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41篇“ 革命党人“的相关文章
论晚清小说中女革命党人形象(1902--1911)
晚清中国是一个中西碰撞、古今转辙的时代。“国民之母”与“女国民”身份为女性进入社会提供合法途径,使女性亲身参与民族革命成为可能,并成为晚清后十年社会和革命界的重要现象。呈现在文学作品中,晚清文取法东西方女豪杰形象及其事...
杨禺枫
关键词:晚清文学秋瑾性别隐喻
风云际会——两湖地区辛亥革命党人书法研究
书法的发展,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呈现的态势不同。自清代邓石如、伊秉绶专精篆隶,阮元、包世臣、康有为三又从理论角度提振碑学,中国书法由帖学一条主脉演变成帖学、碑学双峰并峙的格局,这一格局的形成深刻影响了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
王俊标
关键词:书法
同气相求:申圭植与中国革命党人的思想交流
2022年
申圭植是流亡上海的韩国近代著名独立运动家,在流亡中国期间,他与中国革命党人之间展开了广泛而密切的交流。在与中国革命党人交流的过程中,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大同思想和对舆论宣传的重视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且这些思想也都在际交流和革命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变化,因此探讨申圭植在流亡中国期间与中国革命党人的思想交流,可以阐释其在中韩近代文交流史中的价值和意义。
刘霞刘霞
防范与限制:威尔逊政府对华政策中的革命党人认识及策略(1913—1917)被引量:3
2022年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的北洋势力迅速掌控中国局势。列强中,美国威尔逊政府率先承认中华民国,将表面上看起来向着共和秩序稳定发展的袁世凯政府视为其理想的远东伙伴;对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认识,则从民国的“麻烦制造者”发展至远东秩序的“威胁”,并形成了怀疑和遏制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策略。威尔逊政府形成如此认识和策略的原因,一是威尔逊本深处南方长老会清教精神传统中,视激进的秩序变革为共和秩序及宪制的破坏者;二是受到美国驻远东使领馆报告的影响;三是美国政府对远东的考量及其与日本的竞争关系。加之革命党人一系列倒袁行动、一战期间与日德的微妙关系影响美国在华利益。此一认识和策略延续到孙中山三次建立南方政府时期,型塑了孙中山及其南方政府转向苏俄的过程。威尔逊政府在远东的多重目标既相互冲突,又缺乏达成其远东设计的决心与手段,对华政策之失败很难避免。
卢华
关键词:威尔逊政府理想主义革命党人孙中山
梁启超与革命党人关于社会主义论战的再认识
2022年
1905-1907年间,梁启超与革命党人分别以《新民丛报》与《民报》为阵地展开的思想大论战,最终落脚到与社会主义相关的论题上,其实质是争论“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在“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理论问题上,从“分配趋均”的目的出发,论战双方的分歧并不大,并对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分别作出了各自浅显的解释。在“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这一现实问题上,尽管论战双方都选择了国家社会主义,不过在进化论的基础上,梁启超将之视为一种过渡形态,革命党人则视之为目的。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论战双方不仅均陷入了庸俗经济学泥潭中,而且在根本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情况下,都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做了简单的难易划分,从而混淆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所有”与“国家所有”或“政府所有”的内在逻辑关系。
鲁法芹
关键词:《民报》《新民丛报》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民生主义
1914年革命党人对孙中山与黄兴分裂的反应新证--宫崎滔天家藏题字幅释读被引量:1
2022年
辛亥革命日本友宫崎滔天家藏两件革命党人题签字幅,揭示了1914年孙中山与黄兴分裂时革命党人反应的新史实及新意义。孙中山、黄兴领导革命党人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1914年6月,黄兴由于对孙中山筹建中华革命党采取集中权力的做法不满,准备于30日离日赴美。这标志着二公开分裂,革命党也面临分裂危机。这两张字幅反映了这样的史实:27日,孙中山召集革命党核心骨干60余为黄兴举行集体送别宴会。席间,众挥毫在两张大纸幅上题字签名以为纪念,表明宴会气氛融洽。题词内容反映了众对黄兴的尊重与友情,对其与孙中山分裂并出走多抱以谅解、包容态度。这一史实表明,革命党核心骨干群体在孙、黄二位领袖的示范和努力下,共同维护了革命党的团结局面。二位领袖的分裂,在革命党骨干群体层面并未产生大规模、普遍性、公开化的分裂和冲突等负面效应。
李长莉
关键词:革命党孙中山
老挝革命党人民立场的探索实践与主要经验
2022年
在领导民争取民族解放、社会主义改造和革新开放的实践中,老挝革命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根本立场,始终遵循凯山䦆Wingdings 2VB@丰威汉民至上的思想,对坚守民立场,维护民利益进行了全面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民理论聚集民心,完善的自身建设汇集民力,妥善应对风险挑战顺应民意,充分彰显了无产阶级政民价值取向。
徐秦法左云天
关键词:老挝人民革命党人民立场
辛亥革命时期东三省革命党人及其活动研究(1905-1912)
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民主革命运动,旨在推翻清廷的腐朽封建统治,建立共和政体。本文以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到1912年期间东三省革命党人及其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探讨东北地区革命党人的活动及其影响。本文通过对原始史料的进一步...
刘士贤
关键词:辛亥革命东三省革命党
文献传递
辛亥革命时期辽宁革命党人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2020年
20世纪初年,清政府的腐朽统治给辽宁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不甘心忍受压迫的辽宁广大群众,掀起了规模巨大的反清斗争,也为辛亥革命在辽宁地区的开展提供了土壤。同盟会辽东支部成立后,积极发展会员,进行革命宣传。"奉天联合急进会"的成立推动了辽宁辛亥革命的继续与发展。但由于封建反动势力的强大以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辛亥革命归于失败。辽宁地区的辛亥革命也随之沉寂。
石岩
关键词: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前后革命党人民族主义思想变化分析——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五族共和”被引量:1
2020年
辛亥革命前期,革命党内充斥着民族主义思想,主张建立汉本位的单一民族国家,而视少数民族地区为可有可无之地,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军队斗志和革命情绪,推动了革命的进程,可是在更大程度上使中国面临民族冲突、领土分裂甚至外来侵略的危机。随着革命形势的进展,革命党内气氛逐渐温和,五色旗取代了十八星旗,标志着民族共和思想取代汉本位思想,从而避免了民族冲突;再加之南北议和的成功,清帝逊位,实现国家政权和领土的和平交接,从而避免了进一步的民族冲突和领土分裂,使得近代中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多民族现代国家。
韦子琦
关键词:辛亥革命民族主义五族共和

相关作者

张鸣
作品数:493被引量:29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
研究主题:皇帝 官员 义和团 权力 官场
王中茂
作品数:24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研究主题:西方教会 述论 革命党人 同盟会 清政府
牛贯杰
作品数:31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主题:清末 社会史 革命党人 基层社会 捻军
石彦陶
作品数:12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南城市学院
研究主题:孙中山 革命党人 中华革命党 袁世凯 护国运动
朱宗震
作品数:70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研究主题:孙中山 革命党人 蒋介石 辛亥革命 程德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