)μmol/L比(434.69±144.45)μmol/L]、凝血酶原时间[25.00(20.80,31.45)s比29.58(23.95,44.33)s]、国际标准化比值[2.17(1.91,2.82)比2.85(2.17,3.91)]低于不良结局组(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33.12(24.10,39.20)%比25.73(19.40,33.78)%]、动态MELD评分(终末期肝病预后模)高于不良结局组(P<0.05);生存组的病因[肝炎病毒58(32.8)%,药物性48(27.1)%,酒精性33(18.6)%及其他38(21.5)%]与不良结局组[40(40.8)%,12(12.2)%,11(11.2)%及35(35.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因-药物性及酒精性、年龄、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及动态MELD评分为非生物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指标构建列线图模;该模的一致性指数及AUC分别为0.75、0.78,校正曲线及决策分析曲线提示该模预测性能良好,低风险病人的生存率明显优于中、高风险组(P<0.001)。结论基于病因-药物性及酒精性、年龄、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及动态MELD评分构建的列线图预后模对于行非生物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的临床决策有较高指导意义。
史诗王一帆杨艳芬刘元丽余红梅邓春青
关键词:非生物型人工肝肝衰竭预后
医护一体化护理对非生物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2025年
探析医护一体化护理对非生物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4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照护,研究组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不良反应、生活质量以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 研究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为7.14%,较参照组更低(P<0.05);评价2组肝衰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4项指标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后的研究组各项分数更高,与参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更高,生活质量指数问卷总分为(7.53±1.16)分,较参照组更高(P<0.05);2组肝衰竭患者干预前依从性问卷分数较低,干预后,研究组定期复查、定期随访等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 肝衰竭人工肝治疗期间予以医护一体化护理,可充分联动医护力量,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降低不良反应风险,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邱月连韦艳秋吴慧慧
关键词:人工肝肝衰竭生活质量
非生物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肝功能衰竭(liver failure,LF)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损伤,导致肝脏合成、解毒、代谢和生物转化功能受损[1]。在我国,肝衰竭主要病因为肝炎病毒感染,其中乙肝炎病毒感染占比最大。肝衰竭患者人数众多、死亡率高、预后差使其治疗面临巨大挑战,目前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内科治疗、人工肝治疗、肝移植三种治疗方法。其中肝移植疗效确切,但由于其费用昂贵、肝源稀缺等问题制约了肝移植技术的开展。在此背景下,人工肝治疗成为肝衰竭患者等待肝移植的“桥梁”,可以帮助肝衰竭患者从内科治疗过渡到肝移植。
钱琳玲唐源赵秋燕
关键词:非生物型人工肝肝功能衰竭
非生物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 观察并分析非生物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肝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研究组采用核苷酸类似物+非生物人工肝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HBVDNA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氨(AMMO)、凝血酶原时间(INR)、血肌酐(Cr)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TBIL、AMMO、C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ALT、INR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白蛋白(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VDNA载量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非生物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调节HBV DNA载量。
谭荣欣
关键词:非生物型人工肝肝功能衰竭肝功能
非生物人工肝护理关键技术在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目的评价非生物人工肝(NBAL)护理关键技术在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2023年2-5月该院感染科收治的7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22年7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7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NBAL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融入NBAL护理关键技术。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肝病生命质量量表(LDQOL)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于治疗前3 d、治疗后3 d和出院当天评价患者肝病生命质量和自我效能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11.69%(9/77)vs.28.57%(2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 d两组LDQOL、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两组LDQOL、GSES评分较治疗前3 d升高,出院当天较治疗后3 d更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AL护理关键技术能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和自我效能感。
刘安林罗玲张运芝刘真陈容
关键词:肝衰竭生命质量自我效能感
非生物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卫生经济学评价
目的:本研究根据人工肝模式的不同,将肝衰竭患者分为单一模式组【行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或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 absorbent recycling system,MARS)治...
马璐瑶
关键词:肝衰竭非生物型人工肝疗效卫生经济学评价
非生物人工肝三种不同治疗模式在肝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肝衰竭(LF)是多种病因引起肝脏功能严重障碍的一种临床症候群,其病死率高、预后差。由于内科药物治疗的疗效欠佳、肝移植供体来源紧张且费用昂贵,因此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NBALSS)作为LF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NBALSS的治疗模式有血浆置换(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PE+DPMAS等,在临床上均能在不同程度改善患者肝功能,但也有不足之处。本文主要针对上述三种不同治疗模式的临床实际应用特点进行阐述总结,以供参考借鉴。
罗可刘波颖
关键词:非生物型人工肝肝衰竭血浆置换
肝衰竭患者非生物人工肝治疗10例临床疗效分析
2024年
探究分析肝衰竭患者非生物人工肝治疗10例临床疗效。方法 从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非生物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中抽选10例作为实验组,再同期选择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肝衰竭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肝功能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肝功能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PTA、血氧、BUN高于对照组,INR、CR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钾、血钠明显高于对照组,TNF-α、IL-6、血清内毒素等细胞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提升程度、胆汁酸清除率、总胆红素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一年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肝衰竭患者中采取非生物人工肝治疗效果更好,可以在一定概率上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但目前尚未提升生存率,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需求来科学合理的选择,保证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
邱月
关键词:肝衰竭临床疗效
非生物人工肝技术的优化与生物人工肝研究进展
2024年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综合征,进展快速,预后不良。目前其内科治疗方法仍有限,人工肝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非生物人工肝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具体的启动时机、模式的选择、参数的设置需要临床医生根据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动态演变过程,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决定。与非生物人工肝相比,生物人工肝能更好地模拟肝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目前其核心技术已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相关临床研究也在积极进行,在未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就非生物人工肝技术的优化及生物人工肝相关进展进行总结与探讨,以期为人工肝技术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周莉杨颜榕陈煜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治疗学
非生物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预后模的构建
史诗

相关作者

金洁
作品数:69被引量:142H指数:6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血浆置换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拉米夫定 疗效观察 人工肝治疗
黄建荣
作品数:250被引量:1,132H指数:17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肝衰竭 肝功能衰竭 人工肝 人工肝支持系统 人工肝治疗
叶卫江
作品数:120被引量:271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血浆置换 肝衰竭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血液滤过 重型肝炎
黄劲松
作品数:64被引量:201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血浆置换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肝衰竭 疗效观察 血液净化方法
袁雯霞
作品数:13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非生物型 人工肝治疗 血浆 白蛋白 肝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