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17篇“ 颗粒有机碳“的相关文章
- 浒苔降解过程中颗粒有机碳、氮释放及相关微生物种群丰度变化研究
- 2025年
- 我国黄海海域已连续18年暴发浒苔(Ulva prolifera)绿潮,数百万吨浒苔在绿潮消亡阶段沉降入海并向海水中释放大量有机质。目前,对于量化浒苔降解过程中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颗粒有机氮(particulate organic nitrogen,PON)的释放及其微生物调控机制的相关研究亟待开展。本研究选择浒苔为对象,设置2种降解密度(1 g/L、5 g/L),研究90 d降解过程中的POC和PON浓度、POC︰PON及微生物丰度的变化特征,并探究微生物丰度与POC、PON浓度及其比值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90 d降解过程中POC浓度[1 g/L与5 g/L处理组峰值分别为(90.17±24.77)和(219.99±45.11)μmol/L]、PON浓度[1 g/L与5 g/L处理组峰值分别为(16.15±0.71)和(23.20±7.16)μmol/L]变化显著。POC、PON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不同:前60 d,POC和PON浓度均先上升后下降;第60~90天,POC浓度持续下降约49%,而PON浓度上升约430%。浒苔降解初期POC︰PON升高,表明此时氮的释放滞后于碳;随后,POC︰PON下降,与微生物对氮的固定以及呼吸作用消耗碳有关。微生物丰度与POC、PON浓度显著相关,表明微生物对浒苔降解过程中POC、PON释放具有重要作用。降解密度对POC、PON浓度有显著影响,5 g/L处理组POC、PON浓度约为1 g/L处理组的2~3倍,且5 g/L处理组达到峰值所需时间较长。本研究厘清了浒苔降解过程中POC、PON的释放特征,明确了微生物丰度变化与POC、PON含量及二者比值变化的关系,为深入探究浒苔降解过程中微生物对POC、PON释放的调控机制以及POC、PON降解机制提供了研究基础。
- 赵苗苗毕蓉毕蓉宋欣荣黄圣荣冯秀婷张海龙李莉张海龙
- 关键词:颗粒有机碳
- 甘肃尕海湿地不同植被退化阶段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及动态
- 2025年
- 研究高寒湿地植被退化过程中土壤颗粒有机碳(POC)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为深入理解高寒湿地土壤碳库动态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提供基础数据。以甘肃尕海湿地区内不同植被退化程度的沼泽草甸(未退化ND、轻度退化SD、中度退化MD和重度退化HD)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植被退化过程中湿地土壤POC在2016年和2017年生长季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植被退化显著降低了湿地表层(0~10和10~20 cm)土壤POC含量,而对其他土层(20~40、40~60、60~80和80~100 cm)土壤POC含量影响不显著。(2)随生长季的推移,表层土壤POC含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但其他土层土壤POC含量无明显变化,2016年土壤POC含量和变幅均高于2017年。(3)采样时间、植被退化和土壤深度均对POC影响显著,同时对土壤POC有显著交互作用。(4)全氮和地下生物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的主导因素。植被退化可能导致青藏高原湿地表层土壤碳库中积累的大量POC损失,使青藏高原湿地成为一个潜在碳源。
- 马维伟刘强李广常文华
- 关键词:植被退化
- 一种土壤颗粒有机碳测试装置
- 本发明涉及测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土壤颗粒有机碳测试装置,包括有振荡器及可安装于振荡器内架体的支撑架,支撑架上分布设置有多个过滤筛,所述多个过滤筛的孔径延其分布方向逐渐缩小;支撑架上设置有翻转驱动组件,翻转驱动组件用于控...
- 高涵李明万吉星盛峰高尚袁伟皓
- 一种估算海洋表层颗粒有机碳浓度的水色遥感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一种估算海洋表层颗粒有机碳浓度的水色遥感方法及装置,涉及水质参数遥感反演技术领域,该方法中提取光学信息影像中所有匹配点的不同波长处的吸收系数;构建匹配点数据集中实测有机碳浓度与每个波长处的吸收系数之间的关系,并进行...
- 姜玲玲李强齐志鑫商雨豪
- 柑橘园覆盖光叶苕子促进土壤颗粒有机碳净积累
- 2025年
- 【目的】明确在绿肥生长和自然腐解阶段,柑橘树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期更好地理解绿肥覆盖对果园土壤碳组分的作用机制,为推广果园绿肥覆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光叶苕子覆盖的柑橘园为研究对象,以清耕处理为对照,在光叶苕子生长和自然腐解季节,探索柑橘根际和非根际土颗粒有机碳(包含游离态颗粒有机碳和闭蓄态颗粒有机碳)及矿物结合有机碳的分布,并分析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与植物特征(柑橘细根碳氮磷含量、苕子地上和细根年碳氮磷输入量)和土壤因子(游离态颗粒有机氮、闭蓄态颗粒有机氮、矿物结合有机氮、全氮、全磷、黏粒含量及胞外酶活性)的关系。【结果】与清耕对比,在苕子生长和腐解季节,绿肥覆盖均显著(P<0.05)增加了根际土(34.13%、56.01%)和非根际土的闭蓄态颗粒有机碳含量(33.02%和64.23%);均显著(P<0.05)降低了根际土(-12.56%、-19.72%)和非根际土的矿物结合有机碳含量(-13.10%、-20.67%)。游离态颗粒有机碳含量在苕子生长季节的非根际土显著增加(78.77%,P<0.05),而根际土降低(-8.48%,P<0.05),但在苕子腐解季节相反,表现为非根际土降低(-18.66%,P<0.05)、根际土增加(18.62%,P<0.05)。冗余分析表明,在光叶苕子覆盖下的柑橘园,土壤的游离态颗粒有机碳和闭蓄态颗粒有机碳含量与苕子细根的年碳氮输入量、土壤闭蓄态颗粒有机氮含量、全氮含量及黏粒含量显著(P<0.05)正相关,土壤矿物结合有机氮含量与矿物结合有机碳含量显著(P<0.05)正相关。方差分析表明,光叶苕子覆盖提高了植物与土壤因子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共同作用(从18.3%增加到33.9%)。层次分割进一步确定,矿物结合有机氮是降低土壤矿物结合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闭蓄态颗粒有机氮、苕子细根的年碳氮输入量、土壤黏粒含量是影响土壤游离态颗�
- 张佳佳肖文发雷蕾杨鑫雷蕾杨洪炳廖倚凌曾立雄
- 关键词:三峡库区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及颗粒有机碳的影响
- 2024年
- 为探讨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管理措施相结合对土壤固碳及碳组分的影响,设置深松秸秆还田(STs)、深松秸秆不还田(ST0)、旋耕秸秆还田(RTs)、旋耕秸秆不还田(RT0)4个处理,考察土壤容重、有机碳含量和颗粒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深松处理土壤有机碳储量比旋耕处理增加了10.69%,颗粒有机碳含量增加了41.47%;秸秆还田处理土壤有机碳储量比秸秆不还田处理增加了27.14%,颗粒有机碳含量增加了17.92%。深松结合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固存。
- 杨乾王秋红沈莹赵红香刘振宁堂原
- 关键词:耕作方式秸秆还田土壤有机碳储量颗粒有机碳
- 生物质炭施用对庐山红壤颗粒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 2024年
- 针对庐山红壤肥力水平较低的状况,为更好地提升庐山红壤肥力,改善庐山红壤质量,将不同施用量(0%、1%、2%、5%)生物质炭添加到庐山红壤中,并进行培养试验。通过检测庐山红壤总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探讨生物质炭施用对庐山红壤颗粒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不施用生物质炭的对照(0%),施用1%、2%、5%生物质炭后,庐山红壤总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52.77%、107.89%、298.87%,颗粒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2.99 g/kg、6.56 g/kg和17.63 g/kg,且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红壤总有机碳含量和颗粒有机碳含量也随之增加。研究结果对于提升庐山红壤肥力,改善庐山红壤质量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 刘衍波冯立峰李宗谙夏金亮秦文弟
- 关键词:生物质炭颗粒有机碳
- 一种湖泊群颗粒有机碳储量的遥感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湖泊群颗粒有机碳储量的遥感方法,包括:基于湖泊遥感反射率数据计算不同波段组合的波段比值、峰高指数和归一化碳指数,并提取地面同步实测采样点的经纬度和高程数据,利用不同函数形式检验各指标对实测POC浓度的敏感程...
- 刘东严诺霄张辰雪段梦伟唐登淼
- 一种基于数字滤波的海水颗粒有机碳含量测量方法
- 本发明属于数据信号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数字滤波的海水颗粒有机碳含量测量方法。该方法将整体的信号分解为多层不同尺度不同频率的信号函数,对低频信号进行下一层分解,对高频信号保留并进行滤波处理,最后重新组合成输出信号。本...
- 马然刘艺刘岩曹煊褚东志孔祥峰王昭玉张述伟吴宁马海宽刘凤庆王阳王婧茹
- 基于主被动遥感数据反演海洋初级生产力和颗粒有机碳垂直剖面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基于主被动遥感数据反演海洋初级生产力和颗粒有机碳垂直剖面的方法,该方法基于高精度的水体光学特性和次表层浮游植物垂直剖面,建立水体光学参数和浮游植物碳生物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构建耦合叶绿素浓度和浮游植物碳生物量垂直...
- 袁大鹏陈鹏潘德炉
相关作者
- 张继红

- 作品数:221被引量:1,439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海水养殖 虾夷扇贝 栉孔扇贝 养殖 沉积物
- 石晓勇

- 作品数:206被引量:1,829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研究主题:营养盐 浒苔 浮游植物 春季 夏季
- 刘毅

- 作品数:63被引量:18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虾夷扇贝 海水养殖 颗粒有机碳 浮游植物 元素分析仪
- 吴文广

- 作品数:67被引量:21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海水养殖 泥螺 虾夷扇贝 颗粒有机碳 叶绿素A
- 石学法

- 作品数:433被引量:2,461H指数:27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研究主题:表层沉积物 沉积物 富钴结壳 南黄海 热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