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9 篇“ 颈神经后支 “的相关文章
超声引导下颈 神经 后支 联合颈 肩肌脉冲射频治疗颈 神经 后支 源性颈 肩痛的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颈 神经 后支 联合颈 肩肌脉冲射频治疗颈 神经 后支 源性颈 肩痛的疗效。方法招募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武汉市汉口医院疼痛科确诊为颈 神经 后支 源性颈 肩痛的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行颈 神经 后支 联合颈 肩肌脉冲射频治疗)和对照组(超声引导下行颈 神经 后支 脉冲射频治疗),每组36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评估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 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于治疗后6个月评估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出院后采取门诊复诊或电话的方式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NDI低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ND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1 d、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1个月两组VAS评分、N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显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穿刺部位均无出血、感染、神经 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最长随访时间为1年。末次随访时对轻度缓解和无效患者均行颈 神经 后支 联合颈 肩肌脉冲射频,单次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50%。结论超声引导下颈 神经 后支 联合颈 肩肌脉冲射频治疗颈 神经 后支 源性颈 肩痛患者的疼痛和颈 椎功能改善明显,且安全有效。 杨帆 石华武 高嵩 周密 张炎 於辉 向景 李建军 周卫民关键词:脉冲射频 颈神经后支 颈肩痛 触发点干针疗法联合超声引导下颈 神经 后支 阻滞用于颈 型颈 椎病疼痛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比较触发点干针疗法联合颈 神经 阻滞与单纯颈 神经 阻滞治疗对颈 型颈 椎病(NTCS)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8月至2023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就诊的NTCS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试验组)和神经 阻滞组(对照组),每组34例。试验组行触发点干针疗法联合颈 神经 后支 阻滞治疗,对照组行颈 神经 后支 阻滞治疗。进行两次操作为1个治疗周期,两次治疗间隔6 d。记录两组患者性别、体重指数(BMI)、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 d、1周、4周、12周的数字分级评分法(NRS)疼痛评分、颈 痛量表(NPQ)评分,治疗前、治疗后4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治疗前、治疗后1 d的颈 部关节活动度(CROM)(屈伸、侧弯、旋转);同时记录在院期间补救药物使用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NRS疼痛评分、NPQ评分均降低(均P<0.05),治疗后4周PSQI评分均降低(均P<0.05),治疗后1 d CROM(侧弯、旋转)均增加(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4周、12周的NRS疼痛评分及NPQ评分均较低(均P<0.05),治疗后4周PSQI评分较低(P<0.05),治疗后1 d CROM(侧弯、旋转)均较大(均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触发点干针疗法联合超声引导下颈 神经 后支 阻滞治疗NTCS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神经 阻滞治疗。 王佳佳 胡长馨 陈唯 孙凡 李友华 袁燕关键词:颈型颈椎病 肌筋膜触发点 颈 神经 后支 与迷走神经 调控治疗颈 椎源性颈 痛伴迷走神经 功能失调患者的疗效2024年 目的探究颈 神经 后支 与迷走神经 调控治疗颈 椎源性颈 痛伴迷走神经 功能失调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住院治疗的颈 椎源性颈 痛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射频组和药物组,每组20例。射频组患者采用颈 神经 后支 与迷走神经 调控治疗,患者取平卧位,经超声辨认颈 椎处迷走神经 ,置入射频电极刺激,给予脉冲调节,温度42℃,射频时间120 s,循环3个周期;而后取患侧卧位,行患侧颈 椎疼痛节段脊神经 后支 射频。药物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颈 痛颗粒,1次1袋,1日3次,饭后服,两周为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时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颈 椎活动度[关节活动度评分(ROM)]、头颈 部僵硬感觉率、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变化,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时的总有效率;观察并比较治疗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射频组与药物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时VAS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2个月时,射频组患者的VAS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时的ROM评分、头颈 部僵硬感觉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2个月时,射频组ROM评分及头颈 部僵硬感觉率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时,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2个月时,射频组患者的PSQI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功能、社会功 邓利 何亮亮关键词:迷走神经 神经调控 颈 脊神经 后支 松懈联合药物阻滞治疗颈 神经 后支 源性慢性颈 肩痛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观察颈 脊神经 后支 松懈联合药物阻滞治疗颈 神经 后支 源性慢性颈 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颈 神经 后支 源性慢性颈 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药物阻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颈 脊神经 后支 松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 肩肿胀/功能障碍受限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 d、7 d、30 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0 d,观察组颈 肩肿胀/功能障碍受限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vs.2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 脊神经 后支 松懈联合药物阻滞能够有效缓解颈 神经 后支 源性慢性颈 肩痛患者的颈 肩疼痛、肿胀及功能受限状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万随随 熊小辉 李俊飞颊针疗法治疗颈 神经 后支 卡压综合征急性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颊针疗法治疗颈 神经 后支 卡压综合征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 神经 后支 卡压综合征急性期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通络祛痛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颊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颈 部活动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颈 部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颈 部活动度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颈 部活动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颊针疗法治疗颈 神经 后支 卡压综合征急性期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颈 部活动度,降低患者疼痛情况。 庞智文 周方园关键词:通络祛痛膏 中医证候积分 研究低温等离子消融颈 神经 后支 治疗颈 源性头痛的效果 2020年 目的:探究低温等离子消融颈 神经 后支 治疗颈 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接治的90例颈 源性头痛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以上患者施行低温等离子消融颈 神经 后支 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并比较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90例患者通过治疗后,其中有14例出现枕部麻木情况,在进行手术治疗后7d进行随访得知已得到有效缓解,30d后部分症状消失,4例患者症状尚在,其麻木感有显著减轻;有3例患者发生耳鸣情况,7d后该症状消失。以上患者均为出血感染等现象。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要低于治疗前,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要高于治疗前,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 源性头痛患者予以低温等离子消融颈 神经 后支 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且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李向欣关键词:低温等离子消融 颈源性头痛 颈 源性头痛颈 神经 后支 低温等离子消融对血浆中β-内啡肽、ACTH及皮质醇的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原发及继发性疼痛是目前临床上广为关注的研究领域[1,2]。颈 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是种一种慢性头痛,常继发于颈 部组织结构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3,4]。近年来,由于CEH的发病逐渐呈年轻化的趋势,因此,关于CEH的临床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目前关于慢性头痛发生机理的研究报道较少[5]。我们观察了60例颈 源性头痛颈 神经 后支 低温等离子消融手术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浆中β-内啡肽(Beta-endorphin)、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醇(Cortisol)含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王海玲 杨犇 武百山关键词:颈源性头痛 低温等离子消融 功能性病变 颈神经后支 皮质醇 CEH 低温等离子消融颈 神经 后支 治疗颈 源性头痛的效果及安全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颈 神经 后支 治疗颈 源性头痛(CE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的颈 源性头痛患者40例,进行颈 神经 后支 低温等离子消融手术。治疗前后均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临床疗效评估,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均P<0.05),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5.0%、95.0%、87.5%,各时间点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6例出现麻木,1例耳鸣,其他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颈 神经 后支 是治疗颈 源性头痛的有效方法,效果显著,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宋莉 窦智 刘京杰 王琦 唐元章 杨立强 倪家骧关键词:低温等离子消融 颈源性头痛 颈神经后支 射频热凝与神经 阻滞治疗颈 神经 后支 源性慢性颈 肩痛及头痛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比较射频热凝与神经 阻滞治疗颈 神经 后支 源性慢性颈 肩痛及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共89例确诊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颈 神经 后支 射频热凝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颈 神经 后支 神经 阻滞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并纪录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末次随访时按"划线法国际标准"比较两组疗效以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有效率为84.78%,对照组显著有效率为67.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颈 神经 后支 诱发慢性颈 肩痛及头痛,神经 阻滞以及脊神经 后支 介入射频热凝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相比而言,射频热凝能够取得更满意的治疗效果,具有缓解时间长、可重复性特点。 漆海如 曾宪明 陈强 刘宝 赵家安 王晶关键词:颈痛 肩痛 头痛 颈神经后支 射频 神经阻滞 牵伸松调法在颈 神经 后支 源性颈 肩痛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评价牵伸松调法治疗颈 神经 后支 源性颈 肩痛的可行性及时效。方法:62例颈 神经 后支 源性颈 肩痛患者不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牵伸松调法及脊柱推拿手法,评价其时效及可行性。结果:观察组耗时及疼痛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5%(P〈0.05)。结论:牵伸松调法治疗颈 神经 后支 源性颈 肩痛高效、省时省力,值得推广。 董有康 赵永康 潘博希关键词:疗效 可行性
相关作者
倪家骧 作品数:379 被引量:2,210 H指数:2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疼痛 三叉神经痛 慢性疼痛 CT引导 疼痛治疗 王金武 作品数:541 被引量:883 H指数:1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3D打印 矫形器 膝关节 生物力学 矫形 刘星明 作品数:30 被引量:95 H指数:7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海港医院 研究主题: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 脉冲射频 头痛患者 手法整复 于存国 作品数:36 被引量:99 H指数:7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海港医院 研究主题:白血病 细胞移植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 颈源性头痛 陈德松 作品数:278 被引量:1,806 H指数:2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研究主题:胸廓出口综合征 臂丛神经 解剖学 臂丛 桡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