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54篇“ 项针“的相关文章
- 于氏项针联合揿针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于氏项针联合揿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于氏项针联合揿针组)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脱离1例,剩余34例。两组除基础治疗外,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于氏项针联合揿针治疗。记录并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吞咽造影(VFSS)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降低,VFSS指标及SWAL-QOL评分增高,且治疗组总有效率以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氏项针联合揿针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且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 孙妍陈存阳孙远征孙远征
- 关键词:吞咽障碍脑卒中揿针
- 交叉电项针治疗脑干梗死恢复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 崔亚男
- 交叉电项针治疗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验案1例
- 2024年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所致的假性球麻痹为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吞咽障碍为其常见的表现,轻症患者进食饮水呛咳,容易误吸,从而导致卒中相关性肺炎,或因进食饮水不足导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一系列并发症,重症患者需长期留置胃管,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既往相关针刺及康复治疗研究报道较多,在临床上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采用交叉电项针方式联合康复治疗来改善这类患者的吞咽功能的报道为数不多。作者在临床上利用交叉电项针联合康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合并假性球麻痹导致吞咽障碍的1例患者,明显改善了其吞咽功能,使其在短期住院期间顺利拔除胃管、恢复了经口进食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了患者的信心。现写为个案报道,以期为今后临床医师治疗这类患者提供临床思路。
- 孟育飞窦金娟杨贺郭晓媛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
- 交叉电项针联合安宫牛黄丸治疗重症脑出血昏迷促醒的经验1则
- 2024年
- 老年患者因重症脑出血意识不清,中医诊断为中风病,辨证热盛神昏证。临床多采用药物及手术治疗重症脑出血,但手术治疗对既往基础疾病较多且高龄的患者风险极大,且长期使用脱水药物亦可导致肾衰等严重并发症。故本案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交叉电项针联合安宫牛黄丸的保守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促醒治疗。20天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恢复。
- 李丹阳刘凯
- 关键词:重症脑出血安宫牛黄丸促醒
- 基于孙申田教授经络辨证思想采用电项针结合手指点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观察电项针和手指点穴推拿方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推拿四科门诊及住院处就诊并同意入组的颈性眩晕患者60例,根据就诊先后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颈部仅采用牵引法联合颈部电针,而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项针联合手指点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颅内多普勒血流图(TCD)中基地动脉BA数值,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IL-6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ASC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数值有所提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血清IL-6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项针联合手指点穴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疗效显著,能更快地缓解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于志国关睿骞苗源邵明哲李志杰王鑫黄长龙邹康西武良群
- 关键词:手指点穴电项针颈性眩晕经络辨证
- 颅项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研究颅项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从而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来自xxx院中医科门诊中的48名失眠患者被随机划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其中一组接受颅项针疗法(治疗组,24例),而另一组接受传统针灸疗法(对照组,24例),两组治疗次数均为12次,每周3次。结果 颅项针治疗组治疗失眠,治疗前后组内有显著差别(P<0.05),传统针灸对照组也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针刺方法都对治疗失眠有一定疗效,但是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项针治疗失眠能够更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且效果优于传统针灸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 胡璇
- 关键词:传统针灸失眠
- 交叉电项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观察
- 吴珍琦
- 项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项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17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8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项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生活质量及咽侧壁运动参数.结果干预前,两组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吞咽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QL)、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及咽侧壁运动参数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OIS、SWAL-QQ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咽侧壁运动幅度大于对照组,运动速度快于对照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运动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康复训练相比,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加用项针干预能够提升整体效果,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增强咽侧壁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林佳炜王岱淇翁萍璇
- 关键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项针康复训练吞咽功能
- 项针联合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观察项针联合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项针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1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分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2组患者吞咽时舌骨垂直与水平移动幅度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物质(SP)含量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36/40),对照组为67.50%(27/4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WST、SS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WST、SSA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舌骨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舌骨垂直位移、水平位移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SP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SP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2/40);对照组为25.00%(10/4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针联合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血清SP水平,增加舌骨位移距离,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
- 赵楠楠尚高岗赵鑫
- 关键词:项针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
- 交叉电项针联合气功呬字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 马兴武
相关作者
- 高维滨

- 作品数:142被引量:1,119H指数:18
-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电针 电针治疗 针刺 电项针 项针
- 刘勇

- 作品数:79被引量:619H指数:15
-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电针 电项针 假性延髓麻痹 针刺 真性延髓麻痹
- 蔡国锋

- 作品数:109被引量:497H指数:13
-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电项针 咳嗽反射 脑出血 针灸 针刺治疗
- 孙忠人

- 作品数:623被引量:4,506H指数:29
-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针刺 电针 针灸 针刺治疗 针灸治疗
- 楚佳梅

- 作品数:114被引量:1,099H指数:18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脑卒中 电针 针刺 针刺疗法 傍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