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4篇“ 颞骨骨折“的相关文章
儿童颞骨骨折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儿童颞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477例18岁以下颞骨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影像学、面神经及听力学评估、并发症、治疗及预后。结果 477例颞骨骨折患儿中男358例、女119例,男女比例为3∶1,年龄范围为0~18岁,中位年龄9岁,其中6例为双侧。交通事故是受伤主要原因(57.23%),其次为跌倒(23.69%)。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鼓室积血和耳出血,通常3周~1个月消失。纵行骨折253耳(52.38%),横行骨折35耳(7.25%),混合型骨折48耳(9.93%),其他不能进行分型147耳(30.43%),表现为轻微骨折线。听力受损372例(77.02%);面神经损伤28例(5.80%),其中8例为内听道及以上层面损伤;脑脊液耳漏47例(9.73%);鼓膜穿孔15例(3.11%)。合并颅内损伤78例(16.35%),全身多发损伤19例(3.98%)。即发性面瘫10例,1例恢复良好(10.00%);迟发性面瘫18例,15例恢复良好(83.33%)。耳科并发症的处理经手术治疗10例,包括8例鼓室探查+听骨链重建,术后听阈恢复正常。2例面神经减压术,术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HB分级)Ⅴ级恢复至Ⅱ级。结论 儿童颞骨骨折中,男童常见,最常见的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鼓室积血、鼓膜穿孔、脑脊液耳漏和传导性耳聋经保守治疗多可治愈,外伤所致听骨链骨折或脱位经手术治疗预后良好,外伤所致内听道区域骨折可引起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完全性面瘫,预后较差。
马宁陈敏陈敏杨扬刘薇郝津生杨扬张晓段晓岷郝津生张杰
关键词:颞骨骨折儿童面神经损伤听力损失脑脊液耳漏
经乳突面神经减压术治疗颞骨骨折致重度创伤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经乳突面神经减压术治疗颞骨骨折致重度创伤性面瘫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经乳突面神经减压术治疗的24例因颞骨骨折致重度创伤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H-B)分级Ⅵ级17例,Ⅴ级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选择性经乳突面神经减压术,依据术前面神经损伤定位以及术中所见确定减压范围。术后1、3、6、12、18个月门诊随访面神经功能H-B分级,并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将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至H-B分级Ⅰ、Ⅱ级定义为优,Ⅲ、Ⅳ级定义为良,Ⅴ、Ⅵ级定义为差。结果:术中可见面神经损伤位于膝状神经节至锥曲段,表现为神经水肿或卡压,1例为断裂伤。24例患者中,术中出现水平半规管局部破损3例,术后听力下降5例,听力丧失1例,外耳道皮肤破损2例。术后无一例脑脊液漏或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24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2~18(14.3±2.5)个月。至末次随访,24例患者中,H-B分级Ⅰ级3例,Ⅱ级16例,Ⅲ级4例,Ⅳ级1例;疗效优19例(79.2%),良5例(20.8%)。结论:采用经乳突面神经减压术治疗颞骨骨折致重度创伤性面瘫可有效促进面瘫的恢复,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好。
李德志栗伟杰王彬彬张幸楠刘松
关键词:面神经损伤创伤颞骨减压术
面神经-舌下神经并联桥接吻合术治疗闭合性颞骨骨折后面神经损伤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面神经-舌下神经并联桥接吻合术治疗闭合性颞骨骨折后面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9例因头面部外伤导致闭合性颞骨骨折而出现面神经损伤的患者,其中5例采用面神经-舌下神经并联桥接吻合术修复治疗(手术组),4例选择神经营养药物治疗配合康复锻炼(保守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致伤原因及术前面神经损伤持续时间、面神经损伤House-Brackmann分级(HB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采用HB分级评估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同时行面神经电生理检测,评估治疗前后面部肌肉产生的电活动;根据Martins等提出的舌功能量表,对神经吻合术后患者的舌功能及萎缩程度、舌偏移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5个月。手术组5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舌肌萎缩、伸舌偏移、舌下神经功能障碍(主要包括吐字不清、喝水呛咳)或术后感染、出血,腓肠神经损伤后下肢肌肉萎缩或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术后均出现外踝区皮肤感觉障碍,但逐渐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手术组患者的面神经和舌下运动神经元均对瘫痪面肌进行了神经支配。末次随访时手术组5例患者HB分级从术前Ⅴ级2例、Ⅵ级3例改善至Ⅱ级3例、Ⅲ级1例、Ⅳ级1例;而对照组患者术前Ⅴ级1例、Ⅵ级3例,随访期间面部不对称情况持续存在,末次随访时仅2例从Ⅵ级改善至Ⅴ级;两组预后HB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3,P=0.001)。手术组患者术后F波的振幅和频率逐渐改善,面肌大力收缩时也可募集明显动作电位,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神经电生理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面神经-舌下神经并联桥接吻合术能有效保留面神经完整性,同时引入舌下神经对面神经的双重支配,适用于治疗闭合性骨折所致严重不完全性面神经损伤。
苏迪娅王洁晴张晨
关键词:面神经损伤双重支配
颞骨骨折耳科并发症诊治专家共识被引量:6
2021年
颞骨上承颅脑、下通项颈,内含位听器官及沟通颅颈的重要神经、血管等结构,因此颞骨损伤不仅可导致听觉、平衡功能障碍,还可引起脑膜及脑组织、面神经等颅神经及颈内动、静脉损伤,影响颅面部外观及功能,并可能出现颅神经功能障碍甚或颅内感染、大出血等危及生命之并发症[1],需给予足够重视。
杨仕明殷善开伊海金侯昭晖陈正侬马鑫龚树生韩维举余力生樊兆民许嘉高娟娟
关键词:静脉损伤平衡功能障碍颅神经颞骨骨折颅面部
正确处理颞骨骨折耳科并发症被引量:2
2020年
人体的位听器官皆位于颞骨内,且周围有诸多重要血管及神经穿行,当发生颞骨骨折时,易出现耳科并发症,诸如听力下降、面神经麻痹、脑脊液耳(鼻)漏、眩晕等。在处理颅脑外伤,特别是合并有颞骨骨折时,应注意识别是否出现了耳科并发症。目前对于颞骨骨折合并耳科并发症的处理原则,取决于损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早期干预,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许嘉伊海金
关键词:颞骨骨折听力下降面神经麻痹脑脊液漏眩晕
颞骨骨折后双侧面瘫患者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
2020年
目的:探讨分析颞骨骨折后双侧面瘫患者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2012年1月-2018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40例颞骨骨折后双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记录颞骨骨折后双侧面瘫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效果.结果:40例颞骨骨折后双侧面瘫患者中,纵行骨折22例(55.0%),横行骨折10例(25.0%),混合型骨折8例(20.0%);即刻面瘫12例(30.0%),迟发面瘫28例(70.0%);病程<4周17例(25.0%),病程≥4周23例(75.0%);H-B分级I-II级22例(55.0%),III-IV级18例(45.0%).病程时间<4周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病程时间≥4周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手术后均未见手术并发症发生,部分患者出现面瘫后遗症:流泪过多6例,少泪甚至无泪4例,鳄鱼泪2例,面部轻微联动1例.结论:颞骨骨折后双侧面瘫患者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在面瘫发生4周以内实施手术的疗效最佳,同时也应注意相关后遗症的预防.
李立萍胡晓东耿珊珊
关键词:颞骨骨折双侧面瘫手术治疗
18例颞骨骨折导致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颞骨骨折所致的周围性面瘫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总结2013年7月-2018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8例因颞骨骨折导致的外伤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听力损失情况、听骨链情况、面神经电图、面神经损伤情况及疗效分析。结果18例颞骨骨折中有17例纵行骨折,1例混合型骨折;共有16例出现听力下降,其中8例传导性听力下降,3例感音性听力下降,5例混合型听力下降;面神经变性百分比大于95%有7例,小于90%有6例,90%~95%有5例;共有14例采用手术治疗,采用经乳突入路面神经减压术,术中探查听骨链,发现听骨链完整6例,听骨链损伤共8例,其中听骨链移位6例,听骨链骨折2例;术中发现损伤膝状神经节3例,鼓室段2例,锥段2例,膝状神经节合并水平段2例,水平段合并锥段1例,水平段合并乳突段1例,膝状神经节、水平段合并锥段1例,损伤膝状神经节、水平段、锥段合并乳突段1例,膝状神经节、水平段、锥段、乳突段合并迷路段1例,治疗前分级为H-BⅡ级1例,H-BⅢ级2例,H-BⅣ级12例,H-BⅤ级3例,治疗后恢复满意有16例,有2例治疗后达H-BⅢ级。结论对于颞骨骨折导致的外伤性周围性面瘫,伴发听骨链的损伤,若有手术指征,可以考虑经乳突入路面神经减压术,同期可依具体情况重建听力。
钟运张帅贺楚峰梅凌云
关键词:颞骨骨折周围性面瘫
64排容积CT重建在颞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0年
目的探讨64排容积CT(VCT)重建在颞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颞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进行CT扫描,并经手术证实有76处骨折。记录颞骨骨折检出率,并分析64排VCT重建结果。结果64排VCT重建检出颞骨骨折73处,重建图像可显示直接征象,检出率为96.05%(73/76),其中颞下颌窝骨折7处,鳞部骨折17处,鼓室部骨折14处,乳突部骨折25处,外耳道骨折7处,内耳道骨折3处。而CT平扫检出颞骨骨折64处,检出率为84.21%(64/76),其中颞下颌窝骨折5处,鳞部骨折16处,鼓室部骨折13处,乳突部骨折22处,外耳道骨折5处,内耳道骨折3处。64排VCT重建对颞骨骨折的诊断结果与CT平扫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1,P<0.05)。结论在颞骨骨折中应用64排VCT重建诊断价值较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张庆彦
关键词:颞骨骨折64排容积CT三维重建
针灸对颞骨骨折引起的周围性面瘫患者术后康复的价值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评估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术后康复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颞骨骨折面神经减压术后的面瘫患者64例,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甲钴胺注射液肌内注射12周;针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12周针灸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面神经功能分级(H-B)量表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评分、临床疗效和症状体征积分。结果治疗12周后,针灸组H-B分级评分及FD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DIP评分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的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的抬额、闭眼、鼓腮、动嘴症状体征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骨外伤引起的周围性面瘫行面神经减压术后,针灸协助的综合康复方案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体征,提高痊愈率,恢复面神经功能。
王芹黄伟黄伟钱红雨姚敏王宝峰高锋
关键词:颞骨骨折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减压术针灸康复
探讨颞骨骨折性面瘫面神经减压术的手术时机及减压面神经的范围
2020年
探讨并分析颞骨骨折性面瘫患者采用面神经减压术治疗的手术时机及减压面神经的范围。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面神经减压术治疗的35例颞骨骨折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并根据不同手术时机将35例患者划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分得17例患者,并于伤后2个月实施面神经减压术治疗;研究组分得18例患者,并于伤后2个月内实施面神经减压术治疗。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并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17例患者中,治愈2例(11.76%),好转9例(52.94%),恢复不良6例(35.29%);研究组18例患者中,治愈12例(66.67%),好转5例(27.78%),恢复不良1例(5.56%),对比两组颞骨骨折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颞骨骨折性面瘫发生后,予以患者早期面神经减压术治疗,有助于提升其面肌功能恢复程度,尽快消除面神经损伤症状,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继续应用及推广。
刘璐
关键词:面神经减压术手术时机

相关作者

姬长友
作品数:156被引量:414H指数:11
供职机构: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喉肿瘤 耳蜗 C-MET 鼻腔鼻窦 突发性聋
樊兆民
作品数:237被引量:706H指数:1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研究主题:梅尼埃病 手术治疗 人工耳蜗 突发性聋 手术
陈继川
作品数:148被引量:259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研究主题:老年性聋 内淋巴囊 颞骨 医用 血管
王海波
作品数:254被引量:892H指数:1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研究主题:梅尼埃病 手术治疗 听觉丧失 突发性聋 颞骨
蒋立新
作品数:52被引量:160H指数:8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鼓室成形术 中耳 中耳炎 听小骨 胆脂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