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07篇“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相关文章
- 乙肝病毒相关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关因素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相关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OV)患者发生GOV破裂出血(EGVB)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乙肝病毒相关肝硬化并发GOV患者为对象,根据是否发生破裂出血分为出血组(n=32)、未出血组(n=48)。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特征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乙肝病毒相关肝硬化并发GOV患者发生EGVB的影响因素。结果:出血组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未出血组(P<0.05)。出血组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时间(PT)、GOV程度、内镜下红色征发生率高于未出血组,而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总胆红素(TBIL)、肌酐(CR)等指标低于未出血组(P<0.05)。Logistic回归显示,中重度GOV、肝性脑病、内镜下红色征、PT、PLT、TBIL、CR为乙肝病毒相关肝硬化并发GOV患者发生EGVB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乙肝病毒相关肝硬化并发GOV患者破裂出血风险较高,且与其静脉曲张程度、肝性脑病、内镜下红色征、PT、PLT和TBIL、CR等因素有关,应及时识别高危患者并给予积极治疗。
- 李广会
- 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
- 2025年
- 目的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3年10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EGV破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食管曲张静脉套扎联合胃底组织胶注射术治疗,观察组采取TIPS治疗。比较两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率、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率为2.22%(1/45),对照组17.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TBIL、AST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PS治疗EGV破裂出血可有效缓解EGV程度,降低EGV再出血率,对肝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可靠。
- 陈雅菲郭皓王志民
- 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肝功能
- 凝血酶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
- 2025年
- 目的观察凝血酶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EVB患者10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药联合组(54例)和单药治疗组(54例)。单药治疗组单用奥曲肽止血治疗,两药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凝血酶止血治疗。连续用药3 d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黑便、呕血改善时间,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关血清指标[血清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LC)、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微小核糖核酸-9a-5p(miR-9a-5p)、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不良反应。结果两药联合组总有效率较单药治疗组高(96.30%vs.79.63%,χ^(2)=7.083,P=0.008);两药联合组止血时间及黑便、呕血改善时间均短于单药治疗组(P<0.01)。治疗3 d后,2组APTT、PT短于治疗前,Fib水平高于治疗前,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脾静脉血流量低于治疗前,且两药联合组变化幅度大于单药治疗组(P<0.05或P<0.01);2组GAS、GLC、PⅢNP、miR-9a-5p及FIB-4水平低于治疗前,且两药联合组低于单药治疗组(P<0.01)。两药联合组与单药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12.96%vs.9.26%,χ^(2)=0.375,P=0.540)。结论肝硬化合并EVB患者采取凝血酶联合奥曲肽止血用药方案,能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相关血清指标水平等有效止血,止血功效更好。
- 苏宗毅陈小媚吕丽萍
-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凝血酶奥曲肽血流动力学
- 生长抑素联合内镜下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疗效研究
- 2025年
-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联合内镜下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的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EVB患者89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4例,分别给予以生长抑素为主的内科综合治疗,或在此治疗的基础上,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和曲张静脉套扎术治疗,随访6个月。使用超声诊断仪检测门静脉直径(PVD)、门静脉血流流速(PVV)和脾静脉血流流速(SVV),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过氧化脂质(LPO)、胃动素(MTL)和胃泌素(GAS)。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为9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9%(P<0.05);观察组输血(1.8±0.4)u,显著少于对照组【(4.2±2.0)u,P<0.05】,止血时间为(0.8±0.2)d,显著短于对照组【(3.1±1.1)d,P<0.05】,胃镜复查观察组EV消失9例(20.9%);治疗前后,两组PVD、PVV和S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LPO、MTL和GAS分别为(4.3±1.1)U/L、(193.6±20.4)ng/L和(85.5±9.2)μ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1±1.6)U/L、(254.9±24.9)ng/L和(112.4±10.3)μg/mL,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再出血3例(7.0%),经再次内镜下治疗等综合处理,止血,对照组再出血17例(42.5%,P<0.05),经内科综合治疗止血12例,死亡5例(29.4%)。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或/和曲张静脉套扎术是抢救肝硬化并发EVB患者比较有效的方法,但设备和技术要求高,治疗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综合培训方能达到治疗目的。
- 朱瑞农宋丽群钱佶
- 关键词: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生长抑素
- 内镜下套扎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 2025年
- 目的 探讨内镜下套扎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行内镜下套扎术,观察组患者行内镜下套扎联合组织胶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出血情况、凝血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整体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急性止血成功率、近期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远期再出血率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均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缩短(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实施内镜下套扎术,内镜下套扎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减少远期再出血发生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王菁
- 关键词:内镜下套扎术组织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
- 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疗效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术(EVL)联合生长抑素和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的疗效。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EVB患者116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9例,两组均接受EVL和生长抑素治疗,连续治疗3~7 d,观察组术后长期口服普萘洛尔维持治疗,随访6个月。使用超声诊断仪检测门静脉血流量(PVF)和脾静脉血流量(SVF),经颈静脉入路插管测量肝静脉楔压和肝静脉游离压,计算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常规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在治疗7 d后,观察组止血率为94.9%,对照组为96.5%(P>0.05),观察组死亡3例,对照组死亡2例;两组出血停止时间【(63.5±2.1)对(62.3±3.6)h】、输血量【(3.9±0.8)U对(4.1±1.2)U】、住院时间【(10.4±1.7)d对(10.5±2.9)d】和医疗花费【(1.8±0.2)万元对(1.8±0.2)万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VF、SVF和HVPG分别为(541.5±108.6)ml/min、(289.7±53.4)ml/min和(13.5±3.1)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16.4±112.7)ml/min、(306.4±56.3)ml/min和(14.6±3.8)mmHg,P<0.05】;观察组PT为(14.1±1.1)s,FIB为(2.7±0.8)g/L,与对照组【分别为(14.0±1.2)s和(2.8±0.6)g/L】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随访3个月和6个月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4%和10.7%,与对照组的7.3%和14.6%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EVL联合生长抑素紧急止血后,给予普萘洛尔口服治疗维持能降低门脉压力,可能能降低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值得进一步观察。
- 卓宇宏陈平湖陈鸿程周思君陈小云范微微叶石才
- 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套扎术生长抑素普萘洛尔再出血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治疗效果及1年内再出血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 2025年
- 目的探究内镜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EGVB)的疗效,对治疗患者1年内再出血的风险因素进行调查,并对应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接受内镜治疗的120例EGVB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内镜治疗效果,并根据治疗后1年内再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分析影响患者治疗后1年内再出血的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模型拟合度(Hosmer-Lemeshow检验),分析其临床价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120例患者内镜治疗后72 h止血成功率100%;内镜治疗后4周内镜复查显示静脉曲张完全消失和基本消失率75.83%(91/120),再出血10例(8.33%);内镜治疗后6个月、1年累积再出血34例(28.33%)、63例(52.50%),内镜治疗后1年内死亡9例(7.50%),均为再出血患者。63例发生再出血者纳入再出血组,57例未发生再出血者纳入非再出血组。血清钠<135 mmol/L〔比值比(odds ratio,OR)=3.83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95~13.445)、Child-Pugh分级C级(OR=3.835,95%CI:1.137~12.935)、食管静脉曲张程度G3(OR=5.113,95%CI:1.565~16.707)、门静脉主干内径>12 mm(OR=5.964,95%CI:2.295~15.497)为EGVB内镜治疗患者1年内再出血的风险因素(P<0.05);EGVB患者内镜治疗后1年内再出血的风险预测模型P=1/{1+e^([−(−3.815+1.345×血清钠+1.344×Child-Pugh分级+1.786×门静脉主干内径+1.632×食管静脉曲张程度)])},Hosmer-Lemeshowχ^(2)=3.158,P=0.856,模型预测EGVB患者内镜治疗后1年内再出血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15,预测效能较好。临床验证该模型预测再出血的准确率为82.3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03%、83.63%。结论内镜治疗EGVB的急性出血控制率高,但仍存在再出血风险,且再出血与血清钠<135 mmol/L、Child-Pugh分级C级、门静脉主干内径>12 mm、食管静脉曲张
- 杨建波黄小梅何远静张丽丽罗玉君
- 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 基于适应性领导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基于适应性领导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医院收治的78例肝硬化EGVB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基于适应性领导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自我管理行为、负性心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止血效果(止血时间、再出血率)。结果护理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的日常生活管理、饮食管理、病情监测管理、用药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DS中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适应性领导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可改善肝硬化EGVB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减轻负性心理,增强止血效果。
- 高晓彤
- 关键词:自我管理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胃镜下注射组织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讨分析在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中联合应用胃镜下注射组织胶、奥美拉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肝硬化并EVB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实施奥美拉唑)与观察组(n=45,实施奥美拉唑联合胃镜下注射组织胶)。对比两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ALB)、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止血时间,同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RBC、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硬化并EVB患者中联合应用胃镜下注射组织胶、奥美拉唑治疗,能够获得确切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常规及肝功能,止血效果理想,且不会额外增加不良反应。
- 陶熙李宏韬
- 关键词:奥美拉唑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奥曲肽联合内镜下套扎术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效果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内镜下套扎术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10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其中55例单纯行内镜下套扎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单纯套扎组,55例行奥曲肽联合内镜下套扎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联合组。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术后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门静脉主干内径(PVD)、门静脉血流量(PVF)、门静脉血流速度(PVV)]、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预后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8.18%)显著高于单纯套扎组(83.64%)(P<0.05)。联合组术后术后症状消失时间(22.25±5.11)h和住院时间(5.63±1.13)d均显著短于单纯套扎组的(29.02±4.63)h、(7.59±1.02)d(P<0.05)。两组治疗48 h后PVD、PVF和PVV均显著小于治疗前,且联合组PVD(12.20±1.63)mm、PVF(585.41±56.23)ml/min和PVV(18.27±3.26)cm/s均显著小于单纯套扎组的(13.65±1.89)mm、(729.65±48.11)ml/min、(21.02±3.19)cm/s(P<0.05)。联合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0.91%)与单纯套扎组(7.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5d再出血率(1.82%)、术后6周再出血率(1.82%)均显著低于单纯套扎组(16.36%、12.73%)(P<0.05);两组术后1年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1年内死亡率(1.82%)显著低于单纯套扎组(12.73%)(P<0.05)。结论内镜下套扎术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可有效改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患者彻底止血,加快康复进程,但并未增加不良事件风险,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高。
- 倪景斌凤辉孙寅力胡臻
- 关键词:奥曲肽内镜下套扎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