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2篇“ 食性研究“的相关文章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神农架国家公园川金丝猴食性研究
2024年
川金丝猴湖北亚种(Rhinopithecus roxellana hubeiensis)是种群数量最少的川金丝猴(R.roxellana)亚种,评估其食物组成及季节变化有助于了解其觅食策略和同域分布物种间的竞争关系,对物种保护及栖息地恢复等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于2023年冬季(2月)、春季(5月)和秋季(10月)在神农架国家公园采集金丝猴新鲜粪便样品,利用DNA宏条形码技术分析了粪便中的食源植物及其季节变化。研究共鉴别出127种金丝猴食源植物,分属于110个属62个科,科水平上相对序列丰度最高的为蔷薇科(Rosaceae),属水平上相对序列丰度最高的为花楸属(Sorbus),种水平上相对序列丰度最高的是地海椒(Archiphysalis sinensis)。在不同季节食物组成中,冬季有56种,春季有76种,秋季有70种,其中春季偏好的食物为花楸属植物(Sorbus sp.)(27.34%)植物和藤山柳(Clematoclethra scandens)(16.56%);秋季偏好的食物为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22.12%)和花楸属植物(16.52%);冬季偏好的食物为地海椒(33.49%)和花楸属植物(28.13%)。3个季节的共有食物有20种,冬季的特有食物有16种,春季有29种,秋季有27种。冬季特有食物有地海椒等,春季特有食物有菱叶茴芹(Pimpinella rhomboidea)等,秋季特有食物有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等。春季和秋季之间的重叠食物种类最多有35种,春季和冬季的重叠食物种类有32种而冬季和秋季重叠食物种类最少仅有28种。不同季节食物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冬季食物多样性指数最低,秋季较高,春季最高。食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与神农架植被物候特性一致。研究结果揭示了神农架川金丝猴的食物组成和季节变化,以及DNA条形码技术在食性研究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为川金丝猴的种群繁育和保护管理等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程铭昊李劲张溢丛微张宇蒋军黄天鹏梅玉娇李书航张于光
关键词:食性分析DNA条形码川金丝猴
东海带鱼分子系统学及食性研究
带鱼是暖水性中上层洄游鱼类,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域广泛分布,在我国四大海域均有发现,是我国近海渔业中产量最高的经济鱼种,捕捞产量常年居于各种经济鱼类首位,对东海渔业资源具有深远的影响。随着人类活动加剧,尤其是过度捕捞和海...
焦礼诗
关键词:带鱼系统发育食性
基于粪便分析的大型食肉动物食性研究方法概述
2024年
文章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对基于粪便分析的大型陆生食肉动物食性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对食性研究揭示及解决的科学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以期为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
赵筱涛刘文静窦海龙
关键词:食性粪便
黑龙江中上游江鳕(Lota lota)年龄、生长与食性研究
研究分别于2022年10月、11月(秋季)、2023年1月、3月(冬季)以及2023年5月(春季)在黑龙江流域上游、中游以及支流额木尔河采集江鳕(Lota lota)样本926尾,研究其年龄、生长及食性等方面的生物学特...
邵慧丽
关键词:年龄食性
基于DNA宏条形码技术贺兰山岩羊和马鹿的食性研究
有蹄类动物的食性分析是研究其生境需求的核心内容,不仅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有重要意义,还可以对栖息地评价和种间关系的研究提供基础,是动物生态学研究中的一项基本内容。近年来DNA宏条形码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野生动物的食性研...
孙悦
关键词:岩羊马鹿食性
黑龙江中上游黑斑狗鱼年龄生长及食性研究
研究分别于2022年10月以及2023年5月,在黑龙江上游呼玛江段、中游抚远江段以及乌苏里江下游抚远江段采集468尾黑斑狗鱼(Esox reicherti)样本,研究其年龄、生长以及食性等方面的生物学特征,旨在了解黑斑...
迟淼
关键词:黑斑狗鱼年龄摄食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水生动物食性研究的应用被引量:2
2023年
了解各种水生生物的营养级及其食性是现代生态学的基础内容之一。传统研究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低、受时间和空间等制约,稳定同位素比值可以表示不同生物营养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长期积累,区分不同物种在食物网营养级中的微小差异。本文描述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应用原理,介绍了水生动物食源组成、占比和机体代谢过程对稳定同位素组成和分布的影响,分析了水生动物食性研究中食物来源、食物网结构、营养级和洄游路线等具体案例,为水生动物的驯化、栖息保护、渔业资源监护提供理论数据支撑。
田金龙李俊伟董宏标董宏标张家松
关键词:水生动物稳定同位素食性
基于DNA分子生物学食性研究领域的文献计量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食物网及其动态变化研究有助于理解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的功能机制,而运用准确的技术手段来确定消费者的生态位宽度和食物组成对该领域研究至关重要[1]。目前关于食性分析方法主要分为3类:传统方法(直接观察、消化道内容物分析和显微镜镜检等)、生化方法(脂肪酸组成分析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等)和分子方法(同工酶电泳、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分析和DNA分子技术等)。
张宇洋董建宇孙昕张秀梅
关键词:CITESPACE条形码
大刺鳅消化道结构及食性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为了解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消化道结构特点及其功能与食性的关系,以采自东江和桃江水域的大刺鳅为研究对象,采用解剖、石蜡切片、HE染色和胃含物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大刺鳅消化道的形态学、组织学结构及食性特征。结果显示,大刺鳅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和肠构成;口咽腔具舌、咽骨和咽磨;食道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含有丰富的杯状细胞,内壁具纵行褶皱和次级分支,肌层由横纹肌和平滑肌共同组成;胃壁和肠壁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构成,肌层为平滑肌,分为环肌和纵肌;胃呈“V”型,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幽门部3个部分,各部分的肌层厚度相比差异显著(P<0.05),贲门部向胃体部逐渐增粗,且含有胃腺细胞,幽门部肌层极为发达,形成幽门括约肌;肠较短,具一个弯曲,肠道系数为0.325±0.050,肠绒毛丰富,前肠、中肠和后肠的肠绒毛高度相比差异显著(P<0.05);胃幽门部和前肠间有2个幽门盲囊。大刺鳅食谱较广,消化道中鉴定出虾类、水生昆虫、鱼类、螺、卵和植物碎屑6大类饵料,摄食时食物不经咀嚼直接吞入;食物多样性指数(H′)为2.19,不确定性较低,饵料优势指数(D)为0.33,集中性较高;虾类为大刺鳅的主要食物,其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质量百分比(W%)和数量百分比(N%)分别为97.75%、92.29%和73.07%。研究表明,大刺鳅属肉食性鱼类,其消化道形态和组织学结构表现出与食性相适应的特点,该研究可为大刺鳅人工养殖和饲料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马本贺王海华徐先栋李燕华王梦杰吴斌陶志英
关键词:消化道形态学组织学食性
吉林白山原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獐食性研究
獐(Hydropotes inermis)隶属于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獐属(Hydropotes),是中国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国内獐的主要分布区仅存在3个:浙江舟山群岛、江西...
丁乙轩
关键词:食性分析生境选择

相关作者

朱国平
作品数:287被引量:918H指数:18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南极磷虾 耳石 大眼金枪鱼 南极半岛 金枪鱼围网
刘其根
作品数:277被引量:1,648H指数:23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千岛湖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浮游植物 三角帆蚌
胡忠军
作品数:143被引量:1,261H指数:21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千岛湖 水质评价 浮游植物
夏前征
作品数:5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研究主题:仔鱼 食性 花鱼骨 成鱼 食性研究
单继红
作品数:19被引量:260H指数:11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研究主题:鄱阳湖 自然保护区 越冬 食性研究 越冬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