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82 篇“ 颈前路 “的相关文章
颈 前路 柔性偏心微创通道系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 前路 柔性偏心微创通道系统,其半环形食道保护拉钩由半环段、弧形渐变段、水平延伸段一体成型而成,半环段长50mm,底部向外上翘2mm形成拉钩,两边为直径为1.5mm的圆柱形,水平延伸段长... 刘瑾颈 前路 3种术式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 椎病的对比研究2025年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CA)、颈 前路 减压椎间融合术(ACDF)及人工颈 椎间盘置换术(CADR)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 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因C 5/6单节段CSR接受颈 前路 CA(A组)、ACDF(B组)和CADR(C组)手术患者共171例,其中A组56例,B组57例,C组58例。记录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神经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脊髓功能评分(JOA),颈 、臂部疼痛评分及颈 椎功能受损指数(NDI)并进行比较。结果三组纳入患者年龄及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参数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术后6个月、12个月脊髓神经功能JOA评分、颈 及臂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ND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ACDF及CADR治疗C 5/6单节段CSR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从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及颈 椎功能恢复时间方面比较,ACDF及CADR更优。 刘涛 支中正 周付超 潘伟成 张荣程 何志敏 吴德盛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 前路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经后纵韧带的颈 前路 椎间盘显微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 椎病 2025年 目的比较显微镜辅助下切开与切除后纵韧带(PLL)两种处理方式的颈 前路 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 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脊柱骨科采用显微镜辅助下行两种PLL处理方式的ACDF治疗CSM患者的临床资料,切开组34例、切除组32例,记录两组责任节段术前及末次随访颈 脊髓和椎管MRI正中矢状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中颈 脊髓功能评分法评估神经功能;采用颈 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颈 椎功能。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切开组和切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随访时间分别为(7.18±4.86)个月、(6.94±4.4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组术后有1例发生第5颈 神经根麻痹,经3个月保守治疗获得恢复。切开组手术时间[(81.32±9.48)min]、术中出血量[(35.88±8.30)ml]均低于切除组[(95.94±9.02)min、(52.19±10.7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组责任节段术前颈 脊髓和椎管MRI正中矢状径分别为(4.72±0.99)mm、(5.02±1.33)mm;其末次随访分别为(6.48±0.78)mm、(9.40±0.98)mm,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组责任节段术前颈 脊髓和椎管MRI正中矢状径分别为(4.63±1.19)mm、(4.95±1.39)mm;其末次随访分别为(6.73±0.72)mm、(10.10±0.76)mm,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责任节段术前及末次随访颈 脊髓MRI正中矢状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椎管MRI正中矢状径比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组术前JOA评分和NDI分别为(10.57±1.38)分、(15.22±3.75)分;其末次随访分别为(15.53±0.90)分、(4.97±2.34)分,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组术前JOA评分和NDI分别为(10.28±1.74)分、(15.59±4. 李扬 朱红鹤 宋亚 张振辉 杨广辉 梅伟 郭小伟 孙宜保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后纵韧带 颈 前路 减压融合ROI-C^(TM)自锁系统治疗退行性颈 椎病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25年 目的:颈 前路 减压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颈 椎病的经典手术方式,钉板的使用增加了融合率及稳定性的同时,间接导致了邻近椎体退变和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文章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ROI-C^(TM)自锁系统和传统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 椎病患者的临床结果和并发症情况,为颈 前路 减压融合术中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提供循证学支持。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检索关于颈 前路 减压融合术中应用ROI-C^(TM)自锁系统与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 椎病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7月。由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NOS量表对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颈 椎功能障碍指数、C_(2)-C_(7)Cobb角、融合率、邻近椎体退变发生率、融合器沉降率和吞咽困难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其中回顾性队列研究11项,随机对照试验2项,共1136例患者,ROI-C组569例,融合器联合钉板组5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ROI-C组与融合器联合钉板组在手术时间(MD=-15.52,95%CI:-18.62至-12.42,P<0.00001),术中出血量(MD=-24.53,95%CI:-32.46至-16.61,P<0.00001),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率(RR=0.40,95%CI:0.27-0.60,P<0.00001)和术后总吞咽困难发生率(RR=0.18,95%CI:0.13-0.26,P<0.0000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两者在术后JOA评分、颈 椎功能障碍指数、C_(2)-C_(7)Cobb角、融合率和融合器沉降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颈 椎前路 减压融合术中应用ROI-C^(TM)自锁系统与传统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 椎病均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ROI-C^(TM)自锁系统操作更加� 周琰杰 曹春风 张中卒 牛雄 王鑫 杨再海 周亮 李波关键词:颈前路 META分析 比较颈 前路 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与颈 后路单开门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脊椎型颈 椎病的临床效果 2025年 目的比较颈 前路 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与颈 后路单开门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脊椎型颈 椎病的效果及对颈 椎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2年3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脊椎型颈 椎病患者88例,以计算机生成88个随机数字,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领取对应数字,根据奇偶数分为A组、B组,各44例。A组行颈 后路单开门扩大椎板成形术,B组行颈 前路 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持续治疗6个月,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 椎矢状位参数(颈 椎倾斜度、头颅倾斜度、C2~7Cobb's)、颈 椎功能[日本骨科学会量表(JO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B组优良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2);B组手术时长较A组长,术中出血量较A组少(P<0.001)。术后6个月,两组C2-7Cobb's角、颈 椎倾斜度、头颅倾斜度均高于术前,且B组更高(P<0.001);两组JOA高于术前、VAS低于术前,且B组指标变化更明显(P<0.001);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6)。结论颈 后路单开门扩大椎板成形术、颈 前路 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在治疗CSM患者中均可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颈 前路 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创伤性较小,可调节颈 椎矢状位参数。 蒋恒志 马志强关键词:并发症 颈 前路 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 前路 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 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2025年 目的比较颈 前路 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术与颈 前路 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with fusion,ACCF)术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 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西藏军区总医院收治的70例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 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35例。甲组采取ACDF术治疗,乙组采取ACCF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颈 椎融合节段Cobb角和颈 椎曲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颈 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结果甲组手术时间长于乙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颈 椎融合节段Cobb角、颈 椎曲度均大于术前,且甲组大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颈 椎JOA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DF、ACCF术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 椎病的安全性及术后颈 椎功能恢复效果相当,但ACDF术可明显改善患者颈 椎融合节段Cobb角、颈 椎曲度,减少术中出血量,而ACCF术手术时间更短,临床可酌情选择术式。 王焱 单文翰 苟东凯 刘全敬 刘黄兴关键词:颈椎曲度 颅骨牵引复位后经颈 前路 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型单节段颈 椎间盘撕裂伴关节突绞锁临床观察 2025年 目的观察颅骨牵引复位后经颈 前路 融合内固定术(ACDF)治疗无神经症状型单节段颈 椎间盘撕裂伴关节突绞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无神经症状型单节段颈 椎间盘撕裂伴单侧关节突绞锁患者18例,均采用颅骨牵引复位后ACDF进行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等一般情况;患者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末次随访时记录椎间融合情况及关节突绞锁复位情况,比较其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C2~7颈 椎前凸Cobb角(简称Cobb角)、损伤椎间隙高度、颈 椎功能障碍指数(NDI)、JOA评分。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101.98±8.68)mL,手术时间(112.85±4.76)min,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术中无颈 动脉、椎动脉、气管、食管损伤。末次随访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关节突绞锁已复位,颈 椎序列保持良好,椎间高度及颈 椎稳定性正常,达到骨性融合标准。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3 d及术后3、6、12个月Cobb角、损伤椎间隙高度均升高而NDI均降低,患者术后6、12个月JOA评分均升高(P均<0.05)。与术后3 d比较,患者术后3、6、12个月NDI均降低(P均<0.05),术后6、12个月JOA评分均升高(P均<0.05)。结论颅骨牵引复位后ACDF治疗无神经症状型单节段颈 椎间盘撕裂伴关节突绞锁安全、有效。 杨帆 钟炯彪 王佩珊 袁野 彭家睿 权庆关键词:颅骨牵引 单节段 一种颈 前路 手术工作套管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颈 前路 手术工作套管,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外套管包括外套管前沿部、外套管指环部以及外套管延伸板,它们依次连接一体成型;外套管指环部包括外套管指环基底和外套管指环环部;外套管指环基底的后沿处与外套管延伸板连接... 尹知训颈 前路 手术椎体提拉固定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颈 前路 手术椎体提拉固定装置,包括2条固定臂、左支撑杆以及右支撑杆,所述左、右支撑杆均呈槽形板材状,所述左支撑杆与右支撑杆内槽相适配,还包括左支撑杆转轴及右支撑杆转轴,所述固定臂包括左固定臂及右固定臂,左固定... 刘浩 王翰 孟阳一种颈 前路 自固定人工椎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颈 前路 自固定人工椎体,属于医用假体制造技术领域。由一体化椎体部件构成,主要特征包括上端弧面、下端斜面、端面锯齿结构、端面微孔结构、侧壁菱形孔、后壁微孔结构、前壁弧面结构、后壁弧面结构以及前壁的自固定用螺孔... 贺西京 欧阳鹏荣 卢腾 贺高乐
相关作者
袁文 作品数:1,050 被引量:5,501 H指数:36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颈椎病 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 贾连顺 作品数:1,691 被引量:11,105 H指数:45 供职机构:上海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脊髓损伤 颈椎病 外科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 王新伟 作品数:408 被引量:2,301 H指数:27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颈椎病 生物力学 后纵韧带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陈德玉 作品数:530 被引量:3,249 H指数:30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手术治疗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病 后纵韧带骨化 侯铁胜 作品数:564 被引量:3,482 H指数:25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研究主题: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颈椎 脊髓型颈椎病 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