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5篇“ 鞍上池“的相关文章
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至上池的解剖学特点
2023年
目的:观察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至上池的解剖标志,为内镜下进行该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5具经过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模拟扩大经鼻入路至上池,进行相关解剖学结构观察。结果:上池位于蝶上方,蝶骨平台、结节、底、神经管隆起、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颈内动脉斜坡段等为骨性解剖标志,观察上池骨性结构,磨除底骨质,显露硬脑膜,沿中线打开颅底硬脑膜,观察硬膜下颅内各结构,额叶、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视交叉池、视神经、垂体上动脉、垂体、垂体柄、桥脑等为上池内解剖标志。结论:明确了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至上池的解剖学标志,可根据相关解剖学结构标志进行该入路手术。
许德栋刘达远徐鹏翔范旭东刘瑞
关键词:内镜鞍上池解剖学
囊壁附着脉络丛上池囊肿的临床分析(附19例报告)
2023年
目的 分析囊壁上附着异位脉络丛的上池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并探讨囊肿增大的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2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19例上池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的中位年龄为9.4个月(1~48个月).17例在母亲孕检中发现上池囊肿并行胎儿MRI明确诊断,另2例分别在出生后6、42个月发现并确诊.术前MRI显示,17例患儿的囊肿呈进行性增大.19例患儿中,2例囊肿仍局限于上池生长,另17例自区向周边扩大并压迫颞叶、顶叶、枕叶、小脑或脑干.2例伴中度脑积水,7例脑室受压变小,另10例脑室大小在正常范围内.8例在神经内镜下经颞部行囊肿-脑池开窗术,11例在神经内镜下经额叶行囊肿-第三脑室-桥前池开窗术.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进行影像学复查以评估囊肿的变化及有无复发.结果 术中发现,19例患儿的区部位囊壁上均有散在的珊瑚状脉络丛结构.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并发症发生.19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8±7.0)个月(3~24个月),17例患儿生长发育良好,且囊肿缩小>50%,MRI检查显示囊肿无复发;2例行囊肿-脑池开窗术的患儿出现术后复发,分别接受囊肿-腹腔分流术和囊肿-第三脑室-桥前池开窗术后好转.结论 胎儿及儿童早期发现的上池囊肿具有快速增大且向周边扩展的临床特点,其囊壁上的异位脉络丛主动分泌脑脊液可能是囊肿增大的主要机制,神经内镜下囊肿-第三脑室-桥前池开窗术应为首选治疗方法.
孙莲萍梁秦川孙守庆高俜娉夏泽阳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囊肿脉络丛鞍上池
上池囊肿的扩大机制和治疗预后分析
2022年
目的 探讨上池囊肿(SAC)的扩大机制和手术入路,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复发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2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72例SAC患儿,依据MRI影像分为局限型(49例)和扩展型(23例),伴有脑积水者49例。神经内镜下经额叶入路行三脑室底-囊肿-桥前池造口术(EVCC) 60例,经颞部入路行囊肿-桥前池造口术(CC) 9例,显微镜下CC 3例。术中观察囊壁结构,桥前池有无粘连等,术后定期影像复查和评价疗效。结果 囊壁光滑与基底动脉间有裂隙状孔49例,平均年龄48.8个月,囊壁上有异位脉络丛组织17例,平均年龄9.7个月,后者发病就诊年龄显著早于前者(P=0.007)。术后随访3~60月,平均随访(16.8±13.6)个月,接受EVCC的囊肿缩小成功率为100%,CC为66.7%,脑积水加重5例,经脑室-腹腔分流术好转。结论 囊肿的裂隙活瓣及异位脉络丛分泌脑脊液是上池囊肿的主要扩大机制,EVCC可达到一次手术治愈的满意疗效。上池囊肿常致梗阻性脑积水,但部分患者同时存在交通性脑积水。
孙莲萍梁秦川孙守庆邱珊珊夏泽阳
不同上池蛛网膜囊肿亚型的临床特点及其在预后中的作用
研究背景:上池蛛网膜囊肿总体发病率低,解剖部位特殊且症状多、差异大。既往研究关注解剖及影像并探讨新分型的临床特点,但缺乏对分型的预后评估与指导。目的:探讨不同新分型SAC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其在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
赵恒
关键词:蛛网膜囊肿儿童预后
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术在上池小体积实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术在上池小体积实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自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拟诊为上池实体肿瘤的42例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在多模态影像引导下进行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分析患者影像学特征及组织学病理确诊率、活检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患者CT图像上上池病灶呈团块状,边界较清楚,其中41例患者CT呈高/稍高密度,1例钙化。MRI图像上病变亦呈团块状,信号均匀,增强影像中3例见"椒盐征",2例MRS像出现典型粗大乳酸峰。(2)42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手术,35例(83.3%)患者病理诊断明确,其中24例为生殖细胞瘤,1例为胚胎癌,6例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2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术后头颅CT示术区微量出血2例,余未见出血征象。患者术前、术后临床表现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具有微创安全、确诊率较高等优点,在上池小体积实体肿瘤的精准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吴陈兴刘锐钟帅段磊李守巍
关键词:立体定向活检鞍上池生殖细胞瘤
产前诊断胎儿上池囊肿:五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总结胎儿上池囊肿的病例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7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产前超声诊断的5例胎儿上池囊肿病例,同时结合胎儿MRI并随访,分析产前诊断要点、病变发展趋势、产前及生后处理。结果产前超声诊断胎儿上池囊肿5例,其中孤立性病变1例,胎儿期病灶无明显进展;余4例病灶于胎儿期增大并伴脑室扩张。最终分娩4例(阴道分娩1例,剖宫产3例)、外院引产1例;男婴4例,女婴1例;2例分别于生后2个月、6个月手术,术后预后良好,另外2例尚在随诊观察中。至随访时(1岁3个月~5岁6个月)4例患儿均发育正常。结论胎儿上池囊肿患儿部分生后不需要手术;早期手术干预者预后良好。
景柏华陈俊雅李晨
关键词:蛛网膜囊肿胎儿
上池蛛网膜囊肿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上池囊肿的误诊原因,分析误诊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和鉴别要点。方法:回顾分析了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和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治97例上池蛛网膜囊肿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扫描,均伴有梗阻性脑积水。97例中13例发生误诊误治,其中男7例,女6例,初次就诊年龄1~31(6.3)岁,6岁以下10例,15岁1例,31岁1例,26岁1例,误诊为梗阻性脑积水11例,误诊为囊性颅咽管瘤2例。结果:13例中1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9例无效再次行神经内镜治疗,同时去掉分流管,恢复良好,1例分流术发生颅内血肿再次开颅清除血肿并去骨片减压,1例分流后发生裂隙脑室,给保守观察,2例开颅手术切除病例稳定。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者,无并发症发生。内镜再次手术后病例,CT和(或)MRI扫描示脑室有不同程度缩小,部分恢复正常大小,手术后磁共振脑脊液造影造瘘口处脑脊液流动通畅。结论:上池蛛网膜囊肿发病率低,临床上少见,易误诊误治。目前公认最佳治疗方法是神经内镜囊肿壁部分切除、囊肿脑室造瘘和三脑室底造瘘术。
屈浙宗绪毅李建华钱涛倪海涛
关键词:鞍上池蛛网膜囊肿神经内镜
神经内镜治疗儿童上池囊肿的手术配合体会
2018年
上池囊肿占颅内蛛网膜囊肿的5%~10%,主要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及脑积水的症状,少数患者还有神经内分泌异常。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囊状部分切除及分流术等方式,但效果较差,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神经内镜手术成为上池囊肿的首选方法。我院2012年9月至2017年11月收治上池囊肿患儿7例,采用神经内镜下囊肿脑池造瘘术,术后均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张春珊
关键词:颅内蛛网膜囊肿神经内镜手术鞍上池经内镜治疗神经内镜技术神经内分泌异常
上池色素性神经鞘瘤一例被引量:1
2017年
患者女,45岁。因"视物不清3月余"入院。体检:双侧瞳孔正圆、等大,直径(D)=3.0 mm,光反射灵敏;双侧额皱纹对称存在,眼睑无下垂,眼睑能闭合,眼球无外斜视,双眼活动不受限,双眼视物模糊,右眼眼前1米数指可,左眼粗测仅有光感;无眼震;可站立和缓慢行走。
刘静
关键词:色素性神经鞘瘤鞍上池外斜视眼震平扫
内镜扩大经鼻入路至上池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
第一部分、内镜经鼻入路至区的解剖研究  目的:通过解剖尸头标本了解内镜经鼻入路至区的相关解剖标志,测量它们的长度、距离以及相互位置关系,模拟手术入路,为手术安全有效暴露底及周围各结构打下基础。  方法:新鲜冰冻尸头...
周跃飞
关键词:颅咽管瘤内镜手术颅底重建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陈蓉
作品数:125被引量:543H指数:12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64层螺旋CT CT 乳腺癌
付政祺
作品数:21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江汉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内质网 胃癌 衣霉素 胃癌细胞 肿瘤侵袭
张绍祥
作品数:428被引量:2,130H指数:23
供职机构:医学部
研究主题:三维重建 可视化人体 断层解剖 断面解剖 可视化研究
尹震
作品数:57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脑积水 立体定位技术 病例报告 红藻氨酸
龙浩
作品数:37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外科手术 文献复习 海绵窦 影像学 脑深部电刺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