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5篇“ 颈椎横突“的相关文章
- 颈椎横突尖电项针法调控后循环缺血大鼠血管和神经新生
- 2024年
- [目的]观察颈椎横突尖电项针法对后循环缺血大鼠脑血流量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和神经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颈椎横突尖电项针法对后循环缺血大鼠血管新生和神经再生的作用及具体机制。[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复制成永久性后循环缺血模型,假手术组8只仅暴露血管不结扎。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和颈椎横突尖电项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不予任何针刺治疗,但在颈椎横突尖电项针组进行针刺治疗的相同时间内,对该组大鼠进行抓取、捆绑和固定,确保时间、条件与颈椎横突尖电项针组相同;颈椎横突尖电项针组大鼠双侧风池穴和C2、C4、C6颈椎尖位置予以电针治疗;西药组采用尼莫地平溶液灌胃。治疗频率每天一次,连续治疗6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 d,共2个疗程。采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各组大鼠平均脑血流量,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示踪法检测缺血区大脑皮质新生毛细血管数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缺血区大脑皮质组织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右侧大脑纹状体中Nestin、NeuN的阳性表达,免疫印迹分析血管新生相关因子VEGF、bFGF、MMP-9、E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干预后模型组大鼠脑血流量显著降低(P<0.01),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增加(P<0.05),右侧纹状体Nestin、NeuN阳性表达增加(P<0.05,P<0.01),缺血区大脑皮质VEGF、MMP-9、bFGF、ES蛋白表达增加(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颈椎横突尖电项针组大鼠脑血流量明显上升(P<0.01),缺血区大脑皮质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增加(P<0.05),�
- 杨丽芳文林月欧小燕张寒柳刚
-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血管新生神经发生
- 基于Mas/PKA/CREB通路探讨颈椎横突尖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基于Mas原癌基因(Mas)/蛋白激酶A(PKA)/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通路探讨颈椎横突尖针刺法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电针组,每组各8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结扎右侧颈总动脉(CCA)和锁骨下动脉(SCA)建立PCIV模型,假手术组仅剥离右侧CCA和SCA。尼莫地平组大鼠灌胃尼莫地平混悬液(12 mg/kg);电针组大鼠于第2颈椎(C2)、第4颈椎(C4)、第6颈椎(C6)横突尖针刺,于双侧C2、C6进行电针治疗,20 min/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予任何干预措施,连续14 d。观察各组大鼠右侧前庭神经核脑血流量、脑血流量下降率及跳台躲避时间,采用TUNEL染色法观察右侧脑干前庭神经核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右侧脑干前庭神经核Mas、蛋白激酶A⁃C亚基同工型a(PKA⁃Ca)、CREB、磷酸化CREB(p⁃CREB)、B细胞淋巴瘤(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干预前,与假手术组对比,其余3组大鼠右侧前庭神经核脑血流量下降、右侧前庭神经核脑血流下降率升高(均P<0.05),提示造模成功。干预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右侧前庭神经核脑血流量降低、右侧前庭神经核脑血流下降率升高、右侧脑干前庭神经核细胞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Bcl⁃2、Mas、PKA⁃Ca、p⁃CREB/CRE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尼莫地平组大鼠右侧前庭神经核脑血流量升高、右侧前庭神经核脑血流下降率降低、跳台躲避时间缩短、右侧脑干前庭神经核细胞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cl⁃2、Mas、PKA⁃Ca、p⁃CREB/CRE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与尼莫地平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右侧前庭神经核脑血流量升高、右侧前庭神经核脑血流下降率降低、跳台躲避时间缩短、右侧脑干
- 欧小燕柳刚杨丽芳文林月汪生志李娜杨骏张闻东
-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眩晕
- 颈椎横突尖电项针法调控后循环缺血大鼠血管和神经新生
- 杨丽芳
- 颈椎横突尖针刺法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
- 文林月
- 基于Mas/PKA/CREB/UCP2通路探讨颈椎横突尖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模型大鼠作用机制
- 欧小燕
- 颈椎横突尖针刺结合循经推拿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浆H2S、CBS的影响
- 汪生志
- 齐刺法治疗第二颈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齐刺法与颈椎病常规针刺治疗第二颈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观察齐刺法治疗第二颈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单中心临床试验方案。选择来自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针推康复科...
- 梁桂铭
- 关键词:齐刺法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 颈椎横突旁针刺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注意网络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 1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探讨颈椎横突旁针刺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注意网络功能及眩晕疗效的影响,为颈椎横突旁针刺改善PCIV注意网络功能及眩晕症状提供科学临床依据。2方法本研究选取符合PCIV纳入标准的72例受试对...
- 李娜
-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注意网络
- 超声引导下刃针松解颈椎横突后结节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刃针松解颈椎横突后结节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该治疗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并评价其安全性,丰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式。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在2021年9月~2022年9月...
- 黄柄祥
- 关键词:超声刃针神经根型颈椎病
- 颈椎横突旁针刺联合循经推拿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及脑血流量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观察颈椎横突旁针刺联合循经推拿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vertigo,PCIV)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三科门诊及住院60例PCI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每日5 mg,每晚1次,服用4周;治疗组采取颈椎横突旁针刺联合头颈部循经推拿法治疗,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推拿每次20 min,以上治疗各1次/d,6次/周,12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眩晕症状积分的变化;经颅多谱勒(TCD)测定左侧颅内外椎动脉(LVA)、右侧颅内外椎动脉(RVA)以及基底动脉(BA)的血管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参数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76.67%(P<0.05)。治疗后两组BA、LVA、RVA的Vs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Vd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治疗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I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眩晕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横突旁针刺联合循经推拿法对PCIV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针刺改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提高脑组织血液供应有关,其治疗本病的疗效较好。
- 汪生志柳刚欧小燕李娜朱玉侠
- 关键词:循经推拿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相关作者
- 朱晓平

- 作品数:114被引量:605H指数:15
-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 研究主题:针刺 颈椎病 针灸疗法 颈椎病颈痛 针灸治疗
- 王新

- 作品数:16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西煤炭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高龄患者 腰-硬联合麻醉 全髋关节翻修术 星状神经节阻滞 心血管系统
- 郝丽华

- 作品数:16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西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星状神经节阻滞 心血管系统 麻醉手术期 麻醉方法 心肺疾患
- 李娜

- 作品数:9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针刺 颈椎横突 TNF-Α水平 TNF-Α
- 杨海涛

- 作品数:4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
- 研究主题:颈椎间盘突出 颈椎横突 梅花 围刺法 嵌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