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9篇“ 馒头组“的相关文章
- 混合沉积特征精细刻画:以江苏徐州寒武系馒头组为例
- 2024年
- 江苏徐州地区寒武系馒头组发育极具特色的陆源碎屑组分与碳酸盐组分混合沉积现象。本研究以寒武系馒头组一套典型的混合沉积序列为例,依据剖面实测与镜下特征,对该序列中的混合沉积组合类型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沉积环境中的混合沉积特征,建立了陆表海近岸背景下陆源碎屑组分与碳酸盐组分混合沉积模式,探讨了各种混合沉积组合类型的混积成因类型、混积过程及主控因素等。结果表明:徐州地区寒武系馒头组混合沉积序列中主要发育含砂鲕粒灰岩、含内碎屑砂质灰岩、灰质细砂岩、含灰粉砂岩等11种混合沉积组合类型;混合沉积序列整体为陆表海海侵背景下次级海平面频繁波动且伴随多期次风暴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海侵作用下由近岸的混积潮坪逐渐演化为混积局限台地;混合沉积主要为相混合与间断混合,局部发育原地混合与母源混合。气候、陆源输入程度、海平面变化、碳酸盐产率是形成相混合的主控因素,同时也受到生物活动、水动力条件的调控;多期次风暴作用在主导间断混合形成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相混合与母源混合的发育;在各因素叠加影响下,研究区具有多种混积成因类型组合发育的特征。厘清各种混积成因类型的分布与混积过程可为华北板块寒武纪古环境恢复与沉积演化提供参考,并为“深时”陆表海台地混合沉积相关研究提供典型范例。
- 文祖超沈玉林李壮福敬宇鸿党志英祝玉琳孟艳李林超
- 关键词:陆表海馒头组寒武系
- 豫北卫辉地区寒武系馒头组含铁鲕粒的特征及形成机制
- 2024年
- 鲕粒灰岩是寒武纪重要的碳酸盐岩沉积类型之一,其以方解石质和白云石质鲕粒最为常见,成因已有诸多研究。然而,含铁鲕粒灰岩或铁鲕岩在寒武纪却很少见有报道,该类鲕粒的形成机理仍不清楚。基于此,文中综合运用沉积学与沉积古地理、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豫北卫辉地区馒头组的含铁鲕粒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区含铁鲕粒包括微亮晶含铁鲕粒和亮晶铁质鲕粒2类,形成于晋豫局限海鲕粒浅滩与滩后微生物丘礁的过渡地带。地球化学测试和显微观察表明含铁鲕粒中的铁矿物为形态不规则且发育锯齿状边缘的赤铁矿自形晶体,未见其他含铁矿物;样品的主量元素Ca、Fe、Al和Si含量较高,且Fe与Al元素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微量元素呈现与地壳类似的丰度和变化规律;稀土元素总量较高,总体偏向于轻稀土相对亏损、重稀土相对富集且无明显Eu异常;这些特征说明含铁鲕粒的含铁矿物来自陆源。矿物学和沉积古地理分析表明,含铁矿物很可能以Fe(OH)3胶体溶液的形式自鄂尔多斯陆随径流南下进入研究区。研究区馒头组含铁鲕粒的形成需要具备3个条件:陆源不断供给的Fe(OH)3胶体、近岸半封闭海湾环境对铁的富集及规律性搅动的水动力条件对铁矿物的持续氧化。在鲕粒形成过程中,来自陆地风化的铁源的周期性供给会形成含有赤铁矿(包括少量伊利石)的方解石纹层,并与不发育赤铁矿的方解石纹层交替发育组成微亮晶含铁鲕粒;如果铁源供给充分,则形成以赤铁矿纹层为主、偶夹方解石纹层的亮晶铁质鲕粒。上述结果有助于揭示其形成时期的古海洋环境与大气环境,对铁矿床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
- 许旰潇齐永安何雯逸杜耀刚刘小梅
- 关键词:寒武系馒头组
- 河南卫辉地区寒武系苗岭统馒头组二段中的铁质叠层石被引量:1
- 2023年
- 河南卫辉地区寒武系馒头组二段顶部发育连续沉积的铁质叠层石。本文综合运用沉积学与沉积古地理、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卫辉罗圈村剖面馒头组二段的铁质叠层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区铁质叠层石形成于潮间-浅潮下带滩后微生物丘礁,发育有大量铁矿化的葛万菌(Girvanella)丝状体。地球化学测试显示铁质叠层石中的含铁矿物为赤铁矿;叠层石样品的主量元素Ca、Al、P和Ti含量较高且Al、Fe和Ti元素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微量元素呈现与地壳类似的丰度和变化规律;稀土元素总量较高,总体偏向于轻稀土相对亏损,重稀土相对富集且无明显Eu异常;这些特征说明铁质叠层石的含铁矿物来自陆源。沉积古地理分析表明,含铁矿物很可能来自鄂尔多斯陆的陆源风化产物随陆地径流南下进入研究区。铁质叠层石中铁含量与葛万菌的密集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反映出赤铁矿的沉淀与葛万菌的发育密切相关。葛万菌的光合活性通过增加pH值和氧气浓度来提高铁氧化速率,其细胞外聚合物吸引三价铁离子,为铁矿物的积累提供成核位点,丝状体的运动性有助于捕获沉淀物,从而形成明暗交替纹层的铁质叠层石。
- 李靖博齐永安刘小梅代明月何雯逸许旰潇杜耀刚
- 关键词:物源分析馒头组
- 豫西寒武系苗岭统馒头组皱饰构造与遗迹化石共生特征及控制因素
- 埃迪卡拉纪,底质环境以微生物席广泛覆盖陆架为特征。进入显生宙,微生物与后生动物之间呈此消彼长的关系。寒武纪时期,生态环境呈现为深阶层的垂直生物潜穴和广泛的生物扰动为特征的混合底质环境,由于物种数量的大规模增加,生态环境发...
- 贺西同
- 关键词:遗迹化石馒头组
- Fuxianospira gyrata和Morania fragmenta(宏观藻类)在华北寒武系馒头组的发现被引量:1
- 2022年
- 本文描述了山东省临朐县龙岗村寒武系苗岭统乌溜阶馒头组上页岩段的宏观藻类化石,计2属2种:环圈螺旋抚仙藻Fuxianospira gyrata Chen et Zhou, 1997和碎片玛拉利亚藻Morania fragmenta Walcott, 1919。这两种藻类在大小和形态上可与布尔吉斯页岩和澄江生物群中的宏观藻类相比较。本研究通过探讨藻体的长宽比,认为M.fragmenta的碎片状形态可能是藻体本身生长而成的形态,而不是其命名者所认为的碎裂而成的形态。这两个属种首次在馒头组的发现,拓展了其时空分布,为华北地区寒武纪宏观藻类研究提供了较有价值的资料。
- 刘佳敏王平丽伍孟银
- 关键词:宏观藻类馒头组寒武系
- 豫西苗岭统馒头组二段皱饰构造与遗迹化石共生特征被引量:1
- 2022年
- 埃迪卡拉纪以来,微生物与后生动物之间呈此消彼长的关系,但在寒武纪苗岭世却出现了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和后生动物扰动构造短暂共存的现象。笔者在豫西馒头组二段下部识别出包括皱饰构造与微生物席裂构造在内的2种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对皱饰构造与遗迹化石的共生关系进行了分类,建立了席上足辙迹(Monomorphichnus henanensis)与牧食迹(Jinningichnus badaowanensis)、席下水平漫游迹(Planolites montanus)、席下深层泥岩中生物扰动共3种微生物席与后生动物的共生模式和生态演化模型。上述研究表明,具有特殊环境耐受性的“机会主义”动物在食物来源较为宽松的潮坪环境中与微生物席共存,这种微生物席与后生动物短暂而“和谐”的共存关系不仅延续了埃迪卡拉纪双方的部分共生特征,且在以混合底为主导的显生宙生态环境中得到了进一步变化与发展。
- 李妲贺西同邢智峰齐永安齐永安付建
- 关键词:遗迹化石寒武系
- 山东潍坊寒武系苗岭统乌溜阶馒头组上部的腕足动物被引量:1
- 2021年
- 寒武系腕足动物属种多样性高、个体数量丰富、形态差异明显、地理分布广泛,具有辅助寒武系三叶虫生物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潜力。华北板块寒武系苗岭统沉积和化石记录发育良好,是中国苗岭统的经典研究区之一。前人已针对华北寒武系苗岭统乌溜阶腕足动物的系统古生物学开展了一系列基础工作,但这些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辽宁地区,目前对华北其他地区苗岭统乌溜阶腕足动物的研究程度仍然有限,相关生物地层学也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首次系统描述了山东潍坊寒武系苗岭统乌溜阶馒头组上部碎屑岩中的腕足动物,共鉴定出舌形贝型亚门4属5种,包括馒头组洪河段的舌孔贝未定种Lingulellotreta sp.indet.以及馒头组上页岩段的山西小舌形贝Lingulella shansiensia(Walcott,1905)、德姆斯小舌形贝Lingulella damesi(Walcott,1905)、伊瑞克乳房贝Acrothele eryx(Walcott,1905)和东方原孔贝Prototreta orientalis(Resser and Endo,1937)。值得注意的是,在馒头组上页岩段的3层岩性略有差异的泥岩中,分布着3层完全不同的腕足动物,共有4种,但这3个组合都位于Bailiella lantenoisi带这一三叶虫生物带。腕足动物组合在极短时间内的快速交替现象,表明了腕足动物对环境背景的微弱变化具有较强的响应。
- 刘瑶孙智新曾晗赵方臣
- 关键词:寒武系腕足动物馒头组生物地层
- 皖北寒武系馒头组灰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
- 2021年
- 为研究寒武系馒头组灰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沉积环境,采集皖北宿州地区馒头组的灰岩样品,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灰岩中的稀土元素受到陆源碎屑物与后期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较小。元素有明显的U、Ta、Sr元素富集,Ba、Nb、Ti元素亏损,稀土元素总量(不含Y)范围为3.61~14.2μg/g,轻重稀土分异明显。Sr/Cu、Mg/Ca反映了古气候干燥炎热,偏碱性;Sr/Ba指示为典型的海相咸水沉积环境,水体盐度高;V/Cr和Ni/Co比值的结合,以及Eu、Ce二者负异常,均表明为较好的氧化环境。
- 许思羽闵宁李阳时佳张红伟衡哲杨玉刚李丰
- 关键词:微量元素沉积环境
- 河南鲁山中下寒武统馒头组遗迹化石研究
- 2020年
- 遗迹化石是古生物-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信息载体,是各种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记录,是生物体、生物行为、沉积底质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龙王庙时期,鲁山地区沉积了以紫红色泥页岩为主的地层。鲁山县下汤剖面馒头期、毛庄期与徐庄期以陆源碎屑岩沉积为主的沉积模式与裴放等的河南寒武系岩石地层划分方案十分吻合,因此,采用其三分馒头组的方案对馒头组沉积的特征与古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
- 狄彤
- 关键词:遗迹化石馒头组
- 淮南寒武纪馒头组紫红色泥页岩紫砂性能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为研究寒武纪馒头组的紫砂性能,进行了ICP-MS微量元素测定、X衍射全岩分析、X衍射黏土矿物分析和波长色散X荧光微量元素以及常量元素分析,并对烧制成的壶的铅镉溶出量进行了测定。测试结果表明,化学成分中SiO2、Al2O3和Fe2O3分别为55.26%、14.94%和11.68%;矿物成分中石英、斜长石、赤铁矿和黏土矿物分别为34%、14%、7.0%和45%,黏土矿物以伊/蒙间层矿物为主,占黏土矿物的85%,伊/蒙间层比为55;伊利石次之,占15%。对馒头组的泥料进行粉碎、过筛、陈腐、制坯,最终烧制成壶,烧出的壶具有油性光泽。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对壶的铅镉溶出量测定,铅镉溶出量均低于0.02mg/L,远低于《GB8058-2003》和《GB12651-2003》规定的罐类陶瓷制品0.5mg/L(铅)和0.25mg/L(镉)的允许极限值。原岩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壶的制作和烧制成型以及铅镉溶出量的检测结果表明,馒头组泥页岩是一种优质紫砂矿料。
- 谢焰郑建斌赵汉金吴高平
- 关键词:紫砂馒头组黏土矿物铅镉溶出量
相关作者
- 齐永安

- 作品数:187被引量:798H指数:16
-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遗迹化石 寒武系 馒头组 遗迹组构 寒武纪
- 代明月

- 作品数:52被引量:153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寒武系 馒头组 核形石 寒武纪 张夏组
- 王敏

- 作品数:74被引量:216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寒武系 遗迹化石 张夏组 寒武纪 馒头组
- 张喜洋

- 作品数:13被引量:38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核形石 馒头组 寒武系 微生物岩 遗迹化石
- 郑伟

- 作品数:99被引量:242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微生物成因 遗迹化石 MISS 寒武系 叠层石