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3篇“ 颈椎退变性“的相关文章
颈椎前路大角度(12°)3D打印融合器在治疗颈椎退变性后凸畸形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评价颈椎前路钢板联合颈椎前路大角度(12°)3D打印融合器与颈椎前路钢板联合Cage治疗退变性颈椎后凸畸形(Cervical kyphotic deformity,CKD)的临床疗效,探讨两种治疗方法对颈椎畸形矫形的效果.方法 根据手术方式将31例退变性CKD患者分为A组、B组,其中A组15例,行颈椎前路钢板联合颈椎前路大角度(12°)3D打印融合器;B组16例,行颈椎前路钢板联合Cage.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随访期间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C2~C7 Cobb角、手术节段局部后凸角(RK)、C2~C7矢状面垂直轴(SVA),比较其临床效果、矫正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JOA评分、NDI和VAS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C2~C7 Cobb角、RK和病变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明显增加,SVA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结论 对于颈椎病伴有退变性后凸畸形的患者,大角度3D打印融合器能以最少的治疗节段数达到更大的矫正度数,颈椎曲度恢复、颈痛治疗效果更佳,使颈椎最大程度保有活动度,融合器贴服性更好,融合率更高.
赵子豪段显亮李凡贺佐强程维
关键词:3D打印
日间管理模式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究将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s,CDD)纳入日间管理模式的安全性及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3年3月接受日间ACDF手术治疗的12例CDD患者。其中,女性10例,男性2例,年龄53.7±8.6岁(36~67岁),单节段手术8例,双节段手术4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出院后30d再入院率及并发症、患者就医满意度等,评价手术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结果。术前和出院当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率(recovery rate,RR)评估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及神经功能。术后2d,拍摄颈椎X线片、CT及MRI以评估置入物的位置、神经减压情况和颈椎生理曲度。结果:1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随访时间2.5±0.8个月(1~6个月),患者疼痛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手术时间为71.3±20.5min,术中出血量为14.6±8.4mL,术后引流量为8.8±7.3mL。出院当日VAS(2.1±0.9分)、NDI[(22.4±3.5)%]、JOA评分(14.3±1.1分)较术前VAS(6.6±1.7分)、NDI[(66.3±4.7)%]、JOA评分(8.3±1.3分)分别明显改善(P<0.05),JOA评分RR为100%。术后1例患者出现轻度吞咽困难(8.3%),未经特殊处理,症状自行消失。随访期间,无出院后30d内再入院病例,1例患者出院后6d出现切口血肿,患者无呼吸及吞咽困难,经专科检查评估后行加压包扎,4d后自愈。所有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置入物位置理想,神经减压充分,术后颈椎生理曲度(28.7°±2.0°)较术前(15.7°±4.6°)明显改善(P<0.05)。结论:日间ACDF的安全性及早期疗效较为满意,可为合适的CDD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手术模式选择。
唐龙陈宇汪凡栋刘元彬宋昭君王淼周永刘会毅郑佳状
关键词:颈椎退变性疾病安全性早期疗效
伴有局部后凸的单节段颈椎退变性疾病的围手术期评估
背景:  退变性颈椎后凸畸形在临床上比较普遍。其发病原因现已证实为前柱缩短并伴随有后方张力带作用的缺失,随年龄增长,椎间盘的退变会导致椎间盘高度丢失从而发生前柱缩短,继发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后凸,往往合并神经功能障碍。颈椎退...
李沐风
关键词:颈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治疗
颈椎前路单节段cage与zero-P辅助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19年
背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单节段cage及zero-P辅助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颈椎退变性疾病并接受颈椎前路减压单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患者,其中23例应用cage椎间融合器,21例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6个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脊髓功能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颈椎曲度D值、前柱高度,并进行比较。观察椎间植骨融合及椎间融合器沉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NDI评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NDI评分、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颈椎曲度D值均较术前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Zero-P组患者术后1、6个月颈椎前柱高度均较术前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age组患者术前、术后1、6个月颈椎前柱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手术节段均完全融合。Zero-P组有1例患者发生内固定物沉降。结论:单纯cage或zero-P椎间融合器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单节段颈椎退变性疾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王瑞梁伯冉李宏李淳德邑晓东卢海霖于峥嵘王宇孙浩林
关键词:颈椎退变性疾病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CAGE
ROI-C自锁定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与传统融合器钛板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退变性椎间盘疾病的中长期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ROI-C自锁定颈前路椎间融合系统与传统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治疗颈椎退变性椎间盘疾病的中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4月至2013年12月共96例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的颈椎退变性椎间盘疾病患...
周健李熙雷周晓岗林红董健
关键词:椎间盘疾病颈椎退变钛板内固定中长期疗效
文献传递
伴颈神经根病的无症状颈椎退变性脊髓压迫的治疗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伴颈神经根病的无症状颈椎退变性脊髓压迫(asymptomatic spondylotic cervical cord compression,A-SCCC)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34例伴颈神经根病的A-SCCC患者病例资料,患者入院后先接受系统的非手术治疗,如果神经功能无缓解或加重,则行手术治疗,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及影像学资料,于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通过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4例患者平均随访4个月,其中23例经非手术治疗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11例改善不明显,其中8例改手术治疗,3例患者继续非手术治疗(2例症状逐渐缓解,1例出现脊髓病临床表现)。治疗后及随访期间非手术组与手术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数伴颈神经根病的A-SCCC患者经过系统非手术治疗后病情可以缓解,部分仍需手术治疗,伴颈神经根病或脊髓高信号的A-SCCC不必预防性手术,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尹国栋罗剑陈观华蒲晓斌郭珊成黄志勇何平薛超陈菜凤
关键词:颈椎脊髓压迫症神经根病椎间盘退行性变
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退变性不稳的临床分析
2015年
目的总结颈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退行性不稳的经验,并探讨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影像学上有颈椎不稳、伴有体位性症状病人的临床资料。采取前路颈椎不稳节段椎间盘显微切除加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结果随访13例,时间6个月~2年,平均9个月。病人症状均明显改善,11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偶有颈背部酸胀感,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愈合。手术前后JOA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于影像学上出现颈椎退行性不稳同时伴有颈椎体位性症状,且两者可相互解释的病人,通过颈前路行不稳节段的融合术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蔡奋忠杨秋雄林成达林雄哲
关键词:前路手术椎间盘切除术手术固定
对混合术式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思考被引量:1
2014年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anterior cervical corpee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应用,临床疗效肯定。然而融合术后融合节段活动度丧失、邻近节段退变等问题困扰着脊柱外科医师。
马迅
关键词:颈椎退变性疾病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术式邻近节段退变融合节段外科医师
Hybrid手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生物力学与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2年
颈椎退变性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颈椎疾患,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颈椎前路减胜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与人工椎间盘置换(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ADR)。但在多节段颈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中,单纯应用ACDF容易造成邻近节段退变等远期并发症;而单纯应用ADR则会受到手术指征的限制。
邹飞王洪立姜建元
关键词:颈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治疗生物力学人工椎间盘置换邻近节段退变颈椎疾患
经关节突螺钉固定治疗下颈椎退变性失稳的临床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经关节螺钉固定治疗在下颈椎退行性不稳的稳定性重建的疗效。方法:2008年8月-2010年8月,收集17例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患者。15例确诊为单节段不稳。病变节段C3/4节段1例,C4/5节段2例,C5/6节段7例,C6/7节段5例。2例确诊为双节段不稳,均为C5/6、C6/7。所有患者均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颈肩痛、眩晕或神经根压迫征、或上述症状并存。17例患者均行经关节突螺钉固定手术。结果:全部病例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4.7个月。术前JOA评分为(8.43±1.36)、术后为(14.81±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颈后路关节螺钉固定可以有效的重建下颈椎的稳定性。其手术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周文钰李振宇沈哲顾洪生颜滨
关键词:经关节螺钉固定

相关作者

姜建元
作品数:240被引量:1,612H指数:1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腰椎 脊柱融合术 平山病 颈椎 手术治疗
马迅
作品数:165被引量:1,280H指数:17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颈椎 生物力学 髓核细胞 颈椎病 椎间盘
王巍
作品数:41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衢州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 脱位 内固定治疗 假体 唑来膦酸
占蓓蕾
作品数:88被引量:266H指数:8
供职机构:衢州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骨折固定术 骨折 脱位 腰椎滑脱
党耕町
作品数:403被引量:5,096H指数:4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颈椎病 外科治疗 颈椎 脊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